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工艺论文_刘延友,程海霞,乔志炜,张方超,王芳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针刺工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针刺,工艺,纤维,玄武岩,复合材料,基材,不饱和。

针刺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刘延友,程海霞,乔志炜,张方超,王芳芳[1](2019)在《迭层针刺工艺参数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迭层针刺工艺方法,制备缎纹布/网胎碳纤维针刺预制体,并进行树脂基复合,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测试其力学性能,探究不同针刺密度、针刺深度对其拉伸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针刺密度、针刺深度的增加,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呈下降趋势,其层间剪切性能呈先增后减趋势;针刺深度对拉伸性能、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比针刺密度更显着。在针刺密度25刺/cm~2、针刺深度13 mm的工艺参数下可获得综合力学性能较优的缎纹布/网胎迭层针刺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为253 MPa、层间剪切强度为31.24 MPa。(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甄琪,张恒,钱晓明,张一风,涂红燕[2](2019)在《针刺工艺对UHMWPE非织造材料可穿戴舒适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针刺非织造材料的针刺工艺与结构特征和可穿戴舒适性的物理关系,制备了多组不同针刺工艺的样品;测试并分析了样品的特征性能和舒适性指标,并对孔隙率、透气性与透湿性进行了二次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特征(孔隙率)和舒适性(透气性、透湿性和弯曲刚度)受针刺深度和针刺密度的影响显着,所建立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置信度较高,可用于UHMWPE针刺非织造材料的舒适性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易章元,龙碧璇,邢彦蓉,严桂香,柳正宾[3](2019)在《针刺工艺对苎麻非织造物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织造-模压工艺,以苎麻纤维针刺非织造物为增强材料,不饱和聚酯树脂(UP)为基体材料,制备复合材料板材。研究了针刺工艺中不同针刺遍数(针刺1、2、3、4次)对苎麻非织造物厚度、面密度及拉伸强度性能的影响,及其对苎麻非织造物增强UP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针刺遍数的增加,苎麻非织造织物的厚度和面密度逐渐降低。当针刺遍数为2次时,苎麻非织造织物增强UP复合材料弯曲性能最优。苎麻非织造织物断裂强度与苎麻非织造织物增强UP复合材料弯曲的横向拟合关系式为y=-24 889.47+104.84x-1.08x~2,R~2=0.94。纵向拟合y=-501.95+36.03x-0.54x~2,R~2=0.80,模型拟合效果好。(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杨莉,徐珍珍[4](2018)在《针刺工艺对玄武岩针刺非织造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玄武岩针刺非织造织物为增强体,以硼酚醛树脂为基体树脂,采用层压复合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针刺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针刺工艺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复合层压压力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随复合层压压力的增加而线性增强;在一定情况下,增强体的孔隙率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高于增强体拉伸强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05期)

甄琪,张恒,张一风,钱晓明,刘让同[5](2018)在《针刺工艺对UHMWPE非织造材料防刺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针刺非织造材料的结构特征与防刺性的关系,制备了多组不同针刺工艺的样品;测试并分析了样品的孔隙率、纵横向拉伸强力和静态防刺性能,并对孔隙率与静态防刺力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UHMWPE针刺非织造材料的孔隙率受针刺深度和针刺密度的影响,并表现出随着针刺深度和针刺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样品在针刺深度5.16~11.17 mm和针刺密度521.91~1 012.63刺/cm2的工艺范围内,防刺能力随着针刺密度和针刺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二次方回归方程置信度较高,可用于UHMWPE针刺非织造材料的静态防刺力与平方米质量、孔隙率的关系研究。(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8年05期)

陈兰兰[6](2016)在《PTFE/PP复合滤料针刺工艺及PTFE乳液后整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滤料研究开发的重点主要围绕在提高效率,降低阻力等。本文以此为目的,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叁个方面:(1)对市场上现有新型非织造滤材进行研究,发现国外一款扁平膜裂纤维针刺滤料过滤效率高阻力低,明显优于圆形截面的纤维针刺滤料,因而对该材料进行深入的实验和对比分析。(2)以开发扁平膜裂纤维在滤材上的应用为出发点,选用PTFE膜裂纤维作为主要的过滤介质,同时为解决PTFE加工困难的问题,将PTFE和PP纤维进行混合梳理,再进行针刺加固。主要研究PTFE和PP混纺比以及针刺工艺对滤料性能的影响。(3)单纯的针刺滤料还是存在着孔径大,孔隙多等不足,本文对复合针刺滤料和纯PP针刺滤料进行PTFE乳液浸渍后整理加工,在滤料的表面实现―微孔化‖,进一步改善针刺滤料的过滤性能。本课题重点研究分析PTFE乳液浓度,浸渍时间,烘焙温度,烘焙时间等因素对过滤效率的影响,正交实验优选浸渍工艺,并将两种滤料进行对比,为PTFE乳液浸渍工艺的研究提供试验依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1)扁平纤维在刺针作用下,进一步原纤化,其中滤料中较粗的纤维作为骨架,保证了纤网的厚度,而原纤化了的纤维比表面大,更易捕捉细小颗粒,因而大大提高了滤料的过滤性能,所以较圆形纤维在滤料上具有更好的优势。(2)疏水性的PP纤维不能改善PTFE纤维可梳理性,需要选用亲水性的PP纤维;在纤维细度上,综合过滤效率和梳理难易程度,3.3 dtex比2.2 dtex和4.4 dtex的PP纤维更适合作为和PTFE混纺的原料。(3)随着PP纤维的混入比例增加,PTFE/PP混纺纤网的梳理效果越好,但是过滤性能有所下降。综合过滤效率和梳理难易程度,PTFE:PP=70:30,效果最佳。(4)复合滤料针刺加固工艺中,厚度随着针刺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针刺道数的增加而减小,随针刺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是都有一个临界值,超出临界值,纤网中纤维因过度的针刺作用而被破坏,此规律不再成立。因此,以过滤效率作为评价标准,滤料的针刺工艺参数若超过了其临界值,则过滤效率会相应减小。(5)PTFE乳液浸渍前后对比分析:浸渍后,滤料克重增加,平均孔径减小,孔径的分布区域集中,滤料更加均匀,过滤效率明显提高。(6)两种滤料PTFE乳液后整理对比分析:影响PTFE/PP复合滤料过滤性能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烘焙时间>烘焙温度>浸渍时间>乳液浓度;影响纯PP滤料过滤性能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烘焙时间>乳液浓度>浸渍时间>烘焙温度;两者正交试验的最佳工艺参数也有所不同,由于PTFE纤维的原因,PTFE/PP复合滤料后整理工艺所需PTFE乳液较少,烘焙温度较高。乳液浸渍后,PTFE/PP复合针刺滤料过滤效率提高率是纯PP滤料提高率的两倍,前者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6-01-01)

杨娜娜,钱晓明[7](2015)在《PET-PA6橘瓣双组分纺粘超纤革非织造基材针刺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PET-PA6橘瓣型双组分纺粘超纤革非织造基材的针刺成型工艺,对材料的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针刺超纤双组分革非织造基材纤维较细,且具有和真皮相似的叁维立体交织结构;基材的厚度、断裂强力和撕裂强力均随着针刺深度和针刺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研究有助于拓展双组分纺粘产品的应用领域,为后续的橘瓣双组分纺粘水刺超纤材料针刺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15年17期)

周冠辰[8](2014)在《玄武岩/聚苯硫醚复合滤料针刺工艺及PTFE乳液后整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重工业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发突出。最近多处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日益下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大气污染已经作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袋式除尘器是工业领域治理气体污染的有效装置,但是由于工业上特殊的工作环境以及实际的生产条件,对滤袋材料要求较高,采用高效低阻的过滤材料加强对空气中颗粒物的过滤是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玄武岩纤维(BF)和聚苯硫醚(PPS)纤维由于其优异的耐高温、耐酸碱等性能,是复合滤料较佳的选择对象。但是在前期制备的玄武岩/聚苯硫醚针刺复合滤料中发现,复合滤料的过滤性能相对于其它深层过滤材料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叁个方面:(1)以玄武岩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玄武岩基布作为主要原料,对玄武岩纤维及聚苯硫醚纤维经开松、混合、交叉铺网、梳理成网等工序,通过针刺加固法制备玄武岩/聚苯硫醚针刺复合滤料;对针刺频率、步进量、针刺道数叁个主要针刺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通过万能材料实验机、厚度分析仪、滤料测试台等对不同条件下复合滤料的力学性能、厚度、过滤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过滤性能为主要指标,优化选择出最佳的针刺工艺参数,制备相应的滤料。(2)通过表面张力仪、旋转黏度计、纳米粒度及分子量分析仪分别对PTFE乳液的表面性能、流动性能及乳液粒径及其分布进行研究分析;对最佳针刺条件下的玄武岩/聚苯硫醚复合滤料进行PTFE乳液后整理,希望通过PTFE乳液后整理能对复合滤料的表面性能及过滤性能有所提高,本文着重研究PTFE乳液对于复合滤料过滤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PTFE乳液后整理工艺进行研究,并通过方差分析,选择出最佳的工艺参数。(3)通过体视纤维镜、SEM、万能材料实验机、透气量仪、孔径仪、滤料测试台对经不同浓度PTFE乳液处理的玄武岩/聚苯硫醚复合滤料的表观形貌、力学性能、透气性能、孔径及其分布、过滤性能等基本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乳液浓度对复合滤料的基本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复合滤料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以上研究,结果表明:(1)以过滤性能为指标,玄武岩/聚苯硫醚复合滤料的最佳针刺工艺条件为针刺频率150刺/min,步进量4.5mm,针刺道数为正反1道。该工艺条件下,复合滤料的过滤效率(10μm粒径下)为89.992%,平均孔径为33.1μm。(2)PTFE乳液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能,表面张力约为32左右,具有良好的不粘性;PTFE的黏度随着乳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TFE乳液的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0-200纳米(较低浓度下)左右,粒径分布较为均匀。(3)PTFE乳液最佳浸渍工艺为乳液浓度10%,浸渍时间为5min,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3min。最佳浸渍工艺条件下复合滤料的过滤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复合滤料的过滤效率(10μm粒径下)为97.229%,平均孔径为27.3μm。(4)对不同乳液浓度的研究发现,乳液浓度对复合滤料的过滤性能有所影响,随着乳液浓度的提高,复合滤料的过滤效率有所提升,平均孔径逐渐下降,过滤效率(10μm粒径下)最高可达98.363%。(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4-01-13)

胡凤霞,杜兆芳,赵淼淼,张健[9](2013)在《麻纤维汽车内饰材料的吸声性能与针刺工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黄麻纤维、苎麻纤维、大麻纤维分别针刺成毡,采用驻波管法测试其吸声系数,得出黄麻是很好的吸声材料。综合考虑原料来源及成本等因素,选取黄麻纤维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分别探索针刺深度与针刺频率对黄麻针刺毡吸声性能的影响;以针刺深度、针刺频率、步进量为影响因素,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分别得出在200~500 Hz低频噪声范围内和630~2 000 Hz中频噪声范围内,使黄麻纤维针刺汽车内饰毡吸声系数最大时的最优工艺参数。(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黄魁,靳向煜[10](2013)在《基于叁叶形截面刺针的针刺工艺对PTFE滤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整叁叶形截面刺针的针刺深度和针刺密度,研究了针刺工艺对聚四氟乙烯(PTFE)过滤毡的通透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滤毡的体积密度随着针刺深度和针刺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透气率、孔隙率和平均孔径随着针刺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针刺密度的增加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针刺毡的纵横向强力都随针刺深度和针刺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但基布的强力随之变小;刺针对基布的损伤主要表现为PTFE长丝的纵向分裂。(本文来源于《非织造布》期刊2013年04期)

针刺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针刺非织造材料的针刺工艺与结构特征和可穿戴舒适性的物理关系,制备了多组不同针刺工艺的样品;测试并分析了样品的特征性能和舒适性指标,并对孔隙率、透气性与透湿性进行了二次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特征(孔隙率)和舒适性(透气性、透湿性和弯曲刚度)受针刺深度和针刺密度的影响显着,所建立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置信度较高,可用于UHMWPE针刺非织造材料的舒适性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针刺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延友,程海霞,乔志炜,张方超,王芳芳.迭层针刺工艺参数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上海纺织科技.2019

[2].甄琪,张恒,钱晓明,张一风,涂红燕.针刺工艺对UHMWPE非织造材料可穿戴舒适性的影响[J].上海纺织科技.2019

[3].易章元,龙碧璇,邢彦蓉,严桂香,柳正宾.针刺工艺对苎麻非织造物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上海纺织科技.2019

[4].杨莉,徐珍珍.针刺工艺对玄武岩针刺非织造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中国塑料.2018

[5].甄琪,张恒,张一风,钱晓明,刘让同.针刺工艺对UHMWPE非织造材料防刺性能的影响[J].丝绸.2018

[6].陈兰兰.PTFE/PP复合滤料针刺工艺及PTFE乳液后整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6

[7].杨娜娜,钱晓明.PET-PA6橘瓣双组分纺粘超纤革非织造基材针刺工艺研究[J].中国皮革.2015

[8].周冠辰.玄武岩/聚苯硫醚复合滤料针刺工艺及PTFE乳液后整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

[9].胡凤霞,杜兆芳,赵淼淼,张健.麻纤维汽车内饰材料的吸声性能与针刺工艺的关系[J].纺织学报.2013

[10].黄魁,靳向煜.基于叁叶形截面刺针的针刺工艺对PTFE滤料性能的影响[J].非织造布.2013

论文知识图

针刺工艺对PTFE过滤毡透气率的影...针刺工艺对PTFE过滤毡孔径的影响针刺工艺对PTFE过滤毡体积密度的...针刺工艺对PTFE过滤毡孔隙率的影...针刺工艺(a)P80Naxeco预...1针刺工艺参数对预制体密度的影响...

标签:;  ;  ;  ;  ;  ;  ;  

针刺工艺论文_刘延友,程海霞,乔志炜,张方超,王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