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实践论文_段祖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学课程实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学英语,安新,大学,课堂,互联网,陶器,基础课。

大学课程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段祖婷[1](2019)在《让学习回归田野》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20日,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开展2019级文物与博物馆专硕研究生第叁次课程实践活动,到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观摩,并到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进行田野调查。贵州文物与考古研究所张兴龙为该院师生讲解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的过程。(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报》期刊2019-11-22)

李莉[2](2019)在《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实践研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职教育回归"职业+素质"的目标定位,渗透素质教育的高职教育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不断被提及。研究表明,公共基础课是促进高职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合的媒介,基于素质教育开展公共基础课程实践研究有助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从大学英语课程的视角出发,从顶层设计、实现模式、基础条件叁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实践改革的可能性和实现途径,以期为素质教育融入公共基础课程搭建平台,为高职院校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2期)

梁东辉[3](2019)在《大学体验英语精读和TED辅助听说课程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大学体验英语精读和大学体验英语(第四版)听说教程TED课程的改革实践。大学体验英语精读的改革从叁个方面论述:重新定位教师作用;注重整体分析与部分精讲相结合;将翻译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听说教程教学中,借助TED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景茹,徐波[4](2019)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模式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以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产教融合以服务海南省经济和产业发展为根本,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参照专业设置情况,有针对性的以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模式为基准,重新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结构与层次,进行系统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使之适应相关专业技能需要和职业需求。(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28期)

夏晓琳,马力克,邓广瀛,石芳[5](2019)在《国学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大多引介西方历史文化和人文科技等信息,较少介绍中国国学文化。医学教育将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大学课程教学。本研究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将国学文化话题式融入汉译英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发现,中西方语言与文化比较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汉英语言的结构差异和基本翻译技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培养人文素养的意识。(本文来源于《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梁娟[6](2019)在《大学英语课程实践翻转课堂的行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转课堂模式的出现为一直饱受争议的大学英语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本行动研究就是基于校级在线课程的建设进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模式总体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于翻转的内容、翻转的程度和课堂的再设计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吕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谈蓉蓉,侯宁,陆超,黄震宇[7](2019)在《“互联网+”视域下开放大学机电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机电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为背景,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引入翻转课堂。在"互联网+"视域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虚拟试验、虚拟实践环境、分布式实验室,以及物联网技术、移动手机交互等新型现代化手段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能切实地提高开放大学机电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成效。(本文来源于《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汪军成,姚立蓉,司二静,孟亚雄,马小乐[8](2019)在《新形势下“种子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学"课程是高校农学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应用实践性强是其最显着的特征。基于教学实践在该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为适应现代种业对创新型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子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分别从优化实践内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拓宽实践渠道、构建师生交流平台、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和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阐述,从而为新形势下推动农学类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高等农业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王娟[9](2019)在《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成员通识教育课程实践综述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课程集中体现了人才培养蓝图,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高校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本元素,也是通识教育内容最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联盟"部分成员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总结分析出关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点启示,旨在为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进行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通识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孔丽[10](2019)在《大学英语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以哈尔滨华德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并提出了实践教学学习鼓励政策,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实践。(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4期)

大学课程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高职教育回归"职业+素质"的目标定位,渗透素质教育的高职教育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不断被提及。研究表明,公共基础课是促进高职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合的媒介,基于素质教育开展公共基础课程实践研究有助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从大学英语课程的视角出发,从顶层设计、实现模式、基础条件叁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实践改革的可能性和实现途径,以期为素质教育融入公共基础课程搭建平台,为高职院校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学课程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1].段祖婷.让学习回归田野[N].贵州民族报.2019

[2].李莉.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实践研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科技视界.2019

[3].梁东辉.大学体验英语精读和TED辅助听说课程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9

[4].景茹,徐波.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模式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以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5].夏晓琳,马力克,邓广瀛,石芳.国学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实践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

[6].梁娟.大学英语课程实践翻转课堂的行动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

[7].谈蓉蓉,侯宁,陆超,黄震宇.“互联网+”视域下开放大学机电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8].汪军成,姚立蓉,司二静,孟亚雄,马小乐.新形势下“种子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9

[9].王娟.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成员通识教育课程实践综述及启示[J].通识教育研究.2019

[10].孔丽.大学英语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以哈尔滨华德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19

论文知识图

科研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科研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科研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科研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科研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获奖项目2007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

标签:;  ;  ;  ;  ;  ;  ;  

大学课程实践论文_段祖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