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基于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经历20,200,400,600和800℃后的混凝土在单轴受压过程中的全场位移进行采集,分析了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不同受力阶段应变云图的变化特征和变形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00℃是混凝土横向应变集中区域与纵向应变压缩量最大区域匹配的临界温度;横向应力-应变曲线原点至上升段0.4fcθ(fcθ为温度θ下的峰值应力)时对应的斜率Gr-H对温度的响应要比弹性模量Eθ对温度的响应更加敏感;高温损伤会导致混凝土在较低应力比下产生较大的体积压缩.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时金娜,赵燕茹,郝松,王磊
关键词: 高温,变形,数字图像相关,应变云图,体应变,极限应变
来源: 建筑材料学报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无机化工,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土木工程结构与力学重点实验室,海南三亚湾新城开发有限公司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762015,11362013),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ZY19080),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B20171012806),内蒙古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项目(X201709)
分类号: TU528
页码: 584-591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4769K
下载量: 311
相关论文文献
- [1].土体材料极限应变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灰关联分析[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7(10)
 - [2].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中引入受拉钢筋极限应变控制的意义与方法[J]. 湖南交通科技 2009(02)
 - [3].钢材破坏条件与极限分析法在钢结构中的应用探索[J]. 工程力学 2018(01)
 - [4].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中引入受拉钢筋极限应变控制的意义与方法[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5].FRP约束混凝土柱强度和极限应变模型的比较[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09(05)
 - [6].几个强度理论的屈服实验研究[J]. 工程力学 2014(01)
 - [7].基于极限应变判据-动态局部强度折减的边坡破坏演化数值模拟[J]. 工程地质学报 2018(05)
 - [8].表面凹槽形态对Q-P-T钢成形能力预测的影响[J]. 机械工程材料 2015(08)
 - [9].限应变法在岩土工程安全分析中的应用[J]. 安徽建筑 2015(06)
 - [10].基于极限应变法的超转分析验证与应用[J]. 推进技术 2020(07)
 - [11].不同应力路径下钢块的塑性阶段应力分析[J].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 [12].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拼焊板成形极限图预测[J]. 塑性工程学报 2014(04)
 - [13].红砂岩巴西劈裂强度和极限应变的尺寸效应[J]. 科技资讯 2017(27)
 - [14].6005铝合金材料力学性能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35)
 - [15].水库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技术[J]. 水利技术监督 2014(02)
 - [16].FRP材料耐久性试验研究[J].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8(06)
 - [17].现浇混凝土矩形截面梁允许挠度及其控制方法[J]. 江苏建筑 2015(S1)
 - [18].硬级铺面沥青低温性能评价指标研究[J]. 公路 2015(11)
 - [19].含空位缺陷单壁碳纳米管断裂行为的有限元模拟[J]. 新型炭材料 2016(06)
 - [20].浇铸改性双基推进剂极限力学性能研究[J]. 战术导弹技术 2013(03)
 - [21].炭质泥岩泥化夹层的流变特性及长期强度[J]. 实验力学 2008(05)
 - [22].钢筋砼框架结构易损性评估的参数敏感性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08)
 - [23].岩土动力极限应变判据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 振动与冲击 2016(17)
 - [24].纤维模型在钢拱桥抗震设计中的适用性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 2015(02)
 - [25].湿陷性黄土地区水泥土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 煤炭工程 2008(01)
 - [26].自密实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J]. 低温建筑技术 2008(05)
 - [27].岩土类材料应变分析与基于极限应变判据的极限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08)
 - [28].徐州高铁站石灰岩尺度效应单轴压缩试验研究[J]. 工程勘察 2013(01)
 - [29].BFRP约束损伤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中外公路 2019(01)
 - [30].应变率对上海安山岩强度和变形的影响[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