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工程安全帽论文和设计-韩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工程安全帽,包括帽壳和设置在帽壳内的内衬,关键在于:所述帽壳包括全顶外壳和空顶内壳,内壳设置在外壳的内前端,具有与外壳适配的前围和帽眉,帽眉上安装有智能模块;外壳顶部成型有顶梁,顶梁内设置有连接智能模块和电源的连接线,电源设置在外壳尾端。在全顶外壳内加装带有智能模块的空顶内壳,并在外壳上成型顶梁,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智能工程安全帽,包括帽壳和设置在帽壳内的内衬(2),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壳包括全顶外壳(1)和空顶内壳(3),内壳(3)设置在外壳(1)的内前端,具有与外壳(1)适配的前围(31)和帽眉(32),帽眉(32)上安装有智能模块;外壳(1)顶部成型有顶梁(4),顶梁(4)内设置有连接智能模块和电源的连接线,电源设置在外壳(1)尾端。

设计方案

1.一种智能工程安全帽,包括帽壳和设置在帽壳内的内衬(2),其特征在于:所述帽壳包括全顶外壳(1)和空顶内壳(3),内壳(3)设置在外壳(1)的内前端,具有与外壳(1)适配的前围(31)和帽眉(32),帽眉(32)上安装有智能模块;外壳(1)顶部成型有顶梁(4),顶梁(4)内设置有连接智能模块和电源的连接线,电源设置在外壳(1)尾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工程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4)凸出于外壳(1)的内、外表面,内、外均呈H形凸肋结构,外壳(1)尾部及顶梁的内、外凸肋上均设置有连通帽内和帽外空间的透气孔(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工程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的H形凸肋上成型有鱼刺筋(42),透气孔(41)位于凸肋外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工程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尾端具有与顶梁(4)一体成型的电池仓(5),外壳(1)下部的外表面上对称成型有两侧梁(6),两侧梁(6)从电池仓(5)延伸至内、外壳结合处,侧梁(6)上设置有操作按键(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工程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1)内侧成型有定位台(11),电池仓的盖片(51)固定在定位台(11)上,盖片(51)的底部设置与电源连接的充电插口(52),并与对应上凹的外壳(1)外沿配合形成充电器或充电宝的容纳、撑托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工程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眉(32)内设置有微处理器、配套数据收发、光敏调节和GPS定位模块,帽眉(32)的下部设置有安装块(7),安装块(7)的表面设置显示模块(71),显示模块(71)的位置与眼睛位置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工程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7)内设置有麦克风、扬声器模块,安装块外壁上匹配设置有相隔的两个收音口(72),帽眉两侧匹配设置有喇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工程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在帽眉(32)的前沿处竖向设置有摄像头(8),摄像头(8)的旁边设置有与光敏调节模块连接的光感仪(9)。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工程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发模块包括无线收发模块和4G收发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工程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眉(32)前方设置有护目镜(12),护目镜(12)定位在外壳(1)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帽,具体涉及通过内壳集成智能模块的安全帽。

背景技术

安全帽是为了保护人的头部而专门设计的,用于在人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最大程度的保护头部不受伤害,一般由帽壳和内衬组成。帽壳一般为硬质材料,内衬安装在帽壳内,与头部贴合。普通安全帽只有防护功能,功能单一。随着科技进步,为了实现安全帽的智能化,部分企业开始在安全帽上布置摄像、照明、报警等功能模块,帽壳和帽内空间狭小,功能模块过多会造成安全帽过于沉重,对帽壳结构改变较多,从而导致不符合安全规定和佩戴不适。因此,怎样合理布置各功能模块,在保证安全帽安全性能的基础上,增加功能、保持舒适性,对实现安全帽的智能化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安全帽的智能化并保持其安全性,在全顶外壳内加装带有智能模块的空顶内壳,并在外壳上成型顶梁,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工程安全帽,包括帽壳和设置在帽壳内的内衬,关键在于:所述帽壳包括全顶外壳和空顶内壳,内壳设置在外壳的内前端,具有与外壳适配的前围和帽眉,帽眉上安装有智能模块;外壳顶部成型有顶梁,顶梁内设置有连接智能模块和电源的连接线,电源设置在外壳尾端。

该智能工程安全帽中,外壳一体成型,为全顶结构,且顶部成型加强顶梁,整体力学性能好,安全性高。内壳固定于外壳前端内,智能模块集中安装在内壳上,充分利用帽内前端空间,不破坏外壳的整体造型和结构,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增加功能。电源安装在尾端,连接线从顶梁内穿过,连接各功能模块和电源,设计巧妙,布置合理。内衬采用一体连接的篮式轻型内衬,与帽壳卡槽连接,内衬的帽箍可适应不同人群的头型,舒适性好、贴合度高。

进一步的,所述顶梁凸出于外壳的内、外表面,内、外均呈H形凸肋结构,外壳尾部及顶梁的内、外凸肋上均设置有连通帽内和帽外空间的透气孔。H形空心顶梁结构,即可提高强度、减轻重量,又便于适应电源正、负极分两路穿线。透气孔的设置便于散发电气元件和帽内的积热。

为了进一步提高强度,在外壳内的H形凸肋上成型有鱼刺筋。顶梁的透气孔位于凸肋侧面上,造型美观,利于散热。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安装电源,在外壳的尾端具有与顶梁一体成型的电池仓,外壳下部的外表面上对称成型有两侧梁,两侧梁从电池仓延伸至内、外壳结合处,侧梁上设置有操作按键。侧梁的设置即可提高强度,又便于操作按键的安装。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电源的拆装和充电,在所述外壳内侧成型有定位台,电池仓的盖片固定在定位台上,盖片的底部设置与电源连接的充电插口,并与对应上凹的外壳外沿配合形成充电器或充电宝的容纳、撑托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帽眉内设置有微处理器、配套数据收发、光敏调节和GPS定位模块,帽眉的下部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的表面设置显示模块,显示模块的位置与眼睛位置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块内设置有麦克风、扬声器模块,安装块外壁上匹配设置有相隔的两个收音口,帽眉两侧匹配设置有喇叭。

进一步的,在帽眉的前沿处竖向设置有摄像头,摄像头的旁边设置有与光敏调节模块连接的光感仪。摄像头竖向安装,拍摄范围较大。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收发模块包括无线收发模块和4G收发模块。

将各智能模块集成安装在帽眉上,帽围将帽眉和内衬安装空间隔离开,不影响内衬的安装和佩戴。数据收发模块结合摄像头和GPS定位模块,可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了解佩戴者在现场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状态,并结合麦克风和扬声器与佩戴者进行远程语音、视频沟通指导。将摄像头、显示模块、光敏调节模块及光感仪结合使用,可调节视频图像的亮度。麦克风的两个收音口可分别收录佩戴者和外围空间的声音,进而了解佩戴者周围的环境及机械设备运行情况。各模块配合使用可使管理人员了解现场情况,并根据现场情况对佩戴者进行指导安排。

进一步的,为了保护眼睛,在所述帽眉前方设置有护目镜,护目镜定位在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该安全帽采用一体式外壳和集成智能模块的内壳,内外壳嵌套安装,并借助顶梁和侧梁增强强度,借助电池仓安装电源,电池仓、顶梁和侧梁一体成型、过渡圆滑,安全性高,安装、维护、充电方便,轻巧耐用;智能模块及操作按键的布局合理,走线安全隐蔽,美观。2、采用一体连接的篮式轻型内衬,安装方便、轻巧耐用、清凉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安全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安全帽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安全帽顶梁和侧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实施例中安全帽电池仓盖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实施例中安全帽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外壳,11代表定位台,12代表护目镜,13代表卡槽,2代表内衬,21代表卡扣,3代表内壳,31代表前围,32代表帽眉,4代表顶梁,41代表透气孔,42代表鱼刺筋,5代表电池仓,51代表盖片,52代表充电插口,6代表侧梁,61代表操作按键,7代表安装块,71代表显示模块,72代表收音口,8代表摄像头,9代表光感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智能工程安全帽,参见附图,包括帽壳和设置在帽壳内的内衬2。帽壳包括全顶外壳1和空顶内壳3,外壳内沿成型有定位台11,定位台11上具有插装内衬2卡扣21的卡槽13。内壳3通过螺丝固定在定位台11上,位于外壳1的内前端,具有与外壳1适配的前围31和帽眉32,帽眉32上安装有智能模块。外壳1顶部成型有顶梁4,顶梁4凸出于外壳1的内、外表面,内、外均呈H形凸肋结构,外壳内的H形凸肋上成型有鱼刺筋42。外壳1尾部及顶梁的内、外凸肋上均设置有连通帽内和帽外空间的透气孔41,顶梁透气孔41位于凸肋外侧面上。外壳1的尾端具有与顶梁4一体成型的电池仓5,电池仓的盖片51固定在定位台11上,盖片51的底部设置与电源连接的充电插口52,并与对应上凹的外壳1外沿配合形成充电器或充电宝的容纳、撑托结构。外壳1下部的外表面上对称成型有两侧梁6,两侧梁6从电池仓5延伸至内、外壳结合处,侧梁6上设置有操作按键61。操作按键61基本位于内、外壳结合处,便于接线和操作。顶梁4内设置有连接智能模块和电源的连接线。帽眉32前方设置有护目镜12,护目镜12卡槽连接在外壳1上。

帽眉32内设置有微处理器、配套数据收发、光敏调节和GPS定位模块,帽眉32的下部设置有安装块7,安装块7的表面设置显示模块71,显示模块71的位置与眼睛位置对应。安装块7内设置有麦克风、扬声器模块,安装块外壁上匹配设置有相隔的两个收音口72,帽眉两侧匹配设置有喇叭。在帽眉32的前沿处竖向设置有摄像头8,摄像头8的旁边设置有与光敏调节模块连接的光感仪9。数据收发模块包括无线收发模块和4G收发模块。

内衬的帽箍、顶衬、托带和下颚带连接为一体,形成篮式结构,轻便、透气、通风,不易出汗,可有效减少细菌滋生和体味,且占用空间小。

设计图

一种智能工程安全帽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8103.8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授权编号:CN209609970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A42B 1/24

专利分类号:A42B1/24

范畴分类:15B;

申请人:北京田一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田一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00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东大街638号创客广场B3-64-001

发明人:韩田

第一发明人:韩田

当前权利人:北京田一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永霞;王苑祥

代理机构:13123

代理机构编号: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智能工程安全帽论文和设计-韩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