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

一、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熊文[1](2021)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基本理论问题审思——基于《课程标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的辨正》文中认为基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两大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提出和界说的基本理论问题而展开,旨在对相关认识、理论偏误与不足予以厘清、修正和完善,以及更为全面、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育人价值。研究认为:1)"运动能力"的界说存在不恰与缺陷。从基本界定来看,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不宜指向"身体活动的基础"及"基本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与专项运动能力难以区分,并且"运动"在上下位概念中存在混用;从分目标来看,其构成超出"运动能力"的范畴,以及部分表述理想化。2)"健康行为"的定位及表述存在偏差与失当。"健康行为"不能突显、含括健康追求的"非行为"性、效应性素养,难以体现体育(课)在健康追求中的主体地位,无法纳入健康知识、意识、技能等要素,以及分目标和水平划分中的部分内容不宜归为健康行为等。3)对"运动能力"与"健康行为"修正、调适的考量因素主要有:运动能力内涵限定及外延界分问题;体育与健康的关联问题,本学科健康相关核心素养与一般性健康素养、体育(身体)素养等的参照与区分问题;体能的归属问题(体能应归为运动能力还是健康相关素养)等。其中,作为对"健康行为"的调适和超越,本学科健康相关核心素养的提出应虑及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体育的有限健康促进特征,课程的不同构成(体育与健康教育)及其主体,以及健康素养、体育素养等构成的多维性。

阎智力[2](2021)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对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辨,构建新的课程目标体系,为推进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认为:(1)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的上位概念,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分目标(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有重合现象,这是学理上的缺陷;(2)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存在概念界定范畴失准与用词不当等不良现象,没有达到或者超出了体育教学与体育运动所表达的"效度";体育品德只限体育领域存有不足,没有包括健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一般品德教育;(3)重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凸显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核心特征,强化了品德修养的范畴与实施途径,对于合理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理论意义与参考价值。

彭雪梅[3](2021)在《建国七十年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编写范式及发展趋向 ——以“人教版”为线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科书乃课堂教学之依据,然现阶段高中体育教科书使用率不高甚至很低,这需要我们反思其编写范式是否存在问题。遂本文以库恩“范式”的3个维度(科学共同体、理念、方法)贯穿全文,探究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的转换特征、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向,为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借鉴与启示。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对4套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编写范式进行历史考察发现: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编写范式经历了“3次转换”,其编写范式在科学共同体上呈现出人教社专业编辑、专家教授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三结合”队伍特点;编写理念上呈现出“知识本位”向“育人本位”逐步推进的特点;方法上呈现出“单一”到“多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专家、教师及学生得出: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面临“两大现状”和“六大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教”与“学”的需求,编写范式出现危机。“两大现状”为师生使用率低和师生满意度低;“六大问题”为:作用与价值尚未显现;内容对学生吸引力低;内容较难且讲解浅泛,多数学生难以掌握;时代适应性差,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实际操作性不强;编写人员结构不合理。最后依据现存问题并结合以往的编写范式提出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的发展趋向为:(1)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编写应规范编写人员领域,编写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科学共同体应为从事高中体育教育研究、教学的人员及管理人员等;同时应优化科学共同体的人员结构,缩小专家教授的比例,加大一线教师的比例,同一教学内容的编写应专家教授与一线优秀教师合作完成;此外还需优化科学共同体的地区分布,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应服务于全国各地的学校,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情况,各地专家教授、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共同组成共同体,有利于更好地把控各地教育教学实际情况。(2)理念上,凸显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的作用与价值;增强教科书内容的趣味性和创新性;体现时代性,注重学生学习需求的实现;准确掌握学生实际水平,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不相符的情况;关注基层教育的实际情况,增强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内容的实用性;落实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的实行制度,注重体育教科书作用与价值的具体实现。(3)在内容编排上应注重知识结构的“螺旋式”上升,且应详细具体,便于理解;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不仅要文字与图表相结合,还应以便捷的方式加入视频教程;在考核评定方法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考评标准;学习评价方法上应具有多元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自评、他评和互评相结合等;学练方法上更具指导性和科学性,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杨胡灵[4](2021)在《建国七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材编写特征与展望 ——以“人教版”为线索》文中指出体育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文本,是实现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对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汲取体育健康知识的重要工具,其中基础教育的体育教材对中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随着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同网络信息对中小学体育课学习内容有着不同形式的解读,具有极强的便利性,从而对当前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材的使用情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编写体育教材将教材适用于学生学习,成为体育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建国七十年以来人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体育教材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选编原则、框架结构、教学内容及学习评价进行梳理,找出教材编写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访谈了解现今体育教材使用情况,探明原因,为我国今后体育教材的编写研究及教材的指向性提供理论上的借鉴与建议。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编写中并未很好的落实,且在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以自身的理解和场域去判断学生的需要,却与学生真实的需要出现了偏差,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思想并未得到师生的认可。2.教材内容编写所制定的选编原则在实际编写中却没有很好的落实,现今的选编原则与师生之间的需要存在着偏差,没得到师生的认同。3.教材所编写的教学内容和所制定的框架结构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落实,与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且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4.教材所编写学习评价中的评价方法、内容、主体和标准与实际教学中的考核评价没有很好的契合,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并未得到教师认同。整个研究发现新时代体育教材编写的展望:1.体育教材编写思想应更深层次地融入以学生为主体;2.体育教材内容的编写应与现阶段实际情况相契合;3.体育教材理论知识内容与德育、技术技能相结合;4.体育教材应注重内容及框架结构的多样化;5.体育教材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提高体育教材实用性;6.小学体育教材学生用书的编写,实现纸质动画与视频动画学习相结合。

任大路[5](2021)在《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匠精神通常是指工匠卓越的专业技能,以及追求终极目标的态度和信念,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必要条件。其包括:尊重教师、重视教学的师道精神;一丝不苟的制造能力;精益求精的创新意识;知行合一的实践行为与精湛技艺的专业品质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教师队伍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待学科,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素质的集中体现,包括学术能力、体育能力、道德素质、身心行为等方面。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以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工匠精神与学生能力的本质内涵以及如何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对高校体育学生整体素质的现状进行科学研究;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目标,为建设一支现代化高素质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注入新的研究视角。本研究回顾了“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深入分析“中国工匠精神”的基本内容,整合了体育领域后备师资队伍的培养方法;寻找工匠的精神和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建设的融合点;梳理了工匠精神与体育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到工匠精神在体育学科中的应用、学生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从而为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在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选取了匠品、匠识、匠艺、匠知、匠道、匠心、匠德、匠行8个核心要素。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主要在学科能力、体育素养、教育能力、身心品行四个具体方面实施。(2)对山东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研究结果。体育学生能力的内容是指体育课堂教学、训练、锻炼、竞赛、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课程教学、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和道德心理价值观的综合表现。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各项元素的具备程度进行调查,整体比例为:欠缺1/5,一般3/5,良好1/5。(3)此次研究在对于调查指标具体元素的选取上包括:学科能力,体育素养,教育能力,身心品行4个一级指标;规范科学、尚学求新的匠品;博学强闻、追求卓越的匠识等16个二级指标;学科教育认知等64个三级指标;此外根据问卷调查确定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各指标重要程度系数Fi>4.0,并对其融合可行性进行分析。(4)学生能力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学习动机、课堂教学、课程设置、教育体系、培养目标等;并依据此内容制作调查问卷发放于体育学生、体育教师等调查具备情况及重要程度。(5)在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所采用的实施措施主要包括:国家层面,追寻工匠精神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发展;社会层面,从学生个体入手,探究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具体理论实践方法。研究得出下列结论:(1)工匠精神融入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工匠精神与体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内在联系。在学科能力、体育素质、教育能力和身心行为四个具体方面,工匠精神有机地融入体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2)在学生能力各项指标元素调查中学生整体具备程度总体表现进行良好,培养学生能力都在一般水平之上。(3)在工匠精神有机融入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各项指标的重要系数Fi>4.0,即在选取的64个指标元素中重要性程度较高,对于将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过程意义较大。(4)工匠精神对于融入当代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具体困境主要包括:一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意识相对薄弱;二是迫切需要完善体育专业课程的整合与整合路径;三是缺乏明确的精神文化标准。(5)对于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元素主要包括了8个主要元素以及三个方面的需要;并且要遵循工匠精神融入综合能力培养的原则,分析工匠精神在体育学生技能发展中的具体措施。(6)具体实践过程为:规范科学、尚学求新的匠品;博学强闻、追求卓越的匠识;体育素养:臻艺求学、野蛮体魄的匠艺;求知问真、文明精神的匠知;教育能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匠心;有教无类、尚体重学的匠道;身心品行:明德爱国、忠守敬业的匠德;尊师重教、知行合一的匠行。

赵富学,沈克印[6](2021)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文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颁布结束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教学大纲而无课程标准的局面,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视角,从研制背景、框架组构、推行理路3个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进行解读。认为:课程标准的研制是"立德树人"任务指向及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精神3大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组成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6大要素之中,各要素之间通过学科核心素养串联衔接,依次协同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整体育人作用。提出:应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将其具体化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之中,通过层层落实与环环相接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促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有效对接及融合。

黄倩文[7](2021)在《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本文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为主要依据,对当前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区21所高级中学进行了教学条件情况、《课程标准(2017版)》认知和实施态度情况、《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保障情况等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教学条件情况方面,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结构及配备情况较好;部分学校缺少女教师;教师体育专项结构单一;体育场地不足器材陈旧;相关教育部门对新教材的编写不及时。示范高中与普通高中教师在教龄、场地器材满足情况方面存在差异。(2)教师对《课程标准(2017版)》的认知程度和实施态度较好,但并未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仍需继续深入学习。普通高中教师对课标制定背景、内容标准的不了解情况高于示范高中。(3)学科核心素养三者割裂教学现象严重;示范高中教师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较普通高中好。教师对新课标目标认知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难实现整体贯穿三维的课程目标;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目标认知不足。示范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品德目标达成方面存在差异。(4)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对体能的认知、发展体能练习的目标制定情况较好;体能内容的练习方式、练习时间、体育课运动强度以及健康教育课时均未达到《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示范高中教师对体能练习的目标制定、锻炼方式、练习时间以及健康教育课时安排情况较普通高中教师好。运动技能选修课项目开设不全面,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关注。示范高中运动技能内容的课程设置情况较普通高中好。(5)教学方式方面:教学中选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式单一;对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教学方式运用较少;教学组织形式以传统教学为主。(6)评价方式方面:教师学业质量了解实施情况欠佳;学习评价主体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内容侧重于运动能力,忽略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结果的反馈情况不乐观,示范高中教师对学生的体育课程成绩评价后反馈与沟通情况优于普通高中。(7)课程实施保障方面:教师培训机会少、培训时间短、对《课程标准(2017版)》的培训过于形式化;高中体育课教学指导机构成立不齐全;学校和体育教师未及时修改或制定新的教学计划;部分学校未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足体育课课时,且存在挤占体育课现象,普通高中学校占用体育课情况较示范高中严重。针对以上结论研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1)强化学科育人功能:重视强化目标意识,落实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增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元化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2)加强课程标准实施的保障:保证体育课程实施的人力资源和基本物质条件;课程标准学习常态化;成立课程教学指导机构,提高体育学科重视程度。

谭牮牮[8](2021)在《建国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历史演进与价值取向研究》文中认为学校体育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屡屡遭遇困境,是在其教育的价值上出现了偏差,违背了培养人的初衷,沦为达成目的的工具。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是其课程所追寻的方向,对体育课程的内容和上课的形式都产生着深刻影响。因此,对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的讨论既是丰富体育课程理论内涵的需要,也对学校体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内外有研究表明,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是其课程的主体在课程活动之中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自身的需要所进行价值选择时的倾向性。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数是从学科的角度研究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也有梳理20世纪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轨迹,探究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还有从国家的政策法规的演进与发展规律进行探究的。本研究选题依据有以下四点:一是课程标准的历史研究是立足于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需要;二是体育课程标准的历史研究是丰富我国近代教育史、体育史的有益工作;三是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有利于体育学科的发展;四是价值取向是课程标准修改应确立的前提与核心。从研究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未来走向的目的出发,以建国以来颁布的11部体育教学指导文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比较研究法对这些教学指导文件从颁布的时代背景、文本剖析不同大纲(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走向,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由功利性向非功利性发展,即从建国初期的体育课程为劳动生产和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到改革开放时期的体育课程以增强体质为主的价值取向,再到实施素质时期的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的价值取向,一直到新世纪的体育课程以“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整个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演变特征是由重视运动技能传授——增强体质——健康第一——以学生为本发展演变的。从价值取向的发展历程中看出,体育课程由重视国家发展需求一步步转向重视学生的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最后到重视学生的全方位素质的提升,形成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发展方向。分析出现不同阶段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的原因有时政主导价值取向的、“传统养生”价值观念、“功利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其中,功利主义价值观是现实根源;传统养生观念是思想根源;时政格局是社会根源。深入分析现存的价值取向的根源分析有三:体育教学指导文件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其导向充分体现国家意志;价值取向的走向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体育课程在发展过程中开放融合,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体育教学指导文件的价值取向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体育课程的理念应与国际接轨;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具有文化传统的根源。启示我们在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中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的体育课程要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未来的体育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实现整合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程内容方面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加强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程结构上形成一个多样化的结构整体。

朱涛[9](2021)在《对汉台区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及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就是中学时代、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身心发展速度是比较快。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健康情况不仅会影响个人全面健康成长和更好的生活,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群体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而影响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通过调查汉台区中学生体育认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现状,分析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而提出增强汉台区中学生体育认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策略,对促进汉台区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汉台区中学体育教学策略改良提供一定的借鉴。根据本研究的需要,作者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读秀学术网、万方数据库等途径,查阅了大量关于中学生体育认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文献资料,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汉台区中学生体育认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现状的调查研究,主要从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程度、喜欢的体育教师类型、参加体育课的学习动机、通过体育课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喜欢的体育项目、喜欢的体育课形式、希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的态度、对体育课的态度、希望的体育课的变化、担心体育课出现的问题、掌握科学锻炼(训练)知识的程度、运动损伤的情况、经历运动损伤之后的处理方式等这几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汉台区中学生体育认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学生对科学锻炼(训练)知识掌握情况较好,运动损伤之后处理方式较为得当等,但也还存在一小部分对科学锻炼(训练)知识掌握不到位的,还有提高的空间,有超过80%的学生通过体育课学到了体育知识、体育技术技能和科学合理锻炼方法,60%左右的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和培养健康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充分说明学生对于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锻炼方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掌握还不错;(2)有超过85%的学生对正常人心率范围的是非常了解的,充分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心率方面的健康知识掌握比较好,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正常人心率范围不是特别清楚,有关心率方面知识的还有待提高,有超过98%的学生都能正确分辨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充分说明汉台区中学生对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界定是比较清晰的;(3)有超过95%的学生对于有皮肤病、心脏病、没带泳帽、没穿泳衣、饮酒人员这几类明显不符合游泳馆进入条件标准的情况非常清楚,充分说明汉台区中学生对于游泳方面的卫生知识掌握的比较到位。但是也有少量学生不太清楚,所以游泳方面的卫生知识还需多多普及;(4)有超过96%的学生对于饭后间隔多久时间再进行锻炼比较合理认识非常清楚,充分说明汉台区中学生对于饭后锻炼的时间掌握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也有极少部分学生对于饭后锻炼间隔时间不是很清楚,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加强;(5)有超过97%的学生都选择了正确的中长跑等剧烈运动后的缓解放松方式,充分说明汉台区中学生对剧烈运动后的缓解放松知识掌握很到位。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于中长跑之后缓解放松知识掌握不是很好,还需加强学习;(6)有90%的学生处理事情时候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稳定,充分说明汉台区中学生遇事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仅有很少部分学生遇到事情时候处理方式不恰当,心态还需调整;(7)有超过90%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具有一定好的影响或者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充分说明大多数汉台区中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好的促进作用;(8)有超过84%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比较重要或者很重要,充分说明大部分汉台区中学生很重视体育活动。有超过80%的学生对于体育发展历史了解一些或者非常了解,充分说明大部分汉台区中学生对于体育发展历史比较了解;(9)有超过90%的学生对自己参与体育锻炼情况比较满意或者很满意,充分说明绝大多数汉台区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比较好,对自己锻炼情况比较满意。有超过83%的学生会通过参加体育运动来改善情绪,充分说明大部分汉台区中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调节情绪,会通过体育运动来调整自己情绪;(10)有超过94%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充分说明绝大多数汉台区中学生十分认可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心理发展。有80%左右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充分说明大多数汉台区中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对于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明显,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增强体质、排泄压力和娱乐,有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减肥,说明汉台区中学生对于自己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认知是比较明确的。有超过90%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认知为偶尔生病状态,仅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非常健康、从不生病或者处于经常生病状态,说明汉台区中学生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的认知良好。根据汉台区中学生体育认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策略:(1)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应当增加一些心率方面的知识。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医疗卫生类知识讲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卫生知识掌握水平。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带领学生学习有关项目的同时也应当对于该项目属于有氧无氧分类进行讲解;(2)体育教师在游泳课上应当增加一些游泳注意事项,以及游泳卫生的知识;(3)关于饭后多久运动比较科学合理的知识,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的普及力度。这样学生就能健康运动;(4)对于中长跑等剧烈运动,教师应当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缓解方法,这样在运动之后,学生就能很快恢复过来;(5)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注重教会学生学会通过体育运动来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尽量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6)体育教师不仅要开展体育实践课程,也应当适量开展一些体育健身的理论方法课程;(7)让学生提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仅要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多多给学生灌输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也需要学校提高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匹配好相应的体育设施资源;(8)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也应当让学生了解体育发展的历史和过程,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体育运动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9)为了提高学生对自己体育锻炼情况的满意度,学校和体育教师不仅应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下功夫,也应该促进学生加强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度;(10)体育教师在选择授课项目的时候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的满足他们增强体质、排泄压力、娱乐、体育考试和减肥的目的;(11)体育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减少生病的情况。

李赟鹏[10](2021)在《体医融合视域下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文中提出自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健康中国”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地深入推进,体医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山东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决定着所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的质量。本文以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临沂大学、济南大学、聊城大学、济宁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八所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软硬件设施以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这八所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目前山东省各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是否符合《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国体医融合代表类高校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成功经验来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体医融合教学的优势以及可行性,从而为山东省各高校未来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建议,为山东省未来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根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省这八所学校的培养方案缺少健康要素,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要求中对于“健康”很少提及。个别学校的培养目标几乎粘贴复制,没有属于自己的特色。(2)在课程方面,山东省各高校的体育类课程已经很完善,体医融合类课程也有涉及,但将体医融合类课程作为课程方案的一部分,并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的高校屈指可数,师范型高校比综合型高校设置的体医融合类课程更加丰富。(3)从教学师资方面,目前山东省各高校的体育师资已经具备实施“体医融合”教学的能力,但仍需要不断提高师资的职业素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还需加强对于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增加对教师有关“体医融合”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山东省各高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已基本满足“体医融合”实施的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4)在实践教学方面,山东省各高校还是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且论文准备时间短,不利于学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5)通过调查发现,各高校学生以及教师对于体医融合人才的培养积极性很高,曲阜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等高校与医学院或医院达成合作意愿。这给未来山东省各高校培养体医融合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本文所得出的结论来为山东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相关建议:(1)进一步推广“体医融合”,加强学校对于体医融合的宣称力度,可利用校内广播、校园报纸、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体医融合相关知识,提高学校对于体医融合的重视程度,定期请相关专家对学生开展“体医融合”知识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体医融合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什么是体医融合,为今后的体医融合教学打下基础,从而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2)丰富“体医融合”课程,完善体医融合课程体系,增加体医融合课程比重,适当添加医学方面的选修课。目前山东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类课程很完善,体医融合类课程也正在趋于完善当中,可适当添加一些与体育康复、体育保健相关的临床医学课程。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并将课程贯穿于大学生整个本科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健康教育的培养,从而培养“体育与健康”师资。(3)明确“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关键,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方案围绕着培养目标开展,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顺应国家政策做出积极改革,将健康教育纳入培养目标当中,将健康纳入培养方案中,培养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明确“体医融合”培养目标,制定“体医融合”课程体系,增加“体医融合”师资力量,培养“体医融合”人才。(4)加强与医学院和医学部门的交流合作,要加强学术交流,可定期请专业医学专家来体育院校展开运动医学相关的知识讲座,双方也可利用自己的专业特色来强强联手,合作育人,培养出符合国家与社会所需要的“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5)培养“体医融合”师资,体育教师作为学校实施教学的关键一环,学校应定期组织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关医学知识及体育教学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实施“体医融合”教学改革。师资力量不够的学校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同时提高师资待遇。(6)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完善场地设施。加大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山东省各校要积极开放现有的实验室以供教师和学生的使用,不能让现有的实验室和设备成为摆设,要加大实验室老化的设备和缺失器材的资金投入,及时做好引进和更新。有了好的实验室以及设施器械,才能为“体医融合”教学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基本理论问题审思——基于《课程标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的辨正(论文提纲范文)

1“运动能力”界说的不恰与缺陷
    1.1“运动能力”基本界定及其内在关系不当
        1.1.1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不宜指向“身体活动的基础”及“基本运动能力”
        1.1.2基本运动能力与专项运动能力难以区分
        1.1.3“运动”在上下位概念中混用
        1.1.4运动能力要素子项相容及缺乏一致
    1.2“运动能力”分目标构成及表述不合理
        1.2.1分目标的构成超出“运动能力”范畴
        1.2.1.1基于运动能力的一般语义及构成
        1.2.1.2基于运动认知的内涵
        1.2.2分目标表述理想化及缺乏逻辑对应
2“健康行为”定位及表述的偏差与失当
    2.1“健康行为”不能突显、含括健康追求的“非行为”性、效应性素养
    2.2体育无关“行为”僭越下,“健康行为”难以体现“体育”(课)在健康追求中的主体地位
    2.3“健康行为”过于偏狭,无法涵盖相关“核心”素养——基于健康素养与体育素养的语境
        2.3.1基于一般“健康素养”的语境
        2.3.2基于体育(身体)素养的语境
    2.4部分内容不宜归为健康行为,且流于价值化、理想化
    2.5分目标表述缺乏逻辑和条理
3 反思与启示
    3.1“运动能力”的界定与修正
    3.2“健康行为”的调适与厘正:健康相关核心素养的提出和界说
        3.2.1理论困境
        3.2.2操作性构想
    3.3 拓展的思考:体育素养引入及本学科核心素养适用的误区
4 结语

(2)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特点
2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
3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

(3)建国七十年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编写范式及发展趋向 ——以“人教版”为线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对教科书建设与改革的高度重视
        1.1.2 教科书的作用与价值
        1.1.3 现阶段高中体育教科书的使用情况
        1.1.4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范式研究尚未涉及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教科书与教材
        2.1.2 教科书与教师教学用书
        2.1.3 编写范式
    2.2 体育教科书的相关研究
        2.2.1 体育教科书演变研究
        2.2.2 体育教科书内容研究
        2.2.3 体育教科书编写研究
        2.2.4 体育教科书使用情况研究
        2.2.5 研究评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文本分析法
        3.2.5 德尔菲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范式理论概述
        4.1.1 范式理论产生的背景
        4.1.2 范式理论内容梳理
        4.1.3 “范式”维度的确立
    4.2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的历史考察
        4.2.1 “统编教材”阶段(1949年-1985年)
        4.2.2 “一纲多本”阶段(1986年-1999年)
        4.2.3 “体育与健康”阶段(2000年至今)
    4.3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转换特征
        4.3.1 第一套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总结(1997年)
        4.3.2 第二套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转换(2001年)
        4.3.3 第三套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转换(2004年)
        4.3.4 第四套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转换(2019年)
        4.3.5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转换特征
    4.4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危机
        4.4.1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师生使用率低
        4.4.2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师生满意度低
        4.4.3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作用与价值尚未显现
        4.4.4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内容对学生吸引力低
        4.4.5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内容较难且讲解浅泛,多数学生难以掌握
        4.4.6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时代适应差,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4.4.7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实际操作性不强
        4.4.8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人员结构不合理
    4.5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的发展趋向
        4.5.1 科学共同体
        4.5.2 理念
        4.5.3 方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转换特征
        5.1.2 师生从不使用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的原因
        5.1.3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危机
    5.2 建议
        5.2.1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建议
        5.2.2 其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使用情况与满意度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二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使用情况与满意度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三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四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五 现行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六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发展趋向专家评判表(第一轮)
附录七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编写范式发展趋向专家评判表(第二轮)
附录八 问卷效度调查表
附录九 人教版高中体育教科书
致谢

(4)建国七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材编写特征与展望 ——以“人教版”为线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基础教育
        2.1.2 教材
        2.1.3 教科书
        2.1.4 体育教材
    2.2 体育教材的相关研究
        2.2.1 体育教材在体育史专着、专题中的研究
        2.2.2 体育教材编写研究
        2.2.3 体育教材演变历史分期研究
        2.2.4 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研究
        2.2.5 体育教材的使用情况研究
    2.3 相关研究的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访谈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德尔菲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建国以来人教版初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编写特征分析
        4.1.1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指导思想的特征
        4.1.2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选编原则的特征
        4.1.3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内容的特征
        4.1.4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编写的框架结构特征
        4.1.5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中学习评价的编写特征
    4.2 现阶段体育教材使用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
        4.2.1 教师使用体育教材的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4.2.2 学生使用体育教材的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4.3 教材编写与师生实际使用之间的矛盾冲突
        4.3.1 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思想并未得到师生的认可
        4.3.2 教材内容的选编并未得到师生的认同
        4.3.3 教材编写框架及其内容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
        4.3.4 教材中的评价方式教师并未采纳
5 教材编写的展望
    5.1 体育教材编写思想应更深层次地融入以学生为主体
    5.2 体育教材内容的编写应与现阶段实际情况相契合
    5.3 体育教材理论知识内容应与德育、技术技能相结合
    5.4 体育教材应注重内容及框架结构的多样化
    5.5 体育教材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提高体育教材实用性
    5.6 小学体育教材学生用书的编写,实现纸质动画与视频动画学习相结合
6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师问卷
附录2:学生问卷
附录3:专家访谈
附录4:教师访谈
附录5:学生访谈
附件6:编写趋势专家调查表(第一轮)
附件7:编写趋势专家调查表(第二轮)
附录8:开放式编码
附录9:相关支撑材料
致谢

(5)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认知
        2.1.1 “工匠”的定义
        2.1.2 工匠精神的概念内涵研究
        2.1.3 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
        2.1.4 高校工匠精神融入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研究综述
        2.2.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概念研究
        2.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评价研究
        2.2.3 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2.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研究综述
        2.3.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概念内涵研究
        2.3.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研究
        2.3.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评价研究
    2.4 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与能力培养调查分析
        4.1.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分析
        4.1.2 工匠精神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
        4.1.3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元素重要程度调查分析
        4.1.4 工匠精神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形成机制分析
        4.1.5 工匠精神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融合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4.2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理论分析
        4.2.1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4.2.2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价值意蕴
        4.2.3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分析
    4.3 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实践分析
        4.3.1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现实需求
        4.3.2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理论原则
        4.3.3 工匠精神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在联系
        4.3.4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4.4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实践融合策略
        4.4.1 传于“文”——文化传承
        4.4.2 立于“气”——社会价值风气引领
        4.4.3 形于“学”——学校教育实践
        4.4.4 精于“教”——教学过程渗透
        4.4.5 成于“人”——学生自我学习结果化
    4.5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机制保障
        4.5.1 政策保障,传承有据
        4.5.2 制度建设,推行有力
        4.5.3 价值导向,榜样引领
        4.5.4 完善机制,评价科学
        4.5.5 教育投入,言传身教
        4.5.6 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研制背景:“立德树人”的任务指向及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1.2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化的要求
    1.3 优化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要求
    1.4 实现“育训结合”职业综合素养培育模式的要求
2 框架释析: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与中职学校学生培育需求的有效组构
    2.1 课程性质与任务: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的必备性
    2.2 课程目标: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对课程育人价值的助推
    2.3 课程结构:体现模块化课程体系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相结合
    2.4 课程内容: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内容与情境化教学方式的联结
    2.5 学业质量:测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维度与学业表现
    2.6 课程实施:在体现课程综合性基础上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3 推行理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对接与融合
    3.1 突出“立德树人”理念引领,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意义的达成度
    3.2 强化目标意识的树立,使学科核心素养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
    3.3 构建新的知识技能学习观,由单一教学形式向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转变
    3.4 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多向度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
    3.5 重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使学科核心素养与健康教育模块对接
    3.6 全面考虑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推动学科核心素养与职业技能训练素材共享
4 结束语

(7)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论研究
        2.2.2 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4 国内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版”与“实验版”的对比
        4.1.1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比
        4.1.2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对比
        4.1.3 课程结构的对比与分析
        4.1.4 课程内容的对比与分析
        4.1.5 学业质量的对比与分析
        4.1.6 实施建议的对比与分析
    4.2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教学条件情况
        4.2.1 教师基本情况
        4.2.2 场地器材设施情况
        4.2.3 教材的使用情况
    4.3 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2017 版)》的认知和实施态度情况
        4.3.1 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2017 版)》认知情况
        4.3.2 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2017 版)》的实施态度
    4.4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课程标准(2017 版)》实施现状与分析
        4.4.1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
        4.4.2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实施现状与分析
        4.4.3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实施现状与分析
        4.4.4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方式实施现状与分析
    4.5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课程标准(2017 版)》实施保障调查分析
        4.5.1 体育教师培训情况与分析
        4.5.2 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情况
    4.6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课程标准(2017 版)》的实施对策
        4.6.1 强化学科育人功能
        4.6.2 加强课程标准实施的保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体育教师问卷)
附录2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学生问卷)
附录3 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体育组组长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建国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历史演进与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课程标准的缘起及核心概念界定
        2.1.1 核心概念界定
    2.2 体育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
        2.2.1 体育课程标准的发展变迁
        2.2.2 体育课程历史变迁的影响因素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历史研究法
        3.2.3 归纳总结法
        3.2.4 比较研究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建国以来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历史演进分析
        4.1.1 1956 年《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
        4.1.2 1961 年《中学体育教材》
        4.1.3 1978 年《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4.1.4 1987 年《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4.1.5 九年义务体育教学大纲——1988 大纲、1992 大纲
        4.1.6 1996 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4.1.7 2000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4.1.8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7-12 年级)课程标准》
        4.1.9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7-9 年级)课程标准(2011 年版)》
        4.1.10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年版)》
    4.2 我国体育教学指导文件价值取向分析
        4.2.1 时政主导的价值取向
        4.2.2 “传统养生”的价值观念
        4.2.3 “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
    4.3 我国现有体育教学指导文件的价值取向存在根源分析
        4.3.1 国家意志的体现
        4.3.2 受传统文化影响
        4.3.3 体育课程开放融合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5.2 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对汉台区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及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认知的概念
    2.2 体育认知的概念
    2.3 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概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调查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汉台区中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基本情况
        4.1.1 汉台区中学生了解科学锻炼(训练)知识的程度
        4.1.2 汉台区中学生运动损伤情况
        4.1.3 汉台区中学生经历脚踝损伤之后的处理方式
        4.1.4 汉台区中学生通过体育运动了解的知识情况
        4.1.4.1 汉台区中学生了解的体育知识情况
        4.1.4.2 汉台区中学生了解的体育技术情况
        4.1.4.3 汉台区中学生了解的体育技能情况
        4.1.4.4 汉台区中学生了解的体育锻炼方法情况
        4.1.4.5 汉台区中学生了解的健康知识情况
        4.1.4.6 汉台区中学生了解的健康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情况
        4.1.5 汉台区中学生对正常心率范围的了解情况
        4.1.6 汉台区中学生对无氧运动项目的了解情况
        4.1.7 汉台区中学生对禁止进入游泳馆条件的了解情况
        4.1.8 汉台区中学生对饭后间隔多久进行体育运动合理的了解情况
        4.1.9 汉台区中学生对中长跑结束后正确缓解方式的了解情况
        4.1.10 汉台区中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
    4.2 汉台区中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情况
        4.2.1 汉台区中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情况
        4.2.2 汉台区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情况
        4.2.3 汉台区中学生对体育发展历史的认知情况
        4.2.4 汉台区中学生对自己参与体育锻炼的满意度
        4.2.5 汉台区中学生对通过参加体育运动来改善情绪的认识情况
        4.2.6 汉台区中学生对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认识情况
        4.2.7 汉台区中学生对体育运动能促进自我意识发展的认识情况
        4.2.8 汉台区中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目的的认识情况
        4.2.9 汉台区中学生体质健康认知情况
    4.3 汉台区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4.3.1 汉台区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掌握情况
        4.3.2 汉台区中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
        4.3.3 汉台区中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专家效度检验问卷
附录 2 汉台区中学生体育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 3 汉台区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 4 汉台区中学生体育运动知识测试题
附录 5 汉台区中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测试题
附录 6 汉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测试题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体医融合视域下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加强体医融合,培养“体育与健康”师资
        1.1.2 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体育教育专业改革
        1.1.3 体医融合能有效解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健康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
        2.1.1 关于体医融合的研究
        2.1.2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2.1.3 关于学校体医融合的研究
        2.1.4 关于运动处方的研究
    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2.1 关于体医融合的研究
        2.2.2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案例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4.1.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4.1.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4.1.3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要求分析
        4.1.4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软硬设施分析
        4.1.5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实践环节分析
        4.1.6 小结
    4.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体医融合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4.2.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体医融合的优势分析
        4.2.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体医融合的劣势分析
    4.3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师生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
        4.3.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
        4.3.2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
    4.4 “体医融合”代表类高校人才培养优秀案例分析
        4.4.1 成都体育学院的人才培养分析
        4.4.2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人才培养分析
        4.4.3 两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比分析
        4.4.4 建设山东“体医融合”代表性高校
    4.5 体医融合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4.5.1 明确培养目标与规格
        4.5.2 完善体医融合课程
        4.5.3 构建体医融合教育平台
        4.5.4 建立学校健康教育体系
        4.5.5 建立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Ⅱ 专家访谈问卷
致谢

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基本理论问题审思——基于《课程标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的辨正[J]. 熊文. 体育科学, 2021(11)
  • [2]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研究[J]. 阎智力. 体育学刊, 2021(05)
  • [3]建国七十年高中体育教科书的编写范式及发展趋向 ——以“人教版”为线索[D]. 彭雪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建国七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材编写特征与展望 ——以“人教版”为线索[D]. 杨胡灵.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D]. 任大路.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J]. 赵富学,沈克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1(06)
  • [7]呼和浩特市区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 黄倩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8]建国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历史演进与价值取向研究[D]. 谭牮牮.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9]对汉台区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及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D]. 朱涛.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10]体医融合视域下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 李赟鹏.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标签:;  ;  ;  ;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