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的线条魅力

浅谈中国画的线条魅力

山东省昌邑市实验中学261300

摘要:线条具有丰富的形式要素与功能,是造型艺术基础训练中的重点。研究线条的发展历史及运用,对于我们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线性形神兼备意在笔先骨法用笔

一、探寻中国画线条的发展史

中国画历来是“以线造型”。尽管中国画的革新以色彩为突破口,出现了大量的以色彩为主的现代作品,但是线条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绘画线条高超的表现技巧以及优秀的文化内涵,已经被继承下来并有所创新。因此,研究中国画线条的历史发展轨迹,使我们对中国画线条的继承与创新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当原始人用手中燃尽的松木火把在头顶岩石的壁面上画下一道粗粗的痕迹时,洞穴壁画诞生了。中国原始的象形文字、彩陶壁画,也无不是用线条来勾画的,人类在岩壁上与陶器上以单纯的线条去记录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为不同的哲学思维,体面、光影、透视成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线则成为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形式。

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线条精细,圆润流畅,体现了我国以线造型的绘画传统。

我国线描绘画真正集大成的时期在魏晋六朝,这段时期人文思想复苏,广大的士族文人个性释放,强调自我,啸歌山林,煮酒品茗,文学、诗歌、书法都出现鼎盛状态。绘画也不例外,准确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其杰出的代表人物是东晋的顾恺之。他的线描如春蚕吐丝,匀细、圆润、挺拔,与楚汉帛画有承继的关系,这种线描史称“高古游丝描”。用中锋行笔,用力均匀,力量含蓄。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称其线条“紧劲连绵,循环超息,调格逸易,风超电疾”。线条的超逸之情将魏晋文人豁达的心胸表现得淋漓尽致。顾恺之可谓一代宗师,他的画法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宋李公麟继承了这一画法。南宋时的梁楷创造了干净利索、斩钉截铁的简笔画法,这种线条多用偏急的笔锋,行笔速度快,顿挫分明,转折快利,是大写意的典型画法,开我国写意人物画之先河,并对元、明、清的写意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明代的浙派领袖人物吴伟,受其影响极深。吴伟笔墨奔放,纵横洒脱。明代另一位画家陈老莲,在传统线描的基础上,融入了佛教禅理,线条洗炼,凝重古朴,为明代人物画的又一大家,其影响波及到清代乃至今曰的画坛。十年前南京出现了一批画家,从陈老莲处继承了一些手法,专画怪诞、傲世不恭、小家碧玉的作品,颇有影响。

自从宋元以后,中国画由以人物为主逐步转为以山水、花鸟为主,由反映社会生活、描绘历史与现实人物为主,转向以描绘自然景物来折射社会生活、抒发画家感情为主。中国画线条经过宋、元、明、清众多画家的创造,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中国画在线条方面的创新

艺无止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中国画线条仍在发展。最近几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几年,不少现代中国画家在继承前人技法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前无古人的新线条。例如,李可染创造了深邃含蓄的“金错刀式”的线条;朱屺瞻创造了老辣雄健的“铁干银钩式”的线条;刘文西创造了长于描绘北方人物的古朴刚劲的线条;黄永玉创造了曲折多姿的“不连贯”线条;富中奇创造了具有装饰美的、表现乡土情结的线条。这些线条的创造,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与抒情功能。

三、结束语

无论中国画如何被冠以前卫、现代、先锋等名号,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并没有被削弱,更不会消失,而是在不断创新中形成新的形态,获得新的生命力,显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东方绘画之美。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审视传统线描,吸收其辩证的绘画理论和优秀技能技巧,以线造型,形神兼懒,创造出展现现代服饰、现代生活的线描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邓彦编《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伯敏编《中国绘画通史》.三联出版社。

[3]俞剑华编《中国画论类编》.163页。

[4]《美术向导》.第120期。

[5]《美术大观》.2005年第12期,34页。

[6]陈高华著《宋、辽、金画家史料》.832页。

[7]田卫平等编《中国美术史》.湖南大学出版社。

[8]赵力谢永军著《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薛勋编《写给大学的中国美术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标签:;  ;  ;  

浅谈中国画的线条魅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