马旭垚:来氏《周易集注》渊源考略论文

马旭垚:来氏《周易集注》渊源考略论文

摘 要:明代大儒来知德隐于四川万县深山之中,积二十九年心力,潜心探索,纵横推演,著成《周易集注》一书。来氏《周易集注》采“汉象”“宋理”之精华,广征博引,备极蕴奥,实赅二派六宗之义,兼备众家之长,其书是对象数易发展的总结,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来知德;《周易集注》;象数易

自古以来,各家学术皆同源共贯。孔子传《易》于商瞿,经五传,至田何。汉兴,传《易》者不绝于世。田何之后,有施、孟、梁丘三家,又有京房、费直、高相等诸家之学。刘向典校秘书,考《易》以为诸家同祖田何,大义略同,唯京氏为异。自东汉,又有马、郑、荀、虞、刘、王诸家之《易》。至魏晋,王弼以玄学解《易》,尽扫象数。唐孔颖达撰《周易正义》,独采弼注而诸家俱废。唯李鼎祚《周易集解》、陆德明《经典释文》博采诸家之说,而汉易仅存。宋兴,《易》义又析出图象、儒理、卜筮、史事之宗,于是,有陈、邵、胡、程、张、周、朱、杨诸家之学。

来知德于明末研读诸家之《易》,兼罗并蓄。来氏虽未亲受业于其人,而潜居山中,却尚友于千古,资于古时易学家者多矣,故其《周易集注》一书,广取先儒之说,多至三四十家。据文献记载,录其渊源于先儒,较为章明者八家,列之于后。考其异同,知其渊源。

一、源于杨何

《汉书》谓孔子传《易》于商瞿,经五传而至田何,田何授东武王同,同授淄川杨何,字叔元。《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杨氏二篇”,晁说之曰,“易得立学官自杨何始”,所谓易杨者是也。至今,杨氏书已佚,于《史记》中可以略微窥其遗说。《汉书》记载:“司马谈为太史公,受《易》于杨何。然则司马迁所引之《易》,即谈所学于杨何者也。”因此,来知德《周易集注》引《史记》为证者,即杨何《易》。

(1)“现象学式的看”。具象表现绘画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哲学方法论,强调要“面向事物本源”,现象学式的看待对象,在绘画的观看过程中,主张对看进行严密的审视。

二、源于孟喜

《汉志》载《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又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汉书》谓王同授丁宽,宽授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然则孟氏家法与章句,乃出自田生所传。其阴阳灾异,则所得异书所载也。许慎《说文序》载:“《易》用孟氏,五经异义亦引孟、京说。”孟喜之书虽佚,但《说文》所引,与世所传卦气图,皆为孟喜余说。来氏注《易》,有取于孟氏者,如未济卦,小狐汔济。朱震《汉上易传》引孟喜说:“坎狐,坎穴也。狐穴居也。”来氏《周易集注》载:“坎为狐,坎为水,为隐伏,穴处而隐伏。往来于水间者,狐也。又为心病,故多狐疑。既济、未济,皆以狐言者此也。”至于来氏注泰卦、否卦、临卦、观卦以至于剥、复、遁、大壮与夬、姤,十卦皆以十二月卦为说,此皆孟氏家法与其章句也。来氏于《图书编》则取辟卦图与卦气图附于其中,此则源于孟喜之阴阳灾异。

三、源于京房

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股份制合作社的组建指导,要借鉴股份制合作社组建经营成功经验。县农业局要加强对合作社规范化管理的监督,推进合作社“五化”建设。县政府要整合各相关部门资源,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持续支持股份制合作社发展,要加大对规范化、示范性合作社的项目倾斜和资金奖补,引导全县毛竹股份制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

从表4~表6中可以明显看出,在水活度较高的部分,金银花实测值和预测值的相对误差较小。相对误差的较大的部分总出现在水活度比较低的部分。所以,可用分段拟合的方法,使拟合精度更高。

《荀九家》曰:“阳称大,六爻纯阳,故曰大。”来氏屡言阳大阴小,其本于此乎。

京氏于解卦云:“内险外动心散,此以卦德注经之滥筋也。”来氏于解卦则云:“居险能动。”于《易卦启蒙》则云:“情动性险。”亦皆以卦德为言。

京氏于大过卦云:“互体象乾,以金土定吉凶。”此京氏以互体与五行为说者也。来氏亦以中爻立说,用五行定象。来氏之中爻,即互体也。

四、源于《荀九家》

《荀九家》为后儒所集荀爽等九名家之《易传》,共十卷。杭辛斋指出:“考证所列诸家,无论时代后先,且立说各异,有相冰炭,绝非可合而为一者。”来氏于注中数称引《荀九家》,其言象亦兼取九家之佚象,其注且广采九家之易,是则来氏渊源于是者可知也。例如:

乾彖曰:“大哉乾元。”

京氏于豫卦云:“成卦之义,在于九四一爻,此言乎成卦之主者也。”来氏于屯卦、蒙卦、豫卦等,皆有以成卦之主为说者。

坤卦六五,黄裳元吉。

陆德明《经典释文》所载:“荀爽《九家集解》坤佚象八,中有为裳,为黄。”来氏云:“坤为黄,为裳,黄裳之象也。”来氏用其佚象者皆类此。

五、源于虞翻

《吴志》载:“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唐志》载其书十卷,今佚。幸得唐李鼎祚撰《周易集解》,多采其说,因此来氏得以征引。迄清后期惠栋、张惠言,广搜虞注,汇为整秩,然后虞书始稍完备。阮元指出:“汉时说《易》者皆明消息,今遗文可考者,郑、荀、虞最著,而虞氏仲翔世传《孟氏易》,又博考郑、荀诸家之书,故其书参消长于日月,验变动于爻象,升降上下,发挥旁通,圣人消息之教遂大明。盖虞易言象言理,言正位,明纳甲。”来氏之象,多取于是。其错卦,即虞氏旁通也。书中称虞翻者三次,用虞义以注经者尤多。例如:

乾卦文言:“贵而无位,高而无民。”

力争防灾减灾再有新贡献。抓好重点防洪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六江一干”治理工程,推进14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确保2014年汛前全面完成1046座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抓好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因地制宜新建一批小型蓄水、引水、提水、集雨等抗旱应急工程,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确保城乡生活生产用水。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指睡眠量不正常,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老年人发病率较高。老年人,长期出现睡眠障碍,会降低其机体功能,对其白天社会功能造成影响,危害其身心健康。如今,老年睡眠障碍患者数量逐年增多,其诊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是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常用药。在此,我院以100例患者为对象,分为2组,给予不同药治疗,旨在比较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的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坤卦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汉书》有两京房,这里指受《易》于焦延寿之京房。《汉志》有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京氏段嘉十一篇,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其书有十三部之多,至今唯存《易传》三卷。其说大抵在兆乾坤之二象,以成八卦。间亦略言互体,明交变,立卦主,言当位。此为千古术家之本,开注《易》者之先河。来知德取八宫卦次以为演卦之则,又取其阴阳消息相荡之卦气,录于《图书篇》中,称述京房者,虽仅一次,然其注亦间有与京氏《易》相同者。例如:

虞氏曰:“括,结也,坤为囊。”来氏曰:“坤为囊,阴虚能受,囊之象也。括者,结囊口也。”

随卦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虞氏曰:“应在粪,翼为绳,故称系。”来氏曰:“中爻粪为绳,系之象也。”

大抵来氏之取象,多类于虞翻。取李鼎祚《周易集解》,或张惠言《周易虞氏义》。与来氏比较,则其相类者至多,今不具载。

结果显示,亲密关系丧失组和死亡凸显组中的高自尊者的职业期望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高自尊者,表明死亡凸显和亲密关系丧失会显著降低高自尊者的职业期望,详见表 4、表 5。

六、源于李鼎祚

在管理电气设备中,很少企业能实施信息化的管理方式,管理措施有效性差,效率低下,不能及时的获取设备信息,给管理及维护带来了不便。在现代设备管理中,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已成为主流技术,在火电厂电气设备推广信息化技术有着重要的需求。

京氏于震卦云:“阴阳交互,阳为阴,阴为阳。阴阳二气,荡而为象。”此言阴阳二气之交变也。来氏于《易注》,屡言阴极变阳,阳极变阴,亦阴阳二气交变之意也。

困卦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

李氏曰:“三居坎下,坎为丛棘。而木多心,蒺藜之象。”来氏曰:“坎为蒺藜,乃有刺之物,不可依据。蒺藜在后,据于蒺藜之象也。”

节卦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虞氏曰:“在上故高,无阴故无民。”来氏曰:“六龙之首,故曰高贵。非君非臣,故无位。纯阳无阴,故日无民。”

李鼎祚,新旧《唐书》皆无传。《经义考》载:“鼎祚,资州人,仕唐为秘阁学士,以经术称于时。《新唐书·艺文志》载其书十七卷,考其自序,则云十卷。”《四库提要》载:“《集解》十卷,《略例》一卷,《索隐》六卷。”共十七卷。其书仍用王弼本,而取序卦传冠于各卦之首。自序谓:“采群贤之遗言,议三圣之幽赜,以刊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盖王学既盛,汉《易》渐亡。千百年后,学者得采圣之遗旨,明古人之能事,而通易道辞变象占之精义者,独赖此篇之存也,是诚今古之宝书也。”来知德生于明季,既探微索隐,广采其所引诸家之言,亦精义人神,用参李氏之心意。其注中于各卦之首,必引序卦传以明其相连属之意,此得之于李氏之家法也。其注中之文,与李氏按语相类者,亦间有之。例如:

李氏曰:“初九应四,四互坎艮,艮为门阙,四居艮中,是为内户,户庭之象也。”来氏曰:“中爻艮为门,门在外,户在内,故二爻取门象。此爻取户象,前有阳爻蔽塞,闭户不出之象也。”

七、源于邵子

《宋史》载:“邵雍字尧夫。……所著书曰《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曰《伊川击壤集》。”来氏书中有标其伏羲文王先后天之图与六十四卦方圆图,于《图书篇》,更广采其图,博引其言,可知其源于邵子。至于邵子八分十六、十六分三十二、三十二成六十四卦之说,来氏虽不取,然邵子八卦之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翼五、坎六、良七、坤八之说,来氏非但深信不疑,且用以释经。例如:

震卦六二,勿逐七日得。

来氏曰:“以艮居七,故有七日之象。”

旅卦六五,一矢亡。

针对上述实战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在押人员可穿戴多传感器融合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在该系统中具体的产品形式包括智能指环、智能手环和智能胸带。其中嵌有血氧采集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血压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等,可以实时监测被监管人员的生命体征数据。所采集的生命体征数据通过无线传感网络传输,可以使远程监控中心应用服务能够在快速的与生命体征监测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同时具有与PC、手机和PAD 等不同的终端进行交互数据的能力,进而能够将数据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至网络云端进行分析处理、可视化展示以及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对健康状况进行研判。

来氏曰:“以六五爻变,外卦成乾,乾居一,故言一也。”

通过方根法求解出以上十个生命损失间接影响因素对应的影响程度权重系数 ti(i=1,2,…,n)值,详见表 2。

八、源于程子

《经义考》引《东都事略》云:“颐字正叔,以经术为诸儒倡。……学者尊之,称为伊川先生。有《易传》六卷。”《宋史·艺文志》载其书九卷,今考《二程全书》,又作四卷。盖先生著《易传》,方草具,未及成书,而疾革,将启手足,以授张绎。未几绎卒,其书散亡,遂无定本也。其书只解上下经及象、象、文言,而不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诸传,亦以病革,未及成书也。其注用王弼注本,而以序卦分置各卦之首而释之,则本李氏之家法。自序谓其所传者辞也,盖欲人由辞以得意也。其传精于义理,而略于卜筮象数。语精理足,一扫诸儒之陋见,而专以日用事物之着,发明人心天理之实,于是,《易》遂为切近人事之书。来氏书中称其名或其传者十数次。来氏之解卦名,与卦之所以先后之序,多取之于程传,盖皆本之李氏家法者也。其解卦爻彖象,亦多有用程传者。

综上所述,来氏隐居于深山,积二十九之功,而成《周易集注》一书。来知德《周易集注》博采诸家,而尤重象数,其书是对象数易发展之一大总结,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 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 曹宁.《汉书·艺文志》中“家”的概念及统计原则[J].文献,2012(2):68-76.

[5] 文平.东汉易学与虞氏易及其评价[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2013(3):125-129.

[6] 姜海军.《程氏易传》的成书及流传考[J].周易研究,2007(5):64-68.

[7] 黄忠天.《二程集》易说初探[J].周易研究,2006(5):65-71.

中图分类号:B2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2-0043-02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9.02.018

收稿日期:2019-02-05

作者简介:马旭垚(1992—),男,山西运城人,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中国史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易学。

(责任编辑:梁士奇)

标签:;  ;  ;  ;  ;  ;  ;  ;  ;  ;  ;  ;  

马旭垚:来氏《周易集注》渊源考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