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论文和设计-翁奕敏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安装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包括沿着门左右方向延伸并下部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中安装有可上下升降的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部一体连接有向门外侧方向延伸的呈水平状的延伸加强板,所述延伸加强板背对所述壳体一侧一体连接有向下延伸并垂直于所述延伸加强板的侧加强板,所述延伸加强板、侧加强板和壳体之间形成一个向下开口的过渡空间,所述过渡空间中设置有吸音装置,结构更加稳定且防护效果更好。

主设计要求

1.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包括沿着门左右方向延伸并下部开口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中安装有可上下升降的密封条(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部一体连接有向门外侧方向延伸的呈水平状的延伸加强板(3),所述延伸加强板(3)背对所述壳体(1)一侧一体连接有向下延伸并垂直于所述延伸加强板(3)的侧加强板(4),所述延伸加强板(3)、侧加强板(4)和壳体(1)之间形成一个向下开口的过渡空间(5),所述过渡空间(5)中设置有吸音装置。

设计方案

1.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包括沿着门左右方向延伸并下部开口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中安装有可上下升降的密封条(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部一体连接有向门外侧方向延伸的呈水平状的延伸加强板(3),所述延伸加强板(3)背对所述壳体(1)一侧一体连接有向下延伸并垂直于所述延伸加强板(3)的侧加强板(4),所述延伸加强板(3)、侧加强板(4)和壳体(1)之间形成一个向下开口的过渡空间(5),所述过渡空间(5)中设置有吸音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装置包括若干固定于所述延伸加强板(3)下表面的且向下延伸的引导柱(6),所述引导柱(6)上固定有吸音棉(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柱(6)上下贯通并在贯通孔的内壁上固定有所述吸音棉(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柱(6)呈倒置的圆台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柱(6)的贯通孔呈倒置的圆台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柱(6)焊接于所述延伸加强板(3)上且所述延伸加强板(3)上开设有与所述引导柱(6)的贯通孔相连通的且上下贯穿所述延伸加强板(3)的上连接孔(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孔(30)上连接有吸音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加强板(3)上具有两个以上所述引导柱(6)并沿门左右方向间隔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所述侧加强板(4)之间还安装有位于所述引导柱(6)下方的滤网(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7)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1)和所述侧加强板(4)之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安装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门的安装过程中会在门的底部安装门底密封装置,门底密封装置会设置一个可上下升降的密封条,当关门后,密封条下降以防止外界灰尘、异味、冷热气流、噪音、杂光等由门底缝隙进入室内,保护室内环境,如公开号为 107829662A公开的无噪音门底密封装置,但是现有的这种门底密封装置,由于经常使用,会使得结构的稳定性变成,而且噪音、灰尘等还是会有进入室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稳定且防护效果更好的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包括沿着门左右方向延伸并下部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中安装有可上下升降的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部一体连接有向门外侧方向延伸的呈水平状的延伸加强板,所述延伸加强板背对所述壳体一侧一体连接有向下延伸并垂直于所述延伸加强板的侧加强板,所述延伸加强板、侧加强板和壳体之间形成一个向下开口的过渡空间,所述过渡空间中设置有吸音装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吸音装置包括若干固定于所述延伸加强板下表面的且向下延伸的引导柱,所述引导柱上固定有吸音棉。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引导柱上下贯通并在贯通孔的内壁上固定有所述吸音棉。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引导柱呈倒置的圆台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引导柱的贯通孔呈倒置的圆台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引导柱焊接于所述延伸加强板上且所述延伸加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引导柱的贯通孔相连通的且上下贯穿所述延伸加强板的上连接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连接孔上连接有吸音管道。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延伸加强板上具有两个以上所述引导柱并沿门左右方向间隔排列。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壳体和所述侧加强板之间还安装有位于所述引导柱下方的滤网。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滤网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侧加强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打孔装置能更好地对金属型材进行大尺寸的开孔,结构运行稳定,打孔效果会更好,不容易出现变形、毛边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关门时密封条下降密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结构增加滤网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密封条,3、延伸加强板,4、侧加强板,5、过渡空间,6、引导柱,60、吸音棉,30、上连接孔,7、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2、3所示,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包括沿着门左右方向延伸并下部开口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中安装有可上下升降的密封条2,所述壳体1上部一体连接有向门外侧方向延伸的呈水平状的延伸加强板3,所述延伸加强板3背对所述壳体1一侧一体连接有向下延伸并垂直于所述延伸加强板3的侧加强板4,所述延伸加强板3、侧加强板4和壳体1之间形成一个向下开口的过渡空间5,所述过渡空间5中设置有吸音装置。

密封条2可以通过现有的驱动结构进行驱动上下升降,例如:现有的一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和从动部件;驱动部件包括顺次连接的推钉、推杆和弹簧,推钉伸出壳体外部,弹簧的自由端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推杆在横向直线导轨内做横向直线运动,从动部件包括连杆,若干连杆并排设置,其一端与推杆旋转连接,其另一端与密封条及其外包组件旋转连接,这样当门关上或者打开时是通过推钉进行作用,门关上时候,推钉被门框挤压进壳体内,由于这些联动件的设置,就会使得密封条下降抵住地面,这种都是现有的常规技术手段,均可以采用,本申请的设计要点在于:所述壳体1上部一体连接有向门外侧方向延伸的呈水平状的延伸加强板3,所述延伸加强板3背对所述壳体1一侧一体连接有向下延伸并垂直于所述延伸加强板3的侧加强板4,所述延伸加强板3、侧加强板4和壳体1之间形成一个向下开口的过渡空间5,所述过渡空间5中设置有吸音装置。一方面给予壳体靠门外侧结构的补偿,保持结构的平衡性,使得长期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延伸加强板3、侧加强板4和壳体可以进一步一起挂靠安装在门体底部位置,可以通过螺钉或者硅胶粘结等方式进行固定,当然,门体底部是需要设置相应的安置槽或者台阶位这种方便拼接的结构,壳体现有通常都是采用矩形状,本申请也可以延用,延伸加强板3、侧加强板4这种都可以采用矩形状长条板,且都可以采用金属型材,然后通过靠外侧的过渡空间5进一步进行吸音,将噪声可以吸收更加彻底,还能起到更好的防护室内环境的效果。

进一步设计:所述吸音装置包括若干固定于所述延伸加强板3下表面的且向下延伸的引导柱6,所述引导柱6上固定有吸音棉60;所述引导柱6上下贯通并在贯通孔的内壁上固定有所述吸音棉60。引导柱6同样可以采用金属柱体,吸音棉60可以直接粘结在上面或者采用魔术贴等结构进行与引导柱6可拆卸连接;

所述引导柱6呈倒置的圆台状;所述引导柱6的贯通孔呈倒置的圆台状,当然,如果为了进一步加强减噪效果,也可以在引导柱6外壁上也设置吸音棉,但是这个效果加强不是很大,但也是可行的方案。

所述引导柱6焊接于所述延伸加强板3上且所述延伸加强板3上开设有与所述引导柱6的贯通孔相连通的且上下贯穿所述延伸加强板3的上连接孔30。所述上连接孔30上连接有吸音管道,吸音管道可以延伸到门体中间部分的内部,效果较好。

所述延伸加强板3上具有两个以上所述引导柱6并沿门左右方向间隔排列。

所述壳体1和所述侧加强板4之间还安装有位于所述引导柱6下方的滤网7。加强灰尘等的过滤效果,所述滤网7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1和所述侧加强板4之间,滤网可以可拆卸连接住所述壳体1和所述侧加强板4之间,例如,所述壳体1和所述侧加强板4可以开设相对的开口槽,这样滤网的靠门内外两侧就可以插接到两个槽中,方便更换,所述壳体1和所述侧加强板4之间靠门左侧或者右侧能开门的一侧上设置一个可拆卸的遮挡板,这在不需要更换的时候就是挡着不影响美观,需要更换的时候,只要先打开门,露在外侧,就可以拆开,用于更换滤网,滤网7优选设置呈由门外侧向门内侧向下倾斜的放置位置,具有更好的保护室内环境的效果。

设计图

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5376.1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556862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E06B 7/18

专利分类号:E06B7/18;E06B7/28;E06B5/20

范畴分类:36F;

申请人:福清市龙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福清市龙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50300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龙田镇上一村珍塘村福清市龙固铝业有限公司厂房

发明人:翁奕敏

第一发明人:翁奕敏

当前权利人:福清市龙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代理人:裴金华

代理机构:33246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自动升降门底密封条安装结构论文和设计-翁奕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