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电耦合结构,包括设置于用电电器上的上耦合器、及设置于供电底座上的下耦合器,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相互耦合连接;所述上耦合器上设有上定位部和上引导部,上定位部为上耦合器外侧的柱体内壁,上引导部为上耦合器底部的弧形凹面或锥形凹面;所述下耦合器上设有下定位部和下引导部,下定位部为下耦合器外侧的柱体外壁,下引导部为下耦合器顶部的弧形凸面或锥形凸面;所述上定位部与下定位部相互定位配合;所述上引导部与下引导部相互配合,以引导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耦合连接。本接电耦合结构设计简单、结构合理、性能可靠、组合便捷、用户使用体验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接电耦合结构,包括设置于用电电器(1)上的上耦合器(3)、及设置于供电底座(6)上的下耦合器(4),上耦合器(3)与下耦合器(4)相互耦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耦合器(3)上设有上定位部(A1)和上引导部(B1),上定位部(A1)为上耦合器(3)外侧的柱体内壁,上引导部(B1)为上耦合器(3)底部的弧形凹面或锥形凹面;所述下耦合器(4)上设有下定位部(A2)和下引导部(B2),下定位部(A2)为下耦合器(4)外侧的柱体外壁,下引导部(B2)为下耦合器(4)顶部的弧形凸面或锥形凸面;所述上定位部(A1)与下定位部(A2)相互定位配合;所述上引导部(B1)与下引导部(B2)相互配合,以引导上耦合器(3)与下耦合器(4)耦合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接电耦合结构,包括设置于用电电器(1)上的上耦合器(3)、及设置于供电底座(6)上的下耦合器(4),上耦合器(3)与下耦合器(4)相互耦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耦合器(3)上设有上定位部(A1)和上引导部(B1),上定位部(A1)为上耦合器(3)外侧的柱体内壁,上引导部(B1)为上耦合器(3)底部的弧形凹面或锥形凹面;所述下耦合器(4)上设有下定位部(A2)和下引导部(B2),下定位部(A2)为下耦合器(4)外侧的柱体外壁,下引导部(B2)为下耦合器(4)顶部的弧形凸面或锥形凸面;所述上定位部(A1)与下定位部(A2)相互定位配合;所述上引导部(B1)与下引导部(B2)相互配合,以引导上耦合器(3)与下耦合器(4)耦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电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导部(B1)为中心高、周侧低的弧形凹面或锥形凹面;所述下引导部(B2)为中心高、周侧低的弧形凸面或锥形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电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耦合器(4)包括两层以上内外间隔式设置的下耦合环(401);最外层下耦合环(401)的外壁形成所述下定位部(A2);两层以上下耦合环(401)的顶面高度由内往外逐级递减,两层以上下耦合环(401)顶面在所述下引导部(B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电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耦合器(3)包括两层以上内外间隔式设置的上耦合环(301),最外层上耦合环(301)的内壁形成所述上定位部(A1),上定位部(A1)与下定位部(A2)相互插接配合;两层以上上耦合环(301)的底面高度由内往外逐级递减,两层以上上耦合环(301)底面在所述上引导部(B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电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耦合环(301)与下耦合环(401)相互上下错位配合,相邻两上耦合环(301)之间有适于插入对应下耦合环(401)的第一环槽(403),相邻两下耦合环(401)之间有适于插入对应上耦合环(301)的第二环槽(3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电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最内层下耦合环(401)内有中心孔(404),上耦合器(3)还包括设置于中心处的插针(302),上耦合器(3)与下耦合器(4)耦合连接时,插针(302)插设于中心孔(404)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电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层以上所述上耦合环(301)由导电材料制成,上耦合环(301)电连接用电电器(1)上的电气元件(2);一层以上所述下耦合环(401)上设置有导电触点(402),导电触点(402)电连接供电底座(6)上的主控板(5);上耦合器(3)与下耦合器(4)相互耦合连接时,上耦合环(301)与相应的导电触点(402)电连接,实现电气元件(2)与主控板(5)的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电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上耦合环(301)之间的高度差为△h1,0mm<△h1≤3mm;和\/或,相邻两下耦合环(401)之间的高度差为△h2,0mm<△h2≤3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电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上耦合环(301)之间的高度差△h1为2mm;和\/或,相邻两下耦合环(401)之间的高度差△h2为2mm。
10.一种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电耦合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具体是一种接电耦合结构及其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传统电热水壶或养生壶等电器需要配合底座使用,具体是通过与相应的底座组合进而获得所需的电能;壶体与底座之间往往通过设置耦合结构实现彼此的电连接。现有的耦合结构包括设置于壶体上的上耦合器和设置于底座上的下耦合器,其中下耦合器一般呈顶面为平面的柱体结构,实际应用中,由于下耦合器与上耦合器之间没有相应的导向结构,导致上下耦合器难以定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简单、结构合理、性能可靠、组合便捷、用户使用体验好的接电耦合结构及其电热水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接电耦合结构,包括设置于用电电器上的上耦合器、及设置于供电底座上的下耦合器,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相互耦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耦合器上设有上定位部和上引导部,上定位部为上耦合器外侧的柱体内壁,上引导部为上耦合器底部的弧形凹面或锥形凹面;所述下耦合器上设有下定位部和下引导部,下定位部为下耦合器外侧的柱体外壁,下引导部为下耦合器顶部的弧形凸面或锥形凸面;所述上定位部与下定位部相互定位配合;所述上引导部与下引导部相互配合,以引导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耦合连接。
所述上引导部为中心高、周侧低的弧形凹面或锥形凹面;所述下引导部为中心高、周侧低的弧形凸面或锥形凸面。
所述下耦合器包括两层以上内外间隔式设置的下耦合环;最外层下耦合环的外壁形成所述下定位部;两层以上下耦合环的顶面高度由内往外逐级递减,两层以上下耦合环顶面在所述下引导部上。
所述上耦合器包括两层以上内外间隔式设置的上耦合环,最外层上耦合环的内壁形成所述上定位部,上定位部与下定位部相互插接配合;两层以上上耦合环的底面高度由内往外逐级递减,两层以上上耦合环底面在所述上引导部上。
所述上耦合环与下耦合环相互上下错位配合,相邻两上耦合环之间有适于插入对应下耦合环的第一环槽,相邻两下耦合环之间有适于插入对应上耦合环的第二环槽。
最内层下耦合环内有中心孔,上耦合器还包括设置于中心处的插针,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耦合连接时,插针插设于中心孔上。
一层以上所述上耦合环由导电材料制成,上耦合环电连接用电电器上的电气元件;一层以上所述下耦合环上设置有导电触点,导电触点电连接供电底座上的主控板;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相互耦合连接时,上耦合环与相应的导电触点电连接,实现电气元件与主控板的电连接。
相邻两上耦合环之间的高度差为△h1,0mm<△h1≤3mm,优选2mm;和\/或,相邻两下耦合环之间的高度差为△h2,0mm<△h2≤3mm,优选2mm。
一种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接电耦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在上耦合器设置上引导部、和\/或在下耦合器设置下引导部,实现自动引导定位的效果,有效引导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相互耦合连接,提高接电耦合结构的使用便利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在上耦合器设置上定位部,在下耦合器设置下定位部,上定位部与下定位部通过相互配合插接的方式达到有效的定位效果,保证用电电器在供电底座上有效定位,防止用电电器移位影响电连接的有效性,同时避免误作用倾倒用电电器,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供电底座中下耦合器的放大示意图(剖视)。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用电电器中上耦合器的放大示意图(剖视)。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用电电器与供电底座的组装示意图(剖视)。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用电电器与供电底座的分解示意图(剖视)。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供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用电电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供电底座中下耦合器的放大示意图(剖视)。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用电电器中上耦合器的放大示意图(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涉及的接电耦合结构至少可应用于电热水壶或养生壶等家用电器上。本接电耦合结构包括设置于用电电器1底部的上耦合器3、及设置于供电底座6顶部的下耦合器4,用电电器1放置于供电底座6上时,上耦合器3与下耦合器4相互耦合连接,使供电底座6上的主控板5与用电电器1上的电气元件2相互电连接,用电电器1可正常工作;为了提高上下耦合器的耦合便利性,上耦合器3上设有上定位部A1和上引导部B1,上定位部A1为上耦合器3外侧的柱体内壁,上引导部B1为上耦合器3底部的弧形凹面;下耦合器4上设有下定位部A2和下引导部B2,下定位部A2为下耦合器4外侧的柱体外壁,下引导部B2为下耦合器4顶部的弧形凸面;用电电器1与供电底座6相互组合时,上定位部A1与下定位部A2相互定位配合,上引导部B1与下引导部B2相互配合、以引导上耦合器3与下耦合器4耦合连接。由于上引导部B1呈弧形凹面,下引导部B2呈弧形凸面,用电电器1与供电底座6组合时,在弧形凹凸面的相互作用下,能有效引导上耦合器3与下耦合器4相互耦合连接,组合的便捷性大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好;上定位部A1与下定位部A2的相互配合插接使用电电器1与供电底座6有效定位,避免用电电器1相对供电底座6出现横向移位,一方面能保证彼此间的电连接,另一方面能防止用电电器1因误触碰而倾倒,有效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上引导部B1为中心高、周侧低的弧形凹面;下引导部B2为中心高、周侧低的弧形凸面,上引导部B1与下引导部B2结构形状相互匹配;用电电器1与供电底座6组合时,上耦合器3在下耦合器4上稍微移动,在弧形凹凸面的相互作用下,上耦合器3可在下耦合器4上自动找到耦合位置,并在重力作用下上耦合器3与下耦合器4自动耦合,其操作十分便捷可靠,用户使用体验好。
进一步地,下耦合器4包括两层以上(本实施例为四层)内外间隔式设置的下耦合环401;最外层下耦合环401的外壁形成圆柱形的下定位部A2;两层以上(本实施例为四层)下耦合环401的顶面高度由内往外逐级递减,两层以上(本实施例为四层)下耦合环401顶面在下引导部B2上,即各下耦合环401顶面呈弧形凸面布局;各下耦合环401分别为供电底座6顶部向上延伸的套筒结构。
进一步地,上耦合器3包括两层以上(本实施例为四层)内外间隔式设置的上耦合环301,最外层上耦合环301的内壁形成圆柱形的上定位部A1,上定位部A1与下定位部A2相互插接配合;两层以上(本实施例为四层)上耦合环301的底面高度由内往外逐级递减,两层以上(本实施例为四层)上耦合环301底面在上引导部B1上,即各上耦合环301底面呈弧形凹面布局。
进一步地,上耦合环301与下耦合环401相互上下错位配合,相邻两上耦合环301之间有适于插入对应下耦合环401的第一环槽403,相邻两下耦合环401之间有适于插入对应上耦合环301的第二环槽303;上耦合器3和下耦合器4通过相互配合插接的方式达到耦合的目的,其结构简单合理,而且耦合性能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最内层下耦合环401内有中心孔404,上耦合器3还包括设置于中心处的插针302,上耦合器3与下耦合器4耦合连接时,插针302配合插设于中心孔404中。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各上耦合环301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分别为由金属片围成的套筒,上耦合环301电连接用电电器1内侧的电气元件2;一层以上下耦合环401上设置有导电触点402,导电触点402电连接供电底座6内侧的主控板5;上耦合器3与下耦合器4相互耦合连接时,上耦合环301与相应的导电触点402电连接,实现电气元件2与主控板5的电连接,主控板5可为电气元件2供应所需的电能,使电气元件2可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相邻两上耦合环301之间的高度差为△h1,0mm<△h1≤3mm,本实施例的高度差△h1优选为2mm;相邻两下耦合环401之间的高度差为△h2,0mm<△h2≤3mm,本实施例的高度差△h2优选为2mm。
参见图3-图6,一种电热水壶,包括上述的接电耦合结构;其中,用电电器1为电热壶体;电气元件2为发热元件,如:电热管、石英管等。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接电耦合结构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上引导部B1为上耦合器3底部的锥形凹面;下引导部B2为下耦合器4顶部的锥形凸面。
进一步地,上引导部B1为中心高、周侧低的锥形凹面;下引导部B2为中心高、周侧低的锥形凸面。
进一步地,相邻两上耦合环301之间的高度差△h1优选为3mm;相邻两下耦合环401之间的高度差△h2优选为3mm。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分析说明。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37296.6
申请日:2019-07-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805016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H01R13/631
专利分类号:H01R13/631;H01R13/502;H01R24/00;H01R33/94;H01R33/97;H01R33/74;H01R33/76;H01R24/38;A47J27/21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陈毅强
第一申请人:陈毅强
申请人地址: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东宏横街2号
发明人:陈毅强;杨毅新
第一发明人:陈毅强
当前权利人:陈毅强
代理人:关健垣;黄家权
代理机构:44532
代理机构编号:佛山市顺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