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毛虫科论文-周进

异毛虫科论文-周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异毛虫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毛虫科,海稚虫科,分类学,新种

异毛虫科论文文献综述

周进[1](2008)在《中国海异毛虫科和海稚虫科分类学和地理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毛虫科(Paraonidae)和海稚虫科(Spionidae)是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ta)中两个常见的科,其成体在海洋生态系统尤其是海洋底栖动物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近海异毛虫科和海稚虫科种类极为常见,在潮间带和潮下带均有分布。但由于此两科种类个体小,采集和鉴定困难,在中国一直没有系统的分类学研究。本论文选择异毛虫科和海稚虫科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的3000余号成体标本为主要研究材料,结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全国各海域的补充采集标本和从其它单位借用的标本,在认真阅读相关文献和比对某些种类模式标本的基础上,首次对此两科的中国种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学和地理分布研究。结果如下:.本文记述了中国海域异毛虫科4属18种,其中包括3新纪录种;海稚虫科16属39种,包括7新种,10新纪录种。各鉴定种类均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学特征描述,并附有形态学结构图。对罕见种类的标本和保存状况较差、光学显微镜无法获得可靠分类学信息的标本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拍摄有电镜照片。2.对中国海域有关异毛虫科和海稚虫科种类记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修订,澄清了部分种类特别是一些常见种类分类学研究中存在的错误和混淆。(1)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和反复比较检查标本,认为以前我国文献记录的海稚虫科奇异稚齿虫属的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pinnata (Ehlers, 1901)实际包括3种,即扭鳃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inaequibranchia (Caullery, 1914)、枫香树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coora Wilson, 1990和冠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cristata sp. nov.,其中扭鳃奇异稚齿虫和枫香树奇异稚齿虫在中国海属首次记录,冠奇异稚齿虫为一新种。枫香树奇异稚齿虫主要分布于黄海,其分布南界为121°30′E, 34°30′N,扭鳃奇异稚齿虫分布于南海,其分布北界为114°00′E, 21°45′N,冠奇异稚齿虫分布区域较广,从长江口到南海的沿岸水域均有分布。奇异稚齿虫是分布在智利、南加利福尼亚、西墨西哥(可能还有安哥拉)的种,在我国海域未见分布。(2)将在我国北方沿海非常常见但长期被记录为鳞腹钩虫Scolelepis (Scolelepis) squamata (Müller, 1806)(海稚虫科)的标本重新鉴定为一个新种,即红纹腹钩虫Scolelepis (Scolelepis) daphoinos sp. nov.;鳞腹钩虫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水域,在我国海域未见分布。(3)明确了中国海Prionospio steenstrupi复合体种类。此复合体所包含的种类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分类学研究时极易混淆。在已有的文献记录中,该复合体中国种类包括两种,玛氏稚齿虫Prionospio (Prionospio) malmgreni Claparède, 1870和西沙稚齿虫Prionospio (Prionospio) sishaensis Wu & Chen, 1964。本文将该复合体中国种类修正为5种,分别是包氏稚齿虫Prionospio (Prionospio) bocki S?derstr?m, 1920、开普敦稚齿虫Prionospio (Prionospio) dubia Maciolek, 1985、太平洋稚齿虫Prionospio (Prionospio) pacifica sp. nov.、欢乐稚齿虫Prionospio (Prionospio) paradisea Imajima, 1990和西沙稚齿虫Prionospio (Prionospio) sishaensis Wu & Chen, 1964。现在大多数分类学者认为玛氏稚齿虫是一个不可鉴定种,该种的原始描述可能包括数种,且模式标本已丢失。(4)将中国海记录的矮小离稚齿虫Apoprionospio pygmaea (Hartman, 1961)更正为卡米拉离稚齿虫Apoprionospio kirrae Wilson, 1990;将中国海记录的科氏光稚虫Spiophane kroyeri Grube, 1860更正为深蓝光稚虫Spiophanes fuscatus sp. nov.。3.比较研究了中国海域异毛虫科和海稚虫科的区系特点,详细分析了两科中国海种类的组成。认为中国种类在区系组成上属于印度-马来区系,异毛虫科中国海特有种较少,仅2种,占该科中国种数的11%;而海稚虫科中国海特有种较多,共9种,占该科中国种数的23%。中国海异毛虫科种类组成和日本、俄罗斯附近水域的组成较为相似,中国海海稚虫科种类组成和日本、澳大利亚附近水域的组成较为相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08-06-15)

周进,李新正[2](2007)在《异毛虫科(环节动物门,多毛纲)中国种类记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异毛虫科标本,记述了该科采于中国海域的13种,其中2种为中国海新纪录种,即塔独指虫Aricidea(Acmira)finitina Strelzov, 1979和肥美独指虫Aricidea(Allia)pulchra Strelzov,1979 ,并提供了中国海迄今已发现的异毛虫科18个种的分种检索表。(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赵晶,吴宝铃[3](1991)在《黄海多毛类异毛虫科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1987~1988年在山东省部分海岛底栖生物调查时发现的异毛虫科5个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配有插图,其中一种为新亚种,另有3个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本文来源于《黄渤海海洋》期刊1991年02期)

吴宝铃[4](1962)在《黄海和渤海多毛类环节动物锥头虫科和异毛虫科新种记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整理1957年中苏海洋生物考察队及1957—1958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考察队在黄渤海沿岸采集的多毛类环节动物管栖亚纲(Sedentaria)标本时,我们发现了稀少的锥头虫科(Orbiniidae)和异毛虫科(Paraonidae)的代表,到现在为止这两个科在我国还没有人报导过。在锥头虫科中有3个新种和两个新亚种;异毛虫科一个新亚种,现记述于后。 新种完模标本保存在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有重复标本包括副模标本保存在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及列宁格勒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报》期刊1962年03期)

异毛虫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系统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异毛虫科标本,记述了该科采于中国海域的13种,其中2种为中国海新纪录种,即塔独指虫Aricidea(Acmira)finitina Strelzov, 1979和肥美独指虫Aricidea(Allia)pulchra Strelzov,1979 ,并提供了中国海迄今已发现的异毛虫科18个种的分种检索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毛虫科论文参考文献

[1].周进.中国海异毛虫科和海稚虫科分类学和地理分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

[2].周进,李新正.异毛虫科(环节动物门,多毛纲)中国种类记述(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7

[3].赵晶,吴宝铃.黄海多毛类异毛虫科初步研究[J].黄渤海海洋.1991

[4].吴宝铃.黄海和渤海多毛类环节动物锥头虫科和异毛虫科新种记述[J].动物学报.1962

标签:;  ;  ;  ;  

异毛虫科论文-周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