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们的议案引来涓涓细流

代表们的议案引来涓涓细流

一、代表议案引来涓涓清流(论文文献综述)

黄佳[1](2019)在《常熟报刊史(1904-1949)》文中提出民国时期的常熟报刊似一个未经充分挖掘的宝库,即使在社会动荡飘零四散之后,常熟市档案馆馆藏依然达110种。这些报刊在清末民初、“五四”运动、抗战开始、日伪侵占、常熟解放等各个历史节点间的不同时期,呈现出常熟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潮流和态势。本文借助馆藏老报刊及资料辑录、老报人忆述、常熟市志等材料,对常熟报刊发展演变史(1904年-1949年)进行梳理整合,将其分为清末民初至“五四”运动(1904年-1919年)、“五四”以后至抗战开始(1919年-1931年)、抗战开始至常熟沦陷前(1931年-1937年11月)、日伪侵占时期(1937年11月-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1945年8月-1949年)五个历史阶段,概括每个阶段的总体发展特点,并对阶段中的重要报刊作详细介绍,以点面结合的方式,研究其社会影响及作用,以及所呈现的新闻“客观性”和“自由主义”倾向。

王东[2](2017)在《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审美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明清广州府北靠南岭走廊,南临茫茫大海,多样的地形地貌,不同的民族(民系)分布,多元的经济形态,发达的宗族文化等因素孕育了众多的传统村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文化体系。本文基于建筑史学和建筑美学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借鉴审美文化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成果,以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审美文化为研究对象,揭示出审美文化的逻辑构成,划分出审美文化圈区划,勾勒出其审美文化的历史演变,以“建筑美学的文化地域性格”理论为指导,搭建研究框架,探索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地域形态特征的多样性、社会时代精神的丰富性、人文艺术品格的深厚性,进一步推进岭南传统村落审美文化理论研究,促进岭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践以及传统聚落史、建筑美学、传统建筑修缮设计理论等研究领域的繁荣发展。首先,针对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的环境格局、空间布局、景观类型展开分析,揭示其中的地域形态特征。明清广州府的水乡地区发育最早,是传统广府村落的典型代表,形成水乡村落格局。明代以降形成的广客交融型村落多“五位四灵”的环境格局。近代侨乡村落环境格局多样化特征显着,有水乡格局、靠山临田格局,临田临交通格局等。瑶族村落以“后有靠山,前有梯田”的环境格局为主。传统广府村落以“梳式布局”为原型,衍化为多种布局形态,突出“绕水”、“围岗”、“沿涌”、“综合”的形态布局。广客交融型村落突出村落的“围合性”布局。侨乡村落突出“规整的网状”布局。瑶族村落以“排列和自由”布局为主。从村落景观要素来看,传统广府村落的景观要素主要有榕茵社坛、小桥流水、水口园林、河涌植被、驳岸水埠、田园风光。广客交融型村落景观主要体现在客家围村景观与广府梳式布局的村落景观的相互交融上。侨乡村落的建筑景观突出表现在西式建筑与传统广府建筑的融合上。瑶族村落以“高山-村寨-梯田-河谷”的垂直景观形态为特色。其次,通过分析明清广州府的经济基础、宗族意识、文化习俗与村落的类型、住居模式、文化空间形成的关系,阐明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的社会时代精神。农商一体的经济结构孕育了岭南特有的水乡传统广府村落。在多山地、丘陵的广客交融型村落以农耕经济为主,村落规模小、形态简单。近代侨乡村落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侨汇经济的支撑。少数民族聚居区存在游耕和山地稻作农业,促成了散居、大杂居小聚居的村落形态。受宗族意识的深刻影响,形成聚族而居的住居模式,在布局上表现为组团性、差序性,规整性、防御性特征。文化习俗对村落空间影响深刻,多神信仰致使村落庙宇众多,南越时期至民国不同年代的民俗遗迹“堆叠”于村落建筑中,“文房四宝”的耕读精神指导景观空间布局,村落空间中的这些文化习俗体现了文化特征的多样性。再次,通过对传统村落蕴含的民族心理、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审美理想的分析,就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景观集称文化、建筑装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考量,揭示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中的人文艺术品格。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景观集称文化的美学特征涉及自然、人文、生活三方面,其审美品格包含“整体和合,直观体悟”的审美思维,“崇尚自然,以水为宗”的审美趣味,“尚静隐逸,诗画桑梓”的审美境界。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建筑装饰艺术表征了包括务实享乐的审美情趣、兼容创新的社会心理、崇文重教的价值追求、诗意乐生的审美境界在内的人文精神。作为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游艺与粤乐包含了务实享乐的审美心理和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

袁博[3](2014)在《近代中国水文化的历史考察》文中提出水是一种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它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大禹治水起,中国历史就与水有不解之缘,在这几千年中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把治水放在治国的重要位置,形成治水文化。从这一角度讲,中国历史是一部关于水的历史。因此关于水的研究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当今水资源紧迫的形势下,中央多次发布文件,号召全社会重视水、解决水问题。选题的研究可为建设提供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水文化的建设步伐。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利益的驱使下,纷至沓来。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惊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国人。在这炮声的背后,资本主义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也随之东传,与传统国人的守旧、保守思想发生碰撞和冲突,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西方思想的先进性。近代中国社会对水的态度、认识和利用的转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中国古代历史便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的水文化,不仅形成了一套管理高效的水政系统,保存了大量有关水文的记录,还涌现出诸多杰出的水利着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水经验。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具有神秘力量,人们把水不断神化,形成各种水神,在日常尤其是水旱灾害发生时便会祭祀、祈佑。除此之外,还形成许多关于水的哲学、文学艺术及建筑、民俗等。这些构成了传统水文化的主要内容。随着鸦片战争后国门的打开,近代中国的水文化内容也日渐体现出科学、现代化的特征。首先是各届政府逐步引进西方制度,形成现代化水政,对水的管理不断规范化。第二,随着教育救国论的兴起和传播,近代教育体系日臻完善,高等教育、实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水利教育在晚清出现后,在民国时期逐步确立并发展。不仅各级工科学校课程得到完善,还出现多所专门水利学校,为近代水利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第三,近代水利事业得到发展,不仅近代社会普遍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还形成全社会讨论各地水利建设的现象,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水利专家,同时也推动了近代水利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四,传统文化中的水神崇拜在科学日兴的近代中国仍继续存在,并体现出新特征。虽然水神信仰在近代逐渐式微,但由于民间信仰的依赖性和根深蒂固性,并不容易消除,从而形成了迷信与科学、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局面。第五,通过发掘近代出版的书籍、报纸、期刊、名人着作等史料,探究近代民众对水的认识的变化。由于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传入,民众对水尤其是江河湖海、瀑布等自然事物的形成、变化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和解读。近代各类报纸、杂志流行,不断向民众传播各类科学常识,其中关于各种形式的水的科学知识、文学作品等改变了人们对水传统认知,也改变了生活习惯,提升了国人素质,表现了中国水学的近代化。最后,作为特殊水体的海洋在近代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近代中国的侵略者都是从海上入侵的,这就促使了近代中国海洋意识的觉醒。加之西方海权思想的传入,近代中国海防、海权思想也得到发展和完善。总之,水文化在近代中国既保留了传统社会的内容,又接纳了西方文化的内容,使水文化在“变”与“不变”中的不断发展。这体现了近代水文化对传统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西方近代先进水文化的引进与吸收;也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又体现了近代文化的先进性。在二元文化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育体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科学文化等呈现出多元化、近代化的趋势,中国社会也向着现代、文明、科学的方向前进。

程太红[4](2013)在《郑孝胥王道思想研究》文中认为郑孝胥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他在文化上成就显着,是“同光体”的创始人之一,独创别具一格的“海藏”诗派。在政治上,他积极入世,早年倡导维新变法、并参与清末预备立宪运动,是积极开明的知识分子。辛亥革命后,面对军阀混战的社会现实,以及中国传统礼制的丧失,郑氏痛心疾首,故以遗民自称,反对革命,决心与民国为敌,隐逸于书斋海藏楼。海藏楼十年,郑氏除了从事文化活动,还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企图恢复帝制,重建礼制文化。1924年郑氏担任了溥仪的老师,开始了复辟的道路。20世纪20年代在其提出的“共管论”未受到重视后,他坚定地选择了与日本合作的道路,最后被日本所利用。1932年春清遗民在日本的扶持下于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1934年3月溥仪称帝,完成了复辟,建立了郑孝胥所谓的“后清”。郑氏于1932年出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一职,提出了“王道”思想,“王道”思想是郑孝胥一生思想的集合,是他建设伪满洲国的施政方案,也是他身处近代化转型中的政治选择与文化选择。郑氏的“王道”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并结合他对当代时局的认识,构建了“内圣”与“外王”两个部分。“内圣”强调自身的修为,“外王”强调复辟帝制以及以礼治国,以求建立一个“王道乐土”的国度,郑氏的“王道”思想实质上是中国古代大同、小康社会在近代的重提。伪满洲国仅仅是日本建立的傀儡政权,郑孝胥王道思想最后也是被日人所用,成为日本奴役东北人民、侵略中国的思想工具。在王道实施过程中,满洲官员几乎无任何实权,日满官员之间矛盾重重,这使郑孝胥逐渐认识到“非主反为客”的局势,实属与鼠辈同行,对日本官员的专横跋扈相当不满,但是却没有改变的能力。随着郑孝胥的下台,日本开始宣传“皇道主义”等思想,王道思想逐渐成为历史记忆,成为继袁世凯、张勋复辟后清遗民最后的实践。王道思想的失败,不仅是因为它是在日本扶持的政权中实施,因而被日本所利用,而且王道理论本身就缺乏学理上的正确性,它是郑孝胥对儒家思想的附会,是对国际国内局势的片面认识,所勾勒出来的世界只是主观设想,从未有实现的可能性。无论是郑孝胥的“共管论”,还是王道思想,他们的核心都是为了复辟帝制,重建儒家的礼制,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沉迷,最终导致了郑氏不自觉地走上了不归路。郑孝胥是中国传统文化坚定的扞卫者,在旧文化与旧道德的影响下,他始终坚持认为日本是以“旧道德”立国的,断然不会“始于义而终于利”,因而醉心于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度,对于日本的侵略本质始终认识不清,可以说郑孝胥的文化选择导致了他政治上的偏离,最后沦为汉奸。

张会明[5](2002)在《代表议案引来涓涓清流》文中研究表明 宁阳县乡饮乡三分之二以上的人畜、灌溉用水困难,去年的县人代会上,代表们提出解决水问题的"议案",政府狠抓落实,终于使——"水来了!来水了!"2001年12月12日傍晚5时,远远看到沟渠里淌来的水流,站在渠边等了3个多小时的宁阳县乡饮乡曹广沂老汉就

二、代表议案引来涓涓清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代表议案引来涓涓清流(论文提纲范文)

(1)常熟报刊史(1904-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丰厚土壤孕育报刊兴起(1904-1919)
    第一节 社会条件提供发展土壤
    第二节 早期报刊艰难起步
    第三节 思想解放日报出现
第二章 新学促进发展兴盛(1919-1931)
    第一节 新闻报刊:反映社会现实
    第二节 行业报刊:投身科普洪流
    第三节 进步报刊:抨击时弊倡导革命
第三章 反日救亡彰显民族精神(1931-1937.11)
    第一节 “八报同封”案
    第二节 深受左翼文学影响的《艺丝》《勇进》《电报朝报联合日刊》
第四章 万马齐喑下的明暗双流(1937.11-1945.8)
    第一节 日伪控制下的反动报刊
    第二节 在斗争中出版的抗日报刊
第五章 抗战胜利后新崛起(1945.8-1949)
    第一节 “王、安、石”与报业公会
    第二节 常熟解放前的共产党报刊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2)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审美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与评析
        1.2.1 我国传统村落文化研究总览
        1.2.2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的整体性研究现状
        1.2.3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的专题性研究现状
        1.2.4 研究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范畴
        1.4.1 空间范畴
        1.4.2 时间界定
    1.5 关键概念与研究框架
        1.5.1 关键概念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审美文化的逻辑构成与演变
    2.1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审美文化的逻辑构成
        2.1.1 传统村落的物质形态构成
        2.1.2 传统村落的社会内涵构成
        2.1.3 传统村落的精神价值构成
    2.2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审美文化的空间划定
        2.2.1 文化圈理论
        2.2.2 传统村落文化圈划定要素
        2.2.3 传统村落审美文化圈区划类型与层级
    2.3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审美文化的时间理路
        2.3.1 万邦时代南越族群的村落文化滥觞(先秦时期)
        2.3.2 移民迁徙融合与广府聚居区的形成(秦-宋元)
        2.3.3 民系交汇背景下的广客杂居村落演绎(明-民国)
        2.3.4 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侨乡村落拓展(清中后期-1949 年)
    2.4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审美文化演变规律
        2.4.1 文化圈中心和边缘的演变机制
        2.4.2 文化圈之间的时空演变规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的地域形态特征
    3.1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的环境格局
        3.1.1 传统广府村落环境格局
        3.1.2 广客交融型村落环境格局
        3.1.3 广府侨乡村落环境格局
        3.1.4 瑶族村落环境格局
    3.2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
        3.2.1 原型:梳式布局
        3.2.2 传统广府村落布局
        3.2.3 广客交融型村落布局
        3.2.4 广府侨乡村落布局
        3.2.5 瑶族村落布局
    3.3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的景观要素
        3.3.1 传统广府村落景观要素
        3.3.2 广客交融型村落景观要素
        3.3.3 广府侨乡村落景观要素
        3.3.4 瑶族村落景观要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的社会时代精神
    4.1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类型与经济形态
        4.1.1 农商一体的传统广府村落
        4.1.2 农耕为主的的广客交融型村落
        4.1.3 依赖侨汇的广府侨乡村落
        4.1.4 倚重农耕的瑶族村落
    4.2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住居与宗族意识
        4.2.1 组团形态体现宗族文化
        4.2.2 差序格局反映宗族制度
        4.2.3 规划营建依赖宗族力量
        4.2.4 防御体系彰显宗族防卫意识
    4.3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空间与社会习俗
        4.3.1 村落环境空间反映民间信仰
        4.3.2 村落文化空间承载民俗遗迹
        4.3.3 村落景观空间表征耕读文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的人文艺术品格
    5.1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人文艺术品格的内涵
        5.1.1 传统村落差异化的民族心理
        5.1.2 传统村落的多元化价值取向
        5.1.3 传统村落的整体和象征思维
        5.1.4 传统村落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
    5.2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景观集称文化的审美特征
        5.2.1 景观集称文化在明清广州府乡村的演变
        5.2.2 传统村落景观集称文化的景题特征
        5.2.3 传统村落景观集称文化的审美意蕴
    5.3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建筑装饰艺术的人文精神
        5.3.1 精细实用的审美情趣
        5.3.2 兼容创新的社会心理
        5.3.3 崇文重教的价值取向
        5.3.4 诗意乐生的审美追求
    5.4 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品格
        5.4.1 游艺:务实享乐的审美心理
        5.4.2 粤乐: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近代中国水文化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水文化
    第一节 中国历代对水资源的管理
        一、历代水官
        二、历代水利法规和制度
    第二节 中国历代对水文的记录和研究
        一、先秦文献中的水文记载
        二、正史中的水文记载
        三、地理着作中的水文记载
        四、历代水利专着
        五、其它着作中的水文记载
    第三节 中国历代水利与农耕文明
        一、治水传说与春秋战国时期水利事业的初步发展
        二、秦汉时期水利工程的蓬勃发展
        三、隋唐时期水利工程的普遍发展
        四、宋元时期水利事业的繁荣
        五、明至清前期的水利成就
    第四节 中国历代水崇拜
        一、水与水神家族、水神神话
        二、历代水神祭祀与水神庙
    第五节 中国历代“水”文学
        一、诸子论水
        二、诗词歌赋中的水
        三、祈雨文
    第六节 其它领域的水文化
        一、水与音乐
        二、水与绘画
        三、水与古典园林
        四、其它方面的“水”
    小结
第二章 近代中国的水政
    第一节 晚清对水资源及利用的管理
        一、晚清河政变化
        二、晚清漕运
        三、晚清水政其它方面的变化
    第二节 民国初期的国家水政
        一、北京政府时期的水政
        二、水政统一之前:南京政府时期的水政
    第三节 南京政府时期全国水利行政之统一
        一、建设委员会的努力
        二、水利行政统一之经过
        三、水政统一之后:南京政府时期的水政
    第四节 民国时期水利行政之评价与思考
        一、水利行政统一之评价
        二、水利行政建设之特点
        三、关于流域管理体制
    第五节 近代水法规
        一、晚清水法规和制度
        二、民国水法规
    小结
第三章 近代中国水教育
    第一节 近代中国水利教育的萌芽与确立(1875—1912)
        一、近代水利教育初露端倪
        二、晚清学制中的水利教育
    第二节 中国近代水利教育的确立(1912—1922)
        一、壬子癸丑学制的出台
        二、实业教育体系中的水利教育
    第三节 中国近代水利教育的发展(1922—1937)
        一、壬戌学制时期(1922—1927)
        二、壬戌学制颁布后相关法规的颁布和修正(1927—1937)
    第四节 抗战时期的中国水利教育(1937—1949)
        一、抗战时期水利教育的发展
        二、战后水利教育事业的艰难发展
    第五节 近代水利教育机构举例
        一、河海工程测绘养成所
        二、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三、河南水利工程专科学校
    小结
第四章 近代中国水利文化
    第一节 近代中国对水利的认识
        一、近代关于水利概念之认识
        二、近代关于水利作用之认识
        三、近代关于水利建设之认识
        四、近代关于古代水利之研究
        五、近代关于西方水利之介绍
    第二节 近代全国水利建设之研究
        一、近代关于各省水利建设之研究
        二、近代关于各流域水利建设之研究
    第三节 近代水利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早期外国传教士的传播
        二、西方新技术的引进及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三、聘请国外水利专家
        四、派遣留学生
        五、近代水利技术研究机构的设立
        六、近代关于水利技术书籍的出版
    第四节 近代主要水利人物研究
        一、林则徐兴办水利
        二、左宗棠督办水利
        三、张謇倡导治淮
        四、孙中山与近代水利
        五、李仪祉与近代水利发展
        六、冯玉祥水利实践与水利思想
        七、张含英与黄河治理
        八、近代其他水利专家
    小结
第五章 近代中国的水神崇拜
    第一节 近代中国水神崇拜
        一、晚清时期的水神崇拜
        二、民国时期的水神崇拜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水旱灾害与水神崇拜
        一、近代水灾和水神崇拜
        二、近代旱灾和水神崇拜
    第三节 近代水神之治水英雄崇拜
        一、近代大禹崇拜
        二、近代李冰与二郎神崇拜
    第四节 近代水神崇拜的社会功用和文化阐释
        一、近代水神崇拜的社会功用
        二、近代水神崇拜的文化阐释
        三、传统与现代撞击下的水神崇拜
    小结
第六章 近代中国的水认知
    第一节 近代国人对“水”的认识
        一、西方传教士对“水”的宣传
        二、近代外文报纸中的“水”
        三、近代国人眼中的“水”
        四、近代关于“水”的书籍
    第二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江”的认识
        一、近代报刊杂志中的“江”
        二、近代报刊杂志中的“扬子江”
    第三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河”的认识
        一、近代报刊杂志中“河”
        二、近代报刊杂志中的“黄河”
    第四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湖”、“瀑”的认识
        一、近代报刊杂志中的“湖”
        二、近代报刊杂志中的“瀑”
    小结
第七章 近代海洋文化
    第一节 近代中国海防思想
        一、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海防思想的萌芽
        二、鸦片战争结束到辛亥革命前中国海防思想的发展
        三、民国时期中国海防思想的缓慢发展
    第二节 近代中国国民海洋意识的觉醒
        一、近代国民海防意识的觉醒
        二、近代国民海权意识的觉醒
    第三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海”的认识
        一、关于“海”的自然常识
        二、近代报刊中关于“海”的文章
    第四节 中国近代海洋科学成就
        一、近代中国海洋学发展概况
        二、近代中国的海洋调查
        三、近代中国的物理海洋学
        四、近代中国的海洋地质学与海洋地理学
    小结
结语:中国水文化之近代化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后记

(4)郑孝胥王道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一) 郑孝胥简介
        (二) 选题意义
    二、研究前史
        (一) 研究综述
        (二) 研究不足
    三、论文创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郑孝胥其人
    第一节 学识丰富
        一、“闽学”熏陶
        二、“家学”渊源
        三、西学影响
    第二节 经世之挫
        一、北上会试之受挫
        二、甲午战役之痛心
        三、维新变法之无望
        四、戍守龙州之苦闷
        五、借债造路之破产
第二章 郑孝胥王道思想的由来
    第一节 王道思想的提出
        一、海藏楼内的遗民生活
        二、复辟活动的筹划
        三、王道思想的出台
    第二节 郑孝胥王道思想的来源
        一、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
        二、国内环境的影响
        三、国际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郑孝胥王道思想的内容
    第一节 王道之蓝图
        一、消除种族之见
        二、博爱天下之民
    第二节 “内圣”之要求
        一、个人修为
        二、国家复礼
    第三节 “外王”之举措
        一、王道之复辟帝制
        二、王道之对外开放
        三、王道之“弭兵”设想
        四、王道之教育设想
第四章 郑孝胥王道思想的实践及其失败
    第一节 王道思想的具体实施
        一、政治上 复辟帝制之困难
        二、经济上 “开放门户”之破产
        三、文化上 日满“王道”之歧义
        四、外交上 独立权之丧失
    第二节 日满官员的矛盾重重
    第三节 王道思想的破产
        一、郑孝胥的下台——王道之破产
        二、“王道乐土”——清遗民的最后一次实践
第五章 郑孝胥王道思想的误区
    第一节 郑孝胥自身的缺陷
        一、自负的性格
        二、重视名利
        三、沉迷迷信
    第二节 对国内政治形势的误判
        一、“三共论”的提出
        二、对“共管论”的执着
    第三节 对国际局势的认识不清
        一、对欧美“霸道主义”的认识不足
        二、对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错误认识
        三、对日本的认识不清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代表议案引来涓涓清流(论文参考文献)

  • [1]常熟报刊史(1904-1949)[D]. 黄佳.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2]明清广州府传统村落审美文化研究[D]. 王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3]近代中国水文化的历史考察[D]. 袁博.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4]郑孝胥王道思想研究[D]. 程太红. 湖北大学, 2013(06)
  • [5]代表议案引来涓涓清流[J]. 张会明. 山东人大工作, 2002(01)

标签:;  ;  ;  ;  ;  

代表们的议案引来涓涓细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