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滤液论文_董兴玲,董书宁,周振方,王强民,刘基

导读:本文包含了淋滤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煤矸石,衬垫,黏土,土工合成,矿区,地下水,性能。

淋滤液论文文献综述

董兴玲,董书宁,周振方,王强民,刘基[1](2019)在《煤矸石淋滤液中污染物在GCL中的扩散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土工合成黏土衬垫(GeosyntheticClayLiners,GCL)作为煤矸石处置场衬垫层建设材料的可行性,采用垂直式双筒扩散装置进行室内扩散试验,研究了煤矸石淋滤液中典型污染物Zn~(2+)、Mn~(2+)和SO_4~(2–)在人工钠化膨润土GCL中的扩散性能,使用有限层法模拟软件POLLUTEV7对污染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进行拟合,确定3种污染物在人工钠化膨润土GCL中的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在GCL中的扩散系数低于它们在传统压实黏土衬垫层中的扩散系数,从而能更有效地控制煤矸石淋滤液中污染物在GCL中的扩散迁移行为。(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9年03期)

马莹玲,邢帅虎,朱思佳,马红亮,高人[2](2018)在《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淋滤液DOM浓度与光谱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建瓯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JCL)、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林(JCF)、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林(JCC)及武夷山的米槠林(WCC)不同层次土壤(0~10 cm,10~20 cm)为对象,用45 m L去离子水(相当于189 mm降雨量)分3次(每次15 m L)淋洗厚度约1. 8 cm土壤,研究模拟降雨条件下表层土壤渗滤液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浓度和光谱学特征,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杉木人工林淋滤液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显着高于3种天然林,分别是JCF、JCC、WCC的3. 5、1. 5、2倍,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腐殖化程度及荧光效率(Feff)值低于3种天然林;在10~20 cm土层,4种林分的DON和DOC无显着差异,但杉木人工林的腐殖化程度及Feff值低于3种天然林。在不同植被类型中,0~10 cm土层的荧光同步光谱腐殖化指数(HIXsyn)值均大于10~20 cm,而Feff值均小于10~20 cm。综合3种光谱分析表明,3种天然林土壤淋滤液DOM含量更高,结构更简单;杉木人工林土壤淋滤液DOM含有较多木质素等不易分解的物质。与10~20 cm层土壤相比,0~10 cm层土壤DOM中含有更多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物质。(本文来源于《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宝,陈彬,窦桐桐,董兴玲[3](2019)在《水泥固化体淋滤液对GCL防渗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固化/稳定化是危险废弃物处理的经济、高效方法,然而,水泥固化体的淋滤液中含有大量Ca~(2+),其长期渗透有可能导致填埋场底部土工合成黏土衬垫(geosyntheticclayliner,GCL)的防渗性能下降,从而引发二次污染。使用柔性壁渗透仪,测定有效应力和水泥固化体淋滤液共同作用下GCL的渗透系数,探讨了淋滤液浓度以及不同有效应力对GCL渗透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有效应力为24kPa时,水泥固化体淋滤液的持续渗透会使GCL的渗透系数增大179~721倍,淋滤液中Ca~(2+)浓度越高,GCL渗透系数增大的幅度越大。通过增加有效应力,可以降低固化体淋滤液对GCL防渗性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当有效应力增大至438 kPa时,固化体淋滤液对GCL防渗性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全部被抵消。(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伍阳,黄鑫,张静,杨利均[4](2018)在《铅锌矿废石淋滤液在地下水潜水含水层中的迁移模拟研究——基于有限差分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开采金属矿十分容易对地下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开采后的尾矿与废石淋滤液对周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尤为突出。为定量研究铅锌淋滤液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本文建立了二维稳定水流模型和二维对流弥散污染物迁移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写有限差分数值方法模拟了铅离子在潜水含水层中40年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模拟的地下水流动规律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整个研究区域和居民区的最大铅离子浓度分别为0.2mg/L和0.035mg/L,在居民点区域的污染物浓度未超标。通过溶质运移模拟得到的污染物迁移规律,对加强矿区监测管理,以及周围水环境的保护有着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02期)

董兴玲[5](2018)在《土工合成黏土衬垫中煤矸石淋滤液的迁移机制与截污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其排放量约占煤炭年产量的10%~15%。据统计,我国煤矸石的累积堆存量已经超过60亿吨。煤矸石,特别是含硫量较高的煤矸石,在露天堆积时,由于受到风化和降水淋溶的作用,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进而形成煤矸石酸性淋滤液。在降水的冲刷带动作用下,煤矸石酸性淋滤液不断向处置场外部迁移,不仅污染矿区周围的地表水和土壤,还可以通过各种水力联系进入地下水环境,对矿区周围的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土工合成黏土衬垫(Geosynthetic Clay Liner,GCL)的煤矸石淋滤液源头控制技术,系统分析了煤矸石淋滤液中典型污染物在土工合成黏土衬垫(GCL)中的迁移机制以及GCL对煤矸石淋滤液的截污性能,并研究了黄土淋滤液作用下GCL的渗透性能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评价GCL作为煤矸石处置场底部衬垫和顶部覆盖层的技术可行性。本文所做具体工作和主要结论如下:(1)使用柔性壁渗透仪,以煤矸石淋滤液作为渗透溶液开展室内渗透试验,研究天然钠基膨润土GCL(GCL-N)和人工钠化膨润土GCL(GCL-S)的渗透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淋滤液作用下GCL的渗透系数与其所受有效应力的大小有关。当有效应力为10 kPa时,淋滤液的持续渗透会导致GCL的渗透系数显着升高;而当有效应力为200 kPa时,GCL的渗透系数基本不受煤矸石淋滤液的影响。另外,在相同的有效应力条件下,GCL-N往往比GCL-S具有更低的渗透系数。(2)通过室内扩散试验研究了煤矸石淋滤液中典型污染物Zn~(2+)、Mn~(2+)和SO_4~(2-)在GCL-S中的扩散性能,使用有限层法模拟软件POLLUTE V7对污染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得出3种污染物在GCL-S中的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在GCL-S中的扩散系数低于它们在传统压实黏土衬垫层中的扩散系数,从而能更有效地控制污染物在GCL中的扩散迁移。(3)采用批式吸附试验研究了重金属Zn~(2+)和Mn~(2+)在人工钠化膨润土上(取自GCL-S)的吸附性能,分析不同土水比和pH对重金属在膨润土上吸附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土水比和pH对重金属在膨润土上的吸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土水比的增大和pH的下降,重金属在膨润土上的吸附量逐渐降低。但即使是在最不利条件下,重金属在膨润土上的吸附量仍然大于其他传统黏土材料。因此,从吸附性能角度考虑,GCL是一种较好的煤矸石处置场衬垫层的建设材料。(4)根据渗透、扩散和吸附试验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利用有限层法模拟软件POLLUTE V7对煤矸石淋滤液中污染物在GCL中的迁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确定污染物的击穿时间,并以此作为依据评价GCL对煤矸石淋滤液的截污性能。模拟结果显示GCL对Zn~(2+)的截污性能要优于现场实际使用的压实黏土衬垫。(5)通过开展室内渗透试验,研究了黄土淋滤液作用下GCL-N和GCL-S的渗透性能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黄土淋滤液的持续渗透会导致GCL的渗透系数升高。增大有效应力可降低黄土淋滤液对GCL渗透系数的负面影响。为了使GCL满足煤矸石处置场顶部覆盖层的防渗要求,其上部黄土植被层的覆盖厚度必须达到5.0 m以上。(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2018-06-15)

靖青秀,王云燕,柴立元,唐崇俭,黄晓东[6](2018)在《硅藻土-钨渣基多孔陶粒对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氨氮淋滤液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工业钨渣资源化利用以及"以废治废"的目标,以硅藻土和工业钨渣为主要原料制备多孔陶粒,研究陶粒对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淋滤液中氨氮的吸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近球状的硅藻土-钨渣基陶粒表面粗糙多孔,内部有大量贯穿孔洞与表面相连通,陶粒的主要物相组成含有MnFe_2O_4;在试验溶液初始pH范围内,当pH=5.68左右时,陶粒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量达最大;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陶粒对氨氮的吸附去除量降低;在温度为303 K、陶粒投加量为0.5 g的条件下,陶粒对氨氮的饱和吸附量为1.60 mg/g;陶粒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据此可推断,对于实际稀土矿区土壤的氨氮淋滤液,所制备陶粒可有效去除其中氨氮,吸附去除过程易于进行,且随温度的降低,其对氨氮的去除量增大;在实际淋滤液的pH值存在范围内,当pH=5.68左右时,陶粒对淋滤液中氨氮的吸附去除量将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董兴玲,董书宁,王宝,靳德武[7](2018)在《黄土淋滤液作用下土工合成黏土衬垫的渗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开展室内渗透试验,评价两种不同类型土工合成黏土衬垫(Geosynthetic Clay Liner,GCL)用作煤矸石处置场覆盖层的可行性。试验中,使用黄土淋滤液对天然钠基膨润土GCL和人工钠化膨润土GCL进行渗透。当有效应力为15 kPa时,两种GCL的渗透系数均在2.80×10~(-9)m/s左右,此值高于1.00×10~(-9)m/s,无法满足煤矸石处置场覆盖层的防渗要求;而当有效应力增大至90 kPa时,GCL的渗透系数则降低至3.52×10~(-10)m/s,满足防渗要求。试验结果显示:黄土淋滤液渗透作用下两种GCL的渗透特性没有显着差别。增大有效应力,可降低黄土淋滤液对GCL渗透特性的影响,但为了使GCL满足煤矸石处置场覆盖层的防渗要求,其上部黄土植被层的覆盖厚度必须达到5.0 m以上,这在现场不易实现,故今后有必要对具有一定抗化学侵蚀能力的GCL展开研究。(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齐啸,冯海波,刘晓波,董少刚[8](2016)在《鄂尔多斯砂质基底排矸场煤矸石淋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文地质调查、采样分析并结合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对鄂尔多斯某一典型砂质基底排矸场煤矸石淋滤液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的堆放改变了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原有特征,矸石场由地下水的排泄区转变为地下水的径流区,矸石场底部煤矸石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析出并随地下水的径流向下游扩散.矸石场下游地下水及附近出露的地表水中铬、砷、氟、硝酸根、铜、锌、镍、锰等污染因子远远高出背景值.其中水源地附近地下水中砷浓度为1.013 mg/l,高出背景值148倍,硫酸根浓度为602 mg/l,高出背景值14倍.图4,表1,参8.(本文来源于《湖南生态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张海飞[9](2016)在《石村矿煤矸石淋滤液重金属在地下水中迁移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重,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与固体废物产生了区域性水环境的污染问题。煤矸石在降雨作用下淋滤产生的淋滤液下渗进入含水层中,并随地下水的运动扩散到整个含水层,造成区域性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地下水水质的污染,人类饮用已污染的地下水会危害人体健康。对煤矸石浸溶试验产生的浸溶液进行重金属离子检测,测试分析的离子浓度结果:铅离子(Pb~(2+))、锌离子(Zn~(2+))、砷离子(As~(3+))、镍离子(Ni~(2+))的浓度值均已超过国家饮用水的水质标准;这种高矿化度的煤矸石淋滤液渗入地下水中,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煤矸石堆积区周边地下水的水样检测结果说明:重金属离子已逐渐扩散到周边地下水中,地下水已受到淋滤液的污染。采用实际踏勘调查与现场试验、地质文献总结分析、地下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基于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既有工程资料的分析,首先对煤矸石堆积区周边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了解目前该地区地下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污染程度,结合研究区的水动力条件分析重金属离子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再运用Modflow模拟研究区的地下水渗流场,MT3D模拟预测重金属离子的迁移过程,并分析其迁移特征。获得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笔者野外调查及区域资料,将研究区含水层系统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划分为不含水至弱富水性含水层,叁迭系北泗组纯灰岩划分为强富水性含水层、马脚岭组上段灰岩夹碎屑岩划分为弱富水性至中等富水性含水层,叁迭系马脚岭组下段页岩及二迭系大隆组凝灰岩划分为相对隔水层,二迭系合山组燧石灰岩划分为弱富水性至中等富水性含水层。2.通过研究区地下水水样的检测分析,研究区内地下水为中性水,高矿化度,总硬度为中等—硬水,本区地下水类型为HCO_3?SO_4—Ca型。3.为了调查石村矿煤矸石淋滤液中重金属对周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进行专门水样测试,根据重金属测试结果,水样中Mn~(2+)、Cd~(2+)、Cr~(6+)、Cu~(2+)4种离子浓度较低,未被检测到;距离煤矸石堆积区越近,所检测到的离子越多,离子浓度越大;在其它几个离子中只有Zn~(2+)在大部分水样中被检测到,最高浓度为0.783mg/L,超过国家II类水质标准0.5mg/L。4.在研究区内做双环渗水试验,测定研究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的渗透系数。研究区内覆盖层根据土质不同分为两类:煤矸石堆积区周边200m内为含碎石粉质粘土,其渗透系数为0.0021cm/s;其它地区大部分为粉质粘土,其渗透系数为0.000727cm/s。5.取石村矿煤矸石样品做煤矸石浸溶试验,检测浸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及p H值。浸溶液呈酸性,浸溶初期,As~(3+)浓度相对较高,之后浓度变化不大;Pb~(2+)、Ni~(2+)开始浓度较低,但是随着浸溶时间的延续它们的浓度不断增加,之后逐渐稳定;浸溶液中各重金属离子都是初期溶出速率快,之后变慢;锌离子(Zn~(2+))是浸溶试验中溶出量最多的重金属离子,超标11.3倍,铅离子(Pb~(2+))的浓度超过标准值约16.7倍,镍离子(Ni~(2+))的浓度超过标准值约6.7倍,砷离子(As~(3+))的浓度超过标准值约10.9倍。在整个浸溶过程中,Zn~(2+)的溶出量及溶出率都超过其它的重金属,是最易影响水环境的重金属元素,重金属Pb、As、Ni对村民及周边的生物毒害大,且在降雨作用下的溶解到水中的速率较大,对环境影响较大。6.由地下水水样测试及煤矸石浸溶试验结果,选定重金属离子Zn~(2+)作为污染因子,利用MT3D做定量计算,分析重金属离子的迁移规律:(1)重金属离子迁移方向:离子的迁移主要受地下水径流方向的影响,还受到地下水扩散作用的影响,研究区为岩溶区,地下水径流较快,煤矸石淋滤液中重金属离子主要向西侧、西南侧迁移。(2)重金属离子迁移范围:重金属离子迁移范围呈椭圆形状,污染面积随模拟时间增加逐渐扩大,迁移范围逐渐变成圆形;因受径流及岩层渗透性的影响,在横向上迁移速率大于纵向速率,横向迁移边界显然超过纵向迁移边界;受到地下水流动方向上,下游离子范围变化幅度较大,上游变化幅度很小或基本不变。在更长的时间尺度预测下,重金属离子受地下水流动的影响,最终会迁移到红水河中。(3)重金属离子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随着地下水径流时间的增加,处在不同水位深度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也渐渐增大,在越接近地面的地方,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值就会越大,浓度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就会越早。(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4-20)

康旭,李海明,李娜,夏雪桐,张荣海[10](2016)在《垃圾淋滤液胶体在含水介质中迁移-滞留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室内砂柱试验,研究垃圾淋滤液通过含水介质时胶体浓度的变化规律,胶体在砂柱不同位置的滞留情况以及含水介质对胶体的阻滞作用。研究发现,胶体相对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大致为"S"型,直至试验结束也并未完全穿透;沿水流方向,距进水口越远胶体迁移速率越小,含水介质对胶体的阻滞作用越大。在进水口0~60 cm之内胶体的突破时间稍稍早于示踪剂,其迁移速率略大于示踪剂;而60~100 cm之间胶体的突破时间稍稍晚于示踪剂,胶体的迁移速率小于示踪剂;60 cm处二者正好相等。垃圾淋滤液胶体在砂柱中不同位置滞留情况不同,在距进水口0~20 cm内,胶体累积滞留量随时间不断增加,累计滞留量最多;距进水口20~40 cm、40~60 cm段累计滞留量随时间先增多后减少;60~80 cm、80~100 cm段累计滞留量随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淋滤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建瓯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JCL)、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林(JCF)、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林(JCC)及武夷山的米槠林(WCC)不同层次土壤(0~10 cm,10~20 cm)为对象,用45 m L去离子水(相当于189 mm降雨量)分3次(每次15 m L)淋洗厚度约1. 8 cm土壤,研究模拟降雨条件下表层土壤渗滤液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浓度和光谱学特征,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杉木人工林淋滤液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显着高于3种天然林,分别是JCF、JCC、WCC的3. 5、1. 5、2倍,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腐殖化程度及荧光效率(Feff)值低于3种天然林;在10~20 cm土层,4种林分的DON和DOC无显着差异,但杉木人工林的腐殖化程度及Feff值低于3种天然林。在不同植被类型中,0~10 cm土层的荧光同步光谱腐殖化指数(HIXsyn)值均大于10~20 cm,而Feff值均小于10~20 cm。综合3种光谱分析表明,3种天然林土壤淋滤液DOM含量更高,结构更简单;杉木人工林土壤淋滤液DOM含有较多木质素等不易分解的物质。与10~20 cm层土壤相比,0~10 cm层土壤DOM中含有更多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物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淋滤液论文参考文献

[1].董兴玲,董书宁,周振方,王强民,刘基.煤矸石淋滤液中污染物在GCL中的扩散性能[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

[2].马莹玲,邢帅虎,朱思佳,马红亮,高人.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淋滤液DOM浓度与光谱学特征[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

[3].王宝,陈彬,窦桐桐,董兴玲.水泥固化体淋滤液对GCL防渗性能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9

[4].伍阳,黄鑫,张静,杨利均.铅锌矿废石淋滤液在地下水潜水含水层中的迁移模拟研究——基于有限差分法[J].四川有色金属.2018

[5].董兴玲.土工合成黏土衬垫中煤矸石淋滤液的迁移机制与截污性能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8

[6].靖青秀,王云燕,柴立元,唐崇俭,黄晓东.硅藻土-钨渣基多孔陶粒对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氨氮淋滤液的吸附[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7].董兴玲,董书宁,王宝,靳德武.黄土淋滤液作用下土工合成黏土衬垫的渗透特性研究[J].煤炭学报.2018

[8].齐啸,冯海波,刘晓波,董少刚.鄂尔多斯砂质基底排矸场煤矸石淋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研究[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6

[9].张海飞.石村矿煤矸石淋滤液重金属在地下水中迁移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10].康旭,李海明,李娜,夏雪桐,张荣海.垃圾淋滤液胶体在含水介质中迁移-滞留规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

论文知识图

徐塘电厂脱硫粉煤灰样品SEM图像制革废水和淋滤液中可溶性有机...淋滤液CODcr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淋滤液Cl-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磷石膏废渣淋滤液的pH与液固磷矿浮选尾矿淋滤液pH值随时间...

标签:;  ;  ;  ;  ;  ;  ;  

淋滤液论文_董兴玲,董书宁,周振方,王强民,刘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