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政治文化论文_王高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性政治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理性,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思想政治,苏联。

理性政治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高才[1](2018)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理性精神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理性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当前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难以真正提升高中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影响了学生行为实践能力和品格的形成。本文通过具体分析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理性精神,为培养学生的理性行为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8年63期)

邹雅怡[2](2018)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理性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生活"中,理性精神在于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并能够积极奉献社会的理智建设者。(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8年05期)

王季凤[3](2017)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理性精神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价值澄清,做独立人格者在高中政治教育过程中,独立的品德主要是指一个人拥有主动性、独立性以及创造性。高中学习者不要受到外界精神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不要依靠现代社会中的政治力量,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学习者应该有独立的判断能力,相关政治制度如果参与进来,那么就会具有独立主动精神体制。在高中政治实践过程当中,诸多组织者一般情况下都会采用一些特殊的学习方法来引导学习者了解相关知识,但是想象的完全和实践脱节。因此,在情景学习(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7年46期)

王亚萍[4](2017)在《当前我国理性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普及、网民数量的迅猛壮大,网络在我国政治文化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在大数据时代中,一旦忽视与网络相关的政治文化改革,漠视网络空间中的政治文化发展,那么,必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传统政治文化通过网络实现了转变,突破了传统的政治信息控制机制,扩展了人们获得政治信息的渠道,革新了其政治思索的方法,加深了政治文化的内涵性。对当前我国理性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的探究,不单单是对政治文化理论的补充,更重要的是满足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旦政治文化与网络接触碰撞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政治现象?网络政治文化的具体含义、主要特征、基本构造是什么?网络政治文化对政治文化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其中消极影响的成因又是什么?理性的、先进的网络政治文化的建设渠道有哪些?以上疑惑是本文的探索主题。在分析网络政治文化的含义之前,先对“网络”和“政治文化”进行说明。接下来分析网络政治文化的基本构造,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网民、网络政治信息。然后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网络政治文化的特征,一方面是延续类特征,指网络政治文化继承了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高科技、自由性、虚拟性等;另一方面是发展类特征,是网络政治文化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征。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网络政治文化的研究倾向于“是什么”,对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整体影响(尤其是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研究不够。本文从对主流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稳定的影响入手,大力剖析了网络政治文化的双维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将理性网络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和非理性网络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一一呈现。在面对当前我国非理性网络政治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时,必须做好逻辑分析,在进一步探索理性网络政治文化建设途径之前,首先需要深入挖掘导致此问题的原因。考究非理性网络政治文化的构成原因,秉承系统论的原则,主要着眼于非理性网络政治文化的每一个基本构造,从信息技术、网民、网络政治信息这叁方面着手。最后,根据非理性网络政治文化的成因,对症下药,通过研发高水平的信息技术、提升网民的政治素质以及公布、传播真实有效的网络政治信息等措施,加快我国理性网络政治文化的建设。从政治学角度出发,在网络政治理论和政治文化理论等相关理论的背景下,对网络和政治文化的内涵进行剖析,将其作为研究网络政治文化的基础,在网民与网络的互动中,阐述当前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推敲先进的、理性的网络政治文化的建设途径,旨在为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的更新提供绿色、有序的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6-01)

刘丙胜[5](2016)在《试论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理性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生活"为例,理性精神的养育在于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能够理性思考,作出理性判断,并积极奉献社会的理智建设者。(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德育》期刊2016年07期)

张育仁[6](2016)在《论“抗战电影”的工具理性及其苏联政治文化印迹》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电影"是一种具有现代国家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特征的"政治电影",其具有的功利性政治文化属性,使其与抗战前大量的"商业电影"有明显的区别,凸显出强烈的工具理性色彩。中国的"抗战电影"从苏联电影的工具理性中,不仅学到了编创"新中国"电影的"一般法则",还寻找到了建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的绝佳蓝本。"抗战电影"发挥出了具有政略和战略价值的积极、巨大的传播功效,真实记录了中国军民顽强抗战的精神,为其后"民族电影"事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贵的政治文化经验。(本文来源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王新生[7](2014)在《阶级意识的退隐与公民理性的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当代政治文化嬗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叁十多年来,中国作为进行市场化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文化经历了从阶级文化退隐到公民文化建构这一嬗变过程。从根本上看,公民文化建构的过程是在"公民政治"替换"阶级政治"的过程中出现的创造性转化。仅仅从政治文化自身出发进行考察,或者仅仅将其归结为阶级斗争由显性到隐性的过程,是解释不了政治文化这一当代嬗变的。只有追溯到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整合方式的变化,并最终追溯到经济结构的变化,才能对这种嬗变的原因作出深刻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4年05期)

王嘉良[8](2014)在《理性审视:政治文化视阈中的茅盾》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的评价,长期以来因其创作中显露的政治化倾向而存在分歧,这意味着从政治文化视阈对茅盾作理性审视十分必要。茅盾形成"矛盾"人生和独特的作家角色定位,在文学和政治的交错中创作,并作出自己的相应建树。这些都需要将其置于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考量,作出准确估价。(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李子默[9](2013)在《论理性网络政治文化的构建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正在逐步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政治文化的认识,使政治文化的内涵更加的丰富,我们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政治观念、政治文化,形成一种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政治行为,从而对我们整个政治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构建理性网络政治文化对于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阐释网络政治文化的涵义、特征、与现实意义入手,着重的去探讨现阶段我国网络政治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非理性网络政治文化在我国的表现和不良影响。最后通过建立法律机制、优化引导机制等相关机制,去探讨在我国构建理性网络政治文化的途径。本文试图通过政治文化和网络政治的理论框架,来分析现阶段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正确构建理性网络政治文化的途径和措施,目的在于在探讨在我国构建一种规范的理性网络政治文化环境,从而来推动我国网络政治文化向着更加理性和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3-06-01)

林文勤[10](2010)在《读《权力宰制理性——士人、传统政治文化与中国社会》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由《权力宰制理性——士人、传统政治文化与中国社会》出发探析了知识分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神品格。(本文来源于《今日南国(中旬刊)》期刊2010年07期)

理性政治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理性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生活"中,理性精神在于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并能够积极奉献社会的理智建设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性政治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高才.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理性精神分析[J].考试周刊.2018

[2].邹雅怡.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理性精神[J].考试周刊.2018

[3].王季凤.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理性精神分析[J].科普童话.2017

[4].王亚萍.当前我国理性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7

[5].刘丙胜.试论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理性精神[J].中小学德育.2016

[6].张育仁.论“抗战电影”的工具理性及其苏联政治文化印迹[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7].王新生.阶级意识的退隐与公民理性的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当代政治文化嬗变分析[J].哲学动态.2014

[8].王嘉良.理性审视:政治文化视阈中的茅盾[J].天津社会科学.2014

[9].李子默.论理性网络政治文化的构建机制[D].河北大学.2013

[10].林文勤.读《权力宰制理性——士人、传统政治文化与中国社会》有感[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

论文知识图

河南科技学院鉴定验收项目(4)河南科技学院鉴定验收项目(3)作品细节展示洛阳师范学院获奖成果(1)河南科技学院鉴定验收项目(1)河南科技学院鉴定验收项目(2)

标签:;  ;  ;  ;  ;  ;  ;  

理性政治文化论文_王高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