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移动热源论文_马小明,陈俊仰

导读:本文包含了焊接移动热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源,数值,高效,模型,椭球,曲线,电子束。

焊接移动热源论文文献综述

马小明,陈俊仰[1](2018)在《基于带状移动热源的J形坡口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反应堆压力容器CRDM贯穿件J形坡口外壁焊接残余应力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比较。首先,建立了压力容器控制棒驱动机构J形坡口焊接接头叁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带状移动温度热源模型模拟焊接中的移动热源,运用APDL语言对模型进行汇编,实现带状移动温度热源的加载和计算。在模拟过程中运用单元生死技术来模拟焊料单元的焊接参与情况。结果表明:带状移动温度热源能够实现对J形坡口焊接残余应力场的有效计算;J形坡口外表面轴向和环向应力分布趋势大致相同,呈M形;焊缝区域,环向拉应力大于轴向拉应力;焊趾部位存在应力极值点。(本文来源于《焊接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吴振,王发展,安高灵,刘太平,李珍[2](2015)在《基于热循环曲线的分段移动组合型焊接热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以热循环曲线为控制参数的分段移动温控式组合型热源模型,以熔池横截面形貌特征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逐点移动组合型热源、分段移动组合型热源(常量型)、分段移动组合型热源(变量型)以及分段移动温控式组合型热源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获得的横截面温度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段移动温控式组合型热源模拟计算获得的焊缝横截面熔池几何形态与物理试验所获得的熔池几何形态比较接近,相较于其他分段热源模型模拟精度更高。(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5年11期)

沈济超,陈震,罗宇[3](2014)在《船舶T型接头分段移动热源焊接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焊接数值模拟的效率,采用分段移动热源计算船舶T型接头焊接变形和应力。沿焊缝方向施加分段移动热源,段内能量输入考虑时间效应并沿焊缝方向同时施加。分别应用瞬时移动热源与等效分段移动热源对船舶T型接头焊接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并与试验测量值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划分合理段数的情况下,应用分段移动热源可以得到精度较高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值,而仅需耗费应用瞬时移动热源时计算时间的3%左右。(本文来源于《中国造船》期刊2014年04期)

徐涛,刘光洁,葛海潮,张炜,于征磊[4](2014)在《焊接热源局部坐标移动曲线路径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轨道客车转向架构架的制造及应力变形分析中,遇到的曲线动态焊接热源建模难度大、难以实现的问题,根据焊接结构特征,研究了空间复杂焊接路径热源建模理论,定义了焊接热源坐标移动模式。据此,只需通过简单的参数输入和Ansys软件操作即可完成曲线路径动态焊接的热源建模。设计了平面曲线路径、空间曲线路径和转向架复杂模型焊接热源加载方法。本文提出的移动热源模型和焊接曲线路径实现方法,是利用数值模拟研究焊接路径,在加深对焊接过程的理解的同时,可设计选择合理工艺,控制残余应力和变形,从而实现高效、优质的焊接过程仿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王煜,赵海燕,吴苏,蔡志鹏,张建强[5](2004)在《电子束焊接数值模拟中分段移动双椭球热源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利用移动双椭球热源模型对电子束焊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时,计算量庞大,计算效率低下。为此,在移动双椭球焊接热源模型的基础上,经分析推导得到了分段移动双椭球热源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际的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热源模型可以在保持良好计算精度的基础上极大提高计算效率,使模拟实际复杂焊接构件的焊接过程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蔡志鹏,赵海燕,鹿安理,史清宇[6](2002)在《焊接数值模拟中分段移动热源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焊接过程数值模拟计算效率低的难题 ,通过分析焊接热源的特点 ,在移动高斯热源的基础上 ,提出分段移动热源模型。该模型从宏观上体现焊接热源移动的特点 ,减少描述热源逐点移动所需的计算量 ,从而大幅度提高计算效率。经验证 ,该方法可在保持精度的同时大幅度地缩短计算时间 ,从而使实际构件工艺的模拟、优化成为可行。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切割顺序对桥式起重机腹板变形的影响 ,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实际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当吻合(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02年03期)

赵海燕,蔡志鹏,吴苏,鹿安理,吴爱萍[7](2001)在《分段移动的焊接热源模型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焊接过程的数值分析中,能量高度集中的移动热源需要细密的网格和很细的步长,才能比较精确地模拟焊接过程,但是这同时会大大增加计算时间和网格划分的工作量,使大型结构的分析十分昂贵。本文提出的分段移动热源模型在保证一定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可大大减少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期刊2001-06-30)

焊接移动热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以热循环曲线为控制参数的分段移动温控式组合型热源模型,以熔池横截面形貌特征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逐点移动组合型热源、分段移动组合型热源(常量型)、分段移动组合型热源(变量型)以及分段移动温控式组合型热源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获得的横截面温度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段移动温控式组合型热源模拟计算获得的焊缝横截面熔池几何形态与物理试验所获得的熔池几何形态比较接近,相较于其他分段热源模型模拟精度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焊接移动热源论文参考文献

[1].马小明,陈俊仰.基于带状移动热源的J形坡口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研究[J].焊接技术.2018

[2].吴振,王发展,安高灵,刘太平,李珍.基于热循环曲线的分段移动组合型焊接热源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5

[3].沈济超,陈震,罗宇.船舶T型接头分段移动热源焊接模拟[J].中国造船.2014

[4].徐涛,刘光洁,葛海潮,张炜,于征磊.焊接热源局部坐标移动曲线路径建模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

[5].王煜,赵海燕,吴苏,蔡志鹏,张建强.电子束焊接数值模拟中分段移动双椭球热源模型的建立[J].机械工程学报.2004

[6].蔡志鹏,赵海燕,鹿安理,史清宇.焊接数值模拟中分段移动热源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02

[7].赵海燕,蔡志鹏,吴苏,鹿安理,吴爱萍.分段移动的焊接热源模型的研究及应用[C].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2001

论文知识图

焊接移动热源热弹塑性应力应变...焊缝分段化处理Fig.2Theweldingsegmen...一3t二2.55时刻的温度场图7一4t二55时刻...双椭球体热源模型双椭球热源模型6焊接加热过程温度场

标签:;  ;  ;  ;  ;  ;  ;  

焊接移动热源论文_马小明,陈俊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