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论文和设计-谢廷元

全文摘要

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包括:外壳体,其上具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可转动的风门;分流器,设于外壳体中,并将外壳体中的风道空间分为上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所述上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中设有可转动的叶片和调节板;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设于所述分流器朝向出风口的位置上;还包括: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第三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对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的操作,可以控制上下出风通道的流量分配、控制左右风向、控制总进风量,同时叶片结构隐藏内置,外形美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包括:外壳体(1),其上具有出风口(12)和进风口(11),所述进风口(11)处设有可转动的风门(5);分流器(2),设于外壳体(1)中,并将外壳体(1)中的风道空间分为上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所述上出风通道(121)和下出风通道(122)中均设有可转动的叶片(3)和调节板(4);第一调节件(6)和第二调节件(7),设于所述分流器(2)朝向出风口(12)的位置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调节组件,与第一调节件(6)相连,并通过第一连杆(42)与第一端板(41)相连,所述第一端板(41)与调节板(4)相连并在第一调节件(6)转动时带动调节板(4)转动;第二调节组件,与第一调节件(6)相连,并在第一调节件(6)横向移动时带动叶片(3)转动;第三调节组件,与第二调节件(7)相连,并通过连杆组与第二端板(55)相连,所述第二端板(55)与风门(5)相连并在第二调节件(7)转动时带动风门(5)转动。

设计方案

1.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包括:

外壳体(1),其上具有出风口(12)和进风口(11),所述进风口(11)处设有可转动的风门(5);

分流器(2),设于外壳体(1)中,并将外壳体(1)中的风道空间分为上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所述上出风通道(121)和下出风通道(122)中均设有可转动的叶片(3)和调节板(4);

第一调节件(6)和第二调节件(7),设于所述分流器(2)朝向出风口(12)的位置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调节组件,与第一调节件(6)相连,并通过第一连杆(42)与第一端板(41)相连,所述第一端板(41)与调节板(4)相连并在第一调节件(6)转动时带动调节板(4)转动;

第二调节组件,与第一调节件(6)相连,并在第一调节件(6)横向移动时带动叶片(3)转动;

第三调节组件,与第二调节件(7)相连,并通过连杆组与第二端板(55)相连,所述第二端板(55)与风门(5)相连并在第二调节件(7)转动时带动风门(5)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一调节件(6)联动的第一转动件(61),所述第一转动件(61)带动第一转轴(64)转动,所述第一转轴(64)的外端部上设有联动片(43),该联动片(43)与第一连杆(42)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片(43)与两个第一连杆(42)相连,两个第一连杆(42)分别带动上下出风通道中的调节板(4)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设于第一转动件(61)上的第一齿条(62),所述第一齿条(62)与设于叶片转轴(31)上的第二齿条(36)啮合,若干个叶片(3)之间联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上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设有对称的若干叶片(3),且上下相对的叶片具有相同的叶片转轴(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二调节件(7)联动的第二转动件(71),所述第二转动件(71)带动第二转轴(72)转动,所述第二转轴(72)的外端部上设有转动盘(56),该转动盘(56)与连杆组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包括第二连杆(53)与第三连杆(51),所述第二连杆(53)的一端与转动盘(56)相连,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1)相连,所述第三连杆(5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端板(55)与风门(5)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52,53)为首尾连接的两段式结构,其中与第三连杆(51)相连的一段通过设于外壳体(1)侧壁上的限位凸块(15)实现定向往复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杆(51)连接在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控制两个风门(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2)朝向出风口(12)的一端具有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所述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在朝向出风口(12)的方向上彼此靠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空调出风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

背景技术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家用汽车越来越普及,这也带动了汽车行业上下游、汽车配件等企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配件中,汽车空调出风口属于汽车内饰部件,一般布置于汽车驾驶舱内或乘坐位斜上方位置,另外部分车型还布置有顶出风口和后排出风口,顶出风口布置在顶棚上,后排出风口布置在副仪表板上,当需要调节车内温度时,可开启空调进行制冷或制热,风就从汽车空调出风口出来,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

汽车空调出风口一般有风门开启闭合机构,同时还有风向调节结构;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打开风门、同时根据需要调节方向,使用户具有最大的舒适性。目前,很多的空调出风口结构中,将用于调节风向、风量大小的叶片设于出风口内部,通过旋钮进行风向、风量的调节,这使得出风口装置外形美观,用户接受度高;但同时,这类结构的出风口中,需要相应的传动结构来实现叶片的控制调节。

现有技术中的很多汽车空调出风口调节结构中,采用齿轮传动,这对齿轮啮合的精度要求较高,且齿轮传动结构成本较高,装配麻烦。因此,本实用新型对汽车空调上的出风口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和改进,具体是在这类传动结构上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很好的进行风量大小的控制和风向的调节;同时叶片结构隐藏内置,外形美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包括:外壳体,其上具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可转动的风门;分流器,设于外壳体中,并将外壳体中的风道空间分为上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所述上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中均设有可转动的叶片和调节板;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设于所述分流器朝向出风口的位置上;还包括: 第一调节组件,与第一调节件相连,并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端板相连,所述第一端板与调节板相连并在第一调节件转动时带动调节板转动;第二调节组件,与第一调节件相连,并在第一调节件横向移动时带动叶片转动;第三调节组件,与第二调节件相连,并通过连杆组与第二端板相连,所述第二端板与风门相连并在第二调节件转动时带动风门转动。

本申请中的出风口结构,分流器将外壳体中的通道分为上下出风风道,通过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可以方便的控制风道中的叶片转动,调节左右风向,同时可以控制风门的转动,调节整体出风量,还可以控制调节板的转动,该过程中实现对上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风量的分配,实现上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出风量的调节,达到调整上下吹风量和吹风角度的目的。其中,连杆传动的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一调节件联动的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带动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端部上设有联动片,该联动片与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该结构中,通过转动第一调节件,可以带动第一转动件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接着使联动片转动,带动连接在该联动片上的第一连杆运动,实现调节板的转动,实现风量的调节。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联动片与两个第一连杆相连,两个第一连杆分别带动上下出风通道中的调节板转动,实现上下出风通道中风量配比的调节。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设于第一转动件上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设于叶片转轴上的第二齿条啮合,若干个叶片之间联动。该结构中,第一调节件移动时带动第一转动件移动,此时通过齿啮合作用使叶片转轴转动,带动叶片的转动,实现左右风向的调节。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设有对称的若干叶片,且上下相对的叶片具有相同的叶片转轴,可以方便的同步调节。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二调节件联动的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带动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端部上设有转动盘,该转动盘与连杆组相连。该结构中,第二调节件转动时带动第二转动件转动,接着带动第二转轴和转动盘转动,带动连杆组运动,最终带动风门转动。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组包括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转动盘相连,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相连,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端板与风门相连。该结构中,第二连杆拉动第三连杆运动,使第二端板转动,实现风门的转动,实现进风量大小的控制。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杆为首尾连接的两段式结构,其中与第三连杆相连的一段通过设于外壳体侧壁上的限位凸块实现定向往复运动。该结构能够保证第二连杆拉动第三连杆的准确性,使风门转动顺利,角度控制准确。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三连杆连接在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控制两个风门。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器朝向出风口的一端具有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所述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在朝向出风口的方向上彼此靠拢。该结构中,使上出风通道向下吹出风,使下出风通道向上吹出风,通过控制上下的风量比例,可以获得上吹风或下吹风或平吹风的最终效果,适应性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连杆传动的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对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的操作,可以控制上下出风通道的流量分配、控制左右风向、控制总进风量,同时叶片结构隐藏内置,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出风口结构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出风口结构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出风口结构的侧视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出风口结构的侧视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省略外壳体的出风口结构的立体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省略外壳体的出风口结构的立体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省略外壳体的出风口结构的侧视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省略外壳体的出风口结构的侧视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省略外壳体和分流器的出风口结构的立体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省略外壳体和分流器的出风口结构的立体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结构处的立体图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结构处的立体图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结构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方式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原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原件,以下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示技术特征的数量。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性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13,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结构,包括:外壳体1,其上具有出风口12和进风口11,所述进风口11处设有可转动的风门5;分流器2,设于外壳体1中,并将外壳体1中的风道空间分为上出风通道121和下出风通道122;所述上出风通道121和下出风通道122中均设有可转动的叶片3和调节板4;第一调节件6和第二调节件7,设于所述分流器2朝向出风口12的位置上;还包括: 第一调节组件,与第一调节件6相连,并通过第一连杆42与第一端板41相连,所述第一端板41与调节板4相连并在第一调节件6转动时带动调节板4转动;第二调节组件,与第一调节件6相连,并在第一调节件6横向移动时带动叶片3转动;第三调节组件,与第二调节件7相连,并通过连杆组与第二端板55相连,所述第二端板55与风门5相连并在第二调节件7转动时带动风门5转动。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一调节件6联动的第一转动件61,所述第一转动件61带动第一转轴64转动,所述第一转轴64的外端部上设有联动片43,该联动片43与第一连杆42的一端连接,具体的,第一转动件61与第一转轴64之间通过花键轴66配合,使得第一转动件61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转轴64转动,同时第一转动件61又能与第一转轴64相对滑动,不影响第一转动件61的横向移动。该结构中,通过转动第一调节件,可以带动第一转动件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接着使联动片转动,带动连接在该联动片上的第一连杆运动,实现调节板的转动,实现风量的调节。所述联动片43与两个第一连杆42相连,两个第一连杆42分别带动上下出风通道中的调节板4转动,实现上下出风通道中风量配比的调节。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设于第一转动件61上的第一齿条62,所述第一齿条62与设于叶片转轴31上的第二齿条36啮合,若干个叶片3之间通过联动条32实现联动。该结构中,第一调节件移动时带动第一转动件61移动,此时通过齿啮合作用使叶片转轴转动,带动叶片的转动,实现左右风向的调节。上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设有对称的若干叶片3,且上下相对的叶片具有相同的叶片转轴31,可以方便的同步调节。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二调节件7联动的第二转动件71,所述第二转动件71带动第二转轴72转动,所述第二转轴72的外端部上设有转动盘56,该转动盘56与连杆组相连。该结构中,第二调节件7转动时带动第二转动件71转动,接着带动第二转轴72和转动盘转动,带动连杆组运动,最终带动风门5转动。具体的结构中,所述连杆组包括第二连杆53与第三连杆51,所述第二连杆53的一端与转动盘56相连,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1相连,所述第三连杆5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端板55与风门5相连。该结构中,第二连杆拉动第三连杆51运动,使第二端板55转动,实现风门的转动,实现进风量大小的控制。此外,本申请中,所述第二连杆53为首尾连接的两段式结构,其中与第三连杆51相连的一段通过设于外壳体1侧壁上的限位凸块15实现定向往复运动。该结构能够保证第二连杆拉动第三连杆51的准确性,使风门转动顺利,角度控制准确;两个所述第三连杆51连接在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控制两个风门5。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器2朝向出风口12的一端具有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所述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在朝向出风口12的方向上彼此靠拢。该结构中,使上出风通道121向下吹出风,使下出风通道122向上吹出风,通过控制上下的风量比例,可以获得上吹风或下吹风或平吹风的最终效果,适应性强。

本申请中的出风口装置工作时:(1)向上或向下转动第一调节件6,此时第一调节件6带动第一转动件61转动,在第一转动件61转动过程中,其通过花键轴66带动第一转轴64转动,进而带动联动片43转动,在联动片43转动过程中,带动与其相连的两个第一连杆42运动,两个第一连杆42分别带动上下出风通道中的调节板4转动,实现上下出风通道中风量配比的调节,实现上下风向的调节;(2)向左或向右水平移动第一调节件6,此时花键轴66在第一转轴64中进出,水平移动过程中,第一转动件61上的第一齿条62带动第二齿条36运动,使叶片转轴31转动,实现叶片3的转向,实现左右风向的调节;(3)向上或向下转动第二调节件7,带动第二转动件71运动,第二转动件71带动第二转轴72转动,第二转轴72带动转动盘56转动,转动盘56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连杆53运动,进而带动第三连杆51运动,使第二端板55转动,实现风门的转动,实现进风量大小的控制。

本申请中的出风口结构,分流器将外壳体中的通道分为上下出风风道,通过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可以方便的控制风道中的叶片转动,调节左右风向,同时可以控制风门的转动,调节整体出风量,还可以控制调节板的转动,该过程中实现对上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风量的分配,实现上出风通道和下出风通道出风量的调节,达到调整上下吹风量和吹风角度的目的。其中,连杆传动的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杆传动的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对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的操作,可以控制上下出风通道的流量分配、控制左右风向、控制总进风量,同时叶片结构隐藏内置,外形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568196.9

申请日:2019-09-2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552882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B60H 1/34

专利分类号:B60H1/34

范畴分类:32B;35C;

申请人:宁波舜宇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宁波舜宇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金舜东路518号

发明人:谢廷元;李迪

第一发明人:谢廷元

当前权利人:宁波舜宇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飞隆

代理机构:33214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连杆传动的隐藏式出风口论文和设计-谢廷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