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例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体会

116例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体会

李莉李翠文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14040)

【摘要】目的:急性胸痛是一种由胸部疾病或其他部位病变引起的胸部疼痛症状。由于患者的病因及疼痛阈值不同,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本文目的是深入研究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分析,选取我院急诊内科于2011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1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48例:年龄26-80岁,平均年龄(53±27)岁。在急性胸痛患者入院后,根据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对其时空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心肌酶学、床边心电图、床边X线拍片、床边血象、床边B超、CT检查)),共发现主动脉夹层患者12例、急性完脉综合症患者45例、肺栓塞患者10例、非致命性胸痛患者49例。对于不同类型急性胸痛患者应予区别治疗。结果:本组116例急性胸痛患者在经过区别治疗后,成功治愈108例,占93.15%。死亡8例,占6.85%(涵盖转入ICU或专科后死亡的2例),其中主动脉夹层2例,占25.00%,肺栓塞2例,占25.00%,急性冠脉综合症4例,占50.00%。结论:急诊内科医生通过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全面迅速的诊断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明确诊断,可以大大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发病时间,使争性胸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降低急性胸痛患者的病死率,并对患者远期预后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提高了我院急诊科急救的水平,推动急救医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急性胸痛内科急诊诊治

【中图分类号】R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011-02

急性胸痛是急诊内科的常见急症之一,由于病理相对复杂,而急性胸痛患者的预后情况与疼痛和度也常常呈现不相符的情况,[1]均是造成了急性胸痛致死率高的原因。[2]但随之着我院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我院于2011年设立定期对急诊科医务人员进行胸痛相关知识讲座,为治疗急性胸痛提供了重要保障。现对我院急诊内科于2011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16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内科于2011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1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48例:年龄26-80岁,平均年齿(53±27)岁。在急性胸痛患者入院后,根据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对其时空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心肌酶学、床边心电图、床边X线揶片、床边血象、床边B超、CT检查),共发现主动脉夹层患者12例、急性完脉综合症患者45例、肺栓塞患者10例、非致命性胸痛患者49例。

1.2方法

1.2.1主动脉夹层:对患有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应首先予以止痛,急诊外科医生可使用镇静剂与吗啡,补充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深量。而对那些合并患有高血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外科医生在止痛的同时也应予以降压,而降压药物一般使用硝普钠,然后再β-受体阻滞剂来控制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康。最扣,基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抢求过程中出现心脏聚停的现象,急诊内科医生应立即对其实施心脏复苏,待主动脉夹层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可转入专科或ICU进行深度治疗。

1.2.2急性冠脉综合症:急诊内科医生对患有急性冠脉综综合症的患者应在最短时间内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镇静止痛剂、硝酸类抗栓药物等。同时,迅速联系心内科为其进行深度治疗,而急救处理采取与主动脉夹层患者相同的方法。

1.2.3肺栓塞:急认内科医生对患有肺栓寒的患者,首先应保证肺栓塞患者的肺血汉通畅,以溶栓治以及抗凝治疗为主体来防治患者的病情恶化为慢性肺栓塞。同时,急诊内科医生应迅速纠正肺栓塞患者的低氧血症并予以止痛。此外,也需迅速联系呼吸内科为其进行深度治疗,急救处理采取与主主动脉夹层患者相同的方法。

1.2.4非致命性胸痛:急诊内科医生对患有非致性胸痛的患者,应予以急诊以缓解患者的胸痛。同时还应观测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急性胸痛患者出现指征,应立即收入院继续治疗。

2、结果

本组116例急性胸痛患者在经过区别治疗后,成功治愈108例,占93.15%。死亡8例(涵盖转入ICU或专科后死亡的2例),占6.85%,其中主动脉夹层2例,占25.00%,肺栓塞2例,占25.00%,急性完脉综合症4例,占50.00%。

3、讨论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颇多,且胸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相一致。外伤、炎症、肿痛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组织损伤刺激分布在食管,支气管,肺、胸膜、心脏及主动脉神经未稍,均可引起胸痛。

急性胸痛的病因相对复杂,且急胸胸痛患者的临床现现也不尽相同。[3-4]如肺栓塞、急性冠脉综合症、动脉夹层等高危疾病有较强的时间依性,即诊治越及时预后情况也就越优秀,反之则会危及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而急笥胸痛作为急诊内科的常见疾病,也就要求急诊内科医生迅速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疼痛部位、严重程度、疼痛性质及持续时间,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急诊内科医生可通过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史、心电图、体检心脏标记物检测,来诊断急性胸痛患者是否患有急性冠脉综合症。力求在急性胸痛患者达到急诊内科10min内作出初步评价,20min内则要求确诊急性胸痛患者病症,并为急笥胸痛患者的危险程度进行分层。而主动脉夹层则通常表现为突发性剧烈疼痛且具有洲走或转移的物点。因此,可使用MRI、CT以及心脏超声科有助于诊断急性胸痛患者是否患有主动脉夹层,但应区别与心肌梗死的不同。而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通常呈现突发憋闷和胸痛,尤其是大块肺栓塞引发的低心排量和肺动脉高压,易与急性心梗的临床表现相同,应注意鉴别,同时,急诊内科医生在排除肺栓塞患者是否伴有无致栓的危险因素时,还应结合心电图、心超、D二聚体以及心肌酶学加以辅助检查。因此,急诊内科医生在诊断急性胸痛患者时,不仅要掌握肺栓塞、急性冠脉综合症以及主动脉夹层的危害性,还要留意非致命性胸痛隐匿的危害性;急诊内科医生应迅速诊断急性胸痛患者是否患有肺栓塞、急性冠脉综合症以及主动脉夹层等危害性最大的疾病。急诊内科医生对于那些不能准确诊断病情的急性胸通患者,应建议患者留院观察,以防止急性胸痛患者病情演变,杜绝急性胸痛患者擅自出院后,出现猝死的情况。

综上所述,急诊内科医生通过全面迅速的诊断急性胸痛患者的病理,可以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发时间,使急性胸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降低急性胸痛患者的病死率,进而提高了急诊急救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健,胡大一,五显,等在急诊科设立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J]中华老年器宫疾病杂志2009(05):1207-1280.

[2]尹扬光,史忠,急诊高凶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识别及处理原则[J]重庆医学,2010,(16):391-394.

[3]赵静,余锋,以胸痛鉴别诊断为例探讨急诊临床带教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9):1596-1598.

[4]张晓红,连续静滴与定时静滴硝酸甘油对心肌梗死胸痛改善时间的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0(14):101-103.

[5]孔令彬,祖虹,张艳影,等,急性胸痛患者检测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J]黑龙江医学,2011,(01):1721-1723.

标签:;  ;  ;  

116例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