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亲才: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与适应性的关系论文

乔亲才: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与适应性的关系论文

摘 要:[目的]探究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和适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量表、心理韧性问卷(CD-RISC 中文版)和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在新生入学一个半月左右,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班抽样的方式抽取了484 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的项目均分为5.33,心理韧性的项目均分为2.67,适应性的项目均分为3.63。(2)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与适应性相关(r=0.29, p<0.001),与心理韧性显著相关(r=0.45, p<0.001);心理韧性与适应性显著相关(r=0.39, p<0.001)。(3)心理韧性在主观社会地位和大学新生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ab=0.06,LLCI=0.04,ULCI=0. 08,不包含0)[结论](1)大学新生心理韧性、主观社会地位与适应性之间两两相关。(2)大学新生心理韧性在主观社会地位和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大学新生 主观社会地位 心理韧性 适应性

1 引言

大学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脱离了原来熟悉的环境,进入到全新的大学环境中。从入学到第一学期结束这段时间是适应期,也是个体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欧阳娟,2012),意味着需要面对并经历在学习模式、人际交往、学校及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的变化,贫困家庭的学生可能还要面临着一定的经济压力(杨钋,2013)。这些变化和压力带来了巨大挑战。新生极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大学生涯的发展(Bayram N., Bilgel N.,2008)。同时也是发展、心理干预的重要时期,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精神问题(W ickrama K. A., K w on J. A., O shri A., etc.,2014)。因此,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发展是关乎个体发展的长远问题。

综合以往研究发现,大学新生适应性研究集中于内外部影响因素。外部因素有社会支持(向光璨,郭成,滕召军等,2018)、导师指导(王颖,张晓怡,王建民,2017)、家庭功能(张婕,崔彩云,杨解玲等,2018)等;内部因素主要聚焦于心理健康(司秀玲,2008)、人格(李方婕,2018)、主观幸福感(雷辉,2017)、成就动机(罗杰,刘振会,陈加等,2018)等。虽然内外部因素两方面都不可或缺,但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以大学新生为主体,其个体内部因素与适应性的探讨更具有干预价值。

主观社会地位(S u bj ecti v e S ocial S tatus,简称SSS)是个体对社会地位的主观感知,包括对过去、当前和未来社会地位的知觉(程刚,2015)。根据社会阶层理论,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资本,推动着社会阶层的流动(曲丽娜,2017),强化和调节社会阶层(程刚,2015)。在我国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接受高等教育是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重要途径,可以给个体带来更多的选择。进入大学,新生主观上的社会地位可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影响着新生在大学环境中的初步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进一步促使其做出与自身主观社会地位符合、与周围环境匹配的行为。而身份的重新认同对大学适应可能会产生影响。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是适应性发展的一部分,也与主观社会地位密切相关。D emakakos P.等人的研究表明,主观社会地位是健康的重要预测指 标(D emakakos P., Na z roo J., Bree z e E.,Marmot M.,2008)。程刚于2016 年对约2000 名新生进行了长达4 个月的追踪研究,发现新生抑郁情绪较多不只是适应不良的后果,其主观社会地位下滑也能有效预测抑郁水平的上升,而大学新生的主观社会地位显著低于其它三个年级,适应之后这种状况会有所改善(程刚,2015)。据此推断,大学新生的主观社会地位与适应性密切相关,其主观社会地位可能部分预测适应性水平。

近年来,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在面临重大压力和困境下的特殊的人格特质(L uthar S. S., C icchetti D., Becker B., 2000),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心理韧性的研究起源于情绪压力和心理保护因子,由适应不良问题演变而来(D a w son M. , P ooley J. A.,2013.)。心理韧性作为个体面对适应问题时的保护机制,在困境中不断发展、变化,使个体在困境中能够恰当应对(S uniya S. L uthar 等,2000;李海垒等,2006)。在研究中确实发现心理韧性较高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的应对能力比预期的要好(Tusaie K., D yer J., 2004)。个体心理韧性作用的发挥往往与个体的重大转变、重大应激事件关联(L uthar S. S., C icchetti D., Becker B., 2000)。包括心理生理的急剧变化,比如青春期、更年期;生活中社会事件的应对,比如入学、灾难、家庭破裂等。这些重大改变破坏了原有的心理惯式,新的惯式还未形成,事件应对所带来的压力在个体情绪和外在行为上外露表征。心理韧性所带来的弹性在个体面对这种压力时能够使个体情绪缓释,给个体对应激事件进行分析、理性决策,探索新的心理环境、新的行为方式带来时间和心理缓冲。所以心理韧性从本质上是适应性的保护因子,个体适应性的好坏与其密切相关。学校适应是个体适应性的其中一种,心理韧性也在学生学校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韧性通过帮助个体识别风险环境中的保护因素发挥作用,如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社会支持的来源等(L uthar S. S., C icchetti D., Becker B.,2000;李海垒,张文新,2006)。这种保护因素是能够提高个体心理韧性的个体特征和环境因素,同时也是心理韧性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观社会地位往往与个体社会资源的主观感知紧密相连,而社会资源的感知则会带来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所以主观社会地位与心理韧性之间显著正相关,且心理韧性水平随主观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姚本先,2018)。由此推测,主观社会地位与适应性的关系通过心理韧性发生,即心理韧性是主观社会地位和适应性的中介因素。

对于新生而言,在面临从高中到大学的重大转折,会主动调动自身的资源,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反应,从而适应周围环境。此时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有可能会随着主观社会地位变化而对适应性产生影响。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主观社会地位和学校适应性之间可能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据此,本研究做出以下假设:(1)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与适应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2)大学新生心理韧性在主观社会地位对适应性的中介效应显著。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设计及被试

对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来说,其分类码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后期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关系到与各行业数据的符合性,由此可见图斑分类的重要性。在成果数据中,有时会由于作业时分割或合并时出现误操作,导致图斑分类码的填写错误,特别是对于面积较大的图斑,也是质量控制中的重点所在。

2.2 研究工具

2.2.1 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量表

采用程刚(2015)等编制的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问卷。该问卷共7 道题目,分为社会实践能力、才艺水平、形象气质、家庭条件、人缘状况、学业成绩、恋爱或单身状态的满意度共7 项指标,使用十级木梯计分,项目总分越高,其主观社会地位水平就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 系数为0.76。

使用欧阳娟(2012)翻译并编制的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S A C Q),采用五点评分,分为人际关系适应、个人情绪适应、学习适应性、对大学的认可度、总体评价五个维度,共36 个题目,得分越高表明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 系数为0.89。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的问题是当今混凝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摸索,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的问题一定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对于从业人员来讲,在使用外加剂之前一定要进行其与水泥的相容性试验,严格按GB 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范》选用外加剂,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发展迅速,在农业、工业、食品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应用。在粮食安全检测中,不同的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在现代化检测中传统的检测方法已逐渐被淘汰,更多新型的检测技术被应用,但是现有的部分检测技术及检测仪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效率较低、成本较高、损失较大等,这些不足对粮食安全检测具有阻碍作用。而近红外光谱区与有机分子中含氢基团(O-H、N-H、C-H)振动的合频和各级倍频的吸收区一致,通过扫描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在检测中粮食的氢基团不同,近红外吸收不同,以此来检测粮食中的脂肪、淀粉、蛋白质等含有氢基团的成分[1]。

确定某校2018 年新生人数约为5000 人以及每个学院的新生人数,按照10:1 的比例抽取。同时根据研究所需的人口学变量(如性别、生源地等),在2018 年9 月份开学后一个半月左右,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了520 名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20 份,回收有效问卷484 份,有效回收率为93%。其中,女生259 名,男生225 名;农村生源223 名,城市生源259 名(缺失2 个)。

2.2.3 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

2.2.2 心理韧性问卷(CD-R I SC 中文版)

CD-R I SC 问卷最早由C onnor K. 和D a v idson J. 于2003 年编制,2007 年学者Y u 和 Zhang 对CD-R I SC 进行了修订,形成了CD-R I SC 中文版问卷(C onnor K. M., D a v idson J.R., 2003)。该量表共25 题,分为坚韧、自强、乐观等三个维度,项目为五点评分(0-4):0-从不;1-很少;2-有时;3-经常;4- 几乎总是,整个范围从0 到100,分数越高代表心理韧性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9。

对于初中生而言,语言学习十分重要,如果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质量高,就会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初中生应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加倍努力,日后才能对语言进行合理利用和科学支配。但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效性还不能达到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语言的标准。因此,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十分必要。

3 数据处理

院长住在敬老院最东面的一个小独院里,这个小院有数亩地大小,里面种满了芹菜和大葱菠菜之类的,还稀疏地种着几棵柿子树,院墙下种满了竹子,还有几棵高大的楸树。这个独院非常幽静,平时,也没人来这儿。老冬瓜一行人来的时候,院长正在楸树下喝茶。他躺在躺椅上眯缝着双眼。酒糟鼻子在细碎的灯光下樱桃般红紫。据张麻子说,院长四细狗当年做村长的时候,就这德性,他喜欢躺在躺椅上看掉在地上的月光。

4 结果与分析

4.1 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适应性的描述统计分析

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适应性的描述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主观社会地位的项目均分为5.33(M >5,t=5.45,p<0.001),心理韧性的项目均分为2.67(M>2,t=28.61,p<0.001),适应性的项目均分为3.63(M 适应性>3,t=26.58,p<0.001)。

表1 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适应性的描述统计分析(N=484)

项目 Min Max M SD Item M/Item 主观社会12.00 64.00 37.30 9.27 7 5.33 地位 心理韧性 29.00 100.00 66.67 12.82 25 2.67 适应性 76.50 174.00 130.65 18.75 36 3.63

4.2 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与适应性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和适应性做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从表中可以得出,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和适应性之间存在两两显著正相关。

表2 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与适应性相关分析

(注:*P<0.05**P <0.01***P <0.001)

主观社会地位 心理韧性 适应性 主观社会地位 1 心理韧性 0.45*** 1 适应性 0.29*** 0.39*** 1

4.3 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与适应性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与适应性三者之间均两两显著相关,且回归分析的结果显著(见表3),由此,可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分析。以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为自变量,以大学生适应性为因变量,进行心理韧性的逐步中介检验,表4。

使用 SPSS20.0 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相关分析初步探索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与适应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进行中介效应分析。进一步运用Bootstra 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构造5000 个样本来检验各路径系数的显著性。

表3 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适应性分析汇总

表4 大学新生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依次检验

标准化回归方程 t 第一步 Y=0.175X+1.735 11.128*** 第二步 M=0.112X+3.031 32.179*** 第二步 Y=0.330M+0.055X+2.459 2.973***

4.4 Bootstra p 方法对中介效应的检验

根据P reacher,H ayes(2010)和H ayes(2015)提出的Bootstra p 方法,参照陈瑞等总结的简单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和Bootstra p 使用方法的具体步骤(陈瑞,郑毓煌,刘文静,2014),对上述中介效应再次检验。原始数据总样本N=484,样本量选择5000,95%置信区间。分析结果显示(见表5),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显著,区间(LL C I=0.0386,U L C I=0. 0780)不包含0,中介检验值a b=0.06。其次,查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影响c’是否显著。在控制了中介变量心理韧性后,自变量主观社会地位对因变量适应性的直接作用依然显著,区间(LL C I=0.0185,U L C I=0.0906)不包含0,直接效应大小为0.05,又因为a b c’的结果为正,表明存在互补中介效应。由此,大学新生的心理韧性在主观社会地位对适应性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表5 中介效应的Bootstrap 分析

路径 标准化的间接效应估计 95%的置信区间 上限 下限 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适应性 0.06 0.04 0.08

5 讨论

5.1 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适应性的讨论分析

研究发现,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的项目均分为5.33,心理韧性的项目均分为2.67,适应性的项目均分为3.63。三个变量的得分均大于各自项目的中点分,说明从总体上来看,大学新生在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情况较为乐观,这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程刚,2015;陈霞,2017;杨钋,毛丹,2013)。其中,在主观社会地位方面,新生在恋爱或单身状态的满意度方面得分较高,说明大一新生对当下的恋爱或单身的状态较为乐观;在适应性方面,个体情绪适应得分较低,其原因可能是刚面临新的环境和接踵而至的一些挑战(如社团活动)令新生们感到疲惫。新生在其它任何方面的不适应都会影响到其情绪状态(赵雪,2007)

5.2 大学新生心理韧性在主观社会地位和适应性之间的中介效应讨论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发现,在高压环境下应对是物种的进化策略,高压带来伤害的风险的同时也会对社会和认知功能的提高带来可能性(Ellis, B. J., Bianchi, J., Griske v icius, V., &F rankenhuis, W. E., 2017)。心理韧性是在高压环境下调试伤害风险和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受益的重要因素。个体在对新环境应对过程中,心理韧性可以帮助个体在风险环境中识别、找寻社会支持(L uthar S. S., C icchetti D., Becker B., 2000;李海垒,张文新,2006)。当研究分析心理韧性与适应性时,出现了明显的相关显著。而主观社会地位作为个体对于其社会资源控制情况的主观感知,同样对社会支持的感知和寻求产生影响(L uthar S.S., C icchetti D., Becker B., 2000)。心理韧性和主观社会地位在社会支持的感知和寻求中同样起作用,在本研究中也发现了二者之间显著相关,并且发现心理韧性部分中介了主观社会地位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大学新生在面临从高中到大学的重大转折时期,主观社会地位作为个体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主观感知会发生变化。大学生面临自我社会属性的重新判断和界定。新生的自我概念会发生动摇。在新环境、新事物、新人际关系的多重作用下,个体的适应性问题凸显出来(Zheng H ongyan, H uang Min, Zhang X inli, 2018)。而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动态的变化和发展的应对,会主动调动自身的资源,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反应。此时,在主观感知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措施,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发生改变,以达到个体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新生适应性水平也会随之取得一定效果。因此,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也可以通过改变新生对自身的主观社会地位认知,以及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等方面加以改善。

由式(20)和式(21)可知,粒子速度的频率响应函数实部和虚部的振荡特性主要由k(ω)的变化特征和传播距离r2-r1决定,其衰减特征主要由α(ω)的变化特征和r2-r1决定。在k(ω)和 α(ω)确定的条件下,r2-r1控制着粒子速度的频率响应函数实部和虚部的衰减和振荡特性。把式(9)同式(20)及式(21)进行对比,可以给出:

6 结论

(1)大学新生心理韧性、主观社会地位与适应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2)大学新生心理韧性在主观社会地位和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 瑞, 郑毓煌, 刘文静.中介效应分析:原理、程序、Bootstrap 方法及其应用[J].营销科学学报,2014,(4): 120-135

[2] 陈 霞.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交往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3] 程 刚, 陈艳红, 关雨生, 张大均. 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的指标构成及特点[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 156-162.

[4] 黄岩弟.大学新生依恋、情绪智力及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 雷 辉, 周 瑗.大学新生适应性与时间管理倾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 102-105.

[6] 李方婕.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与主动性人格的关系:未来取向与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D].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7] 李海垒, 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3) : 149-152.

[8] 罗 杰, 刘振会, 陈 加等. 成就动机与大学新生适应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8,(6): 548-552.

[9] 欧阳娟.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SACQ)的修订与应用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 曲丽娜. 社会阶层视阈下高校学生群体差异性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11] 司秀玲.大学新生的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2] 王梦醒, 刘科生, 李 鹏,庞 瑜.大学新生适应性状况研究——以北京地区B 高校为例 [J]. 管理观察,2018,(21): 113-116.

[13] 王 颖, 张晓怡, 王建民.本科生导师指导对新生大学适应性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应用心理学,2017,(2): 143-151.

[14] 王 智, 何 静, 欧 薇,冉太琴.大学新生心理韧性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3): 56-78.

[15] 向光璨,郭 成,滕召军,崔瑞芳.父母与同伴依恋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的影响:社会支持与希望感的多元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用, 2018,(10): 606-612.

[16] 杨 钋,毛 丹.“适应”大学新生发展的关键词——基于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3):16-24.

[17] 姚本先.主观社会地位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A]. 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8, 2.

[18] 张 婕, 崔彩云, 杨解玲等(2018).高校少数民族新生适应能力与其家庭功能的相关研究[J].民族论坛, 2018,(2): 99-103.

[19] 赵 雪.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0] Bayram N., Bilgel N..(2008). The prevalence and socio-demographic correlations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among a group of university students [J].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43(8): 667-72.

[21] Connor K.M., Davidson J.R.(2003). 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J]. Depress Anxiety, 18(2):76-82.

[22] Dawson M., Pooley J. A. (2013). Resilience: The Role of Optimism, Perceived Parental Autonomy Support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First Year University Students[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tudies, 1(2): 38-49.

[23] Demakakos P., Nazroo J., Breeze E., Marmot M. (2008).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health: the role of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J].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67(2): 330-340.

[24] Ellis, B. J., Bianchi, J., Griskevicius, V., Frankenhuis, W.E. (2017). Beyond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resilience [J].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4): 561—587.

[25] Hayes A. F. (2015). An index and test of linear moderated mediation [J].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50(1):1-22.

[26] Hayes A. F., Preacher K. J. (2010). Quantifying and testing indirect effects in simple mediation models when the constituent paths are nonlinear [J].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45(4): 627—660.

[27] Luthar S. S., Cicchetti D., Becker B. (2000). 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 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 [J]. Child Development, 71(3):543-62.

[28] Ni M. Y., Li T. K., Yu N. X., etc. (2016).Normative data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and the abbreviated version (CD-RISC2) among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Hong Kong [J].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5(1): 111-116.

[29] Tusaie K., Dyer J.(2004). Resilience: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construct [J]. 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 18(1): 3-8.

[30] Wickrama KA, Kwon JA, Oshri A, Lee TK(2014).Early socioeconomic adversity and young adult physical illness: the role of body mass index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J].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55(4): 556-63.

[31] Zheng Hongyan, Huang Min, Zhang Xinli (2018).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Freshmen’s Adaptability Based on Projection Pursuit Dynamic Clustering Model[C]. ICMSEM: Proceedings of the Twel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419-432.

The Rel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Adaptability of Freshmen in University

QIAO Qin-cai1,2,3, ZHANG Hui-ru1 , ZHU Hai-dong1,3
(1.Teachers College/Bintuan Education Institut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3, Xinjiang, China;2.Center for Psychological Application,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3, Xinjiang, China;3.Xinjiang Construction Corps’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center for Juveniles, Shihezi, 832003, Xinjia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freshmen. Method A total of 484 freshmen are selected by using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Freshmen’s Adaptability Scal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cale for about one and a half months after their enrollment.They are investigated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nd whole class sampling. Result (1) The average score of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of freshmen is 5.33, the average score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s 2.67, and the average score of adaptability is 3.63. (2)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and adaptability (r=0.29, P<0.001), resilience (r=0.45, P<0.001), resilience and adaptability (r=0.39, P<0.001)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3)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freshmen partially mediates between their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and adaptability (ab=0.06, LLCI=0.04, ULCI=0.08,does not contain 0). Conclusions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ental resilience,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and adaptability of freshmen. (2)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freshmen partially mediates between their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and adaptability.

Key words:freshmen;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daptability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48(2019)02-0024-05

收稿日期:2018-12-28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2018 年度大学生SRP 项目“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与适应性的关系”(SRP2018225)

作者简介:乔亲才(1980-),男,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兵团教育学院、石河子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兵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讲师,新疆心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标签:;  ;  ;  ;  ;  ;  ;  ;  ;  ;  ;  ;  ;  ;  ;  ;  

乔亲才: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心理韧性与适应性的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