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硅烷论文_许飞,顾月茹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基硅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硅烷,甲基,磷酸酯,二甲基,纯度,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甲基硅烷论文文献综述

许飞,顾月茹[1](2019)在《叁(叁甲基硅烷)磷酸酯对叁元锂离子电池高电压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叁(叁甲基硅烷)磷酸酯(TMSP)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对叁元LiNi_(0.5)Co_(0.2)Mn_(0.3)O_2(LNCM523)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高电压性能的影响。线性伏安扫描测试(LSV)、交流阻抗图谱(EIS)、全电池电性能测试等表征结果表明,在高电压下TMSP能优先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稳定的CEI膜,有效抑制电解液的氧化分解,其在循环过程中具有较低的阻抗增长率,使LNCM523电池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得到有效提高。(本文来源于《磷肥与复肥》期刊2019年09期)

董庆雨,毛亚云,郭峰,程振杰,董厚才[2](2019)在《叁(叁甲基硅烷)亚磷酸酯添加剂改善高镍叁元正极材料的高电压循环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叁(叁甲基硅烷)亚磷酸酯(TMSP)添加剂对高镍叁元正极材料Li Ni_(0.83)Mn_(0.05)Co_(0.12)O_2(LNMC811)高电压循环性能的影响。结合电化学表征、理论计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发现,在高电位(4.5 Vvs Li/Li~+)下,TMSP添加剂能够在LNMC811正极表面被氧化分解,生成一层富含导锂离子性能好的硅酸盐和电化学稳定的无机碳酸锂,且电解液主要分解产物(有机碳酸锂和氟化锂)含量较少的正极固体电解质界面(CEI)膜;分析表明覆盖在正极表面的薄而均匀的CEI膜,能够很好的降低充放电过程的极化电压,隔离电解液和正极的接触,减少电解液的分解,抑制金属离子的溶出,稳定正极晶体结构,使LNMC811材料能够在4.5 V(vs Li/Li~+)高电压循环时仍然保持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孟祥璟,张祥奎,陈建英,杨素珍,陈玉荣[3](2019)在《玻璃酸二甲基硅烷醇酯对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玻璃酸二甲基硅烷醇酯(DSHA)对兔鼻腔黏膜上皮细胞的毒性及对人阴道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DSHA对鼻腔黏膜上皮细胞的毒性;检验不同浓度的DSHA对醋酸氯己定损伤兔鼻腔黏膜上皮细胞和人阴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 DSHA对兔鼻腔黏膜上皮细胞未见明显毒性效应;先采用浓度0.05~1.25 mg/ml的DSHA与黏膜上皮细胞共孵育,可减轻醋酸氯己定对细胞的损伤。结论DSHA对兔鼻腔黏膜上皮无细胞毒性,对黏膜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恢复黏膜上皮细胞的正常活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19年03期)

谢贤清,吴良发[4](2019)在《电子级叁甲基硅烷的合成与提纯工艺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氯甲烷、二甲基一氯硅烷为原料,经格氏反应生成格氏试剂再与二甲基一氯硅烷反应得到叁甲基硅烷,经加压精馏得到电子级叁甲基硅烷,总收率达到68.2%(以二甲基一氯硅烷计),最终产物结构通过~1H NMR、ESI-MS进行表征.气相色谱检测产品有机纯度达99.99%以上,ICP-MS检测无机纯度达到99.999 99%.考察了溶剂的种类、卤代烷的种类、二甲基一氯硅烷的用量及其他反应条件对叁甲基硅烷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甲基四氢呋喃为最佳的溶剂,氯甲烷是较经济又方便提纯的原料,确定了二甲基一氯硅烷最佳摩尔比为n(二甲基一氯硅烷)∶n(格氏试剂)=1.0∶1.2,最佳反应温度为30℃,合成收率为92.3%.对精馏提纯的回流比、精馏压力和产品接收方式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回流比为5∶1,精馏压力为200 kPa时,提纯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郭雷,关辉,杨学春[5](2018)在《甲基硅烷类防水剂对泡沫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泡沫混凝土的抗冻性问题,本文通过对泡沫混凝土试件涂刷甲基硅烷防水剂,对经过冻融循环后试件进行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密度增大时,抗渗性及抗冻性提高;甲基硅烷类防水剂可与泡沫混凝土界面上的-OH缔合,形成网状憎水性硅氧烷膜,使泡沫混凝土的渗透性及抗冻性得以改善;甲基硅烷与其他防水剂复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抗冻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李哲夫[6](2018)在《聚(二乙炔基苯基二甲基硅烷)静电纺纤维的制备及其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耐热材料、汽车加工工业、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和电子材料等方面对材料的耐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含硅芳基乙炔树脂由于其具有优良的耐烧蚀、耐高温、加工和电性能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研究人员一般将其用作耐热复合材料基体或耐热结构部件,对于芳基乙炔耐热纤维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鲜有报道。本文制备了芳基乙炔树脂的预聚体——聚(二乙炔基苯基二甲基硅烷),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光-热两步固化法制备了芳基乙炔纤维材料,并探究了其在燃料电池氧还原电催化领域的应用。使用格氏试剂法以二乙炔基苯、苯乙炔和二甲基硅烷为原料制备了聚(二乙炔基苯基二甲基硅烷)(PMSEPE)。使用核磁氢谱、核磁硅谱、核磁碳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法研究了 PMSEPE的热固化过程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PMSEPE的热固化过程分为300℃以下的Diels-Alder反应和硅氢加成反应与300℃以上的硅氢加成反应,热失重结果表明在氮气下PMSEPE固化物在800℃下的质量保留率为89%。使用旋转流变仪对PMSEPE的黏温特性进行了表征,发现其熔点较低为90℃,熔体黏度较小为3-26Pa.S,并具有较宽的熔融加工区间。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和光-热两步固化法制备了芳基乙炔纤维材料,克服了直接热固化会破坏纤维形貌的缺陷。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纤维进行了表征,通过调控纺丝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制备出形貌规整且直径较小的纤维,并对纺丝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使用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表征手段对光-热两步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固化后纤维膜耐受四氢呋喃、二氯甲烷、叁氯甲烷和丙酮等有机溶剂的能力提高。利用PMSEPE成碳率高等特点,将其与铁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IL-101-Fe)材料通过电纺、光固化和碳化等过程制备了PMSEPE/MIL-101-Fe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的碳化产率为64%。使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拉曼光谱等方法对所制备的性能最优催化剂的结晶情况、碳的缺陷情况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材料在碳化后形成了高度石墨化的碳层包覆碳化铁的结构,并形成了高比例的吡啶/吡咯化氮掺杂和铁-氮产物。通过线性伏安扫描、循环伏安扫描和i-t曲线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电催化能力,发现碳化温度和氮源含量对最终的催化性能有着较大影响。在最优条件下所制备的样品的电催化性能接近于商用铂碳催化剂,稳定性及耐甲醇性能均优于商用催化剂。(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4)

杨宁宁,丁伟[7](2018)在《二甲基硅烷油生产硅酮胶的危险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白油为主要原料对生产硅酮胶的危险性进行分析,采用二甲基硅烷油代替白油为主要原料生产硅酮胶,进行了危险性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甲基硅烷油为主要原料生产硅酮胶,降低了生产的危险性,节约了生产投入成本。(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06期)

秦振兴,张建波[8](2016)在《四甲基硅烷的高压拉曼散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四甲基硅烷作为富氢电子材料,利用拉曼光谱,分析其在室温高压(68.9~142.2GPa)下的振动模式和结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四甲基硅烷仅保留常压下的3个振动模式,且均被压力锁定;从72.2GPa开始,出现了新的振动模式,且均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发生软化,预示着四甲基硅烷可能即将半金属化。(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段韦华[9](2016)在《N-烷基-2-芳酰基氮丙啶与叁氟甲基叁甲基硅烷反应及衍生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α位官能团化的氮丙啶醇主要来源于2-酰基氮丙啶的亲核加成反应,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中间体,可以构建多种多样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生物碱和酶活性抑制剂的合成。但α-叁氟甲基-α-氮丙啶甲醇的合成及其衍生反应鲜有报道,本论文主要基于N-烷基-2-芳酰基氮丙啶与CF3TMS的反应及其构建含氟氨基醇的衍生反应展开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利用Gabriel–Cromwell反应合成了底物N-烷基-2-芳酰基氮丙啶,并考察了其与CF3TMS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情况。在室温和THF的作用下,以较高的产率(65-85%)得到了22个α-叁氟甲基-α-氮丙啶甲醇化合物。(2)考察了α-叁氟甲基-α-氮丙啶甲醇与乙酰氯的反应,结果表明,改变芳基上取代基对该反应两种产物——叁氟甲基环氧酰胺衍生物和叁氟甲基二羟基酰胺衍生物——产率有明显的影响。此外,对N-烷基氮丙啶醇在碱性条件下的aza-Payne重排反应进行了研究。(3)探索了在BF3·Et2O作用下α-叁氟甲基-α-氮丙啶甲醇与乙腈的反应,得到了类似[3+2]环加成产物。基于此结果,对BF3·Et2O的用量、温度和溶剂做了进一步的筛选,确立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在最优化条件下对底物拓展,以中等产率(59-78%)得到多官能团化的二氢恶唑衍生物。(4)设计合成N-苄基-2-邻溴苯甲酰基氮丙啶,通过羰基叁氟甲基化、氮丙啶开环反应及分子内偶联反应得到4-叁氟甲基四氢喹啉-3,4-二醇化合物。并对分子内偶联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使用醋酸钯为催化剂时该反应能发生,得到中等偏下产率(43%)。(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27)

徐虹,李博弘,杨杰,李猛,陈泽明[10](2016)在《聚二甲基硅烷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二甲基硅烷是聚硅烷中一种重要的化合物。以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经Wurtz反应得到聚二甲基硅烷,对影响反应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和讨论。结果明确了反应在100℃下进行,优化收率达到31.2%;采用的工艺路线合理,反应时间短,产品收率高。(本文来源于《化学与黏合》期刊2016年01期)

甲基硅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叁(叁甲基硅烷)亚磷酸酯(TMSP)添加剂对高镍叁元正极材料Li Ni_(0.83)Mn_(0.05)Co_(0.12)O_2(LNMC811)高电压循环性能的影响。结合电化学表征、理论计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发现,在高电位(4.5 Vvs Li/Li~+)下,TMSP添加剂能够在LNMC811正极表面被氧化分解,生成一层富含导锂离子性能好的硅酸盐和电化学稳定的无机碳酸锂,且电解液主要分解产物(有机碳酸锂和氟化锂)含量较少的正极固体电解质界面(CEI)膜;分析表明覆盖在正极表面的薄而均匀的CEI膜,能够很好的降低充放电过程的极化电压,隔离电解液和正极的接触,减少电解液的分解,抑制金属离子的溶出,稳定正极晶体结构,使LNMC811材料能够在4.5 V(vs Li/Li~+)高电压循环时仍然保持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基硅烷论文参考文献

[1].许飞,顾月茹.叁(叁甲基硅烷)磷酸酯对叁元锂离子电池高电压性能的影响[J].磷肥与复肥.2019

[2].董庆雨,毛亚云,郭峰,程振杰,董厚才.叁(叁甲基硅烷)亚磷酸酯添加剂改善高镍叁元正极材料的高电压循环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9

[3].孟祥璟,张祥奎,陈建英,杨素珍,陈玉荣.玻璃酸二甲基硅烷醇酯对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食品与药品.2019

[4].谢贤清,吴良发.电子级叁甲基硅烷的合成与提纯工艺改进[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郭雷,关辉,杨学春.甲基硅烷类防水剂对泡沫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8

[6].李哲夫.聚(二乙炔基苯基二甲基硅烷)静电纺纤维的制备及其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7].杨宁宁,丁伟.二甲基硅烷油生产硅酮胶的危险性分析[J].山东化工.2018

[8].秦振兴,张建波.四甲基硅烷的高压拉曼散射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6

[9].段韦华.N-烷基-2-芳酰基氮丙啶与叁氟甲基叁甲基硅烷反应及衍生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10].徐虹,李博弘,杨杰,李猛,陈泽明.聚二甲基硅烷的合成研究[J].化学与黏合.2016

论文知识图

二(萘-2-甲基)硅烷的合成反应式球形SiO2薄膜的SEMa.未修饰的球形Si...细乳液聚合过程图示丙烯酞乙氧基磷脂酸胆(MPC)和3-...与poly(VBC-co-γ-MPS)混合膜的制...催化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图片

标签:;  ;  ;  ;  ;  ;  ;  

甲基硅烷论文_许飞,顾月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