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的评价论文

张辉: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的评价论文

摘 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7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在我院进行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的40 例患者定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0 例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后未发生复发情况的患者定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所存在的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重度抑郁和每日运动量<30 分钟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备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存在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重度抑郁和每日运动量<30 分钟等危险因素的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易发生复发情况,因此针对此类患者术后应加强疾病自我控制力度,积极改善自身所存在的危险因素,是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手术;术后复发;危险因素

0 引言

冠心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该病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且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征。目前临床针对该病常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但目前介入治疗术后复发情况是临床相关学者重点讨论的问题[1]。因此,需要加强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研究,及时了解掌握患者所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患者术后复发的关键[2]。所以,本文中将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详细评价分析,具体阐述见下文。

当Alice的朋友Ted想要访问她发布的这条消息时,Ted向移动在线社交应用发出请求,社交应用对Ted的访问水平进行评估,在这里,Ted是Alice的朋友,但是对Bob来说,他是一个陌生人,如图7、图8所示,是Alice和Bob对不同的敏感词的隐私访问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现将2017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在我院采取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冠心病患者40 例定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同期选取40 例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后未发生复发情况的患者定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59-78 岁,平均(68.5±3.5)岁;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58-78 岁,平均(68.0±3.4)岁。两组患者之间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较小,经计算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所有患者经检查核实均符合冠心病介入治疗标准;患者的精神状态良好,语言及智力功能正常;并排除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了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术后采取电话随访及定期家庭回访的方式将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病历资料、身体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抑郁症状等多方面进行了解记录掌握。两组患者抑郁症状采取自我评述量表,指标共有24 项,总分值为100 分,50 分以下正常,50-60 分轻度抑郁,60-70 分中度抑郁,70 分以上重度抑郁。

1.3 观察标准。将两组患者的最终回访记录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并分析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

2.1 组间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对比。通过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中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达到了80.0%,另外高血脂患者也占总例数的70.0%,其次为吸烟患者占50.0%、每日运动量<30分钟47.5%、糖尿病37.5%,且以上危险因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中高血压的37.5%、高血脂的30.0%、吸烟患者的20.0%、每日运动量<30 分钟的20.05%、糖尿病的15.0%,组间数据具备明显差异(P<0.05),见表1。

本次提升面积为4 021 m2。该节点也是居民活动的重要节点之一,在节点处设计硬质铺装、景观亭和树池坐凳等,供居民休息活动。在植物配置上,为居民营造林下空间,提供在夏季遮阴纳凉的空间场所,且植物季相变化明显,四季景色各异。图5为城府南街与唐和路节点效果图。

2 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分析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调查过程中产生的计数资料描述用n(%)和χ2 检验,当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时用P<0.05 表示。

表1 两组术后复发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对比情况[n(%)]

?

2.2 组间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对比。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存在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及重度抑郁症状的患者分别为35.0%、20.0%、10.0%,其结果同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数据的15.0%、2.5%、7.5%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抑郁程度调查结果对比情况[n(%)]

?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是导致严重心血管疾病爆发的主要因素,心绞痛是该病的常见症状。该病的发生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遗传因素及长期吸烟酗酒等因素有着密切关联,尤其是高血脂会损伤细胞内皮,造成脂质代谢异常及血脂功能紊乱,从而增加了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破裂、心室壁瘤、栓塞、心肌梗死综合征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3]。近年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在冠心病患者中广泛应用,该治疗方式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冠心病患者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和病死率。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治疗后由于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其他疾病因素、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冠心病介入手术后患者易出现复发现象,因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4]。因此本次研究中,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评价。通过分析结果发现,本文中40 例术后复发患者中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达到了80.0%。另外高血脂患者也占总例数的70%,其次为吸烟患者占50%、每日运动量<30 分钟47.5%、糖尿病37.5%、重度抑郁症状25.0%,其各项危险因素均高于术后未复发患者。由此可见,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高血脂会导致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脂质代谢异常及血脂功能紊乱,从而增加了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而吸烟患者因香烟中的尼古丁导致血液黏度增高,致使易形成血栓[5]。同时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胰岛素导致的脂质沉积,会造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内皮细胞损伤;而由于冠心病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群,大多数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均较差,因此易受到疾病以外的因素影响,致使患者易出现情绪波动,从而导致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而不良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心脏康复效果,因此增加了患者术后复发几率。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运动方式,也会导致患者心脏负担加重[6]。

所以,针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应加强预防管理措施,针对患者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术后康复管理方案,使患者所存在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术后复发现象,确保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2)科学性。幼儿课件主要以声像材料来表现教学内容,文字较少,资料来源更要可靠,声像材料要逻辑严密,动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且素材质量要好。

参考文献

[1] 黄勇.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5):150-152.

[2] Zhang Mingmin g. A n tibiotics can reduce the risk of recurrenc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J].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Medical Edition,2018,37(4):265-268.

[3] 董冠忠.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安全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v.11(14):93-94.

[4] Wu Juncheng,Yang Na,Yao Zhipeng,et al. Advances in mortality and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2018,38(6):1529-1532.

[5] 穆涛.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对预后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7,18(28):68-70.

[6] Jin Peng. Risk factors for in-stent restenosis after p er c ut aneous c or onary inter 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New medical knowledge,2017,27(3):241-242.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4.041

本文引用格式:张辉,罗先润,高超,等.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的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71-72.

标签:;  ;  ;  ;  ;  ;  ;  ;  ;  ;  ;  ;  ;  

张辉: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的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