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思考

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思考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德州253000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它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新建本科院校要保持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必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点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由高职高专院校升本转型而来的,这样的历史渊源造成很多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建校之初,专业课程定位较为模糊,要么沿用原来高职院校偏重操作技能性的课程体系,要么矫枉过正向科研学术型院校靠拢,建立了以学科为中心的“学问化”专业课程体系。那么究竟如何从高职高专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本人认为在转型过程中专业定位是关键,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又是这一关键的核心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的途径在于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校的现状完善课程体系。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大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受到原来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影响,院校的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一些不尽完善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时,一些专业向学术型高校靠拢,造成基础理论课分量偏重,难度较高,未能突出应用型高校的“应用”的特点。专业课程的设置虽然应脱离高职院校原有的技能为导向的特点,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应保留一定的市场需求驱动性,应该根据未来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来设计课程体系,并与企业共同探讨专业课程设置,这样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的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出“产销对路”的毕业生,满足社会的需要。

2.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构建课程,忽略工作能力与课程的联系。现阶段,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是以学科为导向,强调的是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不是实用性和职业性,忽略了产业与教育、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这种课程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但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工作经验的积累。

3.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设置顺序致使理论和实践难以有效融合。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理论和实践课的设计上往往各自为政,隔离开来,一般都是前3年是理论课程的学习阶段,后1年单独的进行实习实践,而往往实习实践阶段由学生自由选择,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组织指导。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空泛,实践过程难以内化,甚至有的学生应付了事,不利于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1.岗位需求原则。即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时,首先要对未来学生的就业方向、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将岗位的职业要求分解成为多个核心任务,确定各个任务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在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找到与知识、实践的对应关系,将课程体系以此为依据进行归类、整合,形成脉络鲜明的课程体系。

2.能力本位原则。即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体系必须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将能力要求渗透到课程的各个环节,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的授课方式在重视理论讲授的基础上,更强调实践环节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综合性实践环节,产、学合作教育是实现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院校教育除了解决学生“干什么”,还要解决“怎么干”、“怎么干好”的问题。

3.宽基础、高素质原则。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经济的发展,单一的知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生涯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时,应该更注重学生知识面的宽度而非深度,多元化而非单一化,交叉性而非专业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的选择将会因此而更多。同时,随着产业的更新升级,工作环境的变换,未来学生的工作机遇选择更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发展的持续性,能够学会学习,不断的自我更新知识体系,学校教育更应提高的是学生素质,而非灌输更多知识。

四、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的理论课程教育既不能像研究型大学那样又厚又深,也不能像高职院校那样够用即可。需要结合两者的优势,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关注培养学生将理论内化为思想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依据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实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更多的是需要对课堂实践、实验课程、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的设计。同时,要改革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和做”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校社、校企合作,促进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走出学校,企业和专家走入学校。

2.对市场和学生进行调研,以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要了解社会的需求情况,对学生未来的行业和职业充分调研,把握该行业需要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这些情况纳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同时,学校要了解毕业生情况。除了了解目前本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内容,还应及时分析在工作中他们最需要的知识内容、专业能力、期望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将这些信息反馈回课堂教学中来。

3.合理设置专业课和公共课,灵活选课制度,融合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衔接。在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院校应该更多的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重视教师的信息反馈,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需求,允许学生灵活选课,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设计,以及对学生的课堂信息反馈来设置课程门类和学时。为了有效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可以尝试改善两种课程的衔接机制,在理论课程教学中拨出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并将理论课成绩和实践课成绩都作为期末成绩的评分标准,这样避免了单一的笔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水平问题,也避免了由于实践课程占用课时,而无法完成理论教学任务问题。

五、新模式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以实现“老师教育教学的高度投入、负责,对课程的严格要求”工作状态,那我们更应该找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切入点。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加强师资建设必不可少。要实现教师高度负责、全身心投入以及对课程严格要求的工作状态,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一是要树立现代的思想观念,具备开拓创新、民主平等、竞争择优、分工协作等现代思想观点;二是要有系统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知识视野,而且还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三是要有效的智能系统。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和传播者,而且要成为科学知识的创造者,先进文化的倡导者,既要注重“开智”,又注重“育人”,既要强调传授知识,又强调发展个性。

第二坚持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奉献精神、积极主动的工作、强烈的事业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按时下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新解,视尽职尽责的干好自己工作是本分,老师既要谨记“误人子弟,如杀人父兄”的传统行规,更不要忘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时代和历史重托。

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社会对这种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占有较大比重,应该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是这种巨大的人才需求,为高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思考[J].葛锁网.中国高教研究.2009(04)

[2]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J].陈新民.中国大学教学.2005(12)

标签:;  ;  ;  

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