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昔柒:论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论文

黎昔柒:论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论文

[摘要]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科技观的继承与弘扬。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一是强调科技人才这一活要素在创新系统中的核心作用;二是提倡深化改革科技创新体制;三是强调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四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强国手段同实现民族大业复兴、人民幸福生活结合起来。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正确把握住了我国的科技创新现实情况;二是指明了我国创新能力发展的方位;三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新时代;科技创新;现实意义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他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开拓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承接和扩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科技观、创新观和科技创新强国观点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实践、科技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这一思想为我国科技发展规划与具体计划提供了战略指引,为科技发展及其实践指明了方向,为将来的科技强国观、科技创新观的进一步提炼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前提与基础。这一思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前提

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科技观的承接,也是对毛泽东、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科技观、创新观和强国观相关观点论述的承接。同时基于当前科技实践与科技经验凝练出了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思想。

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都对科技创新有自身独特的理解与观点。就马克思而言,他关于科技创新的观点如下:首先,他认为科技创新是具有革命力量的生产力。如他所言,封建制度或其他制度要取代、消灭奴隶制度就离不开蒸汽机与精纺机创造与发明的作用与贡献;农奴制的消灭离不开农业的改良与发展;如果要实现人民的解放,就必须在他们的吃穿住行方面有充分的供给,不仅要保障吃穿住行数量方面的供给,还要保障吃穿住行质量方面的供给。反之人民群众就不可能“获得解放。”[2]154他还指出,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物质力量,他强调科技发明与科技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强大推动力量,甚至比革命家还要“危险万分”[2]775。马克思对历史的分析——也就是对历史的辩证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分析——解释了历史上的主要动力是社会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此种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增加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掌握;减少产生和再生产生活条件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马克思强调,正是在科学、技术和工业停滞不前的时期,社会生产力就难以向前发展了,生产力发展停滞,就会导致经济增长、就业和生活水平得不到保证。为了消除阻碍经济增长、就业和生活水平进步的障碍,革命也就发生了。其次,马克思认为科技创新如果被资本家控制,就会成为资本奴役劳动者的工具,就成为了资本主义异化的根源,而社会主义的科技创新可以为劳动者带来福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进行科技创新或引入技术以提高生产力,其价值导向在于获取更多的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增加他们自己的个人利润,而不会考虑怎样提升工人的生活水平或者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有的技术恐惧主义者认为是技术本身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失业和不平等。比如卢德派就认可“劳动”谬论——他们认为社会存在有一定数量的工作,而节省劳力的技术必然会导致失业。但是就马克思的观点而言,科技创新本身不是造成劳动者失业和更加贫困的原因,而是科技创新成果被谁占有的所有制导致的结果。当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后,技术进步及其成果不是被资本垄断,而是集体所有,这样就可以充分服务于劳动人民,就能够为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福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主义的竞争的无政府状态和市场垄断将被一个合理的生产计划所取代。社会主义可以允许引进技术,提高生产力来服务劳动人民。社会主义的人与机器可以不是纯粹的竞争关系,而是可以和谐共存的。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会产生极端的经济危机与失业等诸多矛盾,工作机会与岗位可以平等公正地分配,工作时间也可以逐步减少,进一步的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和社会工作就业环境的改善,能够保障劳动者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最后,马克思认为科技创新是一种高于一般实践的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再现,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马克思对于科技创新的态度是“欣喜”的。他是科技创新坚定和热心的支持者,他认为科技创新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他希望用机器代替劳动力,用更少的工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减少工作日的工作时间,在一个合理的生产计划下平等地分配工作,消除失业。与此同时,随着技术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采取进一步节省劳动力的方法,从而使工作时间进一步减少。使绝大多数人都有时间自由发展自身,不仅在教育上和创造性上发展自己,而且能够积极地参与政治和经济的民主活动。因此,创造自由时间为真正的民主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意味着人们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为了仅仅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

就恩格斯而言,他强调科技创新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工具或手段。他指出,如果社会一旦有科技创新的需求,这胜过十所大学对科技创新的需求[3]648。恩格斯还指出,游牧民族对定季节的需要推动了天文学的进步,城市的出现推动了手工业的进步,航海推动了力学的发展。由此,恩格斯认为,科技创新“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4]865。质言之,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分析了科技创新的起源,他认为科技创新根植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根植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只有社会生活与工业生产具备了此种需要,科技创新也就在一定时期内应运而生了。

就列宁而言,他认为科技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强大的必由之路。他出于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战略考虑提出,科技创新是社会主义大工业的基础,没有大工业,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科技创新,社会主义就无从谈起。他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本质上就是基于科技创新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列宁还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5]。这表明了他将共产主义与科技创新、科技发展联系起来,只有科技发展了,进步了,才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可能。

遥感是获取地表及地物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实时、快速、准确及经济的特点,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不断探测大量的地质信息,且遥感技术具有视野广阔的独特优势,结合GPS、GIS等新技术、新方法,可快速、全面、准确地查明地质灾害分布现状,提高地质灾害的调查精度和质量。遥感技术已成为开展地质灾害监测、调查、治理等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工作者队伍,这使得我们作出世界层面的研究成为可能。人才是科技创新系统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他提出,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较量,似乎只是两者之间的经济力量的较量,但实质上,还是高科技人才之间的争夺与较量。因此,人才已是国家资源的第一位资源,是表征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哪个国家能采用合理适当高效的科技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吸引聚集更多人才,哪个国家就能得到更多的资源与优势[10]1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一个国家拥有大量青年创新型科技人才,这个国家才能保持创新活力,这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与创新进步才有希望[11]。他指出,人才引进也是我们国家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10]114。我们要运用恰当方式、提供有力条件、营造自由探索的良好科研氛围,赋予科技创新者更加自主的探索权利。我们不应该为了“取得进展”而仓促行事,也不应该让科技创新者受到严格制度的限制与约束,而束缚他们创造力的自由发挥。我们要尊敬科技创新者的特有的创新方式与工作方式,比如要尊重他们创新灵感的瞬息呈现方式、尊重他们研究路径的多元性与不确定性。我们要尊重科技创新者的自由想象、自由假设和自由探索,要赋予首席科技创新专家有相应的研究计划、研究执行、确定研究方式、支配研究费用和调动相应资源等多方面的权利[12]276。这样才能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产出更多的创新型成果。他鼓励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对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作出反应,努力推进核心技术研究,并向世界科技“高地”迈进。

二、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的主体内容

(一)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高度重视“人”作为生产力系统“活的”要素的关键性作用

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也是建基于我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科技创新论述之上的。毛泽东极为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早在陕甘宁边区时,他就提出了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6]。1956年1月,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领导干部听取了学部委员关于国内外科技发展情况的报告,发出了“向科学进军”号召。邓小平不仅认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功能,而且认识到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1978年,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在南方谈话时,邓小平提出,科技创新的一个点的突破,就可以带动一批产业的迅猛发展,经济发展与生产力的提升必须依赖科技创新的进步[7]。江泽民将科技创新提升到了民族振兴与国家兴旺的高度,他认为,科技创新是关系中华民族振兴的重器,是推动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8]。1995年,江泽民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胡锦涛认识到了尖端科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提出尖端科技主要依赖自己来取得突破,才能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9]。2006年,胡锦涛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见,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贯立场。

还有的是“微满足”。有人说,他们单位的微信群,已经变成了“拍马群”“献媚群”“讨好群”。只要单位领导一露面,群里立即就会响起一片叫好声。这个说“领导高明”,那个说“领导辛苦”。争相“献花”“敬茶”“竖大拇指”,唯恐领导看不到自己。

(二)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尤其重视科技制度体制的深化改革

科技原始创新指的是通过自身实现独特的核心技术突破,从而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技术和产品的价值的过程,是相对于二次创新甚至是模仿创新而言的一种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原始创新能力就像我们每天要吃的粮食,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进步极端重要。一个人只有能端自己的饭碗才能称之为自立,而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这个饭碗就是我们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技术[15]。在科学院第19次,工程院第14次会上,他还指出: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诸多方面的原始的、自主的创新能力还不够,我们诸多的关键核心技术还被未能掌握。只有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会有真正的主动权,才能真正实现自己诸多方面的保障与安全。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原始创新等方面,我们指望别人不上,也依赖别人不上。我们不能做技术附庸,也不能亦步亦趋,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我创新、原始创新是进军科技高峰的独木桥或不二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科技强国,就必须自强自立、自主创新,就必须瞄准前沿、抢占先机,而不是单纯的谋求从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获得技术。他指出,发展科技与创新实力是建设现代化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追求繁荣和振兴中华的过程中,中国应该致力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建成一流的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世界中心。同样重要的是,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域中国要有大量顶尖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还需要更多的科学和技术领袖、年轻科学家、工程师和高绩效的创新团队。

(三)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极为强调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

当前,我们国家还存在科技创新制度与市场运行、科技创新实践及其发展与创新规律、科技发展规律之间不协调的问题,还存在科技创新与经济建设脱节的地方和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效率不高的问题。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在科技创新制度、体制的改革方面要提速,要深化。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解放思想,消除一些制约创新发展的陈腐观念,去除一些束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阻碍[10]56-57。放手让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发挥它的潜藏能量[13]。就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而言,他指出,科技与经济之间的转化存在障碍因素,要将科技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就必须进行创新政策的改革创新;就必须优化创新过程与创新成果的评价机制;就必须理顺科技创新与产业政策、专利市场之间的关系。我们要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推进产学研之间的深度结合[14]。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优化和加强技术创新的操作层面设计,应该明确界定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创新链中的不同作用,政府也应该转变其在科学技术管理方面的职能。

(3)含L-阿拉伯糖的NGM培养基:配制L-阿拉伯糖浓度分别为5、10、15、20、40 mmol/L,然后按1:1与线虫混合,再涂布到含葡萄糖的NGM培养基,得到L-阿拉伯糖的终浓度分别是2.5、5、7.5、10、20 mmol/L。

(四)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战略性地将科技创新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有机联系起来

科技创新与科技强国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技创新是科技强国的基础与支撑,科技强国是科技创新的目的与指向。只有科技创新发展了进步了,才能实现科技强国这一目标。牢牢把握住科技强国这一科技发展目标,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与进步。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战略性地将科技创新与中国梦的实现联系起来,凸显了创新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在全国科协第9次代表大会上,他指出,中华民族的振兴有赖于科技进步,国家的富强有赖于科技强大。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自主创新之路。自主创新之路必须着眼于科技前沿,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着眼于满足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等多元需要,抢占先机,这是科技强国的出发点[16]。可见,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国富民强必须建基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有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了,只有突破其他国家的技术封锁与技术垄断,才有可能占领科技制高点,才不会被动挨打。这样才能将竞争的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中,引领世界发展。

三、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是对我国科技当前发展状况的正确把握

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着眼于解决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瓶颈”和“天花板”问题,是对当前我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具体现状把握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在当今世界,科学发现日新月异,高新技术蓬勃发展、工业变革如火如荼,这一切变量无时不刻在推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演进。然而,当前中国虽然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还是存在一系列不足和弊端:企业往往热衷追逐短期利润或高额利润,而忽视或无视影响长远发展的基础研究投入,导致诸多方面缺乏原始创新能力,缺乏原始科技创新成果,缺乏基础性技术发明,缺乏支撑性工艺创新能力。其中高端芯片、基本硬件和软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是中国缺乏本地能力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认识这一状况,他多次指出:我们国家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控制下的情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家的科技基础依然薄弱[12]122。自2012年以来,他在多次场合上反复强调了科学创新和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他传递的信息是核心技术在国内没有被掌握,这是国家隐藏的潜在风险。近段时期以来,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对我们进行技术“掐脖子”的“贸易战”,我们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核心科学技术的战略支持。

(二)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应优先发展尖端科技,只有发展了、掌握了尖端科技,我们才能在世界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主导、引领作用。他认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应该有一个全球视野,及时制定发展战略,对创新充满信心,并以原创理论和新发现而闻名世界。他还呼吁各方努力启动关键项目,以建立一个世界级的研究网络。中国正在奋力拼搏,从科技创新中寻求增长动力,并在科技创新方面努力确立起整体竞争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福祉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国家、企业和人民只有依靠科技发展与进步,才能实现强国梦、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12]267我国要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力量,就必须鼎力支持能够做出科研成果、能够发展创新能力、具备发展潜力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更大的支持,将重组更多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将合理规划城市和地区中心以提升对创新产业的吸引力,将通过培育促进创新的机制,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将研究与工业需求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找到新的增长动力来指引科技创新的发展进步。

(三)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承接与拓展

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科技创新思想之间是源流关系。前者与后者是一脉相承的,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与弘扬。其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浓墨重彩的一笔。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抓住了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时代脉搏,体现了党对科技创新实践与经验的归纳与总结,是我们党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及科技强国战略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科技创新最大的优势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将科技资源集中在一个主攻目标任务上。科技是国之利器,依靠科技创新可以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振兴。目前,我国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急需淘汰与转化,经济发展动力急需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急需优化。在此背景下,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凸显。以上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撑。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部署科技创新战略,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欧盟的《工业复兴战略》、德国的《工业4.0战略》、日本的《科技创新综合战略》、俄罗斯的《2013-2020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等。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自身的科技发展,认识到了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强盛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们不约而同地制定了自身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来推动科技自主创新与原始创新,着眼于占领世界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以形成自身科技优势。相应于此,我国科技创新要在接下来的科技较量中把握主动,取得优势,就必须遵循并切实践行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找准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瓶颈”问题,消除阻碍科技创新健康运行的多重障碍,解决科技创新制度与体制以及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矛盾,营造创新的良好科研氛围,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研究与创新创业,才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稳步实现科技强国梦。

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信息化工作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对信息化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网络建设、信息系统运维、网络安全保障、用户支持服务等各方面都需要一支技术过硬、人员稳定的队伍。然而受制于高校目前的体制机制和人员建设,很难使信息技术岗位获得足够重视并获得充分的招聘保障。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扩充及保障信息化人才队伍,也将是各高校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周天泽.列宁科技思想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7-12.

[6]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N].新中华报,1940-03-15.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

[8]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47.

[9]胡锦涛.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1-08.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1]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地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21.

[14]习近平.习近平指引科技创新路[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6/c_1118049631.htm.

[15]习近平.技术和粮食一样要端自己的饭碗[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30/c_117161230.htm.

[16]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6-06-01.

OnThought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intheNewEraanditsRealisticMeaning

LI Xi-qi1 ,GONG Lei2 ,WANG Guang-zan2

(1.College of Marxism,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00,China;2.College of Marxism,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410114,China)

Abstract:Though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new era is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cept of Marxism classic writers and leade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ts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Firs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key role of innovative talents as the living element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Second, advocating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Third, emphasizing the promotion of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Fourth, link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a powerful means to the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realistic meaning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ne is forming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 Two is pointing out the direction for promoting the ability and level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 Three is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Sinicized Marxis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cept,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ideolog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the new er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alistic meaning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8-10-11

[作者简介]黎昔柒(1976-),男,湖南汨罗人,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研究;龚蕾(1993-),女,湖南长沙人,哲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王广赞(1992-),男,新疆吐鲁番人,哲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技术哲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ZX042);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放基金(17K009);湖南省委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17SZ005)

文章编号:1003-6121(2019)01-0009-07

[责任编辑]王立国

标签:;  ;  ;  ;  ;  ;  ;  ;  ;  ;  ;  ;  ;  ;  

黎昔柒:论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