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混凝气浮工艺论文_霍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化混凝气浮工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浮,高分子,无机,工艺,浮渣,混凝剂,铜绿。

强化混凝气浮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霍蕾[1](2012)在《强化混凝—气浮与MBR工艺处理再生造纸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增长11.76%,但是造纸工业既是水污染大户又是用水大户,为了节省我国有限的水资源,以废纸作为造纸工业纤维原料变得日益重要,同时废纸造纸废水的治理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针对再生造纸废水的特点,常采用混凝气浮法处理,如何选择良好的工艺参数,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降低废水处理成本,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另外,为了使出水达到严格的《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必要时需对再生造纸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本文以某再生造纸厂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烧杯实验法,以无机低分子混凝剂硫酸铝与氯化铁作为参考,着重研究了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与聚合氯化铝铁(PAFC)在强化混凝气浮工艺中的投加量,原水pH值,快速混合搅拌速度和时间,絮凝搅拌速度和时间,回流比及表面活性剂的筛选等方面的内容,确定上述各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规律以及最佳范围,并考察了MBR工艺对再生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以期达到排放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混凝气浮化学条件和水力条件为:(1)最佳投药量范围:PAC是140-300mg/L,PAFC是160-300mg/L;(2)最佳pH值范围:PAC是3-6,PAFC是3-8;(3)最佳水力条件,PAC:快速混合搅拌速度100-250r/min,快速混合搅拌速度时间30s,絮凝搅拌速度20-60r/min,絮凝搅拌时间7-9min, PAFC:快速混合搅拌速度50-250r/min,'陕速混合搅拌速度时间30-120s,絮凝搅拌速度20-80r/min,絮凝搅拌时间5-9min。(4) PAC的最佳回流比是30%,PAFC的最佳回流比10%。(5)最优表面活性剂:通过成本估算对比,癸酸与PAC联合投加可节省62.1元/吨COD的成本,高于其他四种表面活性剂,故选癸酸为最佳表面活性剂。膜生物反应器运行效果:MBR工艺对COD平均去除率为96.4%。出水COD平均值为27mg/L; BOD5的平均去除率为93.3%,平均出水BOD5为11.2 mg/L;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85.8%,出水氨氮平均为1.65mg/L;工艺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不理想,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3%和48.3%;色度和SS去除率一直稳定维持在100%。工艺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可达到或优于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表2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2-05-01)

徐力克,邓慧萍,史俊[2](2010)在《强化混凝—电气浮工艺除藻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强化混凝—电气浮联合工艺对叁种主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进行处理,考查其工艺的可行性,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了最优反应条件。选取了pH、混凝剂投加量、电流密度、混凝时间四个主要因素,设计了对叁种水华藻类的强化混凝—电气浮工艺的正交试验方案。在试验因素范围内,对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93.33%、96.3%和66.67%;混凝条件是藻类处理的关键条件;pH为首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0年11期)

张声,郭振通,刘洋,张晓健[3](2008)在《高藻条件下溶气气浮工艺的强化混凝》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中试试验确定了高藻条件下溶气气浮的最优强化混凝条件:pH6.60,碱式氯化铝投加量为2.0mg/L(以Al计),在此条件下,气浮工艺出水浑浊度为0.30NTU,UV254的去除率为33.3%,耗氧量的去除率为45.0%,藻的去除率为94.2%。试验显示,投加H2SO4改变原水pH对浑浊度去除的影响不显着,对UV254、耗氧量和藻去除效果的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08年05期)

刘善培[4](2007)在《强化混凝气浮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水环境污染已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又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短缺,而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天津市是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水危机已成为制约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水源水质的普遍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水资源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我国城市供水行业面临水源水质污染、供水水质标准提高的双重压力。天津地区原水存在季节性藻类高发和低温低浊现象,随着污染的加重,传统的以沉淀为主的处理工艺越来越难以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水源水质,满足日益提高的水质标准,必须对现有传统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有效去除污染物,满足越来越高的水质要求。研究表明气浮工艺适合低温低浊水和含藻水等典型北方微污染原水的处理,并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本文采用混凝气浮工艺处理典型北方微污染水源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中试模型,研究了混凝气浮和混凝沉淀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确定了适合华北地区典型水质的处理工艺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规律。中试实验在天津某水厂进行,中试装置用不锈钢做成,处理水量均为120 m3/d。本文还针对天津市出现的常温常浊水、低温低浊水、高温高藻水,进行了强化混凝气浮和强化混凝沉淀处理,发现混凝气浮工艺对浊度、有机物、藻类、细菌等都有着明显的优势。中试试验证明混凝气浮工艺适合对天津市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出水效果忧于混凝沉淀工艺。试验还确定了各个时期的混凝气浮工艺运行参数和对污染物的去除规律。常温常浊期,混凝剂投量为10~15 mg/L,回流比为9%,浊度去除率为85~95%,CODMn、UV254去除率为15~35%,TOC去除率为10~30%,细菌去除率为80~95%,THMs去除率为18%;低温低浊期,混凝剂投量为15~20 mg/L,回流比为10%,浊度去除率为80~90%,CODMn、UV254、TOC去除率为10~25%,细菌去除率为60~90%,THMs去除率为16%;高温高藻期,混凝剂投量为20~30 mg/L,回流比为12%,浊度去除率为80~98.5%,CODMn、UV254、TOC去除率为15~65%,细菌去除率为80~95%,THMs去除率为20%。在深入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气泡-颗粒碰撞效率模型及气泡-颗粒上升速率模型。模型分别以气泡、颗粒为捕集体,对气泡、颗粒的碰撞效率建立了相应的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分析发现:气泡-颗粒的碰撞效率随气泡或颗粒的直径增大而减小,以气泡为捕集体,颗粒粒径应该越小越好,并且适当大的气泡更有利于捕集颗粒;同样以颗粒为捕集体,气泡应该越小越好,并且适当大的颗粒更有利于捕集气泡;层流状态有利于气泡-颗粒的碰撞捕集,而紊流状态最不利于气泡-颗粒的碰撞捕集,因此气浮池接触区设计时应尽量减小水流的扰动;气泡-颗粒碰撞效率模型还证明其碰撞效率与水温成正比,水温越高,气泡-颗粒的碰撞效率越大;气泡-颗粒的上升速率模型表明其上升速率跟絮体大小及粘附的气泡大小及其数量有关,粘附到絮体上的气泡数量与絮体和气泡大小有关。对于小絮体,减少气泡的尺寸或者增加空气的量对提高气泡和絮体的比例有限,唯一的选择就是严格限制絮体的大小。对于大絮体,由于气泡、絮体的数量比已远超过了要求,因此合适的絮凝程度显得并不重要。本文还利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建立了气浮工艺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预测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气浮工艺对浊度、UV254等的去除效果,并能预测混凝剂投量,从而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本文还针对难于处理的气浮池浮渣,进行了浓缩脱水研究,确定了浮渣产量与混凝剂投加量、原水浊度与SS去除量相关,并找出了它们的关系式。气浮池浮渣含水率在99.5%以上,经过初步浓缩,添加混凝剂调理,然后离心脱水,可以使浮渣含水率降到86%。(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07-06-01)

吴秋丽[5](2004)在《强化混凝-气浮工艺去除水中铜绿微囊藻(MA)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绿微囊藻(MA)作为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重要藻类,其能产生藻毒素等危害极大的污染物而日益受到关注,本论文针对此种饮用水水源的污染问题,以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为药剂,研究强化混凝-溶气气浮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工艺参数。先后试验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投药量、原水pH值、离子强度、快速混合的搅拌强度和时间,絮凝搅拌的强度和时间,回流比及共聚回流比等因素在上述工艺中的影响趋势,确定各因素的最佳范围。研究结果表明: 聚合氯化铝(PAC)的处理效果要优于硫酸铝(ALS),当投药量(以Al~(3+)计)大于0.087mmol/l时,PAC的处理效果明显高于ALS,并且PAC投药量范围广,稳定性高,在较低投药量下,聚合氯化铁(PFC)的处理效果要优于氯化铁(FCL),当高投药量时,PFC和FCL处理效果大致相同,铝盐对水体浊度色度去除效果明显高于铁盐,由于铁盐颜色为红棕色,投加之后会影响水体颜色,从而降低水体浊度色度的去除效果。但是,铁盐对水体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比铝盐好。能达到50%以上。确定PAC,PFC为最佳絮凝剂;PAC最佳投药点(以Al~(3+)计)为1.39mmol/l,PFC最佳投药点(以Fe~(3+)计)为0.56mmol/l,ALS最佳投药点(以Al~(3+)计)为0.087mmol/l,FCL最佳投药点(以Fe~(3+)计)为0.74 mmol/l。 最佳投药量时,对于PAC,确定原水最佳pH值范围在6.06~8.38左右;对于PFC,确定原水最佳pH值范围在6.46~8.73左右;对于ALS,确定原水最佳pH值范围在5.85左右;对于FCL,确定原水最佳pH值范围在8.35左右。 离子强度的影响表明:当离子强度较小时,以PAC做絮凝剂,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而以PFC为絮凝剂,离子强度较大时,处理效果较好;对于ALS,离子浓度较大时,水体浊度色度去除效果较高,而离子浓度中等时,有机物去除效果好;对于FCL,离子强度较低时,可以提高水体去除效果。 通过水力条件优化表明:以PAC为絮凝剂,混合强度G为500s~(-1),混合时间t为60s时,絮凝搅拌强度G为50s~(-1),反应时间t 5min;以PFC为絮凝剂时:混合强度G为750s~(-1),时间t为90s,絮凝搅拌强度G为50s~(-1),反应时间t为5min。 最佳回流比的优化结果是:以PAC为絮凝剂,回流比为10%时达到了较好的去除效果,以PFC为絮凝剂,回流比为10%~12%时达到了较好的去除效果。 优化共聚回流比:以PAC为絮凝剂,共聚回流比为3/7时,达到最佳去除效果,以PFC为絮凝剂时,聚回流比为5/5时,达到最佳去除效果,共聚回流的效果优于传统回流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4-05-28)

赵旭[6](2004)在《强化混凝-溶气气浮(DAF)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给水水源中备受关注的腐殖酸为对象,采用烧杯实验法比较了混凝—气浮工艺与混凝—沉淀工艺的处理性能,并通过UV_(254nm),总有机碳(TOC),高锰酸钾指数(COD_(Mn)),浊度等指标的测定结果,以无机低分子絮凝剂(硫酸铝,氯化铁)作为参考,着重研究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PFC)在强化混凝—气浮工艺中的投药量、原水pH值、离子强度、快速混合搅拌强度和时间、絮凝搅拌强度和时间、回流比以及共聚方式的效果等方面的内容,确定了上述条件的最佳范围,即强化混凝—气浮工艺相应的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混凝—气浮工艺对腐殖酸去除率稳定的投药量范围比混凝—沉淀工艺窄,但前者对未过滤水样中腐殖酸的去除效果比后者好,对溶解性腐殖酸的去除,较低投药量时前者比后者好,较高投药量时趋势正好相反。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腐殖酸的最佳pH范围是4.5—8.2,强化混凝—气浮工艺比混凝—沉淀工艺大约推后了0.5—1.2pH单位。 对于强化混凝—气浮工艺而言,最佳混凝化学条件和水力学条件为:(1) 最佳投药量范围:PAC是1.7—2.4mmol/L(以Al~(3+)计);PFC是0.19-0.56mmol/L、0.75mmol/L(以Fe~(3+)计)。(2) 最佳pH范围:PAC是6—8.1;PFC是5—6.5、8—10。(3) PAC和PFC的最佳离子强度小于0.001mol/L。(4) 最佳水力学条件:快速混合的搅拌强度250—750s~(-1)、快速混合的搅拌时间15—120s、絮凝搅拌强度20—200s~(-1)、絮凝搅拌时间3—10min(PAC);快速混合搅拌强度250—500s~(-1)、快速混合搅拌时间15—120s、絮凝搅拌强度20—100s~(-1)、絮凝搅拌时间3—8min(PFC)。(5) PAC的最佳回流比范围10%—15%,PFC的最佳回流比是10%。(6) 共聚溶气气浮工艺比传统的溶气气浮工艺对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去除有一定的提高,但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4-05-27)

强化混凝气浮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强化混凝—电气浮联合工艺对叁种主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进行处理,考查其工艺的可行性,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了最优反应条件。选取了pH、混凝剂投加量、电流密度、混凝时间四个主要因素,设计了对叁种水华藻类的强化混凝—电气浮工艺的正交试验方案。在试验因素范围内,对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93.33%、96.3%和66.67%;混凝条件是藻类处理的关键条件;pH为首要影响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化混凝气浮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1].霍蕾.强化混凝—气浮与MBR工艺处理再生造纸废水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2].徐力克,邓慧萍,史俊.强化混凝—电气浮工艺除藻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10

[3].张声,郭振通,刘洋,张晓健.高藻条件下溶气气浮工艺的强化混凝[J].净水技术.2008

[4].刘善培.强化混凝气浮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D].南开大学.2007

[5].吴秋丽.强化混凝-气浮工艺去除水中铜绿微囊藻(MA)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

[6].赵旭.强化混凝-溶气气浮(DAF)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不同容积负荷对于CODMn和NH3—N的处理效...不同容积负荷对于CODMn和NH3—N的处理效...高藻期以气浮为核心的强化常规处理组...高藻期各种组合工艺的CODMn去除率对比高藻期以气浮为核心的强化常规处理组...可以看出,水厂常规工艺的藻类平均去...

标签:;  ;  ;  ;  ;  ;  ;  

强化混凝气浮工艺论文_霍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