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形态论文_李从锋,贾春兰,陶志强,杨今胜,柳京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物质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态,物质,量子,根系,夸克,班级,花芽。

物质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李从锋,贾春兰,陶志强,杨今胜,柳京国[1](2019)在《拔节期淹水对不同株高夏玉米产量、形态特征及物质生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不同株高夏玉米品种登海661(DH661,矮秆品种)和登海605(DH605,高秆品种),设置两个种植密度(52 500株/hm~2和75 000株/hm~2),比较研究因自然降雨引起拔节期淹水对玉米植株形态和物质生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拔节期淹水后,两个类型品种子粒产量均显着降低,穗粒数明显降低,千粒重降幅较小。淹水后不同株高夏玉米各个节间干物量显着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降低,各节间长及茎粗均变小,其中,第3节间及穗位节间降幅最大,高秆品种高密度条件下更为显着。相关分析表明,淹水处理后株高、穗位高、平均节间长与产量显着负相关,粒叶比、冠根比与产量相关不显着。表明夏玉米子粒产量降低主要是淹水胁迫降低了植株茎秆中物质积累量(特别是第3节间和穗位节间),明显抑制了穗分化而导致穗粒数减少所致。(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许唯,胡帅栋,陆鑫华,宋余泽,胡仪[2](2019)在《不同生物质炭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生物质炭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美玉8号’(加甜糯)为试验材料,在光照培养条件下利用对照、500℃制取的竹叶生物质炭、烟秆生物质炭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进行萌发培养试验,分别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苗根系形态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玉米种子萌发无显着影响,而不同生物质炭对玉米幼苗根系发育具有显着抑制作用;竹叶、烟秆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玉米根长抑制率分别为14.4%、59.7%和37.3%。本试验可初步得出结论:在生物质炭条件下,玉米种子萌发的敏感性比幼苗根系伸长小;而根系抑制率可作为生物质炭对植物毒性评估的一种良好的测试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9期)

周开源[3](2019)在《高校班级物质形态文化及其建设理路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高校班级物质形态的文化的叁种环境载体——教室环境、班级报刊、班级服装。认为其育人功能具体体现在环境的熏陶、班刊的创新和服装的凝聚叁个方面。提出高校班级物质形态的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路应营造优雅的教室环境,让教室的墙壁会说话;创设文艺的班级报刊,让学生的才艺能施展;设计个性的班级服装,让班级的形象有绽放。(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29期)

孟庆丰[4](2019)在《意识形态物质性在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联结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独特阐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中具有独特价值,其中,意识形态的物质性特征是对唯物主义进路的深刻阐释。意识形态不仅是由社会物质存在决定的观念和思想体系,它更是物质性的存在和实践本身。我们可以从两条路径来思考这一物质性特征:认识论与社会历史方向。同时,意识形态的物质性也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与主体建构、语言符号这内外两部分统一起来,成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实践的关键点。(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期刊2019年19期)

李志娟,付宝春,王云山,吕英民[5](2019)在《萱草花芽分化过程中外部形态及营养物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萱草花芽分化的营养生理基础,本研究以‘黎城7号’萱草野生种(Hemerocallis lilioasphodelus'LC7')为材料,观测了萱草花芽分化期花芽与叶片的表型形态,并对比分析了根、茎尖和叶片在不同分化阶段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1)叶片数与花芽高和宽、叶宽与花芽高宽比均呈显着正相关(p<0.05);(2)在萱草花芽分化过程中,生物量向根茎部分配增多,根是养分的‘源’,养分不断地以可溶性糖的形式分配到茎尖‘库’中,为分化提供能量;(3)茎尖内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有利于启动花芽分化;(4)叶数达到12片和茎尖可溶性糖含量瞬间升高,可作为该野生萱草花芽形态分化的显着标志。据此可将萱草是否进入花芽分化阶段的判断方式简化。(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8期)

马余刚[6](2019)在《高温高密核物质形态研究专题·编者按》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是研究核物质在高温高密度极限时的物质科学,它与粒子物理、核天体物理和宇观物理等紧密相关,是重大科学目标与高技术相结合的制高点.在高能重离子对撞实验中,形成了一个类似宇宙大爆炸初期的极端高温、高密的物质环境,是研究物质起源、寻找奇特粒子态和反物质的理想场所.这方面的研究是当今物质科学的重要科学前沿.目前普遍认为,宇宙诞生于一次源于极小体积但是具有致密能量的大爆炸.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9年10期)

鄢邵斌,王朋[7](2019)在《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形态属性影响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化感作用是自然界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由化学物质介导的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一般地,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物质,如酚类、萜类、生物碱等,通过挥发、淋溶、残落物分解以及根系分泌等途径进入环境后,会影响邻近植物生长。其中,受试植物根系属性的响应是化感作用研究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或者探究浸提液或者原位土壤的化感作用,或者探究外源添加化感物质的效应,结果相对零散,在植物功能群、添加剂量等方面尚缺乏一致性认知。为此,本文从化感物质出发,通过meta分析研究了外源添加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形态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的化感效应存在明显差异,酚类和萜类对植物根系的抑制作用更大,脂肪酸类对根系影响不显着;黄酮类的化感效应比简单酚酸更强;(2)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化感物质的浓度升高,化感效应越显着,萜类则在低剂量下就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植物类型对化感物质的敏感性不同,木本相对于草本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植物根长、根干重、根直径、根体积、根表面积等指标在化感物质作用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的局限在于只探究了单一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的影响,而自然界中化感作用往往是多因素互作的复杂过程,是多类化感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未来应将外源添加与原位研究相结合,评估环境中化感过程的驱动因子,有助于揭示自然条件下化感作用的过程及其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杨航,张国奇,周陆,骆作勇,李小勤[8](2019)在《复合酶制剂对草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酶制剂(主要为植酸酶和碳水化合物酶)对草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沉积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首先配制正对照饲料、低磷低脂饲料和无鱼粉低磷低脂饲料,3种饲料中鱼粉、磷酸二氢钙和豆油添加量分别为2.0%、1.8%、1.5%,2.0%、1.2%、1.0%和0、1. 2%、1. 0%,然后在低磷低脂饲料、无鱼粉低磷低脂饲料中添加0.6 g/kg的复合酶制剂,配制低磷低脂+酶饲料和无鱼粉低磷低脂+酶饲料,共配制成5种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6.3±0.2) g的草鱼60 d。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每个网箱投放30尾草鱼。结果显示:正对照组具有最高的增重率(342.40%)和最低的饲料系数(1.48);与正对照组相比,低磷低脂组和无鱼粉低磷低脂组的增重率、蛋白质和灰分沉积率、肠道蛋白酶活性及干物质、蛋白质和磷消化率显着降低(P<0.05),而饲料系数、脂肪沉积率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增加(P<0.05);此外,无鱼粉低磷低脂组的磷沉积率、肠道绒毛高度和绒毛纵截面面积显着降低(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着增加(P<0.05)。在低磷低脂饲料和无鱼粉低磷低脂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后,增重率有所提高(P>0.05),饲料系数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降低(P <0.05),且蛋白质和磷沉积率以及干物质、蛋白质和磷消化率显着提高(P <0.05);此外,在无鱼粉低磷低脂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后,肠道绒毛高度和绒毛纵截面面积也显着增加(P<0.05)。综上,在低磷低脂饲料和无鱼粉低磷低脂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草鱼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改善鱼体生长性能。(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霞[9](2019)在《新物质形态有助加快量子计算速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形态——拓扑超导态。这一突破有望提高电子设备的存储能力并提升量子计算的能力。最新研究负责人之一、纽约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贾瓦德·沙巴尼说:“我们的研究揭示了新的物质形态—(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8-19)

刘美霞,胡立霞,沈华,杨建忠,王府梅[10](2019)在《木棉纤维中组成物质分布及碱处理前后形态结构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碱处理前后的木棉纤维进行红外光谱、纵横向形态结构的测试分析发现:木棉纤维表皮层S层中含有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主体结构螺旋接缝中填充有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纤维细胞壁主体层的螺旋状带状单元由直径约0.93μm的细丝或原纤交织聚集而成,该原纤走向与纤维轴向一致性很高;经浓碱处理后,圆管状纤维体变为塌陷的扁平带状,细胞壁表面出现凹凸结构和沟槽,螺旋状接缝处的沟槽清晰可见,层间缝隙变得萎缩、不明显,细胞壁厚度减小;碱处理会造成木棉纤维强度、刚度受损,手感和光泽等风格性能变差。(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物质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生物质炭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美玉8号’(加甜糯)为试验材料,在光照培养条件下利用对照、500℃制取的竹叶生物质炭、烟秆生物质炭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进行萌发培养试验,分别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苗根系形态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玉米种子萌发无显着影响,而不同生物质炭对玉米幼苗根系发育具有显着抑制作用;竹叶、烟秆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玉米根长抑制率分别为14.4%、59.7%和37.3%。本试验可初步得出结论:在生物质炭条件下,玉米种子萌发的敏感性比幼苗根系伸长小;而根系抑制率可作为生物质炭对植物毒性评估的一种良好的测试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质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李从锋,贾春兰,陶志强,杨今胜,柳京国.拔节期淹水对不同株高夏玉米产量、形态特征及物质生产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9

[2].许唯,胡帅栋,陆鑫华,宋余泽,胡仪.不同生物质炭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3].周开源.高校班级物质形态文化及其建设理路探究[J].才智.2019

[4].孟庆丰.意识形态物质性在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联结作用[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

[5].李志娟,付宝春,王云山,吕英民.萱草花芽分化过程中外部形态及营养物质特征[J].分子植物育种.2019

[6].马余刚.高温高密核物质形态研究专题·编者按[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9

[7].鄢邵斌,王朋.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形态属性影响的meta分析[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8].杨航,张国奇,周陆,骆作勇,李小勤.复合酶制剂对草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9].刘霞.新物质形态有助加快量子计算速度[N].科技日报.2019

[10].刘美霞,胡立霞,沈华,杨建忠,王府梅.木棉纤维中组成物质分布及碱处理前后形态结构的变化[J].上海纺织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草炭土的细观结构(透射光实体显微镜...供试土样的FT-IR谱图开放空间人群活动之一开放空间人群活动之二开放空间人群活动之叁北京机场的“非遗”宣传广告牌

标签:;  ;  ;  ;  ;  ;  ;  

物质形态论文_李从锋,贾春兰,陶志强,杨今胜,柳京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