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票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空白票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白票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票据,空白,法律效力,票据法,法理,善意,效力。

空白票据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唐佳[1](2018)在《空白票据补充权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白票据作为商业实践的产物,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目前已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票据法以及国际上的相关公约所承认。补充权作为空白票据法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空白票据制度的核心。我国票据立法采有限、不完全的空白票据制度,对空白票据及其补充权的规定都极为简单,俨然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以票据法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外比较成熟的规则,对空白票据补充权的法理依据、取得标准、行使行为规则及时效,以及空白票据补充权的法律效力进行深入分析。本文认为:对于空白票据补充权存在的法理依据,应采“授权说”的观点;对空白票据补充权的取得标准,应采“客观主义方法”;对空白票据补充权的行使时效,应适用“消灭时效”。最后,以中国的具体实践为基础,本文提出如下建议:扩大空白票据补充权的适用范围,明确空白票据补充权的基本制度及其行使前后的法律效力,通过合理借鉴国外成功做法来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为空白票据补充权在我国的发展提供法律上的保障。(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4-01)

李萌萌[2](2017)在《空白票据补充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票据法制度及其司法实践中均认可空白票据。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制度建设上,空白票据补充权都是空白票据制度的核心内容。空白票据补充权,是指出票人在出票时因某种原因空白部分应记载事项而授予持票人日后予以补充的权利。由于经济上的合理性,空白票据补充权的存在使票据交易更方便快捷,更利于票据的流通,而广受欢迎。然而,中国票据法只认可空白支票,欠缺事项只包括金额、收款人名称。这样简单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也饱受争议,无法解决愈加复杂的票据法律关系。同时,随着票据融资功能的发展,空白背书票据也在实践中大量出现,围绕空白背书补充权的行使也产生了大量的纠纷。为弥补现有制度的缺失,以及更好的解决票据实务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从空白票据补充权理论依据、法律属性、取得、丧失、行使以及法律效力等对空白票据补充权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为我国空白票据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叁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以案例的角度出发提出我国现行票据法存在的不足,分析空白票据补充权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为正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空白票据补充权的基本理论,包括含义、理论依据及法律属性。依笔者之见,空白票据补充权系形成权,因其符合形成权的特征。(2)空白票据补充权的取得与撤销。交付是空白票据补充权取得的标志。取得的认定标准有明示授权、默示授权、折衷叁种立法规定,因折衷的立法规定兼采了前两种之长,故应值得采纳。而空白票据补充权是可以撤回或撤销的,至于是否需要收回空白票据则是出票人的自由,但如不收回,出票人应承担不利益的风险。(3)空白票据补充权的行使。补充权的行使主体是直接持票人和其他正当持票人。补充权行使与否是持票人的权利。若持票人行使补充权,则须遵循规则,并有一定的时间限制。(4)空白票据补充权的法律效力。补充权行使之前,空白票据可以转让。若出现空白票据丧失的情况,失票人可以采取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或者诉讼等补救措施。正当行使补充权后,票据权利义务关系成立。补充权不当行使后,出票人对善意取得人仍应履行票据义务,但对恶意或重大过失的持票人以及不当行使补充权的人行使抗辩权。第叁部分为结论,笔者针对中国票据法的缺陷提出四点完善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杜丽姗[3](2016)在《我国空白票据若干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票据得到了广泛运用,而空白票据也成为了经济交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票据形态。鉴于票据要式性以及文义性的规则,空白票据的效力一直被学界所争议。目前,大多数国家普遍承认了空白票据的效力。我国《票据法》仅仅允许支票的有限空白,而对于汇票和本票是否允许留白只字未提,显然这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并不相适应。本文在揭示我国票据立法上存在的缺陷外还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6年05期)

孙睿[4](2015)在《论空白票据补充权》一文中研究指出空白票据对于促进票据流通、确保票据支付有着天然的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空白票据应用日益广泛。空白票据补充权在空白票据理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国立法中均对其有所体现。通过研究,笔者认为空白补充权之理论基础应采取“授权说”;空白补充权之法律性质为形成权;空白补充权的取得、认定标准应为“折中说”。我国《票据法》仅在支票一章中第85条、86条规定了空白支票,对于空白汇票、本票尚无明确法律规定。笔者通过研读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空白票据理论归纳总结,对未来我国空白票据补充权的法律修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应对空白票据的种类,空白补充权之行使规则,善意第叁人的保护加以规定和完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5-04-20)

牛丽锋[5](2014)在《论空白票据的补充权》一文中研究指出空白票据制度产生于商事活动中,交易当事人基于对彼此的信任为了交易方便,同时提高票据的流通效率,采用了空白票据制度。空白票据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突破了传统票据理论的要式性。票据的效力受票据形式性影响,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空白的票据,因未满足形式要件,将被认定为无效票据。然而,实际生活中,出票人和收款人往往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传统的票据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出票人、收款人或者第叁方交易人对交易多样性的要求。空白票据补充权对空白票据来说至关重要,它关乎着空白票据的存在与适用。我国《票据法》对空白票据制度规定过于简单,仅允许空白支票的存在,对空白补充权的规定几乎没有涉及,已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对空白票据及空白补充权等问题进行探讨,已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着重分析要式性与自治性视野下的补充权、空白补充权的立法比较、票据关系人的法律地位等内容,希望能全面认识空白补充权这一问题,为完善我国空白补充权制度贡献一份力量。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从票据的要式性与自治性视野下审视补充权,总结补充权涉及的重要理论问题,从该视角理解空白补充权制度。文章的第二部分,比较空白补充权的立法模式。本部分讨论了域外立法对空白补充权采用的立法模式,并对我国立法上空白补充权进行梳理。文章的第叁部分,分析票据关系人之间的法律地位。通过对出票人、补充权人和后手持票人主要票据当事人在补充权行使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分析,讨论在不同情形下行使补充权时各票据关系人的法律地位。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空白票据补充权的立法建议。希望通过对整篇文章的讨论,最终提出有价值的法律建议。(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4-12-26)

李青,李炳燃[6](2014)在《空白票据制度理论检视及诉讼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空白票据制度在票据法理论体系中非常独特,甚至异化,它突破了票据法固守的设权性、文义性、要式性特质。其通过空白票据补充权的行使,使未完成票据转换为完全票据,扩展了有效票据的范围,在促进票据进一步流通的同时,兼顾了对善意持票人利益的保护,对于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中的空白票据纠纷诉讼案件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参酌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李大何[7](2014)在《空白票据补充权基础问题的民法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白票据,又称空白授权票据,是指票据行为人仅在票据上签名,而将票据上的其他应记载事项,全部或一部分交由他人完成的票据。而空白票据补充权是其中的核心问题。空白票据补充权是民事权利,故应从民法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关于空白票据补充权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委任说、代理说、契约说、授权说四种。在以民法视角比较分析相关理论及支持理由之后,可知授权说最为妥当。最后,关于权利类型问题,发现在承认其为形成权,以及适用诉讼时效之间,发生了一个两难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杨虹[8](2014)在《空白票据失票救济实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制度归根到底会受到效益原理的支配,法律安排实质上是以效益为轴心的。空白票据的产生到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过程是对经济往来中追求效益的典型体现。我国的票据立法过程中对空白票据有严格的限制,各项具体制度目前都尚未做出完善的规定。票据在交易和流通过程中会出现失票的可能性,空白票据而言,基于其特殊属性,部分非必须填充内容空白,容易发生利益冲突和纠纷。本文从空白票据失票救济实务研究这一小的视角为出发点,第一部分将综合对空白票据的失票法律效力进行界定,在第二部分将对我国目前对票据丧失救济途径进行梳理,包括遗失声明、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普通程序。第叁部分本文针对救济方式在立法及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通过对境外票据立法经验的学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挂失止付,公示催告的程序,诉讼救济程序提出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完善方案。空白票据的实务研究中必然少不了对善意第叁人的保护,无论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都通过通过单独的成文票据立法对善意第叁人进行了保护。因此文章的第四部分对空白票据失票救济中善意持票人的保护进行了探讨,以期方案能够全面对我国空白票据失票救济实务研究加以完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4-05-20)

王飒[9](2014)在《空白票据补充权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白票据属于商业习惯法中的有价证券,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交易手段,因此它被各国票据法和国际公约承认并予以规范。空白票据补充权是空白票据制度的灵魂,也是空白票据的精华所在。我国票据法中对空白票据限定范围特别狭窄,仅支持空白支票;对空白补充权的行使和产生的法律效力规定尤为简单。通过研读学者们的理论观点,笔者认为空白补充权的产生应当采用“授权说”更有科学性,并且空白补充权的取得依据应当采取“被权利外观修正后的主观说”。经过解析各国票据立法后,本文在结合具体案例和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从立法层面角度上对空白票据种类、空白补充权范围、空白补充权行使和保护善意第叁人等方面提出尝试性建议,对现有法律进行完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4-04-10)

王艳梅[10](2013)在《日本空白票据理论与规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法上的空白票据规则,对我国相关规则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日本《票据法》第10条和《支票法》第13条是立法上明确承认的空白票据的基本依据。日本判例采用主观标准,强调行为人和收款人合意是构成空白票据的重要要件,也允许签发出票人空白的票据;空白票据也符合有价证券的基本构成,属于未完成票据;空白票据补充权从交付票据时起成立,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空白票据也可以依普通完全票据一样的流通方式转让。(本文来源于《北方法学》期刊2013年04期)

空白票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票据法制度及其司法实践中均认可空白票据。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制度建设上,空白票据补充权都是空白票据制度的核心内容。空白票据补充权,是指出票人在出票时因某种原因空白部分应记载事项而授予持票人日后予以补充的权利。由于经济上的合理性,空白票据补充权的存在使票据交易更方便快捷,更利于票据的流通,而广受欢迎。然而,中国票据法只认可空白支票,欠缺事项只包括金额、收款人名称。这样简单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也饱受争议,无法解决愈加复杂的票据法律关系。同时,随着票据融资功能的发展,空白背书票据也在实践中大量出现,围绕空白背书补充权的行使也产生了大量的纠纷。为弥补现有制度的缺失,以及更好的解决票据实务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从空白票据补充权理论依据、法律属性、取得、丧失、行使以及法律效力等对空白票据补充权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为我国空白票据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叁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以案例的角度出发提出我国现行票据法存在的不足,分析空白票据补充权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为正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空白票据补充权的基本理论,包括含义、理论依据及法律属性。依笔者之见,空白票据补充权系形成权,因其符合形成权的特征。(2)空白票据补充权的取得与撤销。交付是空白票据补充权取得的标志。取得的认定标准有明示授权、默示授权、折衷叁种立法规定,因折衷的立法规定兼采了前两种之长,故应值得采纳。而空白票据补充权是可以撤回或撤销的,至于是否需要收回空白票据则是出票人的自由,但如不收回,出票人应承担不利益的风险。(3)空白票据补充权的行使。补充权的行使主体是直接持票人和其他正当持票人。补充权行使与否是持票人的权利。若持票人行使补充权,则须遵循规则,并有一定的时间限制。(4)空白票据补充权的法律效力。补充权行使之前,空白票据可以转让。若出现空白票据丧失的情况,失票人可以采取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或者诉讼等补救措施。正当行使补充权后,票据权利义务关系成立。补充权不当行使后,出票人对善意取得人仍应履行票据义务,但对恶意或重大过失的持票人以及不当行使补充权的人行使抗辩权。第叁部分为结论,笔者针对中国票据法的缺陷提出四点完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白票据论文参考文献

[1].唐佳.空白票据补充权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8

[2].李萌萌.空白票据补充权研究[D].山西大学.2017

[3].杜丽姗.我国空白票据若干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

[4].孙睿.论空白票据补充权[D].黑龙江大学.2015

[5].牛丽锋.论空白票据的补充权[D].宁波大学.2014

[6].李青,李炳燃.空白票据制度理论检视及诉讼适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7].李大何.空白票据补充权基础问题的民法学分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

[8].杨虹.空白票据失票救济实务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9].王飒.空白票据补充权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10].王艳梅.日本空白票据理论与规则研究[J].北方法学.2013

标签:;  ;  ;  ;  ;  ;  ;  

空白票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