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博: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研究论文

王慧博: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研究论文

[摘 要]随着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行老龄化,中国也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上海的老龄化已达到了不容小觑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改变、社会家庭观念的淡薄等因素,空巢老人所带来的空巢家庭将会成为未来老年家庭最重要的类型。所以空巢老人养老的物质、精神需求应该得到社会各界关注。本文通过对空巢老人自身的调查,最直接深入地了解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照料、医疗以及精神需求并了解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提出如何完善、满足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和养老方式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空巢老人;养老需求;养老方式

了解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养老需求,是政府为空巢老人提供最有效、最有针对性服务的基础。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既有生理性的,又有社会性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归纳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他认为人类的这五种需求依次由低到依次实现,当人的某一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求。

马斯洛所提出的这五种层次的需要同样适用于空巢老人。

一、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状况

(一)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对于城市空巢老人来说,在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是最为基础的,但是城市空巢老人基本都有退休金,而且子女依然会给现金或超市购物卡等赡养费,加上老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能力大幅度下降,大多数城市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可以满足日常的生活开支。

(二)安全需求特殊化

随着生理功能的退化,老人越来越无法自己应对日常生活,再加上出现疾病的情况越来越多,空巢老人身边缺少监护,安全需求难以满足。

语文即文化,语文教育就是传统精神文化的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与优良品格。语文科目的学习是向初中生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它将中华民族卓越的传统文化知识更为合理地融合到语文教科书中。现已明确指出“语文课本应与中华民族卓越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新型教学方式,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让学生对课本进行不断思索并与现实相关联。同时教师也应教育、培养学生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传承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社区可以建立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呼叫服务中心。老人在家中需要提供家政、医疗、突发状况等应对应急需求时,只要按下求助键,服务中心就立即安排上门服务。此项服务需要集智能化呼叫救助服务管理等多重功能为一体,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助等基本服务。也需要政府的大量经济、技术与人力投入。但是为空巢老人服务的服务中心一旦建立的话,会满足许多空巢老人安全需求。

(三)精神慰藉需求强烈

首先,遗民注杜的心态表现。 后金入主中原后,遗民群体或抗争,或自戕,或隐逸,或游移,在国家与民族危亡的历史语境中追求忠孝仁义的儒家传统理念。 《荀子·礼论》曰:“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固然入世理念是儒家所倡导的基本思想,但是,在华夷之辨与君臣之道的观念下,贞于朱明,背离清廷成为不少遗民文人心目中反映君子品质的行为。 遗民文人投射自身心绪,与杜诗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表现出强烈的儒家君子文化精神感召力量。

老人退休后,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精力用于活动,他们希望通过参加娱乐活动摆脱孤独和寂寞,充实晚年生活。有90.6%的受访空巢老人强烈建议或非常希望小区多建老年活动室和组织老年活动。通过社区组织的活动,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空巢老人交往的需求。在调查中,有90.6%的空巢老人想过要尽余力做贡献,发挥余热。自我实现是需要层次理论中金字塔最顶端的需求,空巢老人虽说是社会中相对弱势的群体,但是他们也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不应该被忽视。

(四)尊重、交往及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明显

他人的现在或许就是我们的明天,善待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世间没有一个人是孤岛,我们无形中会跟许多人发生联系。你待人冷漠,别人遭受了伤害,说不定他日后也会变得冷血,当大家都自私自利,你遇了事也就无人相帮;你待人热情,别人得到了温暖,他内心也会变得温热,你遇上急难,别人也会自然而然地帮助你,我们出门在外就有了基本的安全感。

尽管有不少城市空巢老人是自愿选择与子女分开居住的,与子女的关系也都不错,但在调查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了空巢老人心中想念子女,希望子女能经常来探望自己的愿望十分强烈。绝大多数的空巢老人希望子女每周来探望自己至少一次,如果实在抽不出时间,也要电话联系一下。空巢老人对子女精神慰藉的需求十分强烈,而子女们由于工作繁忙,需要照顾年幼的子女等原因而无法满足空巢老人对精神慰藉的需要。调查中,不少老人也表示能够理解子女不能经常来看自己,也不愿意看到子女由于自己的原因而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二、满足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的方法

(一)建立空巢老人服务的服务中心

根据调查,被访空巢老人中大多数在生病时是由老伴照顾的。这些老人多为年纪在60-79岁之间,生活能够自理或半自理,老伴还能有余力照顾,或者说互相照顾。但是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大,身体状况不太好的独居老人,没有老伴的支持,空巢老人最需要的服务是陪同看病、上门做家务与生活品代购服务。同时,老人在生病时产生的无助感也是非常强烈的。

(二)加大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并开展丰富活动

在本次调查中90.6%的空巢老人都非常希望或强烈建议小区多建老年活动室和多组织老年活动。让老年人可以在一起谈心和娱乐,用来满足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在调查中,多数空巢老人表示如果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都会积极响应社区所举办的活动。社区所举办的活动可以包括团队型的项目,文化性质的活动如老年大学以及增强体质的运动性的活动等。

1.2.2 观察胎心情况 在产程开始后,潜伏期时应对胎心每隔1~2 h行一次听诊,活跃期时应每隔15~30 min行一次听诊,可在宫缩间歇期用听诊器、多普勒仪或胎儿电子监护仪监测。观察胎心时,应观察胎心的节律、频率及宫缩前后胎心变化与恢复速度等,正常胎心率为120~160次/min,如胎心率节律不齐,或胎心率小于120次/min,或超过160次/min时,表示胎儿缺氧[3]。胎儿电子监护仪可记录胎心曲线,显示胎心率及胎心率与子宫收缩的关系,明确胎儿具体状态,其方法在胎心最响亮处置入探头,在腹壁上固定窄腹带。

(三)培养志愿者开设老年心理咨询

可以借助志愿者服务,建立老年心理咨询服务站,定期开展老年心理辅导讲座,为老人提供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开展一些心理游戏活动,上门进行心理陪聊等等。同时,还发挥心理学老师和学生的优势,为社区的志愿者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四)借助媒体加强“孝道”宣传,增进年轻人助老意识

现在的敬老有一个误区: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的长辈不愁吃喝,自己不时送些钱物,就可以了,却忽视了他们的精神诉求。即只重视老人的物质生活,却忽视了对老人精神上的慰藉,轻视了孤独感对老人身心的伤害。可以借助媒体加强“孝道”宣传,倡导子女常回家看看,常打电话问候父母,多关心父母的生活,让老人心理得到宽慰。

(五)社区引进专业社工团体

社区还可以通过政府的资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社工团体来承包专业性的社区养老服务。既发挥了专业优势,又为城市空巢老人们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增强了服务的社会效益。同时,社会资本办养老产业也带有一定的福利性质,政府也应该给予一些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7):405-407.

[2]王颖.何国平.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健康问题及对策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7):100-102.

[3]齐海丽.养老保障进社区中国城市养老保障模式新选择[J]武汉学刊,2009(3).

标签:;  ;  ;  ;  ;  ;  ;  ;  ;  ;  

王慧博: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