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层土论文_王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层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静力,阻力,层状,压力,结构,地下水,周期性。

成层土论文文献综述

王倩[1](2019)在《成层土中周期填充沟减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土体稳定性、入射弹性波波长等问题,填充沟作为一种有效的连续波隔振屏障己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然而,现阶段的研究还有一些局限性,比如:(1)在考虑填充沟隔离表面波的频散特性下,研究针对的多为单一土层,未考虑土壤的分层情况以及其多样性的特征;(2)即使有文献研究了成层地基在Rayleigh面波作用下的稳态响应,但这些研究针对的多为非连续屏障(排桩),而非周期性填充沟;(3)对成层土体中利用周期性填充沟进行的隔振减振问题,目前尚未发现采用等效方法系统分析其衰减域的有关成果。为此,本文借助能量分布参数准则识别方法,系统研究了成层土中填充沟对表面波的减振特性。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周期结构理论,借助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利用能量分布参数识别准则,分别求解了周期性填充沟在成层单相土、成层饱和土和混合土层中的面波频散曲线,确定了各自的衰减域;(2)对简化单胞模型进行参数退化,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对比了不同类型成层土中周期性填充沟衰减域的异同;(3)建立了有限周期性填充沟-成层土结构的数值分析模型,完成了频域响应分析,验证了利用周期性填充沟进行隔振的可行性。(4)从衰减域和频域响应角度出发,研究了物理因素和几何因素等参数对周期性填充沟-成层土结构隔振效果的影响。(5)引入土层参与系数,将成层土体等效为一种各向同性土体,系统研究了周期性填充沟的衰减域,简化了衰减域的计算过程,通过与数值模拟的频域响应分析对比,验证了等效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研究发现,基于单相土提出的能量分布参数准则,能够用于周期性填充沟-成层土结构中表面波的识别;饱和土体中由于孔隙水的存在,相对于单相土体,会使对应的衰减域范围向低频移动;通过对填充沟-成层土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可以实现对环境隔振频域的调控;通过引入土层参与系数,将成层土等效为各向同性土,进而求解周期性填充沟的衰减域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蔡晨雨,常林,夏超群,杨延恒[2](2019)在《成层土中竖向荷载作用下超长桩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浙江某金融中心工程实例,建立超长桩在五层土中的桩土作用叁维有限元模型,并依据工程试验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竖向工作荷载作用下,随着桩端土弹性模量的增加,超长桩端部承载力的比例增加,桩下部侧摩阻力减小。在桩端土体弹性模量很大时,桩侧摩阻力主要有中部土体提供,桩端部侧摩阻力难以发挥。对土体中的软弱土层,桩侧摩阻力表现出了软化效应。(本文来源于《港工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孙艺,孙英[3](2019)在《强震区板桩结构成层土地震土压力的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物部-冈部公式广泛应用于地震作用下的土压力计算,但因其适用条件的局限性,不能用于板桩墙后既含砂土又含有黏土的非均质土,且国内外规范对此类成层土的地震土压力计算没有统一的规定。总结国内外规范中成层土地震动土压力计算方法,找出其本质差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引进整体极限平衡方法,结合SLOPE软件,得出强震区板桩结构成层土地震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海外强震区港口工程实例验证,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吴君涛,王奎华,刘鑫,肖偲[4](2019)在《缺陷桩周围成层土振动响应解析解及其在旁孔透射波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缺陷桩–成层土耦合计算模型,考虑桩周土的叁维轴对称振动,求解得到桩身竖向振动下周围土响应的频域解析解,并通过傅里叶逆变换得到其在时域内的半解析表达。在此基础上建立简化模型,并将解析解与有限元软件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本文解的合理性。随后,分别考虑了缺陷桩–均质土、完整桩–成层土及缺陷桩–成层土各工况参数对桩周土振动响应的影响,并得到桩周土的波动规律,其可为旁孔透射波法的现场应用提供指导。此外,还针对该测试方法涉及的主要技术参数展开了进一步研究,明确了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刚,黄沛[5](2017)在《成层土中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成层土静力触探锥头阻力沿深度变化的问题,在经典球孔扩张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考虑土体剪胀性、不同土层参数影响的同心分层球孔扩张解答。通过比较同心分层与水平分层土体球孔扩张压力变化规律的相关性,提出当探头位于土层分界面时,周围土体的变形可视为在另一种均质土中的球孔扩张,得到了锥头阻力沿深度变化的估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现有几种方法相比更为直观、精确;双层土情况下的估算值与模拟值较为接近,而夹层土情况下估算值与模拟值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黄琳[6](2017)在《地震作用下成层土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和地震工程中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力建设公路铁路,对边坡的改造工程也越来越多。地震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灾害,直接灾害如地面震动、地面裂缝,间接灾害如滑坡失稳、土体液化。地震作用下边坡更易失稳,诱发大量的次生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分析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依托G317线公路改建工程,对层状土边坡的动力稳定问题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G317线俄岗公路段沿线不良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堆积体边坡是严重威胁公路安全运营的主要地质病害。对堆积体边坡按物源成因分为崩坡积、残坡积、滑坡积等,统计发现成层状的残坡积边坡占堆积体边坡一半以上,对典型边坡结构形态进行概化,确定计算分析所用边坡模型。(2)通过对六种土体组合工况下的成层土边坡动力破坏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层状土边坡,当粘性土位于上层和中层时,边坡的破坏以"后缘拉裂-中间滑移-前缘圆弧形剪切"的破坏面为主;当粘性土位于下层时,坡顶位置处会出现局部垮塌。(3)对各个可能影响边坡动力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坡体结构、坡度、地震动峰值、持时、频谱特性等。对均质粘性土和均质砂性土边坡进行分析,发现力学性质差的土体对动力荷载更为敏感。假定放大系数与峰值加速度呈对数关系,分别进行拟合,方差较小表明拟合效果良好。依据均质土边坡的规律,将放大系数曲线倾角的余切值带入层状土边坡中,可以求得层状土边坡的放大系数。(4)对拟静力法地震系数提出改进,基于能量的原理将地震动时程曲线进行等效。对基于加速度差理论的动力分析方法进行改进,考虑加速度沿高程的放大作用。最后,以现场老折山边坡为实例,对提出的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验证,依据计算结果分别总结了两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8)

Wei,LIU,Bettina,ALBERS,Yu,ZHAO,Xiao-wu,TANG[7](2016)在《成层土中地下水渗流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影响上限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盾构隧道在成层土中掘进时,地下水渗流容易引起盾构开挖面失稳破坏。本文提出考虑地下水渗流的机动场模型,探讨成层土中地下水渗流规律,研究渗流对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渗流条件下成层土中盾构支护压力的计算方法。创新点:1.提出考虑地下水渗流盾构开挖面失稳机动场的模型;2.建立成层土中地下水渗流模型;3.推导考虑地下水渗流的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上限解。方法:1.根据已有工程案例,对渗流条件下成层土中盾构开挖面失稳进行受力分析(图5),并提出开挖面失稳机动场模型(图6);2.通过上限分析,推导得到盾构开挖面失稳极限支护压力计算公式(公式29);3.对成层土中地下水渗流进行数值模拟,并采用理论模型(图15)对渗流规律进行表征;4.研究极限支护压力对地下水渗流因素的敏感性。结论:1.地下水渗流在失稳土体内部产生渗流力作用,在盾构开挖面上也对支护压力产生抵消作用。2.提出成层土中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失稳机动场模型,并推导出极限支护压力上限解;3.在盾构土舱未进行渗透性改良的条件下,成层土中地下水渗流在1200 s内达到稳定,其中,穿越层渗流方向主要为水平向,而覆土层中主要为竖向渗流;4.考虑渗流影响,本文上限解预测的支护压力值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6年11期)

王永东[8](2016)在《使用扫描电镜图像研究成层土的微观数字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图像的数字特征是土状态的重要反映。本文使用不同土层的扫描电镜(SEM)图像,在确定土颗粒与孔隙分割阈值的基础上,得到了土粒的圆形度、矩形度等形状特征参数,计算了基于灰度直方图和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参数,分析了这些微观参数与宏观工程性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层中,土粒多呈扁圆状、离散性较大,黏土内切圆半径较小;黏土和淤泥质黏土层的图像对比度比粉质黏土和砂质粉土层的要大;黏性土的孔隙比越大,土颗粒的圆形度和矩形度就越大,SEM图像的对比度、标准差、熵也就越大,土粒的形状离散指标和偏心率则越小;黏性土的黏聚力越大,土粒的圆形度和矩形度就越小,而SEM图像的形状离散指标和偏心率就越大。(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朱洪昌,徐金明,黄大勇[9](2016)在《考虑成层土分布和试桩结果的桩土相互作用细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上海软土地区的某一实际桩基工程,根据土层实际分布和基桩试验结果,使用颗粒流方法研究了成层土中的桩-土相互作用。对于单根桩,采用平行黏结模型来表征不同土层与单桩的相互作用,使用现场静载试验所得荷载位移关系曲线来标定平行黏结模型中的细观力学性质参数,建立了考虑土层成层分布和试桩结果的桩土相互作用颗粒流模型,得到了该桩对应不同土层的桩-土相互作用细观力学性质参数;对于全部试桩亦同法处理,得到了不同试桩对应土层的细观力学性质参数;结果表明,使用颗粒流方法可以较好模拟桩与成层土的相互作用;由宏观参数确定细观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时,个别相关系数小于0.5、大多数大于0.5、部分达到了0.9以上;由细观参数确定宏观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时,个别相关系数小于0.6、大多数大于0.8,拟合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6年03期)

曹净,汪尺,张丙军,刘海明[10](2016)在《成层土条件下坑底无可靠隔水层基坑渗流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坑底以下无可靠隔水层且采用悬挂式止水帷幕的基坑渗流量的计算,多数基于规范中的大井法,但大井法没有考虑止水帷幕对渗流量的影响。该文基于共形映射理论,建立存在止水帷幕的非对称数学模型,考虑成层土条件下的渗流情况,推导出理想边界下该类基坑渗流量公式。以昆明某基坑为例,用该文所建模型对基坑渗流量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渗流量进行比较,以此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6年01期)

成层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浙江某金融中心工程实例,建立超长桩在五层土中的桩土作用叁维有限元模型,并依据工程试验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竖向工作荷载作用下,随着桩端土弹性模量的增加,超长桩端部承载力的比例增加,桩下部侧摩阻力减小。在桩端土体弹性模量很大时,桩侧摩阻力主要有中部土体提供,桩端部侧摩阻力难以发挥。对土体中的软弱土层,桩侧摩阻力表现出了软化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层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倩.成层土中周期填充沟减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蔡晨雨,常林,夏超群,杨延恒.成层土中竖向荷载作用下超长桩数值模拟[J].港工技术.2019

[3].孙艺,孙英.强震区板桩结构成层土地震土压力的计算方法[J].水运工程.2019

[4].吴君涛,王奎华,刘鑫,肖偲.缺陷桩周围成层土振动响应解析解及其在旁孔透射波法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5].陈刚,黄沛.成层土中静力触探锥头阻力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7

[6].黄琳.地震作用下成层土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7

[7].Wei,LIU,Bettina,ALBERS,Yu,ZHAO,Xiao-wu,TANG.成层土中地下水渗流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影响上限分析(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6

[8].王永东.使用扫描电镜图像研究成层土的微观数字特征[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

[9].朱洪昌,徐金明,黄大勇.考虑成层土分布和试桩结果的桩土相互作用细观特征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

[10].曹净,汪尺,张丙军,刘海明.成层土条件下坑底无可靠隔水层基坑渗流量分析[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6

论文知识图

施入有机物料前后重度盐碱化土结构变...粉细砂的成层土极限承载力的小比...成层土的剖面成层土力学模型一11均质各向同性非成层土的基坑...成层土渗流模拟参数及边界情况

标签:;  ;  ;  ;  ;  ;  ;  

成层土论文_王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