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社会流动研究的新结构主义分析视角论文

刘娜:社会流动研究的新结构主义分析视角论文

摘要:新结构主义强调结构性因素对个人地位获得的影响,主要包括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等。新结构主义认为影响个人流动机会的不仅有地位获得学派所强调的家庭出身、教育背景、成就动机等个人因素,也有很多结构性因素,如所处的产业部门、公司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情况等。新结构主义从宏观的结构角度对社会流动提出了新的解释,是对地位获得研究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社会流动;新结构主义;地位获得研究

一、导论

自上世纪初索罗金提出了社会流动的概念后,社会分层与流动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的李普塞特、布劳和邓肯、英国的格拉斯和戈德索普等都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2]。不过在理论层面,学者们关注的主要是社会分层,对社会流动理论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社会流动理论大多是基于经验研究归纳总结出来的一些研究发现。从研究视角来看,社会流动理论可以分为三个流派。一是微观学派,又称地位获得研究学派,以布劳、邓肯为代表。这一学派强调社会行动者个人特质的重要性,认为导致社会流动结果差异的主要是性别、种族、家庭出身、教育背景、成就动机等个人因素。二是宏观学派,又称新结构主义学派,以派尔、斯皮尔曼等为代表。这一学派强调结构性因素对个人流动机会的影响,认为除了家庭出身、教育背景以及个人努力外,二元劳动力市场、所属组织的社会地位等结构性因素也是产生社会分化的主要原因。三是中层理论学派,又称社会关系学派,以格兰诺维特、林南等为代表。这一学派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认为社会关系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联系,更是各种社会资源的载体。人们通过动员社会关系来攫取各种资源,籍以实现社会流动。本文关注的主要是新结构主义学派的观点。

二、新结构主义学派的诞生与发展

布劳、邓肯在上世纪60年代对美国的职业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出版了《美国的职业结构》一书[3]。在该书中他们指出,虽然家庭出身仍然是决定个人流动机会的重要因素,但是教育背景的作用在逐渐增强,上升流动越来越取决于个人后天的努力。这一理论发现为学界所广为接受,布劳、邓肯开创的地位获得研究也成为社会流动研究的主流理论。但是地位获得学派过于微观的个人主义视角,也受到部分学者的批评。这些学者认为,人们的流动机会并不只是受制于家庭出身、教育背景以及成就动机等因素,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产业部门或公司的影响。因其结构主义视角,这一学派被称为新结构主义。他们强调结构因素对个人成就的影响,分析上以经济(二元经济论)、部门(二元劳动力市场论)、公司和职务(内部劳动力市场论)等因素为主。主要探讨经济、产业部门、公司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及其分割情况对个人职业和社会流动的影响。其理论来源比较广泛,包括社会分层研究、职业社会学、工业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制度经济学等。因在现代社会,各种有价值物品的分配主要是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的,因此劳动力市场成为学者们关注的主要焦点。其代表性的理论有二元劳动力市场论、内部劳动力市场论等。

(一)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Dual Labor Market)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最早由派尔提出[4]。这一理论脱胎于刘易斯1954年提出的二元经济理论[5]。刘易斯发现,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即一方面存在以传统方式生产的农业部门,另一方面存在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工业部门。这两个部门对立并存,形成了闭塞的农村与日益发展的城市共存的局面。除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的对立并存外,二元经济结构还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世界经济体系中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的区分。此外,学者们在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体系进行分析时,也观察到工业结构中核心经济和边缘经济分割的情形。核心经济包括那些构成政治经济力量中枢的核心产业,以大的公司规模、资本密集、高利润、高生产率、高垄断、和高工资福利为特征。边缘经济以小的公司规模、劳动力密集、低利润、低生产率、市场高度竞争、和低工资福利为特征。

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分割情况,派尔提出了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他认为劳动力市场分为两个市场或部门,即初级部门和次级部门。初级部门的工作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工资福利比较高,就业稳定、工作安定,工作规则公平、有适当的程序,而且有较好的升迁和培训机会,离职率较低。而次级部门的工作则工作环境较差,工资低,不稳定,劳动强度大,几乎没有升迁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两个部门之间很少有流动性,次级部门的就业者很难流动到初级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个人特质完全相似的两个人,一旦进入到不同的劳动部门,他们的上升流动机会也会有天壤之别。也就是说,个人特质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流动机会的唯一因素,人们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也非常重要。所以,分析的着眼点不应只注重个人特质本身。派尔认为,人们难以由次级劳动力市场进入初级劳动力市场,其主要原因不在于地位获得研究所强调的教育程度、成就动机等个人因素,而是在于结构上的限制和好工作的缺乏。他进一步把初级市场分为高层和低层两种,高层主要包括专业人士和经理人员的工作,相对于低层工作而言,这些工作有更高的收入和地位,更高的流动性(升迁)和自主性。这两种劳动力市场间也存在很大差异,相互之间的流动性也不高。

(二)内部劳动力市场论

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最早由科尔提出,后经派尔进一步发展修正。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在组织内部本身有一套复杂的规则决定职员的流动和升迁。职员并不与组织外部的人们竞争,而是在组织内部互相竞争。组织形态越复杂的企业或部门,越以内部劳动力市场为员工升迁的基础。派尔把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概念融合进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解释了二元劳动力市场的运行逻辑:初级劳动力市场本身有一连串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即有一连串的工作阶梯,低一级的职位是高一级职位的必经之路。循序而上,就成为一个升迁之路。而大多数次级劳动力市场没有内部劳动力市场,即工作本身常只有很短或者根本没有上升阶梯,人们进入此类工作后就犹如进入死胡同,再无升迁之路。

北极海冰的面积在每年的9月份达到最小值,通过观测海冰的面积,可以判断出北极海冰的消融程度。在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开始持续、系统地观测北极海冰的变化情况,发现北极海冰的面积正在持续减少,厚度也在不断变薄。刚开始观测的时候,9月份,北极海冰的面积约为800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约3米;时至今日,海冰面积只剩下大约400万平方公里,厚度则降到1.5米左右。自从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北极海冰覆盖面积的最低值出现在2012年,此后,这一数值就一直维持在异常偏低的状态。在2017年末、2018年初,这一数值再次降到临近2012年的历史最低水平。

然而,正当他想要细看的时候,师父推门而入,面色阴沉着收走了古卷。那时的他,真的很害怕师父那张骷髅脸,只战战兢兢地站起身,一句话也不敢说。师父或许是觉得他还是个孩子,于是在走到门口的时候,安慰了一句:“等你成为了真正的天葬师,才有资格看它。”

斯皮尔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生涯的观点,试图将个人特质因素和结构因素连接起来[6]。他认为人们的工作经历可用职业线和工作轨迹来表示。当一个人在进入某一职业后,就会逐渐根植于此线,循序而上。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各职业线的待遇和声望可能有很大差异,即使个人背景极为相似。因此,求职者应将着眼点放在工作序列(job sequences)的特性上,比如它的进口处、含有多少个位置,跳槽到其他职业线上的可能性,个人在工作序列上的收入、地位和满意程度随着教育、年龄会有何改变等。如果某项职业工作阶梯较长,职位层级较多,且收入和地位会随着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增加逐渐提高,则该职业就会提供较多上升流动机会。反之,如果某项职业工作阶梯很短,职位层级较少,收入和地位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增反减,则该职业就不会提供多少流动机会。他在研究内部升迁时还发现,年轻员工表现出的高度成就动机,并非是由于其本人的人格特质之故,更重要的是来自于结构上的压力,也即,必须尽早获得升迁,否则就很难有升迁的机会,而且当升迁得晚时,将很难有更进一步升迁的机会。因此,成就动机、个人努力程度等因素对流动机会的影响实际是被夸大了,在很多情况下,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结构性因素。

三、小结

地位获得研究以个人层面为主,强调个人特质的重要性。新结构主义强调结构因素对个人流动机会的影响,分析上以经济、部门、公司和职务等因素为主,探讨的主要是经济产业部门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等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理论有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等,其中这两个理论之间又有交融。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分为初级劳动力市场和次级劳动力市场。初级劳动力市场本身有一连串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可以提供较多的升迁机会,而大多数次级劳动力市场没有内部劳动力市场,一旦进入很难升迁。这些差异都是与个人因素无关的。新结构主义为社会流动研究提供了宏观主义的研究视角,是对地位获得研究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Lipset, S.M.and Bendiх, R.Social Mobilitу in Industrial Societу.Berkeleу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у of Сalifornia Press,1967.

[2]Glass, D., Social Mobilitу in Britain, Routledge,1954.

[3]Blau, P.M.and Duncan O.D.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 New York: John Wileу&Sons, Inc.,1967.

[4]Piore, M., The impact of the labor market on the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productive techniques within the manufacturing plant.Quarterlу Journal of Economics,82(1968):pp602-620.

[5]Lewis, W.A.“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No.22(1954),pp.139-191.

[6]Splierman, S.“Сareers, Labour Market Structure, and Socioeconomic Achievement.”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у.Vol.83(1977),pp.551-593.

作者简介:刘娜(1971-),女,汉族,山东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等方面的研究。

标签:;  ;  ;  ;  ;  ;  ;  ;  ;  ;  

刘娜:社会流动研究的新结构主义分析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