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床位监护论文-吴优,黄俊杰,黄时俊,陈仲本

多床位监护论文-吴优,黄俊杰,黄时俊,陈仲本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床位监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CP,IP,远程监护,中心监护基站,床边监护站

多床位监护论文文献综述

吴优,黄俊杰,黄时俊,陈仲本[1](2012)在《基于TCP/IP协议的多床位远程监护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多床位远程生理参数监护系统,对常年卧床的老龄患者进行生理参数的实时监测,为家庭、社区及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监护和及时的医疗救护。方法:在医用护理床上加入生理参数监护模块,床边配置平板电脑作为上位机和人机交互界面,上位机与监护模块之间通过RS232串口通信,构成独立的床边监护终端。利用网络交换设备将多个床边监护终端与中心监护基站相连结,分别开发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采用基于TCP/IP的客户端/服务端Socket网络通信协议实现生理参数数据传输与远程监护控制。并在中心监护基站上利用数据库同步技术,设计了可查询病史的电子病历。结果:各床边监护终端既可独立工作,又可接入网络,与中心监护基站建立起C/S模式的多参数生理监护局域网系统。结论: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配置,利用现有的电脑和网络设备就可以实现生理信息实时传输与远程控制,适应当前新的医学模式。不但可以实现疾病院前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马伟[2](2011)在《多床位心电监护仪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了实现对多个床位患者心电的监护,提出多床位心电监护仪设计思想,解决了传统心电采集过程中只对单床位患者心电的监护,实现了医生集中监护病房中患者心脏跳动的目的。本系统用一台PC机作为上位机,利用Visual C++6.0开发ECG监护控制软件,USB驱动程序和多机通信程序。该ECG监护控制软件主要实现显示心电波形,重显心电信息和显示心率值等功能。下位机利用MCS-51单片机采集患者心电数据,USB2.0转RS-232接口电路把采集到的心电数据上传到上位机中去。本系统利用Keil uvision3开发MCS-51单片机的心电采集数据源程序,并实现了串口一对多通信的功能。噪声等干扰在心电信号的采集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而心电信号又是一种低频弱信号,所以设计解决干扰的电路很有必要。常用的解决干扰的方法有前置放大电路、带通滤波、主放大器、50Hz陷波、35Hz陷波、A/D转换电路。通过对ECG监护软件和下位机中采集心电数据时设计的各种电路的测试,基本达到总体设计的功能目标。(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1-10-17)

马伟[3](2011)在《多床位心电监护仪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多个床位患者心电的监护,提出多床位心电监护仪设计思想,解决传统心电采集过程中对单床位患者心电的监护,实现医生集中监护病房中患者心脏跳动的目的。上位机采用Visual C++6.0开发监护控制软件,采用USB 2.0接口接收下位机上传的心电数据;下位机用MCS-51单片机采集患者的心电数据。(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1年17期)

王宁宁,赵秋生,王深,李冠[4](2009)在《基于ARM9的无线多床位心电监护仪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的多床位无线心电监护仪。方法采用以ARM920T为控制器内核的S3C2410芯片作为系统控制核心,利用nRF401无线收发芯片实现心电数据的传输。系统采用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平台开发监护软件,实现对通信的控制和对心电信号的分析和处理。结果该监护仪能同时监护12个病人,实时性良好。结论该监护仪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患者随身携带,在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的同时使患者得到较好的监护。采用多线程编程,可同时监护多个床位,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响应速度和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9年11期)

罗洁,杨玉星,周黎明[5](2007)在《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多床位遥测心电监护仪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一种低价位、高性能的适用于广大中小医院或社区诊所的多床位遥测心电监护仪。采用高集成度的PTR 5000进行无线数据的传输以缩小体积、降低成本,利用USB接口的易扩展性实现多床位的监护,并运用了改进的基于一阶微分零领域算法,识别心电波形的特征点。结果表明:该仪器成本低、功耗低、体积小,能实现1~4床位的心电遥测监护,波形能实时显示并自动计算相关参数以及10种心律失常分析。(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期刊2007年01期)

罗洁[6](2007)在《多床位叁导联无线心电监护系统及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套多床位叁导联无线心电监护系统,能同时监护4床位病人,实时显示心电波形及心电参数计算、心律失常分析结果。本文提出的心电波形特征点识别算法和动态多导联心电参数计算方法,既考虑了准确性,又考虑了实时性,非常适合于临床监护。该系统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有利于无线监护技术从大型医院向广大中小医院的推广。本系统采用集成度高、功能强大的PTR5000作为无线通信模块,降低了成本与功耗;数据接收机和计算机连接采用全速USB接口,使用灵活方便;实时监护软件采用win32多线程程序设计,能保证多床位数据的及时读取、处理及显示。根据心电波形的形态特点在一阶差分过零点识别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对应于心电波形边界特征点的一阶差分近零点。该算法能检测出大部分心电波形的R波波峰、P波起点、QRS复波起点和终点、T波终点。为了算法可用于临床实践,对监护时产生的多种形态的噪声、干扰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给出应对方法;算法充分利用多导联信息计算出心率、R-R间期、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QTc、ST段等参数。根据R-R间期、平均R-R间期、早搏提前量、QRS宽度的值使算法能检出10种心律失常分析。通过系统性能实验可知本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波形显示无失真、连续监护时间超过24小时;通过算法的临床实验可知本文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学习能力,计算分析结果准确;通过系统软件监护容量和算法实时性实验,可知本文算法计算量小,系统监护容量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01-01)

徐圣普,赵金城,边自鹏,崔云莉,周炜[7](2004)在《多床位心电遥测监护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本文主要介绍作者研制的心电遥测监护系统及在研制过程中所考虑的问题。方法 本遥测系统采用个人计算机和心电遥测盒 ,将采集的心电信号以无线的方式进行实时传输。具有波形与数值集中显示、存储、回放、打印、数据管理的功能。结果 作者设计完成了四床位的遥测监护系统并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也得到了临床的认可。结论 采用计算机设计的遥测系统 ,在功能和性能上比进口专用型的设计有着操作方便、升级容易和显示更清晰的优势 ,对心电的回放 ,心电的筛查、异常心电的分析和统计都可以方便的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血管杂志》期刊2004年04期)

廉世俊,胡大可,赵明鹤,唐李卉[8](2000)在《基于TCP/IP协议的多床位多参数中心监护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信是中心监护系统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文中提出的中心监护系统 ,以TCP/IP协议为网络通信协议 ,以WindowsNT4 .0为平台 ,构成医院内部的Intranet监护网 ,并深入讨论了床边监护站与中心监护站的网络通信等问题 ,提出了基于TCP/IP协议的医用中心监护协议———HCMP用于传递监护数据 ,利用现有的通信子网 ,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远程监护(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期刊2000年02期)

多床位监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为了实现对多个床位患者心电的监护,提出多床位心电监护仪设计思想,解决了传统心电采集过程中只对单床位患者心电的监护,实现了医生集中监护病房中患者心脏跳动的目的。本系统用一台PC机作为上位机,利用Visual C++6.0开发ECG监护控制软件,USB驱动程序和多机通信程序。该ECG监护控制软件主要实现显示心电波形,重显心电信息和显示心率值等功能。下位机利用MCS-51单片机采集患者心电数据,USB2.0转RS-232接口电路把采集到的心电数据上传到上位机中去。本系统利用Keil uvision3开发MCS-51单片机的心电采集数据源程序,并实现了串口一对多通信的功能。噪声等干扰在心电信号的采集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而心电信号又是一种低频弱信号,所以设计解决干扰的电路很有必要。常用的解决干扰的方法有前置放大电路、带通滤波、主放大器、50Hz陷波、35Hz陷波、A/D转换电路。通过对ECG监护软件和下位机中采集心电数据时设计的各种电路的测试,基本达到总体设计的功能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床位监护论文参考文献

[1].吴优,黄俊杰,黄时俊,陈仲本.基于TCP/IP协议的多床位远程监护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2

[2].马伟.多床位心电监护仪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3].马伟.多床位心电监护仪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1

[4].王宁宁,赵秋生,王深,李冠.基于ARM9的无线多床位心电监护仪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

[5].罗洁,杨玉星,周黎明.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多床位遥测心电监护仪的设计与实现[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7

[6].罗洁.多床位叁导联无线心电监护系统及其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7].徐圣普,赵金城,边自鹏,崔云莉,周炜.多床位心电遥测监护系统的研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

[8].廉世俊,胡大可,赵明鹤,唐李卉.基于TCP/IP协议的多床位多参数中心监护系统[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0

标签:;  ;  ;  ;  ;  

多床位监护论文-吴优,黄俊杰,黄时俊,陈仲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