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利肝论文_李文星,王锋,韩德五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利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毒素,丹参,血症,大黄,脂肪肝,对照组,甘氨酸。

双利肝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星,王锋,韩德五[1](2007)在《双利肝和甘氨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疗效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药物双利肝(Slg)和甘氨酸(G1y)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Wistar大鼠80只,雌、雄不限,体重(260±20)g。由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SO组、SAP组、SAP+Slg组和SAP+Gly组,每组20只。观察48h各组血浆内毒素(ET)、血清淀粉酶(AMY)、胰腺病理评分和病死率。结果SO组大鼠血浆ET、血清AMY、病理评分最低,长期存活,SAP组各项指标最高,双利肝和甘氨酸治疗组各项指标与SAP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利肝和甘氨酸皆能降低IETM的水平,减轻胰腺病理损害,使SAP大鼠病死率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07年03期)

窦永青,王勤英,赵龙凤,韩德五[2](2007)在《双利肝配伍牛磺酸 精氨酸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双利肝(丹参、大黄合剂)及其配伍牛磺酸、精氨酸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Cl4急性肝损伤组、双利肝治疗组、双利肝+精氨酸+牛磺酸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分别于实验第1天、第5天给予CCl4皮下注射,后两组分别给予双利肝、双利肝+精氨酸+牛磺酸合剂灌胃。于实验第8天处死动物,取血分别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E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IL-2浓度。结果①CCl4急性肝损伤组与正常大鼠组相比,ET、ALT、IL-4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P<0.01),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与CCl4急性肝损伤组相比,双利肝组ET、ALT、IL-4水平明显下降(P<0.05),IL-2、IFN-γ水平明显增高(P<0.05)。③双利肝+精氨酸+牛磺酸组的ET水平与CCl4急性肝损伤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但效果不如单独双利肝组,而ALT水平下降却明显优于双利肝组。IL-4水平与双利肝组相比下降明显,IL-2、IFN-γ水平却有明显上升,但IFN-γ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存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由此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Th1/Th2细胞失衡。经双利肝或双利肝伍用牛磺酸、精氨酸联合治疗,通过降低内毒素水平,调整Th1/Th2比例,从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同时减轻肝损伤。由此提示对肝炎治疗若要取得满意疗效应采取综合治疗的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07年01期)

苏军,林飞[3](2006)在《双利肝胶囊对大鼠的24周喂养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利肝能显着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得以改善,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含量显着下降,延长疗程后,能否起到使HBV转阴的效果,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本文观察连续给予双利肝胶囊24周喂养后,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恢复过程,为临床用安全剂量提供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事》期刊2006年11期)

贾军梅,赵龙凤,韩德五[4](2005)在《中药双利肝冲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双利肝冲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方法5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随机分为双利肝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血浆内毒素(ET)、肝功能(ALT、AST)、血糖、血脂及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同时行腹部B超检查。结果NAFL患者中,双利肝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下降,有显着性差异,血胆固醇、甘油叁酯、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下降,有显着性差异,血糖有所下降,无显着性差异,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浆内毒素有所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血ALT明显下降,有显着性差异,血胆固醇、甘油叁酯、血糖虽有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双利肝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理想制剂。(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赵正保[5](2005)在《抗肠源性内毒素药物《双利肝》的药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 IETM),是各种肝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IETM 刺激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 KC)所释放的诸多细胞因子、炎性介质、自由基、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1(ET-1)而引起肝细胞损害、炎症反应及肝微循环紊乱。《双利肝》(丹参与大黄合剂SLG)药物是山西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近二十年来的一项科研成果,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观察研究均证明具有明显的抗IETM 的作用。SLG 可明显降低肝脏病患者全身内毒素水平,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使乙肝患者体中HBV DNA 含量显着下降,部分患者HBV DNA转阴。同时患者的肝功能也明显好转。为了进一步揭示《双利肝》阻断IETM的生物学效应的发挥,保护肝损伤的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新药产品的转化,使其早日造福于社会,本论文对《双利肝》进行了药学方面的基础研究。研究工作共分叁部分:第一部分《双利肝》的质量标准研究第二部分《双利肝》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第叁部分《双利肝》中有效成分抗急性肝损伤的研究第一部分《双利肝》的质量标准研究第一部分研究的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双利肝》中的主药丹参和大黄的有效成分含量分析方法。通过对《双利肝》中多个有效成分的含量监控,确保《双利肝》稳定的质量和药效,以保证临床能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实验一《双利肝》中丹参酮ⅡA 的含量测定方法(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05-05-20)

王蕾[6](2004)在《双利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旨在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方法 :对 39例慢性乙肝患者与2 0例正常人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T细胞亚群及IL 2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水平高于正常人 ,T细胞亚群及IL 2水平低于正常人。经双利肝治疗后 ,慢性乙肝患者内毒素、一氧化氮水平降低 ,T细胞亚群及IL 2水平升高。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发生机制可能与内毒素诱导产生一氧化氮有关。双利肝可通过降低内毒素产生 ,从而降低一氧化氮含量 ,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本文来源于《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赵龙凤,李红,韩德五[7](2004)在《中药双利肝在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形成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药双利肝在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饮用TAA(0.03%)4个月复制肝硬化动物模型,从第4个月始加用中药双利肝合剂灌胃,进行内毒素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琢、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的检测,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用中药双利肝治疗后,内毒素水平、TNF-琢、ET-1及NO均有明显下降;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显着减少。结论中药双利肝通过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细胞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肝星状细胞(HSC)激活,从而间接抑制肝纤维增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04年08期)

王勤英,窦永青,赵龙凤[8](2004)在《双利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占10%,HBV携带者的母亲可以通过垂直或密切接触传播给婴儿,婴儿时期感染HBV者,90%以上成为慢性HBV携带者,严重影响了下一代的健康,危害极大,而且慢性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04年02期)

赵龙凤,贾军梅,韩德五[9](2003)在《中药双利肝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防治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而防保措施相对滞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过去一直认为 ,NASH是一种良性的可逆性病变 ,但目前研究发现NASH患者的肝纤维化发生率可达 2(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03年05期)

贾春梅[10](2003)在《双利肝冲剂治疗脂肪肝患者的超声组织定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超声组织定征背向散射积分对脂肪肝患者用药前后进行检测,以探讨该技术对此病的临床诊断以及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配置AD装置和声学定量分析系统的HP-SONOS 5500型超声诊断仪对脂肪肝患者中药“双利肝冲剂”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的肝脏前、中、后声场背向散射积分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脂肪肝患者实质回声明显增强,IBS值近、中、远声场以次递减,脂肪肝声像图的IBS值明显大于正常肝脏的IBS值。脂肪肝经用中药治疗后的IBS值小于治疗前IBS值。结论 超声组织定征背向散射积分用于脂肪肝的诊断及疗效判断准确、客观,能为临床提供一项数字定量化、标准化的新指标。(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03-05-08)

双利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双利肝(丹参、大黄合剂)及其配伍牛磺酸、精氨酸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Cl4急性肝损伤组、双利肝治疗组、双利肝+精氨酸+牛磺酸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分别于实验第1天、第5天给予CCl4皮下注射,后两组分别给予双利肝、双利肝+精氨酸+牛磺酸合剂灌胃。于实验第8天处死动物,取血分别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E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IL-2浓度。结果①CCl4急性肝损伤组与正常大鼠组相比,ET、ALT、IL-4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P<0.01),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与CCl4急性肝损伤组相比,双利肝组ET、ALT、IL-4水平明显下降(P<0.05),IL-2、IFN-γ水平明显增高(P<0.05)。③双利肝+精氨酸+牛磺酸组的ET水平与CCl4急性肝损伤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但效果不如单独双利肝组,而ALT水平下降却明显优于双利肝组。IL-4水平与双利肝组相比下降明显,IL-2、IFN-γ水平却有明显上升,但IFN-γ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存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由此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Th1/Th2细胞失衡。经双利肝或双利肝伍用牛磺酸、精氨酸联合治疗,通过降低内毒素水平,调整Th1/Th2比例,从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同时减轻肝损伤。由此提示对肝炎治疗若要取得满意疗效应采取综合治疗的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利肝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星,王锋,韩德五.双利肝和甘氨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疗效的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

[2].窦永青,王勤英,赵龙凤,韩德五.双利肝配伍牛磺酸精氨酸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

[3].苏军,林飞.双利肝胶囊对大鼠的24周喂养试验[J].中国药事.2006

[4].贾军梅,赵龙凤,韩德五.中药双利肝冲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

[5].赵正保.抗肠源性内毒素药物《双利肝》的药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

[6].王蕾.双利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研究[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

[7].赵龙凤,李红,韩德五.中药双利肝在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形成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

[8].王勤英,窦永青,赵龙凤.双利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

[9].赵龙凤,贾军梅,韩德五.中药双利肝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防治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3

[10].贾春梅.双利肝冲剂治疗脂肪肝患者的超声组织定征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双利肝组(急性)(F-IEX200)《双利肝》组HE×200《双利肝》阴性供试品HPLCTAA+LPS+RR组4个月时大鼠肝窦内皮细胞...TAA+LPS+RR组4个月时大鼠肝脏枯否细胞...TAA+LPS+RR组4个月时大鼠肝脏贮脂细胞...

标签:;  ;  ;  ;  ;  ;  ;  

双利肝论文_李文星,王锋,韩德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