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相移键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相相移键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相移键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相移,包络,余弦,相位,多普勒,可编程,移相器。

相相移键控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晨,潘建国,郑振东,王芳[1](2019)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差分四相相移键控调制解调算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软件无线电技术为基础,针对差分四相相移键控(DQPSK)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了全新的算法,实现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平台下的DQPSK全数字调制解调,并可通过软件编程进行电路升级.与传统DQPSK调制解调电路相比,不但缩减了印制电路板(PCB)的尺寸,而且可以在不改变电路的情况下升级调制解调算法,从而降低了硬件升级、算法调整的成本.以Intel的Quartus II软件作为验证平台,用Verilog HDL语言实现了各个模块功能的设计,采用ModelSim软件进行功能仿真,验证算法的正确性.系统运行频率达到132 MHz,达到了预期要求.(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乔耀军,杜晓,纪越峰[2](2010)在《光四相相移键控传输系统中相位估计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四相相移键控系统中,相位噪声主要源于激光器的线宽、激光器的相位偏移、同相支路(I路)和正交支路(Q路)相位不匹配、90°混频器的相位不平衡以及光纤和器件等引起的相位变化。这些相位噪声对相干光通信系统性能影响很大。提出一种改进的相位估计算法,采用前向反馈方法对信号取n次方后再取对数。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案可以消除7.5 MHz的激光器线宽、30°激光器相位偏移、20°调制器I路/Q路的相位偏移或90°混频器的相位不平衡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并能提高1 dB的光信噪比,显着改善了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李光旭,刘晓雷[3](2008)在《新一代40Gbit/s传输技术——双极化四相相移键控(2-POL QPSK)及其它技术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自适应智能全光网的基本特点,以及实现这些特点的关键组件,讨论了每波长40Gbit/s的光传输系统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及40Gbit/s解决方案与现有10Gbit/sDWDM系统链路的兼容性,以及北电基于40Gbit/s系统——双极化四相相移键控(DP-QPSK)的传输技术。(本文来源于《电信网技术》期刊2008年06期)

陆言亮[4](2006)在《微带天线极化捷变四相相移键控调相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国防重点实验室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印刷天线的极化技术——用微带结构实现极化捷变”为研究对象,从实际项目工程应用出发,介绍了微波控制电路基本理论,其中详细介绍了微波开关和微波移相器的基本原理、技术指标及微波二极管数字式移相器的几种一般实现方法,并对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作出比较,选出了可用于实现论文设计目标——极化捷变四相相移键控调相器的设计方案。然后根据设计目标对移相器进行理论分析,选择了两种设计移相器的方法,分别对它们进行了仿真优化,再对比其优缺点,选择较好的一种移相器进行加工制作,成功实现了用于微带天线极化捷变的四相相移键控调相器,其实测性能与仿真性能基本一致,在某些测试数据上与仿真结果有一定误差,但已能满足工程项目应用的需要。论文详细地分析了移相器实际测试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并相应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最后论文将所设计的移相器成功应用于微带天线的极化捷变技术中,顺利实现捷变多极化的设计目标,满足了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要求。 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论文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在论文最后提出了课题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做了铺垫。(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6-06-01)

王兴亮,王瑜,林家薇[5](2001)在《交错八相相移键控在带限非线性信道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卫星通信等带限非线性信道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改进的8PSK调制——交错八相相移键控调制技术,并给出了具体的调制解调方框图。(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01年S1期)

陆绮荣,苏志伟,王克松[6](2001)在《广义八相相移键控位定时的单片机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升余弦包络调制信号的特点 ,即基带信号为升余弦波 ,接收端可以利用这一包络 ,从中提取定时信息 .提出了一种将时钟锁定到包络峰值最大点的单片机实现的方法 ,从而完成了在接收端正确提取定时信息的任务 .(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2期)

钱诚[7](1998)在《具有同道干扰和衰落时八相相移键控相干检测的差错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导出了在具有同道干扰的衰落信道中利用相干检测时的八相相移键控循环码的差错率表达式,并给出了仿真结果。(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与发展》期刊1998年01期)

徐波,樊平毅,曹志刚[8](1997)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的抗大频偏的全数字接收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多普勒频移和载波频差引起的大频偏问题对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文中在研究多普勒频移(DFS)校正数字滤波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传输速率为4.8kbit/s的四相差分相移键控调制(DQPSK)的全数字接收机,并且对存在多普勒频漂和载波频差时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接收机在结构上更为简单、实现更为有效,该接收机抗频偏能力接近传输符号速率,并具有较强的抗DFS频漂能力。(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7年09期)

袁天夫[9](1996)在《四相相移键控(QPSK)差分编译码器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消除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方式中相干解调时载波恢复存在的相位模糊问题,本文推导了在收发两端所分别插入的自然码差分编译码方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采用中规模集成电路(数据选择器)实现自然码差分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具体步骤、硬件实现电路.最后就文中所实现的编码器和译码器硬件电路进行了扼要的讨论。(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期刊1996年01期)

苏晓红,张保郁[10](1995)在《广义八相相移键控调制解调系统中位定时的单片机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单片机实现广义八相相移键控调制解调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位定时信息的提取.这也是问题的难点所在.本文利用升余弦包络调制信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将时钟锁定到包络峰值最大点的单片机实现方法,从而完成了在接收端正确提取定时信息的任务.(本文来源于《应用科技》期刊1995年03期)

相相移键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光四相相移键控系统中,相位噪声主要源于激光器的线宽、激光器的相位偏移、同相支路(I路)和正交支路(Q路)相位不匹配、90°混频器的相位不平衡以及光纤和器件等引起的相位变化。这些相位噪声对相干光通信系统性能影响很大。提出一种改进的相位估计算法,采用前向反馈方法对信号取n次方后再取对数。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案可以消除7.5 MHz的激光器线宽、30°激光器相位偏移、20°调制器I路/Q路的相位偏移或90°混频器的相位不平衡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并能提高1 dB的光信噪比,显着改善了系统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相移键控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晨,潘建国,郑振东,王芳.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差分四相相移键控调制解调算法设计[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乔耀军,杜晓,纪越峰.光四相相移键控传输系统中相位估计算法研究[J].光学学报.2010

[3].李光旭,刘晓雷.新一代40Gbit/s传输技术——双极化四相相移键控(2-POLQPSK)及其它技术比较[J].电信网技术.2008

[4].陆言亮.微带天线极化捷变四相相移键控调相器[D].南京理工大学.2006

[5].王兴亮,王瑜,林家薇.交错八相相移键控在带限非线性信道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电工程.2001

[6].陆绮荣,苏志伟,王克松.广义八相相移键控位定时的单片机实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7].钱诚.具有同道干扰和衰落时八相相移键控相干检测的差错率[J].通信技术与发展.1998

[8].徐波,樊平毅,曹志刚.四相相移键控调制的抗大频偏的全数字接收机[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9].袁天夫.四相相移键控(QPSK)差分编译码器的实现[J].数字通信.1996

[10].苏晓红,张保郁.广义八相相移键控调制解调系统中位定时的单片机实现[J].应用科技.1995

标签:;  ;  ;  ;  ;  ;  ;  

相相移键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