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油论文_王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麻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亚麻油,棕榈油,大白,肉羊,微胶囊,瘤胃,猪舍。

亚麻油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1](2019)在《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添加及亚麻籽对绒山羊体组织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生成的影响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草场资源的限制、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因素使得舍饲育肥成为了绒山羊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育肥方式之一,由此而引起的羊肉产品中C18:3n3和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n-3 LCPUFA)如C20:5n3和C22:6n3等含量的下降导致了羊肉品质的降低。补充富含C18:3n3的油脂是促进体组织n-3LCPUFA生成以改善羊肉脂肪酸(FA)组成的重要途径。本论文以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为试验动物,比较研究了亚麻油与亚麻籽、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添加与单独添加亚麻油对体组织内n-3 LCPUFA生成的促进效果;并从瘤胃FA组成与菌群多样性、血液、肝脏和体组织脂肪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与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等方面探讨了其机理,为通过日粮调控羊肉FA组成、提高羊肉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论文分为两大部分,均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部分包括试验1~试验4,选择4月龄羯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亚麻油组(LSO)和亚麻籽组(HLS)3组,每组20只,设4个重复组。Control组饲喂不添加油脂的基础日粮;LSO组与HLS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亚麻油或亚麻籽(与LSO组提供相同数量的亚麻油)。第二部分包括试验5~试验8,选择4月龄断奶羯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亚麻油组(LSO)和混合油组(MIX)3组,每组20只,设4个重复;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相同比例的棕榈油、亚麻油及混合油(亚麻油与棕榈油,W/W=2:1)。两部分试验的正试期均为90 d。试验期内测定生长性能。试验结束时,分别从每重复组随机选择2只羊,每处理组共8只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肌肉和脂肪组织FA组成、瘤胃的FA组成与菌群多样性、血液和肝脏FA组成及肝脏、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内脂肪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和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第一部分的试验结果表明,亚麻油组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与脂肪沉积优于亚麻籽组。亚麻油和亚麻籽均可增加绒山羊肌肉和脂肪组织内C18:3n3、n-3 PUFA及部分肌肉和脂肪内C22:5n3和n-3LCPUFA的含量,降低n-6/n-3值;但亚麻籽对肌肉和脂肪组织内C18:3n3、n-3 LCPUFA、n-3 PUFA含量的促进效果及对n-6/n-3值的降低效果优于亚麻油,且只有亚麻籽能促进组织内 C22:6n3 的含量。norank_f_Bacteroidales_RF16_group 和 norank_f_Bacteroidales_BS11_gut_group 参与瘤胃内C18:2n6c的氢化,Selenomonas_1参与C18:3n3的氢化。与亚麻油相比,亚麻籽增加了瘤胃内参与C18:2n6c氢化的菌的丰度,降低了参与C18:3n3氢化的菌的丰度,即亚麻籽通过增加瘤胃内C18:2n6c的氢化、降低C18:3n3的氢化,对C18:3n3起到了过瘤胃保护效果;促进了肝脏、肌肉和脂肪内参与n-3 LCPUFA合成的有关酶与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促进了肌肉和脂肪组织吸收的从肝脏合成分泌入血的n-3 LCPUFA。第二部分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亚麻油组相比,混合油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脂肪沉积降低。混合油或亚麻油均可以促进体组织C18:3n3和n-3 PUFA的含量,并增加部分组织内C20:5n3含量,降低n-6/n-3;但混合油的添加对绒山羊肌肉和脂肪组织内 C18:3n3、C20:5n3、C22:6n3、n-3 PUFA 和 n-3 LCPUFA 含量的促进效果优于亚麻油。Pseudobutyrivibrio参与 C18:3n3 的氢化,Succinivibrio、Succinivibrionaceae UCG-002和unclassified_f_Bacteroidetes参与C18:ln9c的氢化。与亚麻油相比,混合油增加了瘤胃内参与C18:ln9c氢化的菌的丰度;降低了参与C18:3n3氢化的菌的丰度,即混合油通过增加瘤胃内C18:ln9c的氢化降低了 C18:3n3的氢化,同时通过降低组织内C18:3n3的氧化对C18:3n3起到了保护效果;促进了肝脏、肌肉和脂肪内参与n-3 LCPUFA合成相关的转录因子与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促进了肌肉和脂肪组织吸收的从肝脏合成分泌入血的n-3 LCPUFA。综上,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添加及亚麻籽对绒山羊体组织n-3 LCPUFA生成的促进效果均优于亚麻油,这与瘤胃的FA氢化、肝脏和体组织的脂肪代谢有关。(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娟[2](2019)在《亚麻油与棕榈油配比对绒山羊营养物质消化、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通过体外试验与体内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配比的亚麻油与棕榈油对绒山羊营养物质消化、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从而为在日粮中科学添加油脂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分为四个试验。试验一与试验二主要以绒山羊为瘤胃液供体进行体外研究,筛选亚麻油与棕榈油的适宜比例,为进行体内试验提供基础。试验一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设6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一组为对照组(CON),培养底物中不添加任何油脂,其余五组为亚麻油与棕榈油处理组,分别在底物日粮中添加2%的不同配比的亚麻油与棕榈油,亚麻油与棕榈油的配比分别为10:0、6:4、5:5、4:6和0:10,每个处理组进行24h体外批次培养,研究体外瘤胃培养液中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瘤胃微生物数量及发酵底物的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变化,初步筛选具有较好效果的亚麻油与棕榈油比例范围。试验二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筛选,优化亚麻油与棕榈油添加比例。共设7个处理组,一组为对照组(CON),培养底物中不添加任何油脂,其余六组的亚麻油:棕榈油分别为10:0、9:1、8:2、7:3、6:4和5:5,油脂的添加比例为2%。试验二的研究方法及测定指标同试验一。试验叁、试验四将12只年龄相同的健康绒山羊分为叁组,分别为亚麻油组、棕榈油组及亚麻油与棕榈油配比为6:4的混合油组;每组4只,采用3*3拉丁方有重复的试验设计。试验分叁期进行,过渡期7天,试验期21天。日粮精粗比为5:5,油脂添加量为全日粮的2%。在每期试验期最后5天进行消化试验,最后2天采集血液与瘤胃液用于分析。试验一的结果表明,多数混合油组与亚麻油组的体外瘤胃培养液中HSL、LPL、ELOVL5、SCD活性高于CON组和棕榈油组(P<0.05),混合油组达到与亚麻油组相似的活性,尤其是混合油6:4组,提示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添加不会因亚麻油的减少而降低瘤胃内脂肪水解、脂肪酸去饱和及延长相关的酶活性,且优于棕榈油组。各添加油脂组B.proteoclasticum、B.hungatei显着低于CON组(p<0.05),Anaerovibrio lipolytica、R.albus数量相反(P<0.05);6:4组、亚麻油组B.hungatei数量显着低于4:6、棕榈油组(P<0.05)。日粮添加2%的不同配比的亚麻油与棕榈油,对DM、CP、EE、ADF、P的降解率均无显着的影响(P>0.05),但添加油脂降低了 NDF降解率。试验二结果表明,单一的亚麻油组及不同配比的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油脂组,其HSL、ELOVL5、FADS1和LPL活性均高于CON组(P<0.05),其中混合油组与.亚麻油组相似。各混合油组、亚麻油组B.proteoclasticum、B.hungatei的含量显着低于 CON 组(P<0.05);Anaerovibriolipolytica、R.albus 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口粮中添加2%亚麻油或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油脂,并未对DM、EE、ADF、CP、Ca、P的降解产生负面影响(P>0.05),但降低了 NDF的降解率,而混合油6:4组较其他各组的降低作用小。试验叁结果得出,混合油组和亚麻油组绒山羊瘤胃液的LPL、HSL、G6PDH、FADS1活性显着高于棕榈油组(P<0.05),但亚麻油组与混合油组之间无显着差异;亚麻油组的瘤胃SCD、ELOVL5活性显着高于棕榈油组(P<0.05);而混合油组ELOVL5活性与两组间差异并不显着。混合油组瘤胃内B.proteoclasticum的数量显着低于棕榈油组(P<0.05),较亚麻油组也有降低的趋势。试验四结果得出,亚麻油组、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6:4)添加较棕榈油组可显着降低绒山羊血清中TG、CHO及LDL-C浓度,升高HDL-C浓度(P<005)。棕榈油、混合油组的HSL、LPL活性低于亚麻油组,棕榈油组最低;混合油组的ELOVL5活性与亚麻油组相似,两组均高于棕榈油组;混合油组FADS1、ACC、PDK4活性显着高于单独的亚麻油组、棕榈油组(P<0.05)。亚麻油、棕榈油及其二者的混合添加对DM、CP、EE及P消化率无显着影响(P>0.05),但混合油组的NDF、ADF消化率高于亚麻油组,混合添加降低了亚麻油单独添加引起的纤维物质的消化率下降。综上,在促进绒山羊脂类相关代谢酶活性和纤维物质消化、影响瘤胃脂类代谢相关的氢化菌数量方面,日粮中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添加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优于单一的棕榈油组和亚麻油组,其中以6:4的混合油组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党玲,冯耀,牛小军,胡晓军[3](2018)在《亚麻油最佳食用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季节中,亚麻油试样放置于模拟家庭食用条件下,期间每隔10 d检测其过氧化值,从而研究亚麻油最佳食用期。研究结果表明,冬季亚麻油最佳食用期最长为3个月左右,夏季放置2个月左右过氧化值超标,春季和秋季最佳食用期为2个半月。(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8年11期)

张秋旭,张润厚,史晓雪,李刚,高爱琴[4](2018)在《添加不同形式亚麻油对肉羊生产性能、肉品质、脂肪酸含量及脂代谢相关酶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形式亚麻油对肉羊生产性能、肉品质、肉中脂肪酸含量及脂代谢关键调节因子和脂代谢相关酶mRNA表达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日龄((100±10)d)和体重((27±2.17)kg)相近的健康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2代公羔24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试验处理CON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LO、L、LOM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含油量为4%的亚麻油、亚麻籽、亚麻油微胶囊脂末。饲养试验过程记录肉羊体重、干物质采食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屠宰后测定肌肉pH、剪切力等肉品质指标,采用烘干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高温灰化法分别测定肉中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及灰分的含量,并利用气相色谱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分别测定肉中脂肪酸含量和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亚麻油不同添加形式对肉羊平均日增重有影响,LO组日增重显着低于CON、LOM和L组(P<0.05),添加油脂组肌肉脂肪含量显着高于CON组(P<0.05),但其他营养成分并无显着变化(P>0.05)。与CON组相比,LOM组显着降低了肌肉剪切力,提高了肌肉嫩度(P<0.05),但亚麻油的不同添加形式对肌肉的pH、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失水率的影响并不显着(P>0.05);2)试验组较对照组显着增加了肌肉中ALA、CLA和AA的含量,显着改善了n-6/n-3的比例(P<0.05),LOM组CLA含量较CON组、LO组、L组显着提高375%、171%和58%,L及LOM组比CON组n-3PUFA显着提高151%、178%(P<0.05);3)日粮添加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对脂代谢关键调节因子PPARγ、SREBP1mRNA表达量有影响显着,LO、LOM和L组与CON组相比分别上调PPARγmRNA表达量53%、68%及36%,对SREBP1mRNA表达量下调47%、49%、53%(P<0.05);试验组对脂代谢相关酶中FAS、SCD基因的表达量有抑制作用,LOM组SCD表达量显着高于L组(P<0.05),并且显着上调LPL基因mRNA的表达量,是CON组的2.7倍(P<0.05),但对ACC表达量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富含亚麻油物质有利于PUFA沉积,并能够促进PPARγ、LPL基因表达,抑制SREBP1、SCD和FAS基因表达,亚麻油微胶囊脂末能够通过提高肌肉中PUFA,尤其是CLA含量,改善肉品质,增加肌肉嫩度,较亚麻油及亚麻籽可更好的提高舍饲羊肌肉中的PUFA含量。(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郁元年,邢月腾,李晨燕,吴信,杨志武[5](2018)在《亚麻油对宁乡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亚麻油(LO)对宁乡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日龄相近、体重约43 kg的宁乡阉母猪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LO的试验饲粮,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LO后,宁乡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着降低(P<0.05),料重比有降低趋势(0.05≤P≤0.10);皮厚提高13.40%(0.05≤P≤0.10);肌肉剪切力降低21.89%(0.05≤P≤0.10),肌肉△pH提高21.37%(P<0.05);肝脏苏氨酸(Thr)、丝氨酸(Ser)、甘氨酸(Gly)和精氨酸(Arg)含量显着提高(P<0.05),谷氨酸(Glu)、丙氨酸(Ala)和赖氨酸(Lys)含量有提高趋势(0.05≤P≤0.10)。上述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2%LO可以改善宁乡猪的饲料转化率,提高肌肉嫩度和肝脏中部分必需氨基酸(Thr、Ser)的含量,但会对宁乡猪的皮厚和肌肉pH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曹英东[6](2018)在《亚麻油和茶多酚甜味剂共同添加在猪饲粮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一种茶的提取物,能够应用于动物饲料,作为饲料添加剂有着抗氧化及其他有利于动物健康生产的功效,但其味微苦,可能会对猪的采食偏好产生影响。新型甜味剂(Sweeteners,SW)含有包括甘草提取物及纽甜在内的甜味添加剂,添加于家畜饲料中可以增加家畜的适口性,与茶多酚同时添加可能会减轻其苦味,增加采食量,改善生产性能。亚麻籽油添加于动物饲料可以增加肉脂产品内n-3脂肪酸含量以提高营养价值,用于研制功能性肉脂产品,同时还有益于改善自身健康,增强免疫力。但其所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同时添加抗氧化物如茶多酚可能有助于提高其有效性。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猪饲粮中添加亚麻油和茶多酚甜味剂及两种添加剂共同添加的应用效果,为二者在猪饲料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旨在研究亚麻油和茶多酚甜味剂对猪生长性能、血液和肉质生化指标、屠宰指标的影响。整个试验分为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饲养试验选用40头50-60公斤的大白母猪,屠宰试验选用40头50-60公斤的大白阉猪。两个试验均根据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相似的原则,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一头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普通肥育猪料)、茶多酚甜味剂组(对照料+茶多酚(400克/吨)&甜味剂(200克/吨))、亚麻油组(添加2%亚麻油)和亚麻油茶多酚甜味剂组(亚麻油2%+茶多酚(400克/吨)&甜味剂(200克/吨)。试验期分别为49天和35天。结果显示:(1)共同添加组可以显着提高大白母猪第7d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ADG)、22-28d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单独添加亚麻油可极显着增加第7d、14d、21d、35d、42d、49d平均体重,1-7d和1-49d ADG,1-7d、8-14d、15-21d、1-49dADFI(P<0.01)。显着提高第28d平均体重,8-14d、15-21d和36-42d ADG(P<0.05)。共同添加组对大白阉猪ADG、ADFI和F/G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单独添加亚麻油对大白阉猪ADG、ADFI和F/G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但有上调ADG、ADFI的趋势。(2)共同添加组能显着提高大白母猪血清中血清尿素氮(BUN)含量(P<0.05),同时还能够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并降低丙二醛(MDA),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单独添加亚麻油时,可极显着提高大白母猪血清白蛋白(ALB)含量(P<0.01),单独添加茶多酚甜味剂可极显着提高大白母猪血清中GSH-PX、CAT、SOD、T-AOC含量(P<0.01)。共同添加组还能显着提高大白阉猪GSH-PX和SOD含量(P<0.05)。单独添加茶多酚甜味剂时,可极显着提高大白阉猪SOD和T-AOC含量(P<0.01),并显着提高CAT含量(P<0.05)。(3)共同添加组可极显着增加大白母猪血清中C18:3n-3、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n-3脂肪酸(n-3 FA)含量并降低n-6/n-3比值(P<0.01),显着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P<0.05)。单独添加茶多酚甜味剂能极显着增加C18:3n-3、n-3FA含量并降低n-6/n-3比值(P<0.01)。单独添加亚麻油时,可极显着增加C18:3n-3、花生四烯酸(C20:4)、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MUFA、PUFA、n-3 FA含量并降低n-6/n-3比值(P<0.01),显着提高饱和脂肪酸(SFA)、不饱和脂肪酸(USF)含量(P<0.05)。共同添加组能显着提高大白阉猪肉质中SFA和USF含量(P<0.05),单独添加茶多酚甜味剂时,可显着提高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P<0.05),单独添加亚麻油时,可极显着增加C18:3n-3、EPA、DPA、PUFA、n-3 FA含量并降低n-6/n-3比值(P<0.01),显着提高MUFA含量(P<0.05)。(4)共同添加组能显着提高眼肌面积(P<0.05)。单独添加茶多酚甜味剂时,可显着降低猪肉的滴水损失(P<0.05)。而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胴体长,眼肌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着(P>0.05),但都有增加的趋势。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亚麻油和茶多酚甜味剂能够增加猪的生长性能,提高猪的抗氧化能力,提高机体内的脂肪酸含量,并改善猪肉品质。(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张秋旭[7](2018)在《不同形式亚麻油对肉羊生产性能、肌肉脂肪酸含量和脂肪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形式亚麻油(亚麻油、亚麻油微胶囊脂末、亚麻籽)对舍饲肉羊多不饱和脂肪酸构成、脂代谢关键调控因子及相关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分别从不同形式亚麻油对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瘤胃发酵指标、血液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肉中脂肪酸构成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选取体重相近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2代公羔24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动物分为4组,每组6只。试验处理CON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LO、LOM、L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4%含油量的亚麻油、亚麻油微胶囊脂末、亚麻籽,根据测定含油率确定添加量分别为精料的4%,8%和10%。试验一:添加不同形式亚麻油对肉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饲养试验开始时各组体重接近(P>0.05),试验结束时CON、LOM和L组末体重和日增重显着高于LO组(P<0.05);LOM组可显着提高羔羊的背膘厚(P<0.05),但各组对其他屠宰指标没有影响(P>0.05);除LOM组显着降低了背肌的剪切力(P<0.05),改善羊肉嫩度外,从总体上看,亚麻油的不同添加形式对肉品质没有影响(P>0.05);日粮添加油脂没有影响瘤胃p H(P>0.05),但对菌体蛋白(BCP)和氨态氮(NH_3-N)浓度影响显着(P<0.05),LOM组BCP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NH_3-N浓度的影响显着高于CON组、LO组(P<0.05),L组与CON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二:添加不同形式亚麻油对肉羊血清中脂代谢相关指标、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日粮中添加不同形式亚麻油对肉羊血清血糖(GLU)、甘油叁酯(TG)和瘦素(LEP)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但试验各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显着高于CON组(P<0.05),L和LO组INS含量显着低于CON组(P<0.05);添加不同形式亚麻油对总脂肪酸含量没有显着影响(P>0.05),但试验组总脂肪酸含量接近,且高出CON组约为20%;对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影响主要表现在C16:1上,L组显着提高肉中C16:1含量(P<0.05),但对C17:1、C18:1、trans-11-C18:1及总MUFA含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方面,各试验组显着增加肉羊背肌CLA、ALA、AA含量(P<0.05),其中LOM组CLA沉积效果最佳,但对LA含量没有显着影响(P>0.05),LOM、L组n-3 PUFA含量比CON组显着提高178%、151%,较LO组显着提高54%、39%(P<0.05),对n-6 PUFA影响并不显着(P>0.05),与CON组比,试验组可降低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PUFA的比值(S/P)(P<0.05),变化趋势与对n-6/n-3比值的影响较为一致,LOM组的n-6/n-3比值显着低于LO组(P<0.05),低于L组但并不显着(P>0.05),且羊肉中n-6/n-3比值小于5,满足了人们对肉中PUFA的健康需求,弥补舍饲肉羊n-6 PUFA含量高于n-3 PUFA的营养缺陷。试验叁:添加不同形式亚麻油对肉中脂代谢关键调节因子和相关酶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日粮添加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对脂代谢关键调节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mRNA表达量的影响显着,LO、LOM和L组与CON组相比分别上调PPAR-γmRNA表达量53%、68%及36%,对SREBP-1 mRNA表达量下调47%、49%、53%(P<0.05),试验组对脂代谢相关酶中的脂肪酸合成酶(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的mRNA表达量有抑制作用,LOM组SCD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L组(P<0.05),并且显着上调脂蛋白脂酶(LPL)基因mRNA表达量,是CON组的2.7倍(P<0.05),但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mRNA表达量无显着影响(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形式亚麻油对舍饲肉羊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液脂代谢生化指标、瘤胃发酵指标以及脂肪酸含量均有影响,并对脂代谢关键调控因子PPAR-γ、SREBP-1及相关酶FAS、SCD、LPL基因m RNA的表达有显着调控作用。日粮直接添加亚麻油降低日增重,影响生产性能,对瘤胃发酵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亚麻油微胶囊脂末增加背膘厚,提高羊肉嫩度;日粮添加富含PUFA油脂可调节血液脂质代谢,提高TC、LDL和HDL含量,降低INS的浓度,并增加肉中ALA、CLA含量,添加亚麻油微胶囊脂末和亚麻籽的羊肉中n-3 PUFA含量高于添加亚麻油的羊肉,降低n-6 PUFA/n-3 PUFA比值,改善肉中脂肪酸构成;此外不同形式亚麻油能够上调PPAR-γ、LPL基因的m RNA表达量并抑制SREBP-1、SCD和FAS基因mRNA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党玲,冯耀,牛小军,胡晓军[8](2018)在《亚麻油保质期适用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采用什么包装材料、包装容积,亚麻油保质期均为18个月,大部分消费者认为18个月内食用完,亚麻油品质即能得到保证。文章研究了亚麻油在保质期内不同存贮条件下的氧化稳定性,结果发现开封后随着食用期的增加,亚麻油过氧化值不断上升,酸败速度加快,保质期远远小于18个月。(本文来源于《粮食科技与经济》期刊2018年02期)

张秋旭,高爱琴,史晓雪,牛占宇,李刚[9](2018)在《不同添加形式的亚麻油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健康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F2代公羔24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CON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LO、L、LOM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含油量4%的亚麻油、亚麻籽炒粒、亚麻油微胶囊脂末。试验期50d。结果显示:(1)日粮添加亚麻籽、亚麻油微胶囊脂末能够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L、LOM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着高于LO组(P<0.05);(2)LOM组背膘厚显着高于CON组及L组(P<0.05),但各组间其他屠宰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着(P>0.05);(3)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均能够显着提高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显着降低LO及L组(INS)浓度(P<0.05),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叁酯(TG)及瘦素(LEP)含量虽有上升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4)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对瘤胃pH影响不显着(P>0.05),但LOM组可显着提高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和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综上所述,亚麻油不同添加形式对血液脂代谢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可提高血清TC、LDL-C及HDL-C含量,降低INS的浓度;直接添加亚麻油将对肉羊生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可降低ADG及MCP浓度;添加亚麻籽炒粒和亚麻油微胶囊脂末均可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功能,但添加微胶囊脂末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2期)

宋如,云志[10](2017)在《硫酸氢铵盐离子液体催化亚麻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浓硫酸和叁乙胺为原料制备了酸性离子液体硫酸氢铵盐[Et3NH][HSO4],作为催化剂用于亚麻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添加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交换产品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硫酸氢铵盐离子液体对酯交换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在甲醇与亚麻油摩尔比为8∶1、催化剂占原料油质量分数6%、反应温度120℃和反应时间5 h的优化条件下,酯交换产品收率可达90%以上。产物中含有十五酸甲酯、软脂酸甲酯等长链酯类物质,与生物柴油的化学组成分相似,说明离子液体硫酸氢铵盐能够催化制备生物柴油。(本文来源于《能源化工》期刊2017年06期)

亚麻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通过体外试验与体内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配比的亚麻油与棕榈油对绒山羊营养物质消化、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从而为在日粮中科学添加油脂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分为四个试验。试验一与试验二主要以绒山羊为瘤胃液供体进行体外研究,筛选亚麻油与棕榈油的适宜比例,为进行体内试验提供基础。试验一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设6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一组为对照组(CON),培养底物中不添加任何油脂,其余五组为亚麻油与棕榈油处理组,分别在底物日粮中添加2%的不同配比的亚麻油与棕榈油,亚麻油与棕榈油的配比分别为10:0、6:4、5:5、4:6和0:10,每个处理组进行24h体外批次培养,研究体外瘤胃培养液中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瘤胃微生物数量及发酵底物的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变化,初步筛选具有较好效果的亚麻油与棕榈油比例范围。试验二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筛选,优化亚麻油与棕榈油添加比例。共设7个处理组,一组为对照组(CON),培养底物中不添加任何油脂,其余六组的亚麻油:棕榈油分别为10:0、9:1、8:2、7:3、6:4和5:5,油脂的添加比例为2%。试验二的研究方法及测定指标同试验一。试验叁、试验四将12只年龄相同的健康绒山羊分为叁组,分别为亚麻油组、棕榈油组及亚麻油与棕榈油配比为6:4的混合油组;每组4只,采用3*3拉丁方有重复的试验设计。试验分叁期进行,过渡期7天,试验期21天。日粮精粗比为5:5,油脂添加量为全日粮的2%。在每期试验期最后5天进行消化试验,最后2天采集血液与瘤胃液用于分析。试验一的结果表明,多数混合油组与亚麻油组的体外瘤胃培养液中HSL、LPL、ELOVL5、SCD活性高于CON组和棕榈油组(P<0.05),混合油组达到与亚麻油组相似的活性,尤其是混合油6:4组,提示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添加不会因亚麻油的减少而降低瘤胃内脂肪水解、脂肪酸去饱和及延长相关的酶活性,且优于棕榈油组。各添加油脂组B.proteoclasticum、B.hungatei显着低于CON组(p<0.05),Anaerovibrio lipolytica、R.albus数量相反(P<0.05);6:4组、亚麻油组B.hungatei数量显着低于4:6、棕榈油组(P<0.05)。日粮添加2%的不同配比的亚麻油与棕榈油,对DM、CP、EE、ADF、P的降解率均无显着的影响(P>0.05),但添加油脂降低了 NDF降解率。试验二结果表明,单一的亚麻油组及不同配比的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油脂组,其HSL、ELOVL5、FADS1和LPL活性均高于CON组(P<0.05),其中混合油组与.亚麻油组相似。各混合油组、亚麻油组B.proteoclasticum、B.hungatei的含量显着低于 CON 组(P<0.05);Anaerovibriolipolytica、R.albus 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口粮中添加2%亚麻油或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油脂,并未对DM、EE、ADF、CP、Ca、P的降解产生负面影响(P>0.05),但降低了 NDF的降解率,而混合油6:4组较其他各组的降低作用小。试验叁结果得出,混合油组和亚麻油组绒山羊瘤胃液的LPL、HSL、G6PDH、FADS1活性显着高于棕榈油组(P<0.05),但亚麻油组与混合油组之间无显着差异;亚麻油组的瘤胃SCD、ELOVL5活性显着高于棕榈油组(P<0.05);而混合油组ELOVL5活性与两组间差异并不显着。混合油组瘤胃内B.proteoclasticum的数量显着低于棕榈油组(P<0.05),较亚麻油组也有降低的趋势。试验四结果得出,亚麻油组、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6:4)添加较棕榈油组可显着降低绒山羊血清中TG、CHO及LDL-C浓度,升高HDL-C浓度(P<005)。棕榈油、混合油组的HSL、LPL活性低于亚麻油组,棕榈油组最低;混合油组的ELOVL5活性与亚麻油组相似,两组均高于棕榈油组;混合油组FADS1、ACC、PDK4活性显着高于单独的亚麻油组、棕榈油组(P<0.05)。亚麻油、棕榈油及其二者的混合添加对DM、CP、EE及P消化率无显着影响(P>0.05),但混合油组的NDF、ADF消化率高于亚麻油组,混合添加降低了亚麻油单独添加引起的纤维物质的消化率下降。综上,在促进绒山羊脂类相关代谢酶活性和纤维物质消化、影响瘤胃脂类代谢相关的氢化菌数量方面,日粮中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添加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优于单一的棕榈油组和亚麻油组,其中以6:4的混合油组具有较好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麻油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雪.亚麻油与棕榈油的混合添加及亚麻籽对绒山羊体组织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生成的影响及机理[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2].张娟.亚麻油与棕榈油配比对绒山羊营养物质消化、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3].党玲,冯耀,牛小军,胡晓军.亚麻油最佳食用期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8

[4].张秋旭,张润厚,史晓雪,李刚,高爱琴.添加不同形式亚麻油对肉羊生产性能、肉品质、脂肪酸含量及脂代谢相关酶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8

[5].郁元年,邢月腾,李晨燕,吴信,杨志武.亚麻油对宁乡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6].曹英东.亚麻油和茶多酚甜味剂共同添加在猪饲粮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7].张秋旭.不同形式亚麻油对肉羊生产性能、肌肉脂肪酸含量和脂肪代谢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8].党玲,冯耀,牛小军,胡晓军.亚麻油保质期适用条件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

[9].张秋旭,高爱琴,史晓雪,牛占宇,李刚.不同添加形式的亚麻油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8

[10].宋如,云志.硫酸氢铵盐离子液体催化亚麻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J].能源化工.2017

论文知识图

壁材用量对亚麻油包埋效率的影响亚麻油醇酸树脂水解产物的色谱亚麻油与松香不同比例产品性能...亚麻油改性PF的TG-DSC曲线不同芯壁比亚麻油微胶囊的OM图部分亚麻油标样的近红外光谱图

标签:;  ;  ;  ;  ;  ;  ;  

亚麻油论文_王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