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与呼吸功能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与呼吸功能锻炼

杨玲

(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212400)

【摘要】目的探讨腹式缩唇吹气泡训练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对照法,将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实验组患者进行式腹式缩唇吹气泡锻炼,历时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锻炼前后的肺功能情况及患者的依从性。结果腹式缩唇吹气泡训练对缓解期COPD患者有积极作用,且训练方法简便,患者易掌握,能坚持长期锻炼。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腹式缩唇吹气泡锻炼呼吸操锻炼

【中图分类号】R5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10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I刍肺气肿或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持续性气道阻塞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慢性气道受阻疾病的统称,气流受限为其主要特征,呈进行性发展。有研究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COPD发病率可达15%上[1]。COPD的康复治疗是临床医学的一种延续[2],其中呼吸肌锻炼是COPD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呼吸功能锻炼是这种康复锻炼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呼吸肌力量的训练,可以使呼吸肌代谢增强,可以使肺残气量呼出增加,减少呼吸道末端闭塞及呼吸道塌陷,从而使肺残气呼出增加。此外,它还增加了呼吸肌的工作效率,提高换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从而达到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3]。而在日常护理工作发现呼吸操在临床训练过程中患者不易掌握正确方法,且患者不能长期坚持锻炼。现对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3月~6月COPD缓解期患者进行腹式缩唇吹气泡训练,其方法简便,患者容易掌握,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患者的训练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的50例COPD缓解期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4],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2组,常规组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48—82岁,进行呼吸操锻炼3个月,对照组25例,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51—80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处于戒烟的稳定期;②认知功能良好且有时间进行锻炼;③无心、肝、肾、糖尿病等严重并发症。2组性别、年龄。肺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进行呼吸操锻炼。实验组进行腹式缩唇吹气泡锻炼。

1.2.1呼吸体操锻炼[5]具体步骤:①平静呼吸;②立位呼吸——前倾呼气;③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④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⑤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⑥抱头吸气——转体呼气;⑦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⑧腹式缩唇呼吸;⑨回归平静呼吸。持续练习,逐渐增加其难度,6~8min/次,3次/d。

1.2.2腹式缩唇吹气泡锻炼取一只500ML的玻璃盐水瓶,内盛有300ml的冷开水,吸管放入玻璃瓶液面下3~5cm,患者吸气时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含住吸管将气流吹入玻璃瓶中,使之产生25~50个气泡,每次3~5min,逐渐增加至10~15min,每日2~3次。

1.2.3观察两组患者锻炼前及锻炼三个月后分别监测肺功能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锻炼前后肺功能比较(x±s)

组别时间FVC%FEVl/FVC%PEF(L/s)

常规组锻炼前1.80±0.5853.01±12.823.08±0.98

锻炼后1.91±0.7055.25±12.993.41±0.77

实验组锻炼前1.77±0.3451.22±13.153.13±1.34

锻炼后2.41±0.9170.12±15.114.68±1.08

表2两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n)

组别不做偶尔做按时做

常规组(n=25)8107

实验组(n=25)4912

3讨论

COPD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慢性病,其特点为易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加重。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关于COPD的全球防治创(GOLD),明确提出治疗COPD的目标是: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量,提高健康水平,防治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急性发作,降低病死率[6]。呼吸功能锻炼是一种简单、易行,无须花钱,只需少量时间就完全做到,但由于呼吸肌肌肉的锻炼具有可逆性。大约停止锻炼2.5个月左右,呼吸肌功能就会恢复到锻炼前的水平[7]。

COPD患者在长期的患病过程中,由于肺通气、换气功能的损害,常不自觉地形成不良的呼吸方式以适应机体代偿的需要,表现为在呼吸时肋问肌、颈部、肩部肌肉过多地运动,而膈肌、腹肌运动减少,常使患者出现呼吸浅快、耸肩、气短、感到疲劳等临床表现。这种呼吸方式增加了体力消耗,是一种低效能呼吸形态。腹式缩唇吹气泡锻炼可使呼气肌群在呼吸练习中受到刺激,使膈肌肌力逐渐增强,并通过吹气泡数使患者的呼气时间延长至3~4.5s/次,从而使呼吸频率控制在10~13次/min,其训练方法直观,有明确的量化标准,患者容易掌握。患者所掌握的正确的呼吸方式,其肺泡的通气是通过最大潮气量和最低频率完成的,此时气流速度也就最小,身体呼吸的无用功也最小[8],本研究可以发现:通过3个月的呼吸操锻炼或腹式缩唇吹气泡锻炼,患者的FVC%、FEVl/FVC%、PEF(L/s)有显著差异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比常规组取得更明显效果(表1)。且腹式缩唇吹气泡锻炼患者的依从性比呼吸体操锻炼的高(表2)。

本研究表明,缓解期患者进行腹式缩唇吹气泡训练,其方法简便,患者容易掌握,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腹式缩唇吹气泡训练可使呼吸肌组织结构和生理代谢方面发生改变,从而在减轻炎症反应、舒张小气道等多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忆,田小京,杨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锻炼状况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4,10(10):894-895.

[2]夏本芳.慢性阻塞性疾患临床与康复[J].现代康复,1998,2(6):600—603.

[3]FishmanA,MartinezF,NaunheimK,eta1.Arandom—izedtrialcomparinglung-volume—reductionsurgerywithmedicaltherapyforsevereemphysema[J].NEnglJMed,2003,348(21):2059—2073.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5]冯怿霞,李志平.呼吸操在慢阻肺康复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2):1252.1254.

[6]马文华,王慧玲,张骞云.呼吸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026-1027.

[7]方宗君,蔡映云,蒋浩明.COPD的体外膈肌起搏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1):17.

[8]克鲁逊.呼吸疾病的康复:克氏康复医学[M]南登昆,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70—472

标签:;  ;  ;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与呼吸功能锻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