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中国古典诗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古典诗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诗文,古典,海德格尔,桃花源,中国古典,词话,诗学。

中国古典诗文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石姮[1](2019)在《编辑《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珍藏版)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顾随先生既是创作家,又是古典文学研究者,更是一位传道授业、讲堂说"法"的讲授艺术大师。本文中,笔者作为《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珍藏版)的编辑之一,从自身在编校该书过程中对顾随先生评诗论文的感悟出发,谈了自己对顾随先生的认识,希望能与喜欢该书的读者产生共鸣。(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6期)

张公善[2](2019)在《满腹才情探文心》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初夏,在安徽省安庆市举办的首届朱湘学术研讨会上,有一位与会人员引人注目——他就是蒋华。发言时,他抑扬顿挫,虽然方言偏重,但十步之外,就能感受到他内在的热情。谈起诗词歌赋,蒋华张口就来。我还见证了他对古文名篇的激情背诵,令人难忘。研讨会(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03-08)

蔡晓骝[3](2019)在《试论中国古典诗文与色彩教学的融通》一文中研究指出色彩教学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色彩审美能力和色彩修养,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教师通过色彩教学,让学生从文化、情感等层面认识色彩,了解色彩,并学会借助色彩更好地进行画作的创作,借此更好地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意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文对色彩的运用方法,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象征之意,深刻认识色彩;探寻色彩的搭配之美,多样使用色彩;巧用色彩的对比之鲜明,创造性活用色彩。(本文来源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4](2019)在《《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一文中研究指出(珍藏版)(6种8册)顾随先生既是创作家,又是古典文学研究者,更是一位传道授业、讲堂说"法"的讲授艺术大师。这套《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珍藏版),是对叶嘉莹先生记录、保存的听课笔记的再次归类整理,同时佐以刘在昭先生的笔记,使讲录专题更加集中和完整。全套书共6种8册,包括《顾随讲<诗经>》、《顾随讲曹操·曹植·陶渊明》、《顾辑讲唐宋诗》(上、下)、《顾随讲宋词》、《顾随讲<论语><中庸>》、《顾随讲<昭明文选>》(上、下)。这些谈诗论、(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孟祥娟,王钰[5](2018)在《移动学习视域下中国古典诗文的微信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微信公众平台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枝,二者结合,为中国古典诗文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微信公众号进行古典诗文传播,有着传播主体多元性、内容多媒体性、方式快捷高效性、主客体间即时互动性与经济性等特点,也存在着内容良莠不齐,阅读随机性大等问题。由专业团队负责打造丰富多彩的推送内容,增强与受众的联系,提高受众的参与程度,是保证平台质量、吸引更多的关注、提高传播效果、达到移动学习目的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苏然[6](2017)在《浅谈中国古典诗文中的跨学科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古典文化被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民族"基因"提出,继而深植根于各版本语文教材中。在古典诗文教学中,常常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那么中国古典诗文中的跨学科教学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以具体的中国古典诗文篇章为例,浅谈了中国古典诗文中的跨学科教学。(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7年21期)

邵宁宁[7](2016)在《陶渊明与传统中国的家园世界——兼论古典诗文中“白云”意象的转喻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其人其作,不仅直接开辟了中国田园文学的传统,而且深刻影响了传统家园意识的构成。因而在现代中国,有关陶渊明的认识,也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古典文学问题。远者如1935年鲁迅对朱光潜有关陶诗"静穆"问题的批评~((1))、1961年陈翔鹤的创作《陶渊明写〈挽(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6年12期)

朱前红[8](2016)在《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诗文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世界观。伴随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模式得到不断的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而古典诗文中的情志因素能够促进少年人格的养成。(本文来源于《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叁)》期刊2016-09-01)

张艳[9](2016)在《浅析《谈艺录》对中国古典诗文评体系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诗文评多为启发式、感悟式的札记,很少具有系统性。再加上受到禅宗的影响,多谈"悟"性、论说多有玄虚之感,如《沧浪诗话》。善于将论说与天、地、人融为一体,具有浑融特点,如《文心雕龙》。而钱锺书先生的《谈艺录》则博采众长,使用富有本民族文学意蕴的"唐音"、"宋调"、"神韵"诸词,并扩展了它们的美学内涵。从文学的发生、创作、评价等方面进行解说,试图建立中国独立的诗文评体系,极具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6年06期)

刘晶,闵秀琴[10](2016)在《翻译的文化参与——以中国古典诗文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中外主要翻译理论主张,从翻译的文化参与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文英译;通过实例,说明古诗文英译可以采用增译、借用西方典故和注释等方法将等值翻译与再创造翻译相结合,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说明翻译的文化参与对表达中国古典诗文的文化内涵,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中国古典诗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3年初夏,在安徽省安庆市举办的首届朱湘学术研讨会上,有一位与会人员引人注目——他就是蒋华。发言时,他抑扬顿挫,虽然方言偏重,但十步之外,就能感受到他内在的热情。谈起诗词歌赋,蒋华张口就来。我还见证了他对古文名篇的激情背诵,令人难忘。研讨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古典诗文论文参考文献

[1].石姮.编辑《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珍藏版)有感[J].文学教育(上).2019

[2].张公善.满腹才情探文心[N].中国民族报.2019

[3].蔡晓骝.试论中国古典诗文与色彩教学的融通[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

[4]..《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J].河北学刊.2019

[5].孟祥娟,王钰.移动学习视域下中国古典诗文的微信传播[J].唐山学院学报.2018

[6].苏然.浅谈中国古典诗文中的跨学科教学[J].课外语文.2017

[7].邵宁宁.陶渊明与传统中国的家园世界——兼论古典诗文中“白云”意象的转喻意义[J].文艺争鸣.2016

[8].朱前红.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叁).2016

[9].张艳.浅析《谈艺录》对中国古典诗文评体系的探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

[10].刘晶,闵秀琴.翻译的文化参与——以中国古典诗文英译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标签:;  ;  ;  ;  ;  ;  ;  

中国古典诗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