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率分层的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

基于功率分层的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

关键词:直流微电网;功率分层;协调控制;控制策略

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负荷单元及储能装置按照特定的拓扑结构组成的具备独立管理、保护、控制能力的新型电力网络,对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广泛的接纳性。直流微电网以其诸多优势成为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理想途径,是未来微电网技术的发展方向。系统控制策略是直流微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合理的控制策略是系统内功率平衡及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的保障。

1节点的概念

所谓节点,主要是指在电网系统中存在的可以起到类别区分和控制系统区分的关节点。其中,平衡节点在功能上不但能够完成功率的输出,也能够吸收功率,这种双向性的功能,就是其平衡性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从节点的构成设备角度分析,可知此节点的结构汇总包括了并网逆变器和储能设备。从控制的主要目的角度分析,其主要为了达到稳定母线上的电压的目的。而电源节点,则主要起到面向微电网进行功率输出的作用。从电源结构上分析,其以分布式电源为主。其发挥作用的节点在于,当输出功率达到临界值时,可以通过适当的降低作用稳定母线的电压值。最后,负荷节点是独立的完成吸收功率任务的节点。负荷的类型包括了直流和交流两种类型。有了这个节点的控制,即可以实现供电质量的稳定性和供电运行的持续性。

2基于功率分层的直流微电网系统结构分析

一般来说,微电网自身结构是具备着一定特点的,其自身由分布式电源、复合单元及储能装置,按照相关特定拓扑结构组织组成具备着较强独立管理、独立保护、独立控制能力的新型电力网络。该类电力网络最关键一点就是依赖着新型能源及相关技术,对再生能源具备着较好的兼容性和广泛接纳性,其自身价值和意义非同小可,是可再生能源消纳最理想的途径,同时也是未来技术发展重要方向。针对这一重要技术,其自身系统结构等方面也是具备着一定特点的,从实际角度来说,其自身安全稳定需要源、网、荷、储几个部分之间彼此配合、彼此独立,从而进行良好协调化互动。由此可见,该类系统组成特点十分明显,一般由公共电网、直流负荷、交流负荷、直流母线、光伏、储能几个大部分所构成,充分进行光伏发电,从而有效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平衡系统能量,将电力等方面能量进行一定储存。

在结构中,利用光伏模块组成的分布式发电单元,可以将其自身新能源进行高效利用,提升利用效果,除此之外在某些情况下处于恒压模式中,也可以通过降功率运行来平衡系统能量。另外一方面,该类系统中具备着较强储存性,对于能源可以进行一定调节,功率、能源储存、运用等情况,都可以进行一定调节和储存,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提升相关能源自身利用率,降低能源方面浪费。由此可见,其自身价值和意义非同小可,系统相对较为精密,对于每一部分内容都有着较强管理性和联系性,正因如此,要对该类系统组成给予高度关注和充分重视。根据其自身系统组成等方面情况,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开展相关协调控制操作,从而提升整体工作有效性,将相关能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进行有效提升,让每一部分内容联系性不断提高,同时提升整体协调性和配合性。由此可见,整体协调控制等方面内容,要充分考虑到自身不同板块、不同模式的控制方法,将所有部分进行紧密联系,提升实际工作价值。

3基于功率分层的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分析

3.1能源管理协调控制分析

能源管理是整体系统中相对关键、相对重要一部分,其自身管理价值和操控意义非同小可。一般在正常情况下,直流微电网并网运行,而当公共电网出现故障之后,该类部分与公共电网断开进入孤岛运行状态。正因如此,其自身运行是具备着一定复杂性的,尤其对于该类系统来说,其自身有并网、孤岛、并网转孤岛、孤岛转并网四种运行状态,每种状态都是具备着自身特点和自身价值。要充分考虑到四个状态不同需求和不同特点,提出适用于各个状态的功率分层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根据净负荷变化来改变整体运行状态,从而实现各个单元方面综合平衡情况。

总的来说,该类部分内容自身具备着一定多维度复杂性,尤其涉及到四种状态不同运行需求、不同运行特点,其自身整体复杂性和意义性非同小可,协调控制重要性也可见一斑。需要充分将所有部分和所有状态进行一定联系和平衡,从而进一步实现协调控制,将其自身各个运行状态进行有效提高。另外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孤岛检测等方面内容,也可以实现整体变换器控制,从而有效提升实际工作价值和实际工作有效性。

3.2功率分层协调控制分析

功率分层自身适用情况较为广泛,尤其适用于直流微电网各个运行状态,不同运行状态都可以有效进行应用,其自身临界值等方面情况也可以根据系统运行状态、配置容量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一定调整,从而提升其自身实际运行和运作有效性,实现协同控制,让其自身控制有效性进行一定程度提高。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该类系统自身工作状态等方面内容具备着一定特殊性,实际工作往往也面临着诸多考验和诸多方面影响,所以要充分将所有影响因素和不同状态都考虑到其中,尽可能减少其自身综合影响因素,将所有方案尽可能协调优化。尤其在并网状态运行过程中,其自身净负荷小于蓄电池最小充放电功率,所以在运行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蓄电池使用寿命,就需要将其储能变换器运行在待机状态。由此可见,在整体运行操作过程中,协调控制及功率分层极为关键、极为重要一部分内容就是在于,要充分将其相关影响因素降至最低,将相关工作有效性进行显著提升,让其自身工作状态等方面内容可以自由有效切换。而当系统净负荷为正时,并网变换器工作在逆变状态,在不断变化过程中,显著令其自身综合工作价值进行提高,将相关影响因素降至最低,提升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关于负荷功能节点的协调控制。这方面的控制,主要的实施流程也是对不同阶段和负荷节点的电压值进行采集和判别,并以适当性为原则,按照正确的取值范围标准进行调节工作。在负荷节点的控制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在于,第一,对于切负荷而言,应当根据其自身的优先级要求,按照从低到高的次序切除,如优先程度相同,则应当依照负荷本身的大小程度进行切除操作。第二,关于投负荷的控制,这方面的负荷控制,与切负荷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首先需要根据切负荷的优先级进行送电操作,若优先程度同步,则同样按照负荷量的大小进行送电。总的来讲,关于不同节点的自动协调运行控制工作,应当在总体上把握一致性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注意结合实际的协调性。

4结束语

总之,在并网型直流微电网主动协调控制的工作开展中,应当首先对控制工作的各个要点的功能和概念进行详细的了解。在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原理和功能要点后,针对不同的结构区域采取针对性的协调控制策略,从而保障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状态保持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夏栋,徐耀良,郭卫民,等.基于实时功率判别的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7,35(7):1038-1046.

[2]欧阳丽,周丽红,何海斌.无需互联通信的直流微电网实时功率协调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5,39(12):3449-3456.

标签:;  ;  ;  

基于功率分层的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