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论文_王远,牟连嵩,刘双喜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管理系统,电池,风洞,系统,模组,电子器件,整车。

热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远,牟连嵩,刘双喜[1](2019)在《国外典型燃料电池汽车水、热管理系统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热管理是燃料电池汽车研究与开发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对整车动力系统的性能、安全和寿命具有决定性影响。分析了水、热对燃料电池的影响和水热管理的设计要求,并通过对国外典型燃料电池汽车水热管理系统布置方案的分析,解析其结构特点,为国内整车企业水、热管理系统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4期)

孙川,邱学青,覃发梅,丁子先,方志强[2](2019)在《六方氮化硼的液相剥离及其在电子器件热管理应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六方氮化硼纳米片(BNNS)具有优异的导热性、绝缘性、化学稳定性、耐高温性,在电子器件热管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如何快速、规模化地获得高质量的BNNS仍是其商业应用所面临一个重要挑战。液相剥离法是制备BNNS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具有工艺简单、纳米片质量高、可规模化生产等优点。本文首先总结了近年来BNNS的液相剥离方法,重点介绍3种用于液相剥离BNNS的方法(h-BN剥离的溶剂选择、h-BN的非共价键改性以及共价键改性);其次,深入探讨了上述3种方法的剥离机理以及存在的不足(有机溶剂污染环境问题,部分修饰剂相容性差,共价键改性困难)。随着剥离分散机理的深入研究,液相剥离法将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BNNS的制备需求,使其在电子器件热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钱煜平,张扬军[3](2019)在《航空混合电推进系统中的热管理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混合电推进系统总体设计相关的研究,多源于小型无人机平台,忽略了热管理系统质量和功耗的影响,若将其用于大功率等级推进系统总体设计,将产生较大的系统误差,使得初步总体设计失效。因此,开展热管理系统的性能影响评估,对大功率混合电推进系统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高效率、低排放的发展趋势给飞行器动力系统提出新的挑战,传统燃油动力能量密度高,但经济性差、环境问题突出,并且在高海拔地区存在推力严重不足等缺陷;而新兴的纯电动力虽然经济性好,但其能量密度低,续航能力严重不足。(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期刊2019年06期)

张运濠,冯灼峰[4](2019)在《关于新能源车型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设计应考虑的几个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动力电池容量越发增大的趋势下,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也越发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电动汽车整车耐久试验过程出现的热管理系统设计不良案例,指出几个热管理系统容易出现不良设计的因素,为热管理系统的设计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汽车工业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聂延志,吴涛,李静,田文毅,殷农民[5](2019)在《整车中通道地毯热管理性能防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车型在整车环境舱热管理试验后,排查车辆时发现中通道地毯减震垫有局部烤糊现象、对数据分析发现地毯温度值在恶劣工况下超出了人体感官舒适区。针对发现问题提出主动隔热和被动隔热方案在故障车上进行了对比验证,并根据测试结果确定了最优方案,给出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类似问题的规避建议。(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18期)

颜艺,罗玉涛[6](2019)在《液体接触式电池热管理系统流道设计流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液体直接接触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提出了顶部平行式"U"型流道、底部平行式"U"型流道和高低交错式"U"型流道叁种不同形式的流道结构并建立了相应结构的流固耦合热模型,利用Fluent对叁种流道结构的散热和加热效果进行模拟比较。结果表明:高低交错式"U"型流道结构比平行式"U"型流道结构具有更好的散热、加热综合效果。最后对高低交错式"U"型流道结构的流速进行了优化分析,在1 m/s的最佳流速下电池3 C(111 A)倍率放电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分别为39.85和3.5℃。-30℃预加热到10℃后箱体内油液的最大温差为6℃,电池最大温差为3℃。(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李隆键,李维平,崔文智[7](2019)在《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的均温液冷板》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电池热管理的目标不仅是保证电池模组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而且要尽量保证模组内部温度均匀。液冷板是电池模组主动液体冷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前对电池热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液冷板流道结构及冷板排布方式对电池模组温度分布的影响,而忽略了冷却液的沿程温升对模组温度均匀性的影响。根据间壁式传热原理,提出采用液冷侧非线性强化传热的方式,以实现热源侧壁面温度均匀分布的均温液冷板结构。以某一动力电池模组液冷散热要求为例,构建了非线性传热强化液冷均温板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提出的均温液冷板能有效实现动力电池模组均温性要求。(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易横,孙络典,邓承浩,昝建明,任勇[8](2019)在《某PHEV车型电池热管理系统的1D/3D耦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D/3D耦合仿真的手段对某PHEV车型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1D建模方法用于建立电芯的等效电路模型,模型用试验数据标定,能预测电芯的发热量,并为3D仿真提供输入。3D仿真能够计算电芯内部的温度分布,而温度会影响1D等效电路的模型参数,进而影响发热量,以这种方式建立了仿真模型的1D/3D双向耦合。利用此模型,以一组高温恶劣工况下实测电池电流和电池包进口处冷却液温度为边界条件进行了瞬态分析,并将冷却液出口水温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平均偏差在1℃以内,体现出较好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还显示,电池包外表面空气对流传递的热量在总散热量的5%以内,对结果影响不大。研究证明1D/3D耦合仿真是新能源车型电池包开发过程中的有力工具。(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袁侠义,朱宇泽,彭丽娟[9](2019)在《基于气动风洞测试的整车热管理CFD分析精度提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整车开发前期,通过油泥模型在气动风洞中测试前端模块的风速来标定热管理CFD模型的方法,分解了测试流程和标定方法,使标定后的模型与试验一致性较好。利用标定后的模型可以在项目开发早期提升热管理机舱内流分析准确度,使发动机舱内流场的优化做到空气动力学性能和热管理性能的最佳平衡。(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伟[10](2019)在《威马推出第二代热管理“黑科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赵伟)现实中电动车用户为了延长行驶里程,常在冬季里不开空调,“过冬全靠抗”,但也跑不了一周。军大衣、羽绒服、棉手套成为电动车主“捱冬”的标配,苦不堪言。那么,温度对纯电动汽车的续航影响究竟有多大?据此前美国汽车工程协会(IAA)对5款(本文来源于《中国质量报》期刊2019-11-20)

热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六方氮化硼纳米片(BNNS)具有优异的导热性、绝缘性、化学稳定性、耐高温性,在电子器件热管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如何快速、规模化地获得高质量的BNNS仍是其商业应用所面临一个重要挑战。液相剥离法是制备BNNS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具有工艺简单、纳米片质量高、可规模化生产等优点。本文首先总结了近年来BNNS的液相剥离方法,重点介绍3种用于液相剥离BNNS的方法(h-BN剥离的溶剂选择、h-BN的非共价键改性以及共价键改性);其次,深入探讨了上述3种方法的剥离机理以及存在的不足(有机溶剂污染环境问题,部分修饰剂相容性差,共价键改性困难)。随着剥离分散机理的深入研究,液相剥离法将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BNNS的制备需求,使其在电子器件热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远,牟连嵩,刘双喜.国外典型燃料电池汽车水、热管理系统解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

[2].孙川,邱学青,覃发梅,丁子先,方志强.六方氮化硼的液相剥离及其在电子器件热管理应用的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19

[3].钱煜平,张扬军.航空混合电推进系统中的热管理问题分析[J].航空动力.2019

[4].张运濠,冯灼峰.关于新能源车型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设计应考虑的几个影响因素[J].汽车工业研究.2019

[5].聂延志,吴涛,李静,田文毅,殷农民.整车中通道地毯热管理性能防护研究[J].时代汽车.2019

[6].颜艺,罗玉涛.液体接触式电池热管理系统流道设计流速优化[J].电源技术.2019

[7].李隆键,李维平,崔文智.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的均温液冷板[J].汽车工程学报.2019

[8].易横,孙络典,邓承浩,昝建明,任勇.某PHEV车型电池热管理系统的1D/3D耦合分析[J].汽车工程学报.2019

[9].袁侠义,朱宇泽,彭丽娟.基于气动风洞测试的整车热管理CFD分析精度提升方法[J].汽车工程学报.2019

[10].赵伟.威马推出第二代热管理“黑科技”[N].中国质量报.2019

论文知识图

键合温控系统测试结果发光的峰值波长和LED结温的关系(a)正装结构(b)倒装结构汽车热管理系统结构 基于PROF...EDU热管理结构抽象模型燃料电池热管理试验台测试系统...

标签:;  ;  ;  ;  ;  ;  ;  

热管理论文_王远,牟连嵩,刘双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