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有效性论文_李永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客观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客观,有效性,概念,知性,康德,直观,范畴。

客观有效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瑞[1](2018)在《犯罪中止的客观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犯罪中止领域的研究在犯罪中止成立的客观要件以及对中止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一方面较为粗浅,对于一些特殊的中止行为或者中止行为的质量问题、因果关系问题以及背后本应考量的中止犯立法理由的价值考量尚有不足和欠缺。中止行为本身具有独立的法律性质,不能仅仅将其作为犯罪中止体系的一部分加以看待。对于中止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不能一概认定为犯罪,还应当经过紧急避险和期待可能性的检验。此外中止行为根据行为是否终了有着两种不同的分类,针对单纯地放弃行为,我们要求必须是真实彻底地放弃,仅针对当前犯罪行为即可,但是单纯的犯罪对象的转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弃。另外对于放弃可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的定性也不能一概而论,应当根据行为的法益侵害性程度分层次的加以讨论。在犯罪中止的有效性要件中,首先应当注重“结果的未发生”这一客观前提,“结果的未发生”中的“结果”需要规范地加以判断。在出现介入因素的情况下,要考虑介入因素的异常情况,从而准确判断结果的归属。当涉及到共同犯罪领域中时,中止的有效性要件使得中止制度无法在这一领域发挥其自身价值,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共犯关系的脱离理论来更好地保障部分共犯人的权益,来进一步弥补犯罪中止制度在共同犯罪领域的一些不足。(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宋禄华[2](2015)在《论直观的客观有效性——评汉纳对康德知识论的经验式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汉纳主张对康德知识论的经验式解读:直观是独立于知性的表象,属于感性范畴。直观的客观有效性来自于先验的时间和空间。"非全等对应物"表明,显像与其非全等对应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先验的空间结构,而非知性的概念因素。对直观的超验解读否定其独立性,强调"协调"原则在知识产生中的作用,这实际上回到了康德"思维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的主张。(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5年12期)

张艳辉[3](2014)在《先验演绎与“现象学演绎”——康德和黑格尔对概念客观有效性的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概念客观有效性的论证是康德知识论和黑格尔逻辑学成立的前提,因而是两者哲学体系中的核心论证。康德将知性范畴作为知识普遍必然性的根据并通过先验演绎完成了范畴适用于经验对象的合法性证明;黑格尔则在"关于意识的经验的科学"中,将知觉事物、主客对立的存在形式、现象和规律世界演证为力的概念的自我排斥和分裂的结果,从而解决了先验演绎遗留下的物自身问题,并在客观观念论的意义上论述了概念的客观有效性。黑格尔的论证也可以称为"(精神)现象学演绎"。(本文来源于《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程彪,张艳辉[4](2014)在《先验演绎与“现象学演绎”——康德和黑格尔对概念客观有效性的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德国古典哲学的视阈内,概念的客观有效性问题不仅关系到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康德),而且关系到主客体同一性问题(黑格尔)。康德将知性范畴作为知识普遍必然性的根据,他通过先验演绎完成了对范畴适用于经验对象的合法性证明;黑格尔则在《精神现象学》中,将知觉事物、主客对立的存在形式、现象世界和规律世界证明为力的概念的自我排斥和分裂的结果,从而在客观观念论的意义上论述了概念的客观有效性。黑格尔对概念客观有效性的论证也可以称为"(精神)现象学演绎"。(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4年12期)

李又空[5](2014)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2、3年无病生存率作为评价预后指标的客观有效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首次报告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UCB)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RC)术后2、3年无疾病生存率(DFS2、DFS3)与5年总生存率(OS5)之间的关系。德国10家泌尿外科中心协作,收集1989年至2008年欧洲8家中心UCB行RC患者2 483例,前期研究中纳入研究者为pT2~4a及软组织切缘(STSM)阴性患者1 738例,前期被排除者为切缘阳性或其他分期(pT0~T1、pT4b)患者745例。通过Kappa统计检验DFS2或DFS3和OS5的一致性。结果:DFS2与OS5总的一致性为86.5%(排除组(本文来源于《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江渝[6](2006)在《客观有效性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希望能辨明客观有效性问题在马克思实践哲学中的理论解决。力图以康德哲学中的客观有效性概念与思存异质性思想为突破点,发掘出马克思哲学中相应的思想资源。 为此,本文以康德哲学中的客观有效性理论为坐标,对西方哲学思想中的相关理论资源进行了框架式的历史考察,并初步提出了基于时间性(历史性)的马克思哲学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从必然与自由、以及理想与现实两维度,联系历史追溯对客观有效性问题的理论蕴涵进行了分析。 最后,本文联系康德哲学中的思存异质性思想,站在实践哲学立场上,归纳出马克思哲学对于客观有效性问题的解答,并从理论、历史、暴力及革命等几方面对之进行了文本求证。(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6-04-12)

薛孝斌[7](2000)在《康德的客观有效性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康德哲学中 ,“客观有效性”是一个极具关键性的概念。遗憾的是 ,国内康德专家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阐释 ,多半不尽确切。本文试图澄清这些误区。另外 ,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康德究竟在哪个意义上以及怎样回答休谟提出的因果问题 ,重新做一简要的回顾(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00年06期)

客观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纳主张对康德知识论的经验式解读:直观是独立于知性的表象,属于感性范畴。直观的客观有效性来自于先验的时间和空间。"非全等对应物"表明,显像与其非全等对应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先验的空间结构,而非知性的概念因素。对直观的超验解读否定其独立性,强调"协调"原则在知识产生中的作用,这实际上回到了康德"思维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的主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客观有效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永瑞.犯罪中止的客观有效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8

[2].宋禄华.论直观的客观有效性——评汉纳对康德知识论的经验式解读[J].理论界.2015

[3].张艳辉.先验演绎与“现象学演绎”——康德和黑格尔对概念客观有效性的论证[J].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014

[4].程彪,张艳辉.先验演绎与“现象学演绎”——康德和黑格尔对概念客观有效性的论证[J].理论月刊.2014

[5].李又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2、3年无病生存率作为评价预后指标的客观有效性分析[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4

[6].江渝.客观有效性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

[7].薛孝斌.康德的客观有效性概念[J].东南学术.2000

论文知识图

结构层1框架梁配筋量(mm2)示意图(括号内...结构层1框架梁配筋量(mm2)示意图(括号内...1 随访期末两组 Frey 综合征主观发生率...立体视频序列第8帧相应的质量评价...立体图像对在不同压缩倍数下的图...客观质量评分与MOS值的散点图

标签:;  ;  ;  ;  ;  ;  ;  

客观有效性论文_李永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