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特性论文_马明明,张小凤,贺升平,贺西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频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导波,外电路,系统,波导,发射极,集电极,多晶。

高频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马明明,张小凤,贺升平,贺西平[1](2019)在《复合材料高频探头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复合材料高频探头辨识金属材料的应用,研究了探头压力、脉冲电压、脉冲重复率及所用探头的频率、耦合条件等因素对辨识结果的影响,并与同条件下的压电探头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探头在压力为2.5 N会取得稳定的散射回波信号,频率在一定范围内越大,得到的散射信号越清晰,回波信号的大小与脉冲电压、增益和耦合条件有关.采样平均次数为2 000次时散射信号趋于稳定;脉冲重复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调整,不会影响辨识结果.在同等参数下对比发现,复合材料探头在辨识相近金属材料方面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宋立忠,郭敏,王欣欣,李小珍[2](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箱梁中高频导波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统有限元法、波导有限元法结合现场锤击试验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混凝土箱梁的中高频振动特性,分析了箱梁中导波的频散特性及其对箱梁中高频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广州地铁四号线30 m混凝土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现场锤击试验;使用传统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箱梁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对比箱梁导纳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使用Matlab编程对箱梁进行波导有限元分析,得到了箱梁中导波的频散特性和导波模态,并讨论了引起箱梁中高频振动峰值的导波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导纳的优势频段约为80~120 Hz,底板导纳的优势频段约为60~120 Hz;在120 Hz以内,箱梁中共出现了9种导波模态,其中竖向弯曲波E和H是引起箱梁中高频振动峰值的主要导波类型。(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8期)

曾杰,张昌锁,张旭进[3](2019)在《高频纵向超声导波在锚杆中传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声导波在锚杆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纵向超声导波在自由锚杆中的传播特性,利用MATLAB求解了纵向超声导波传播的频散方程和轴向、径向位移方程。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不同频率的高阶模态(1~3MHz)超声导波在锚杆中的传播特性,并对其顶端及激发端响应信号进行了分析,通过将理论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根据求解的位移方程,得到了所需频率及模态的波结构,然后按照得到的波结构进行位移加载尝试激发单一模态,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9期)

滕予非,李小鹏,陈福锋,宋新尧,焦在滨[4](2019)在《高压直流接地极线路断线故障高频阻抗特性及阻抗监视系统适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输电线路分布式参数模型,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线路断线故障下高频阻抗特性进行推导和分析。研究发现,当接地极线路长度超过高频注入信号半波长时,一旦接地极线路出现双回断线故障,首端高频测量阻抗的虚部将随故障距离呈周期性变化,但变化量超过正常运行时的阻抗值;当线路长度与注入信号半波长的整数倍接近时,线路某些特定位置发生单回断线故障,测量高频阻抗与正常运行时几乎相等,阻抗监视系统存在明显死区。为了提升阻抗监视策略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高频注入信号频率优化选择策略,基于线路实测参数,选择注入信号频率,消除保护策略死区。根据某实际±800 kV/8 000 MW特高压直流系统参数,搭建PSCAD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仿真算例验证了分析及结论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09期)

赵义焜,张国强,韩冬,杨富尧,刘洋[5](2019)在《高频变压器用匝间绝缘材料沿面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沿面闪络是导致高频变压器绕组匝间绝缘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搭建气-固高频沿面放电实验平台,选取Nomex绝缘纸、改性DMD绝缘纸、PET聚酯薄膜及聚酰亚胺薄膜作为研究对象,在高频电源电压为0~20kV、频率为1~20kHz的双极性方波电压下开展实验研究。采用双参数Weibull统计法分析放电间距对沿面闪络电压的影响规律,基于二次电子发射雪崩(SEEA)模型分析起始放电电压、闪络电压随频率的变化规律,并提出适用于绝缘材料沿面绝缘寿命估算的反幂函数模型,最后对以上四种匝间绝缘材料在高频高压下的沿面绝缘特性进行综合性评估。(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赵圣哲,张立荣,宋磊[6](2019)在《高频双极晶体管工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频双极晶体管由于具有高频、电流放大等特性,已广泛应用到放大器电路、电动机、高频雷达、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对目前典型的高频双极晶体管制作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重点研究了制作工艺中的难点,包括集电极深N阱工艺、多晶硅刻蚀工艺、多晶硅发射极工艺。设计并试制了工程样品,对于关键工艺对器件结构及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可为实际的生产制造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电子与封装》期刊2019年07期)

尹太国,李伟,张鹏,温泽峰,贺翔[7](2019)在《地铁车辆一系钢弹簧中高频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场测试发现地铁车辆一系钢弹簧断裂失效与其运营中表现出的中高频动态特性有关。为研究地铁车辆一系钢弹簧的动态特性,对线路运行的车辆零部件进行动态行为测试,发现一系钢弹簧在中高频段的动态响应异常明显。通过建立一系内外圈钢弹簧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钢弹簧在中高频段的固有模态特性、动刚度特性、弹簧动态应力分布特征和橡胶垫刚度对弹簧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状态下内外圈钢弹簧的一阶模态频率分别为58 Hz、52 Hz,其与调查线路钢轨主波长波磨的通过频率相近。在1~1000 Hz位移激励下,一系钢弹簧刚度大小存在频变特性,在钢弹簧固有频率附近发生突变。60 Hz位移激励条件下,钢弹簧出现共振现象时,动态响应最为明显;其动剪应力呈波浪形分布,内簧1.3圈内表面、外簧1.5圈内表面附近的动剪应力最大。钢弹簧动剪应力与橡胶垫刚度正相关,减小弹簧橡胶垫的刚度可降低弹簧动剪应力水平。(本文来源于《机械》期刊2019年06期)

丁红兵,李一鸣,李金霞,王超[8](2019)在《微型探头-传感系统高频响应特性模型适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拓宽微型探头-传感系统的可用频带,满足高频压力信号的测量需求,需对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现有数学模型对不同结构微型探头-传感系统的适用性及预测精度。对5种典型结构的微型探头-传感系统进行了判定和划分,综述了现有微型探头-传感系统的频响预测模型、假设条件及模型修正方法。为对理论数学模型进行定量评价,计算得到了不同结构微型探头-传感系统的谐振频率、截止频率和工作频带(幅值误差±5%),并与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引压管较短的谐振腔,利用Panton模型计算其谐振频率,误差可控制在1%以内;对于引压管较长及带有测压孔的结构,B-T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对实验用微型探头-传感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用于超声速凝结自激振荡现象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微型探头-传感系统频响特性可满足高频(约10 kHz)压力波动信号的动态测量需求。(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振强[9](2019)在《模块化多电平高频变压器设计与电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态变压器是一种将电力电子变换技术与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高频电能变换技术相结合、实现电能变换的静电设备。通过电力电子技术与传统变压器的融合,可以提高电网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从总体来看,固态变压器由输入级、隔离级、输出级叁部分组成。隔离级高频变压器对于铁心材料以及铁心结构的适用性要求较高,铁心材料在磁化过程中造成的损耗会直接影响到它的传输效率,而目前对于铁心损耗的计算方法精确度不高。本文针对模块化多电平高频变压器进行设计研究,在铁心损耗计算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铁心损耗计算方法。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论述了固态变压器对于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高频变压器在固态变压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针对传统变压器拓扑结构,分析了模块化多电平高频变压器拓扑结构的优点。介绍了高频变压器的设计方法:几何参数(K_g)法和面积乘积(A_P)法。通过对面积乘积(A_P)法进行公式推导,为高频变压器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讨论了适用于高频变压器铁心材料的特性,具体对铁基纳米晶和软磁铁氧体两种高频材料特性作对比分析。研究了C型和E型铁心结构特点,分别对上述两种材料所对应的C型和E型铁心结构做具体参数计算,得出了四种参数。利用趋肤效应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导线,进而求出绕组损耗。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铁心损耗计算方法,使得铁心损耗计算更加精确。最后,采用绕组等效建模方法分别对依据上述四种参数所设计的高频变压器搭建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模型,并利用外电路联合仿真分析方法对其作铁心温度、损耗、电磁特性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铁心损耗计算方法更准确,C型结构高频变压器效率高于E型结构高频变压器,铁心结构相同的情况下,软磁铁氧体作为铁心材料的高频变压器效率高于铁基纳米晶的高频变压器。(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4)

刘涛[10](2019)在《聚酰亚胺高频绝缘特性与沿面放电演化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功率器件的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是未来智能电网中进行能源互联、调度和控制的路由器,可实现交流与直流以及不同直流电压等级间的灵活变换,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可靠并网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且特别适用于对电能变换设备的体积、重量有特殊要求的场合。高频电力变压器是PET中实现电气隔离和电压等级变换的核心组件,在高频电压作用下其匝间、层间、相间、对地绝缘和气-固界面绝缘将面临损耗发热严重、局部/沿面放电、绝缘过早失效等一系列问题,且绝缘性能受到电压参数(波形、频率、幅值、上升时间等)和温度等多因子耦合作用的影响。为推进高频变压器向高电压、大功率、小型化和高频率发展,有必要针对高频电应力作用下的局部放电与沿面放电特性、放电损伤导致的绝缘寿命衰减行为及其内在物理机制等关键问题,开展系统性的探索研究,这对于高频变压器的绝缘设计和性能评估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通过搭建高频加速老化实验平台和放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在50Hz~30kHz的宽频范围内,研究了电压频率对聚酰亚胺绝缘局部放电特性(涉及放电起始电压、放电相位谱图、放电幅值及放电次数等)和绝缘寿命的影响,发现随着电压频率的升高,单周波放电次数和平均放电幅值先增长后下降,存在“频致拐点”现象;为揭示该现象的产生机理,从空间电荷与放电特征参量的关联规律、温度对局部放电特性的影响机制分析着手,结合高频致热效应和电压频率对空间电荷耗散过程的影响,建立了“频致拐点”现象的理论模型。采用频率为1kHz的正弦波、叁角波、双极性方波、单极性方波和振荡脉冲5种不同的电压波形,以及具有不同上升时间的双极性方波电压,研究了电压波形、极性以及上升时间对聚酰亚胺绝缘局部放电行为和绝缘寿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从局部放电测试(涉及放电起始电压、平均放电幅值、单周波放电次数、单周波总放电幅值)和绝缘寿命测试两个角度出发,建立了不同高频电压波形之间以及工频与高频电压之间的等价性准则,另外,还通过引入峰-峰值因子、有效值因子和形状因子,实现了电压波形参数对绝缘老化速率的量化表征。基于正交实验设计理论,在5~30kHz、1.5~3.0kV、13~180℃范围内测试了不同频率、幅值和温度下聚酰亚胺试样的绝缘寿命,首先结合极差和方差分析法讨论了叁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绝缘老化速率的影响,确定了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以及交互作用的强弱程度;进一步获得了各因素水平变化对电-热应力耐受系数的影响规律,以及单因素独立作用、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的加速老化系数,证明了多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存在性;最后,计算了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绝缘寿命的影响系数大小,并据此建立了考虑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多因子寿命预测模型,并通过验证组实验证明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采用针-棒电极结构,研究了电压频率和温度对空气-聚酰亚胺绝缘沿面放电起始电压、闪络电压和沿面绝缘寿命的影响规律,统计分析了沿面放电不同发展阶段的放电特性(放电形态、相位谱图和放电特征参量);发现电压正、负半波的放电相位谱图间具有明显的极性效应,并基于放电统计特征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沿面放电发展程度的表征参量以及临近沿面闪络的预警信号;结合不同放电阶段的绝缘材料界面特性分析(表面电荷分布、表面形貌和特征官能团),揭示了气-固界面沿面放电的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沿面放电与界面特性的交互影响,并基于表面电荷积聚对沿面电场分布的影响分析,阐释了正、负半波极性效应的产生原因。采用反应集方法实现了对空气放电中粒子反应的大幅简化,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通过对粒子输运方程、泊松方程和等离子化学反应的耦合表征,并充分考虑带电粒子在绝缘介质表面的反应与累积过程,建立了高频绝缘局部放电和沿面流注的混合数值模型;据此实现了球-板电极结构下局部放电、针-棒电极结构下沿面流注发展过程的动态模拟,获得了放电过程中带电粒子浓度、表面电荷密度、电场强度等参量的时空演化规律;进一步分析了局部放电与材料表面电荷累积、空间电荷分布的相互作用,电压幅值和频率对放电电流的影响,沿面流注发展的微观物理机制,以及温度、气压、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等对沿面流注的影响机理;同时,利用已开展的实验研究结果与该数值模型仿真结果进行交互验证。(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6-01)

高频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传统有限元法、波导有限元法结合现场锤击试验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混凝土箱梁的中高频振动特性,分析了箱梁中导波的频散特性及其对箱梁中高频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广州地铁四号线30 m混凝土简支箱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现场锤击试验;使用传统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箱梁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对比箱梁导纳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使用Matlab编程对箱梁进行波导有限元分析,得到了箱梁中导波的频散特性和导波模态,并讨论了引起箱梁中高频振动峰值的导波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导纳的优势频段约为80~120 Hz,底板导纳的优势频段约为60~120 Hz;在120 Hz以内,箱梁中共出现了9种导波模态,其中竖向弯曲波E和H是引起箱梁中高频振动峰值的主要导波类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频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马明明,张小凤,贺升平,贺西平.复合材料高频探头特性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宋立忠,郭敏,王欣欣,李小珍.城市轨道交通箱梁中高频导波特性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3].曾杰,张昌锁,张旭进.高频纵向超声导波在锚杆中传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4].滕予非,李小鹏,陈福锋,宋新尧,焦在滨.高压直流接地极线路断线故障高频阻抗特性及阻抗监视系统适应性[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5].赵义焜,张国强,韩冬,杨富尧,刘洋.高频变压器用匝间绝缘材料沿面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9

[6].赵圣哲,张立荣,宋磊.高频双极晶体管工艺特性研究[J].电子与封装.2019

[7].尹太国,李伟,张鹏,温泽峰,贺翔.地铁车辆一系钢弹簧中高频动态特性分析[J].机械.2019

[8].丁红兵,李一鸣,李金霞,王超.微型探头-传感系统高频响应特性模型适应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9].张振强.模块化多电平高频变压器设计与电磁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10].刘涛.聚酰亚胺高频绝缘特性与沿面放电演化过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论文知识图

3.16 基础激励系统功率流矩形螺旋线慢波结构示意图电极相反的两个理想MOS结构串联的C-...刺激信号频率(a)和(b)取不同值条件下...雷达目标高频电磁散射特性分析系统电磁波谱的频率及波长Fig.1.7.Electr...

标签:;  ;  ;  ;  ;  ;  ;  

高频特性论文_马明明,张小凤,贺升平,贺西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