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向辉:剖析日本右翼的三重维度:思想、组织、行为论文

杜向辉:剖析日本右翼的三重维度:思想、组织、行为论文

摘要:右翼是日本社会中影响深远的一股顽固势力,研究日本右翼问题对中国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日本右翼的灵魂是右翼思想,即对内坚持国皇史观,主张维护天皇至上的地位,鼓吹极端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宣扬民族优越论和大亚细亚主义;右翼组织是传播和践行右翼思想的载体,包括来自社会底层和热衷于暴力活动的右翼组织,以及由政客所组成的右翼组织。思想是日本右翼的灵魂,组织是传播右翼思想的载体,行为是右翼思想的外化,三者相互交织、内在统一。

关键词:日本右翼;右翼思想;右翼组织;右翼行为

一、研究日本右翼的缘起

自近代以来,日本历史上几乎每次重大的活动都有右翼势力在背后兴风作浪、推波助澜。亚洲邻国尤其是中国就深受其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战败,右翼势力也遭到了沉重打击。但是,随着冷战的开始,出于美苏争霸和对抗苏联的需要,美国对日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从严厉打击日本右翼势力转变为扶植。日本右翼势力死灰复燃,再一次活跃于日本社会。

冷战结束以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正在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右翼仿佛又重新看到了机会,开始变得异常活跃起来。他们开始一反传统,表现出新的态势,试图改变战后体系,使日本突破和平宪法而重新武装,再一次步入世界政治军事大国之列。

Kilimall在肯尼亚苦心经营一年,做出了一个商家和消费者的“小循环”之后,才开始面向中国国内招商,以满足非洲消费者的“海外购”需求。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戴季陶曾说过:“要晓得它(日本)的过去如何,方才晓得它的现在是从哪里来的。晓得它现在的真相,方才能够推测它将来的趋向是怎样的。”[1]17因此,在后冷战时代,我们依然要关注、研究日本右翼。但是日本右翼究竟是右翼组织、还是右翼思想,抑或是右翼行为,学者们没有形成明晰的共识。当日本右翼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表现出新的态势后,如果依然还用传统思维去看待,就会失去对当今日本右翼及其与日本政局发展态势的正确分析。因此,我们只有结合日本右翼发展的时代特征,厘清日本右翼的内涵,为分析日本右翼问题建立全新的理论模型,才能全面认识日本。

二、日本右翼的灵魂是右翼思想

“日本右翼”最先表现为一种理念或社会思想。日本的《大辞林》把右翼解释为:“保守、国粹主义的思想倾向,以及具有这种思想倾向的个人或团体。”[2]247日本右翼是以崇拜天皇、鼓吹大日本主义为思想内核的民族主义思想和国粹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以神话故事为基础,把天皇和天皇制度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并突出宣扬日本的民族自豪感,遂成为日本右翼思想的最基本元素。但这种思想理念在日本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又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有的历史时期作为主流的社会思想主导着日本社会的走向,在另一历史时期则作为边缘思想隐匿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且极善伪装。

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欧美列强的压迫下打开门户后,日本社会就形成了反对门户开放、主张“尊皇”与“攘夷”来应对社会矛盾的右翼思潮。如明治维新期间,吉田松阴就提出一套非理性的、乃至于狂热化的扩张思想,该思想强调先内后外,对内强化天皇权威,对外侵略扩张,范围涉及南洋和印度、满洲和沙俄、朝鲜和大清国。他认为只有对内建立天皇专制、对外进行侵略和扩张,日本才能强大起来。这种激进的、狂躁的思想为日本右翼提供了思维模式,最终在20世纪初,演变为日本法西斯主义右翼思想。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右翼思想家鼓吹法西斯主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大川周明、北一辉等。如大川周明的“东西对抗论”、北一辉的《国家改造法案大纲》,都鼓吹国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宣扬侵略扩张和穷兵黩武,为日本的军国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战结束以后,由于日本战败和美国的打压,日本右翼思想开始化整为零,更为隐蔽化地传播。但是随着冷战的开始,由于美国的纵容,使日本右翼思想得以继承下来,且更加善于伪装。在冷战期间,日本右翼出于生存的需要,一改之前反美的思想,转而亲美,宣扬反苏、反社会主义的思想。冷战结束以来,产生了以新保守主义和强烈的新民族主义为主流的现代右翼思想,他们掩饰历史,不承认侵略战争,主张突破和平宪法建立正常国防武装力量,宣扬民族主义、极端国家主义,又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思潮。小泽一郎、石原慎太郎等人都是宣扬这种新右翼思想的代表。

冷战期间,日本右翼组织重新集结,积极实施右翼暴力行为。1952年9月,丰田一夫作为“殉国青年队”的队长带人实施暴力行为,阻拦日本派代表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太会议;1959年7月“师魂同志会”成员殴打社会党议员赤松勇;1970年11月,三岛由纪夫号召政变后自杀。1990年1月“正气塾”分子田尻和美制造的“本岛事件”。自2012年以来,“慰灵团”“加油日本”等日本右翼组织多次登陆钓鱼岛,挑衅中国领土主权。以上这些都体现日本右翼思想的行为,其中有右翼分子的个人行为,但大多都属于右翼的组织行为。

右翼思想在日本历史进程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但不管是在幕府时期、二战前后,还是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右翼的思想内核都一以贯之,“概括起来则是指对内坚持国皇史观,维护天皇至上的地位,鼓吹极端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对外有极强的侵略扩张倾向,宣扬民族优越论和大亚细亚主义”[3]。在当代的日本社会中,右翼分子和民族主义分子交织在一起,识别起来也越来越困难,但是不管右翼分子如何改换面目、隐藏身份,以上核心思想就是识别日本右翼的最重要的“身份标识”。

秦明月注意到这位毛夫人虽然强装镇定,但是其身体已经在微微发抖,她似乎想努力笑一下,但是嘴角只是牵动了一下而已。秦明月见多了死者家属看到亲人死于非命时痛不欲生的表情,反而有些麻木了,更多的是一种冷静到近乎残酷的观察与怀疑。在他的眼中,只要案子没破,一切人物都是可以怀疑的。

三、右翼组织是传播和践行右翼思想的载体

众所周知,只有思想而无行为,就无法产生危害性的后果。日本右翼具有狂热的排外主义倾向,强调对国家的忠诚。这种“狂热”不仅表现在思想上,最终还体现在日本右翼的行为上。日本的右翼行为,最早可以追溯到“长崎事件”,随后,日本右翼行为开始与军国主义相勾结,接二连三地制造政治性暴力事件。在日本侵略中国时所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中都有日本右翼势力作为幕后黑手,积极充当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马前卒”。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占领当局强行限期解散右翼组织,到1951年底,被解散的右翼团体多达200多个,右翼组织遭到了沉重打击,似乎被消除。但是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右翼的打击又是不彻底的。由于冷战的开始,美国出于其国家利益的考虑,对日本的占领政策出现变化,对待日本右翼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再解散右翼组织,开始扶持日本右翼势力。日本右翼的精神支柱——天皇被免于起诉,并且保存了天皇制度,大量军国主义分子逃脱处罚,一些右翼首脑也得以获释。这些战犯和右翼分子被免于处罚后,有的成为战后日本的政要,有的成为主要头领重新组建右翼组织。如岸信介从甲级战犯变成内阁总理大臣,依然积极扶持右翼势力。玉誊士夫等右翼头子都成为后来日本右翼运动的首脑。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很多右翼组织死灰复燃。“据统计,1951年在日本警察机构登记的右翼团体就有540个。”[6]159

近年来,国人出国(境)旅游成为一种时尚,而高收入家庭送子女留学、游学除了是教育投资最直接的体现,也成为另一种时尚。与此同时,来华旅游及留学、游学的外国人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总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

1881年建立的“玄洋社”被公认是日本成立时间最早的右翼组织。后来臭名昭著的“黑龙会”“浪人会”等各色右翼组织,都是由“玄洋社”孵化而来的。从这一时期起,日本掀起了建立右翼组织的热潮。这些右翼组织都有比较明确的行动纲领。譬如“玄洋社”的首条社规便是敬戴皇室。“黑龙会”的纲领则涉及内政外交、军事社会等方方面面,其内容包括拥戴天皇、对外扩张、尚兵黩武。由此可见,这些右翼组织的纲领中充斥着对内建立推崇天皇权威的独裁政权、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政治主张。这些就为后来大量成立法西斯右翼组织提供了思想依据。

到20世纪初,日本右翼势力快速膨胀,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具有法西斯色彩的右翼组织,日本第一个民间法西斯组织是由大川周明等人成立的“犹存社”。就像此前的“玄洋社”孵化了大量的传统右翼组织一样,“犹存社”也衍化出众多的法西斯右翼组织,从而成为滋生日本右翼法西斯主义者的大本营。据统计,从1927年到1932年,日本右翼组织从一百个左右迅速增加到一千多个。到1939年,“日本右翼势力达到巅峰时期,日本右翼团体已多达1733个。”[5]519

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美苏冷战体制的形成,日本右翼组织为了求得生存,一反传统,表现出较强的亲美,反对苏联、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特征。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激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力图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伴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日本右翼组织重新整合,产生了一批持有激烈民族主义色彩的“新右翼”组织,如一水会、日本青年协议会、日本学生同盟、大日本赤诚会、新生亚细亚青年集团、新民族主义青年同盟、慰祭英灵会等等。他们主张推翻雅尔塔协定和波兹坦公告所确立的战后体系、进而“回归日本民族”。据警方统计,进入新世纪之后,日本的右翼组织发展到近千个,已接近二战前右翼力量巅峰的时期的数量。

上世纪末,日本学者藤冈信胜等人主编的《新历史教科书》中,否认台湾是中国领土,把中国说成了中日战争的挑动者,否认日军野蛮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美化所谓的“大东亚战争”。2004年4月,日本右翼文人编著新版《新历史教科书》,依旧力图否认历史和二战中的滔天罪行。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在二战后首位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跟随其后,桥本龙太郎、小泉纯一郎在任首相期间,数次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是日本鼓吹和宣传军国主义的道场,里面供奉着日本对外侵略扩张丧命的侵略分子的牌位。国家现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就是践行日本右翼思想的国家行为。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在实施右倾化的国家行为上,继续突破一道道底线,用先后通过的《周边事态法》《有事法制》等几部法案,在法理上使自卫队走出国门成为可能。以上这些法案已经在实际意义上篡改了和平宪法。

在对BIM技术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其可以在建筑体热环境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建筑物热岛效应的分析,并建立起适宜的绿化系统对其热岛情况进行改善与处理,进而促进建筑物的舒适度提升,避免建筑物使用中热岛效应带来的空调能耗提升现象。

四、右翼行为是右翼思想的外化、具体实施过程和实践结果

在传统的研究视角中,日本右翼就是指“右翼组织”。“日本右翼”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被解释为“日本近代鼓吹效忠天皇和向外扩张的反动社团。”[4]195右翼组织是日本右翼思想的依托,如果将右翼思想比作日本右翼的“灵魂”,那么右翼组织则为其灵魂的依附提供了“躯体”。

如小泽一郎的《日本改造计划》,力图使日本冲破战后体系与和平宪法而成为“普通国家”。石原慎太郎等人则提出日本应该向世界说“不”的思想,即在政治上,主张对中、美、俄等大国说“不”。他们还主张否认侵略战争的提法,否认现行和平宪法,否认南京大屠杀等等。这些思想活跃流传至今,在唤起民众支持,煽动国民情绪,推动国家右倾化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长时间以来,右翼组织都是日本右翼活动的主角,也是滋生日本右翼思想的土壤和组织基础,至今仍活跃在日本社会和政治的各个角落。日本右翼组织不仅囊括来自社会底层和热衷于暴力活动的右翼组织,还包括右翼政客所组成的右翼组织,如“神道议员联盟”就是拥为数众多的国会议员。他们目的明确、活动张狂,积极组织日本右翼活动,实力不容小觑。

五、结语

综合以上对日本右翼三重维度的分析,“日本右翼”可以定义为“对内坚持国皇史,维护天皇至上的地位,鼓吹极端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对外有极强的侵略扩张倾向,宣扬民族优越论和大亚细亚主义的个人、组织或实施以上思想的行为。”[3]在此三者中,思想是日本右翼的灵魂,组织是传播右翼思想的载体,行为是右翼思想的外化,三者相互交织、内在统一。

全民学习共享平台的功能设计 全民学习共享平台的功能设计是把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岗位培训等进行统筹整合,构建多类型、开放式的交流互通的学习平台。全民学习共享平台要能够提供给大众各种形式的学习机会和认证机制,对学员的学习状况以标准学分、学业证书、互认互通的方式进行激励,为大众提供时时、处处的云教室。互联网思维的全民学习共享平台体现开放的参与形式,体现体验的学习方式,体现大数据特征的考核数据,让教育的生态环境从学习延展到社会,让每个人在每一社会阶段都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能激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建立在线交流微社区,让学习者得到沟通的学习体验和交往的情感体验。

在当今日本社会中,有的人虽然没有参加右翼组织,分布在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如文化领域、艺术领域、教育领域、政治领域,他们大都刻意隐藏自己右翼的身份,但是只要坚持和传播右翼思想,他们就是右翼分子。这些不是右翼的“右翼”,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都是各界的权威和专家,以文化活动和“学术”研究为名,借助媒体造势,来影响社会思潮和国民情绪,以此为右翼摇旗呐喊。今天研究日本右翼问题,如果忽略了这些具有右翼思想的文化人或政客,那是相当不明智的。因此,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右翼分子,关键看他是否具有右翼思想,这是识别日本右翼最重要的“身份标识”。

研究日本右翼问题,同时要密切关注日本的右翼行为,不仅要重视右翼组织实施的行为,还要重视日本右翼的国家行为,即日本政治整体右倾化。从二战的历史教训中可以总结出,当日本推行右倾化的政治路线和外交方针的时候,有可能给东亚各国尤其是中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惕。

关于日本右翼问题的研究,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反思。提起德国法西斯在二战期间的纳粹集中营和屠杀,全世界人都知晓其罪行,但是提起日本在中国的种种罪恶,如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问题,却有人怀疑,甚至抹黑、歪曲历史。这既与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推卸战争责任有关,也与我们的话语权不够有关。我们一定要还原历史的真相,以防混淆视听,误导后人。同时,也要对日本右翼势力膨胀、日本国家行为右倾,挑战战后秩序,谋求突破和平宪法、重新武装和扩张的冲动加以高度警惕和防范。

这种方法适用于目标区无资料,但与典型区相似的情况。相似条件包括降水条件、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形、植被情况等)、气象条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年均雨量等)、水文条件(流域面积、年均流量、河道长度、河道比降等)。如果目标区与典型区有少量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戴季陶.日本论[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

[2](日)松村明.大辞林[M].东京:三省堂编修所,1995.

[3]杜向辉.冷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发展的新态势[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4]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5](日)荒原朴水.增补大右翼史[M].东京:大日本一诚会出版局,1974.

[6](日)木下半治.日本右翼的研究[M].东京:现代评论社,1977.

中图分类号:D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5-0031-03

基金项目: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度教学改革项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JXGG201827)

作者简介:杜向辉(1984—),男,汉族,甘肃成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与国际政治研究。

(责任编辑:冯小卫)

标签:;  ;  ;  ;  ;  ;  ;  ;  

杜向辉:剖析日本右翼的三重维度:思想、组织、行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