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绘画论文-王海霞

女性绘画论文-王海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绘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心理学,归因,意识

女性绘画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霞[1](2019)在《心理学角度下的明清女性绘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追求精神上的需求,心理学这一学科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古时候的一些疑难杂症,现在很多都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来解决。而现当代很多学者们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研究过中国的女性绘画,但无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学者们,都没有以一种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过,所以本文笔者准备选取明清时期女性绘画为例来探讨其对于现实的意义。本文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第一部分写的是在心理学中,明清女性绘画的成因;第二部分是结合其背景探索其表现形式及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6期)

萧平[2](2019)在《中国古代与近代女性绘画漫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绘画史上女性书画家与男性书画家相比,比例非常悬殊,女性书画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清代厉鹗写了一本书《玉台书史》,成书于乾隆时期,把历史上着名的女性书法家收罗在一起,只有200多人。到了道光年间,汤漱玉编了一本《玉台画史》,汤漱玉的丈夫汪远孙是一位藏书家,他们能够搜集到很多的资料。《玉台画史》所收的女画家,从上古一直到道光年间也就200零几人。这两本书里女书家和女画家有些是重复的,加起来400人左右。这跟男性(本文来源于《书画艺术》期刊2019年04期)

胥甜甜[3](2019)在《明清时期女性绘画中的观音像论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女性绘画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女性开始在画坛具备一定的影响力。翻阅明清绘画图册,女性画家留给后世量多质优的山水、人物、花鸟画作品。其中人物画作品中,女性画家表现最多的是佛教里能够帮助世人脱离苦海的观音像题材。文章对明清善绘观音像的女性画家进行了一番梳理探析,发现女性画家在绘画题材中选择观音像,大多是具有寻求精神解脱的意味;女性画家绘画观音像主要是以寄托自身所求,期望实现愿望,因而笔下观音像所涉及的题材主要有:祈求子嗣或子孙平安顺遂的题材、进呈乞恩的题材和为人祈寿或祝寿的题材等。(本文来源于《沿海企业与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田甜[4](2019)在《常玉与潘玉良女性绘画形象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常玉与潘玉良身处同一时代,并且都是20世纪初的旅法画家,两人最终都在异国他乡法国巴黎孤独去世。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别差异,使这两者在女性绘画形象上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和差异。潘玉良和常玉都通过女性形象将内化的孤独外化,呈现出具有风格特色的女性形象。(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9年06期)

冉春霞[5](2019)在《女性绘画中女性形象符号的创造性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西蒙娜·波伏娃在她1949年出版的着作《第二性》中认为,在父权制世界中,女性是第二种性别的存在,排除在男性“他者”之外,权利属于男性,女性只是附庸。直到上世纪70年代女权运动的发展,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女性这一被称为“第二性”的群体女性艺术家们尝试反抗及建立自身话语权。由于性别差异导致的绘画区别也越来越受到批评家的关注,这主要体现在女性绘画中在对女性形象符号的创造性应用上。本文先从符号学的定义出发,通过卡西尔、苏珊·朗格和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确立了女性绘画中女性形象符号的创造性应用研究在文化层面上的意义。接着通过对于女性绘画中女性形象符号的分析,总结女性艺术家对女性形象符号的惯用模式。例如,女性艺术家对于花的迷恋意味着女性对性器官和身体的隐喻。然后承认女性绘画在女性形象符号的应用上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后现代的女性艺术家运用将身体符号化、传递女性感性特征等方式来反抗女性形象在艺术中的“他者”形象,重塑现代女性在艺术史中的价值,但往往容易局限于女性思维,滑向新的本质主义。当代女性艺术家试图打破女性固有的思维方式,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内心和表现形式,利用自己独特有的敏感性,在创作的艺术语言上具有着独特的创造性,即发挥了女性独特的魅力和智慧,也不仅仅只是关注于女性的思考。对美术史中女性形象符号的创造性应用研究,让作为女性创作者的我,对自身绘画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符号有更清楚的认识,更能准确把握女性形象符号的隐喻。(本文来源于《湖北美术学院》期刊2019-06-01)

杨帆[6](2019)在《民族服饰文化在女性绘画中的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绘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可谓是流派纷呈,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而广西当地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丰富,将之运用在女性绘画作品中,能够让作品展现出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同时,这有助于人们认识和理解各民族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表现需要文化载体,而文化特征则体现在这些文化载体中,最能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的莫过于他们与众不同的服饰、节庆与活动。(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9年05期)

杨冰莹[7](2019)在《现代性的注脚:民国时期的天津女性绘画》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的天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这一时期的天津女性艺术创作活动却极少受到艺术史学界的关注。本文从近代天津的妇女解放运动、女性美术教育以及"新女性"的生活方式等角度,剖析民国时期天津女性绘画和女性艺术团体的产生及发展的原因,并探讨其与天津城市现代性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9年04期)

杨雨霏,杨丹妮[8](2019)在《潘玉良的女性绘画意识——中国女性绘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19世纪末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发展,女性主义和女性绘画来到了我们眼前,国内和国外都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女性艺术家,她们运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不过女性绘画虽然有发展,但仍然受到许多限制。女性绘画发展的意义何在?文章从知名女艺术家潘玉良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出发,对她最具代表性的两类画种进行分析,探究了潘玉良的女性绘画意识。(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9年04期)

宋力[9](2019)在《凤还巢——有感女性绘画的自由》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四月份正是江南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季节,被厚厚包裹了一个冬天的人们,开始褪去冬装,渐渐生动明艳起来。像是春天在召唤她们,这个时候女性画家的展览也多了起来,拉开了春的帷幕。不知道上世纪的先驱们几次运动后将这个“国际化”节日确定在叁月,纯属偶然还是有所寓意(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19-04-13)

赵锐锐[10](2019)在《中国当代女性绘画的四体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绘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时至今日,女性绘画以其独立的视角和鲜明的文化诉求,业已成为当代绘画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因此,正确理解当代女性绘画,对于厘清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那么,女性绘画作为现当代艺术的部分,它的时间进程应该如何把握,而从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动、更迭中如何描述女性意识位置和意义,是理解女性绘画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我们有理由把建国以来的女性绘画作为当代女性绘画的整体来把握,对49年至今的中国当代女性绘画的发展,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是从“共性”到“自我”再到“自由~((1))”的过程。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只是对女性绘画发展现象的描述,并未上升到文化原理层面。基于此,笔者用符号修辞学的四体演进将其总结为女性表意的四个阶段:隐喻时期——社会自我;转喻时期——他人自我;提喻时期——生理机能自我;反讽时期——心理自我。这四个阶段,女性表意的四个主修辞格相互否定递进,女性绘画的意义呈现四步否定关联——隐喻建立同一性,转喻强调外在性否定同一性,提喻强调内在性又否定外在,反讽否定从隐喻建立的参考系女性才真正进入自我反思。在这一过程中,女性视角在前叁个阶段从不自觉到自觉,反讽的形式标志着女性视角的成熟。女性绘画文本以身份变化为动力,推动自我位移,完成了自我回归。当代女性绘画史就是女性对自己进行意义矫正解释,每个阶段的绘画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反思和颠覆,自我寻找最终走向自我解构。(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女性绘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绘画史上女性书画家与男性书画家相比,比例非常悬殊,女性书画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清代厉鹗写了一本书《玉台书史》,成书于乾隆时期,把历史上着名的女性书法家收罗在一起,只有200多人。到了道光年间,汤漱玉编了一本《玉台画史》,汤漱玉的丈夫汪远孙是一位藏书家,他们能够搜集到很多的资料。《玉台画史》所收的女画家,从上古一直到道光年间也就200零几人。这两本书里女书家和女画家有些是重复的,加起来400人左右。这跟男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绘画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霞.心理学角度下的明清女性绘画[J].大众文艺.2019

[2].萧平.中国古代与近代女性绘画漫谈[J].书画艺术.2019

[3].胥甜甜.明清时期女性绘画中的观音像论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9

[4].田甜.常玉与潘玉良女性绘画形象比较[J].美与时代(中).2019

[5].冉春霞.女性绘画中女性形象符号的创造性应用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9

[6].杨帆.民族服饰文化在女性绘画中的表现[J].美术观察.2019

[7].杨冰莹.现代性的注脚:民国时期的天津女性绘画[J].美术观察.2019

[8].杨雨霏,杨丹妮.潘玉良的女性绘画意识——中国女性绘画探究[J].美与时代(中).2019

[9].宋力.凤还巢——有感女性绘画的自由[N].美术报.2019

[10].赵锐锐.中国当代女性绘画的四体演进[D].海南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  

女性绘画论文-王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