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带扣及安装有皮带扣的皮带,包括面板主体,安装于面板主体一端的卡持结构,以及安装于面板主体另一端用于固定带体端部的皮带固定结构,卡持结构包括两块相对固接于面板主体内侧面的支撑板,可转动地安装于两块支撑板之间的按压板,以及固接于按压板一端且靠近面板主体中部的卡持牙,卡持牙朝向面板主体,按压板的旋转轴线位于按压板两端之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皮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一端安装有所述的皮带扣,带体另一端的内侧面设有多个与卡持牙相配合的卡持槽。相对于传统的弹性卡持方式而言,不存在因弹力衰退而造成卡持不牢固的问题;此外,简化了皮带扣的生产环节,效率大大提升,造价降低30%以上。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皮带扣,包括面板主体(1),安装于面板主体(1)一端的卡持结构(2),以及安装于面板主体(1)另一端用于固定带体端部的皮带固定结构(3),其特征在于,卡持结构(2)包括两块相对固接于面板主体(1)内侧面的支撑板(21),可转动地安装于两块支撑板(21)之间的按压板(22),以及固接于按压板(22)一端且靠近面板主体(1)中部的卡持牙(23),卡持牙(23)朝向面板主体(1),按压板(22)的旋转轴线位于按压板(22)两端之间。
设计方案
1.一种皮带扣,包括面板主体(1),安装于面板主体(1)一端的卡持结构(2),以及安装于面板主体(1)另一端用于固定带体端部的皮带固定结构(3),其特征在于,卡持结构(2)包括两块相对固接于面板主体(1)内侧面的支撑板(21),可转动地安装于两块支撑板(21)之间的按压板(22),以及固接于按压板(22)一端且靠近面板主体(1)中部的卡持牙(23),卡持牙(23)朝向面板主体(1),按压板(22)的旋转轴线位于按压板(22)两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22)的两侧具有两个凸柱(221),每一凸柱(221)上开设有安装孔,两块支撑板(21)上相对开设有轴孔(211),卡持结构(2)还包括两个销轴(24),每一销轴(24)穿过轴孔(211)和安装孔,销轴(24)一端的端帽抵持于支撑板(21)上,销轴(24)另一端固接于凸柱(221)的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固定结构(3)包括铰接板(311),铰接板(311)的一端铰接于面板主体(1)上,铰接板(311)的铰接端具有多个卡齿(312),转动铰接板(311)至铰接板(311)的伸出端抵持于面板主体(1)上时,卡齿(312)朝向面板主体(1),卡齿(312)与面板主体(1)的间隙小于带体的厚度,以供带体卡紧固定于卡齿(312)与面板主体(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固定结构(3)包括固定座(321)及两个卡持柱(322),固定座(321)具有两侧壁及连接于两侧壁之间的固定板,固定座(321)的两侧壁固接于面板主体(1)上,固定座(321)的固定板与面板主体(1)之间具有预定间距以供带体穿过,固定座(321)的固定板上设有两个螺孔,卡持柱(322)外周面设有螺纹,卡持柱(322)螺接于螺孔内,卡持柱(322)的伸出端抵持于带体上而将带体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固定结构(3)包括夹持板(331)及卡持件(332),夹持板(331)一端铰接于面板主体(1)上,夹持板(331)的伸出端设有夹持孔(3311),夹持板(331)的内侧面设有凹槽(3312),凹槽(3312)一侧与夹持孔(3311)相通,卡持件(332)一端铰接于夹持板(331)上且容置于凹槽(3312)内,卡持件(332)的铰接端具有锯齿结构,锯齿结构伸入夹持孔(3311)内,将带体一端穿设于夹持孔(3311)内,旋转卡持件(332),锯齿结构将带体卡持于夹持孔(3311)内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固定结构(3)还包括夹持套(333),夹持套(333)安装于夹持板(331)的伸出端,以引导带体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固定结构(3)包括固定套(341)及两个螺杆(342),固定套(341)一端铰接于面板主体(1)上,固定套(341)的伸出端设有套设孔(3411),固定套(341)板面上设有两个螺孔,两个螺孔与套设孔(3411)相通,带体一端穿设于套设孔(3411)内,两个螺杆(342)分别螺接于两个螺孔内,螺杆(342)的伸出端抵持于带体上而将带体固定。
8.一种皮带,包括带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4)一端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皮带扣,带体(4)另一端的内侧面设有多个与卡持牙(23)相配合的卡持槽(4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扣及安装有皮带扣的皮带。
背景技术
皮带的作用不仅作为裤子穿戴时的辅助件,皮带带身与皮带扣的配合还具有个性特色,甚至引领时尚潮流风格。现有的皮带扣结构较常见为一端设置咬合结构,用以咬合带身的一端,皮带扣另一端设置卡持结构,卡持结构具有弹性的可摆转的抵持片,用以在皮带穿带时(带身的另一端设有齿槽),带身的另一端穿入皮带扣至合适的长度时,抵持片抵持在带身齿槽上相应的位置,如此限定带身退出皮带扣,实现皮带稳定地穿带,在需要退出带身时,外力作用转动抵持片即可。由于卡持结构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用久了易出现弹力衰退的问题,从而造成皮带卡持不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持久牢固卡持皮带的皮带扣。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皮带扣,包括面板主体,安装于面板主体一端的卡持结构,以及安装于面板主体另一端用于固定带体端部的皮带固定结构,卡持结构包括两块相对固接于面板主体内侧面的支撑板,可转动地安装于两块支撑板之间的按压板,以及固接于按压板一端且靠近面板主体中部的卡持牙,卡持牙朝向面板主体,按压板的旋转轴线位于按压板两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板的两侧具有两个凸柱,每一凸柱上开设有安装孔,两块支撑板上相对开设有轴孔,卡持结构还包括两个销轴,每一销轴穿过轴孔和安装孔,销轴一端的端帽抵持于支撑板上,销轴另一端固接于凸柱的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固定结构包括铰接板,铰接板的一端铰接于面板主体上,铰接板的铰接端具有多个卡齿,转动铰接板至铰接板的伸出端抵持于面板主体上时,卡齿朝向面板主体,卡齿与面板主体的间隙小于带体的厚度,以供带体卡紧固定于卡齿与面板主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及两个卡持柱,固定座具有两侧壁及连接于两侧壁之间的固定板,固定座的两侧壁固接于面板主体上,固定座的固定板与面板主体之间具有预定间距以供带体穿过,固定座的固定板上设有两个螺孔,卡持柱外周面设有螺纹,卡持柱螺接于螺孔内,卡持柱的伸出端抵持于带体上而将带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固定结构包括夹持板及卡持件,夹持板一端铰接于面板主体上,夹持板的伸出端设有夹持孔,夹持板的内侧面设有凹槽,凹槽一侧与夹持孔相通,卡持件一端铰接于夹持板上且容置于凹槽内,卡持件的铰接端具有锯齿结构,锯齿结构伸入夹持孔内,将带体一端穿设于夹持孔内,旋转卡持件,锯齿结构将带体卡持于夹持孔内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固定结构还包括夹持套,夹持套安装于夹持板的伸出端,以引导带体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套及两个螺杆,固定套一端铰接于面板主体上,固定套的伸出端设有套设孔,固定套板面上设有两个螺孔,两个螺孔与套设孔相通,带体一端穿设于套设孔内,两个螺杆分别螺接于两个螺孔内,螺杆的伸出端抵持于带体上而将带体固定。
一种皮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一端安装有所述的皮带扣,带体另一端的内侧面设有多个与卡持牙相配合的卡持槽。
综上,本实用新型皮带扣通过设置两块支撑板,可转动地安装于两块支撑板之间的按压板,以及固接于按压板一端的卡持牙,将带体穿过面板主体与按压板之间,按压板在人体腰身的抵持作用下带动卡持牙卡持于某一卡持槽内;当需要松开皮带时,用手按压按压板上与卡持牙相对的一端,按压板对应旋转,带动卡持牙脱离卡持槽,从而可将带体抽出;相对于传统的弹性卡持方式而言,不存在因弹力衰退而造成卡持不牢固的问题;此外,简化了皮带扣的生产环节,效率大大提升,造价降低3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皮带扣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皮带扣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皮带扣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皮带扣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皮带扣第二实施例的组装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皮带扣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皮带扣第三实施例的组装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皮带扣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皮带扣第四实施例的组装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皮带扣第四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带扣,包括面板主体1,安装于面板主体1一端的卡持结构2,以及安装于面板主体1另一端用于固定带体端部的皮带固定结构3,卡持结构2包括两块相对固接于面板主体1内侧面的支撑板21,可转动地安装于两块支撑板21之间的按压板22,以及固接于按压板22一端且靠近面板主体1中部的卡持牙23,卡持牙23朝向面板主体1,按压板22的旋转轴线位于按压板22两端之间。
按压板22的两侧具有两个凸柱221,每一凸柱221上开设有安装孔,两块支撑板21上相对开设有轴孔211,卡持结构2还包括两个销轴24,每一销轴24穿过轴孔211和安装孔,销轴24一端的端帽抵持于支撑板21上,销轴24另一端固接于凸柱221的安装孔内。
皮带固定结构3包括铰接板311,铰接板311的一端铰接于面板主体1上,铰接板311的铰接端具有多个卡齿312,转动铰接板311至铰接板311的伸出端抵持于面板主体1上时,卡齿312朝向面板主体1,卡齿312与面板主体1的间隙小于带体的厚度,以供带体卡紧固定于卡齿312与面板主体1之间。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皮带扣的皮带,包括一端固定于皮带固定结构3的带体4,带体4的另一端的内侧面设有多个卡持槽41,将皮带系于人体腰身时,将带体4的另一端从按压板22与面板主体1之间穿过,按压板22在人体腰身的抵持作用下旋转,进而带动卡持牙23卡持于某一卡持槽41内。当需要松开皮带时,用手按压按压板22上与卡持牙23相对的一端,按压板22对应旋转,带动卡持牙23脱离卡持槽41,从而可将带体4抽出。
请参阅图5及图6,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皮带固定结构3包括固定座321及两个卡持柱322,固定座321具有两侧壁及连接于两侧壁之间的固定板,固定座321的两侧壁固接于面板主体1上,固定座321的固定板与面板主体1之间具有预定间距以供带体穿过,固定座321的固定板上设有两个螺孔,卡持柱322外周面设有螺纹,卡持柱322螺接于螺孔内,卡持柱322的伸出端抵持于带体上,从而将带体端部固定于卡持柱322与面板主体1之间,使用时,带体的卡持端从固定座321的固定板下表面穿过。
请参阅图7及图8,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皮带固定结构3包括夹持板331、卡持件332及夹持套333,夹持板331一端铰接于面板主体1上,夹持板331的铰接端与面板主体1之留有预设间距以供带体穿过,夹持板331的伸出端设有夹持孔3311,夹持板331的内侧面设有凹槽3312,凹槽3312一侧与夹持孔3311相通,卡持件332一端铰接于夹持板331上且容置于凹槽3312内,卡持件332的铰接端具有锯齿结构,锯齿结构伸入夹持孔3311内,将带体一端穿设于夹持孔3311内,旋转卡持件332,锯齿结构将带体卡持于夹持孔3311内而固定;夹持套333安装于夹持板331的伸出端,以引导带体穿过。
请参阅图9及图10,在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皮带固定结构3包括固定套341及两个螺杆342,固定套341一端铰接于面板主体1上,固定套341的铰接端与面板主体1之留有预设间距以供带体穿过,固定套341的伸出端设有套设孔3411,固定套341板面上设有两个螺孔,两个螺孔与套设孔3411相通,带体一端穿设于套设孔3411内,两个螺杆342分别螺接于两个螺孔内,螺杆342的伸出端抵持于带体上而将带体一端固定于套设孔3411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皮带扣通过设置两块支撑板21,可转动地安装于两块支撑板21之间的按压板22,以及固接于按压板22一端的卡持牙23,将带体穿过面板主体1与按压板22之间,按压板22在人体腰身的抵持作用下带动卡持牙23卡持于某一卡持槽41内;当需要松开皮带时,用手按压按压板22上与卡持牙23相对的一端,按压板22对应旋转,带动卡持牙23脱离卡持槽41,从而可将带体4抽出;相对于传统的弹性卡持方式而言,不存在因弹力衰退而造成卡持不牢固的问题;此外,简化了皮带扣的生产环节,效率大大提升,造价降低30%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2009.1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807271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A44B11/00
专利分类号:A44B11/00;A41F9/00
范畴分类:申请人:黄龙
第一申请人:黄龙
申请人地址:524300 广东省湛江市乐民镇东边角村054号
发明人:黄龙
第一发明人:黄龙
当前权利人:黄龙
代理人:彭志坚
代理机构:44401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知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0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