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论文-偶昌宝

无机结合料论文-偶昌宝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机结合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洛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永久变形,影响因素

无机结合料论文文献综述

偶昌宝[1](2019)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永久变形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提出的方法,计算和分析了基层厚度、模量以及面层模量、抗车辙能力等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永久变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上面层的抗车辙能力对永久变形量的影响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8期)

熊永松,胡格格,冯珀楠,刘亮,胡国祥[2](2019)在《新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冲刷试验仪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冲刷性能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但迄今为止国内外用于评价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冲刷性能的试验设备均存在较多不足。为了给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冲刷性能评价提供客观、准确、安全、便捷且易于推广的试验设备,遵照现行规范《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规定的试验要求与参数,在国内外现有抗冲刷试验仪研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升,通过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的协同革新,研制了新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冲刷试验仪。仪器的主要特点包括:可较为真实模拟道路实际工况,具有"冲刷"与"泵吸"的双重效果;能够适应试件在规范规定范围内的尺寸误差;匹配现行规范且试验结果准确可靠;操作便捷、安全,造价低廉,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公路与运输》期刊2019年03期)

吴欲晓[3](2019)在《季冻区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病害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季冻区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路面结构,根据路面结构热传导理论完成路面结构温度场建立,作为冬季低温开裂和夏季高温变形分析的预定义场,并通过分段累加低温应力和采用非均匀分布施加荷载的方式完成对典型病害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底部在低温环境下最先开裂,导致路面结构出现由下至上的反射裂缝,面层结构全深度范围内均受到永久变形的影响并呈现明显的U性凹陷,属于典型的结构型车辙。(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9年02期)

封喜波[4](2018)在《不同无机结合料改良低液限粉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液限粉土作为路基填料具有不易压实且稳定性较差的特点,为了满足公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本项目在低液限粉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石灰、水泥进行改良,并通过液塑限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加州承载比(CBR)试验和干湿循环等试验,探讨了不同掺入比条件下石灰、水泥改良土强度及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用于路床填料的石灰改良低液限粉土的掺入比宜为6%,水泥改良低液限粉土的掺入比宜为4%,采用水泥改良低液限粉土有利于快速施工。(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8年31期)

刘西玲[5](2018)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整个社会的进步水平和城市建设脚步都在不断地加快,尤其是在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道路交通工程作为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工程,常常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利用压实机械来进行路面打磨,以确保较好的压实效果,也会使得材料结构之间的排列变得更加紧密。为了有效促进相关的压实效果优化,本文研究无机结合材料稳定材料的无限抗压试验来进行相关方法的探索,争取将其应用在新的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以及相关行业的进步中,从而使得我国的社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质量越来越稳定。(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8年29期)

雷志坚,裘友强,张梅玲[6](2018)在《无机结合料稳定黄土技术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4种不同塑性指数的黄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水泥和石灰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室内试验,测定水泥加固土和石灰加固土在同一压实度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渗水系数,对比分析两种加固土的主要性能差异,并提出适宜用水泥加固的黄土的塑性指数范围。试验结果表明:无机结合料稳定黄土的强度、隔水防渗性与黄土的塑性指数、固化剂类型及掺入量密切相关。当黄土的塑性指数介于7~17时,随着水泥掺入量的增加,水泥加固土强度会逐渐提高,其渗水系数逐渐减小;当黄土的塑性指数低于7时,水泥加固土的强度仍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提高,其渗水系数却逐渐增大。同一掺入量条件下,与水泥加固土相比,石灰加固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较低,但其渗水系数呈逐渐增大趋势,说明水泥对黄土的固化效果优于石灰的固化效果。无论从强度还是隔水防渗性角度考虑,黄土均存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塑性指数范围(8.5~9.5),更适宜用水泥对其进行加固。研究成果为扩大无机结合料稳定黄土的适应范围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8年09期)

徐静[7](2018)在《无机结合料在公路基层施工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公路基层施工中,对松散或粉碎的土掺加足量的无机结合料与水,在拌合后得到的混合料可经过压实与养生,形成抗压强度与规定要求相符的材料,发挥其对公路基层稳定加固的效果。通过分析无机结合料基层施工工艺,对无机结合料在公路基层施工中的实际应用要点进行了详细探讨,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公路基层施工工程。(本文来源于《福建建材》期刊2018年06期)

秦为将[8](2018)在《控制UCS条件下的路基无机结合料改良土动力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湖南省四种不同塑性指数(PI)的路基软土,在控制无侧限抗压强度(UCS)为350 k Pa和700k Pa的条件下,研究了采用粉煤灰、石灰、水泥叁种无机结合料进行改良的配比组合方案,并对改良土进行了循环加载试验以评价其动力性能(如回弹模量和累积塑性应变)。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结合料组合对提高USC的效果排名为:(石灰+水泥)>水泥>(石灰+粉煤灰)>粉煤灰>石灰,为达到目标UCS,土的塑性指数越大,则改良所需的结合料组合排名越靠前。由于素土类型和改良方案的区别,UCS相近的改良土可能呈现较大差异的回弹模量。在同一UCS控制条件下,改良土回弹模量总体随着水/结合料比例的减小而提高,而累积塑性应变则总体随着该比例的减小而降低,回弹模量、累积塑性应变均与土的PI无明显相关性,在7 d的基础上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回弹模量,在实际工程中,利用改良土应重视压实后的养护工作。(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姜伟强[9](2018)在《无机结合料铁尾矿砂强度形成机理及基层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尾矿砂作为固体废弃物,由于没有合理的利用方法,使得铁尾矿砂被大量弃置堆积,危害周边环境,所以对铁尾矿砂寻求合理的利用途径至关重要。近年来,有学者进行了将铁尾矿砂应用基层材料的研究,但对于无机结合料铁尾矿砂强度的理论基础和铁尾矿砂应用于基层工程的技术标准的研究有所欠缺。为此,本文开展了无机结合料铁尾矿砂强度形成机理以及应用于基层的优化设计研究,探讨无机结合料铁尾矿砂与普通砂屑强度机理差异性,阐明无机结合料铁尾矿砂的配伍性,建立铁尾矿砂应用基层材料技术标准,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基于水泥砂浆试件的制备规范,制备了统一水灰比与砂量的水泥铁尾矿胶砂和水泥普通砂屑胶砂试件,利用XRD、SEM以及压汞试验方法,研究铁尾矿砂与普通石屑在水泥胶凝体系中作用机理的差异性,揭示水泥铁尾矿砂砂浆材料强度形成的机理,研究表明水化产物(C-S-H)产量、水化产物分布状态、细观孔结构中多害孔比例与胶砂材料的强度密切相关。结合水泥胶砂材料的设计,以石灰、粉煤灰取代一定量的水泥设计水泥石灰、水泥粉煤灰胶砂材料,研究不同无机结合料铁尾矿砂在胶凝体系的配伍性,为铁尾矿砂基层应用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表明石灰、粉煤灰不同的取代量对无机结合料铁尾矿胶砂材料的强度影响显着,在强度机理上则体现为水化产物的分布形式及细观孔结构多害孔比例。根据无机结合料铁尾矿砂强度形成机理,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研究铁尾矿砂用于基层材料设计的应用标准,探讨铁尾矿砂特性对基层材料耐久性的影响规律,结合铁尾矿砂基层材料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结论,得出了铁尾矿砂应用于基层设计的应用标准。依托吉林省辉白高速公路,铺筑了两段铁尾矿砂基层实体工程,根据现场的检测结果知,铁尾矿砂用于基层工程满足使用要求,分析铁尾矿砂的造价成本,显示铁尾矿砂的应用于道路基层工程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较广。本文通过研究铁尾矿砂的无机结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以及铁尾矿砂工程优化设计应用,为铁尾矿砂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托,对建设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艳沙[10](2018)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目标配合比的组成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机结合料材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等)路面基层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抗冻性强、造价低廉的特点。设计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组成时,应确保原材料以及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及路用性能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8年15期)

无机结合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抗冲刷性能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但迄今为止国内外用于评价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冲刷性能的试验设备均存在较多不足。为了给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冲刷性能评价提供客观、准确、安全、便捷且易于推广的试验设备,遵照现行规范《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规定的试验要求与参数,在国内外现有抗冲刷试验仪研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升,通过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的协同革新,研制了新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冲刷试验仪。仪器的主要特点包括:可较为真实模拟道路实际工况,具有"冲刷"与"泵吸"的双重效果;能够适应试件在规范规定范围内的尺寸误差;匹配现行规范且试验结果准确可靠;操作便捷、安全,造价低廉,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机结合料论文参考文献

[1].偶昌宝.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永久变形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2].熊永松,胡格格,冯珀楠,刘亮,胡国祥.新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抗冲刷试验仪的研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9

[3].吴欲晓.季冻区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病害机理分析[J].北方交通.2019

[4].封喜波.不同无机结合料改良低液限粉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J].交通世界.2018

[5].刘西玲.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试验[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

[6].雷志坚,裘友强,张梅玲.无机结合料稳定黄土技术适应性研究[J].公路.2018

[7].徐静.无机结合料在公路基层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建材.2018

[8].秦为将.控制UCS条件下的路基无机结合料改良土动力性能评价[J].公路工程.2018

[9].姜伟强.无机结合料铁尾矿砂强度形成机理及基层优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10].刘艳沙.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目标配合比的组成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

标签:;  ;  ;  ;  

无机结合料论文-偶昌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