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轴论文_冯新勤

导读:本文包含了增长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区位,长江流域,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辽,赤峰,甘肃省,湖州。

增长轴论文文献综述

冯新勤[1](2018)在《增长轴理论视角下 谋划打造沪湖绿色智造大廊道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2035”规划向90分钟通勤范围内的近沪地区,发出了构建同城化都市圈的邀约,并提出要强化沿江、沿湾、沪宁、沪杭、沪湖等重点发展廊道。湖州积极拥抱这一发展机遇,明确了“谋划打造沪湖绿色智造大廊道,加快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的战略。发展廊道实质是区域增(本文来源于《湖州日报》期刊2018-05-30)

李大勇[2](2009)在《关于建立蒙东地区“赤—通”经济增长轴的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产生区域经济增长极的理论入手,提出建立蒙东地区"赤—通"经济增长轴的设想.依据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原理,分析影响赤峰、通辽经济发展整体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扬长避短,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单菁菁[3](2005)在《以经济圈建设打造中部崛起增长轴》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圈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它通常是依托一定的城市群在广域空间内实现对各种经济要素与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圈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在目前情况下,有选择、有重点地(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期刊2005-05-24)

朱峰[4](2000)在《中国第叁经济增长轴发展态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的差异主要是在受到经济规律作用的同时,亦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历史累积、社会制度和人口素质等因素对它的制约。由于任何区域之间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存在着上述差别,故而区域经济增长的实现并不能在所有地方同时发生,而是在一些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如生产资料充足,社会制度合理,人口素质较高及信息化程度较发达的地方优先实现增长,并通过“极化”和“扩散”两个不同的效应来影响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这样,该地区就有可能成为某一区域内的经济增长极位。 区域经济通过这个极位点发展到增长轴再发展到经济增长网络是区域经济以及区域之间经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变化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呈现出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变化的规律。是生产力水平不平衡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产业结构运行来看,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质就是产业更新的过程。它通过新产业的不断引进、不断创新和不断扩散来实现某一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在区域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中,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又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演变的必然趋势。 一般地讲,经济增长极通常用于经济发展较低的地区,通过选择适当的地点,集中投资涉及当地经济效应强的主导产业,形成区域增长极,逐步选择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而连接多个增长点形成轴式增长布局,它主要用于区域经济己发展到一定水平,地区之间又有较大的发展依存度,并把多个增长极或增长轴线分为不同的等级,集中高层次的产业布局在条件好的轴线上形成第一经济增长轴,以此类推,形成不同等级的轴线立体空间来实现各地区的配合和经济增长。 在同一层次的经济增长轴中,对该轴上的经济增长极位的选择有以下几点: (1)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与外界的关联程度。 (2)该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3)该地区的人口素质和技术水平。 (4)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我国区域经济布局客观存在着两个梯度:一是资源梯度,其布局是西富东贫;二是生产力梯度,其布局是东高西低。这一现状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也是我国梯度战略实施的客观依据。 本论文是在现有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梯度理论的基础上,以我国第叁 经济增长轴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了初步的探讨,包括以下内容: 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描述和第叁经济槽长轴的界定 该论文根据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的经济增长极发展理论中判断 优先发展成为增长极的地区必须具有区位、产业和效率叁大优势条件的理论 为基础,描述了我国“。”字形经济布局和东、中、西叁大经济地带的经济 增长关系,并界定了本论文研究的中国第叁经济增长轴是以黄河流域为轴 线,以黄河中上游为主的区域,说明该经济增长轴在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中的 地位是辅助性增长轴。 二、“。”宇形布局中叁大经济槽硼的发瞅狮经济作用 论文在本章节中阐述了我国叁大经济增长轴发展的各自特点,分析了叁 大经济增长轴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的独特作用。通过对叁大经济增长轴形成 的联动效应分析,说明“。”字形布局是我国区域经济由点到轴、由轴到面 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论文从叁大经济增长轴各自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角度看,目前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影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原 因之一是我国第叁经济增长轴发展的滞后性带来的。 叁、第叁经济增长轴实证分析 论文在本章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第叁经济增长轴是以黄河流域为主线,其 特点是:自然资源丰富,生产力贫困,地处封闭,是典型的贫富共存的落后 地历。它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要以发达地区的市场及资金为依托,以 自有资源为主导的辅助性发展。针对第叁经济增长轴的这种特点,着重分析 了黄河中上游地区四大资源密集型地区的独特优势,通过区位比较优势分析 提出了甘肃省将成为第叁经济增长轴中未来主增长极的可能性,以及目前经 济发展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初步的对策。 通过分析可以预见,甘肃省内新型资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开发 大西北经济的起点,它的发展最终将波及整个大西北的经济发展,而以黄河 流域为主轴的第叁经济增长轴是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大西北发展的过渡地带, 它的大力开发与建设,对建设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更具有重 要的战略地位。(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0-05-01)

M·珀努尔,李仁贵译[5](1997)在《增长点·增长极·增长轴》一文中研究指出增长点·增长极·增长轴〔法国〕M·珀努尔原着李仁贵编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继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与J·布德维尔的开拓性工作之后,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极化发展概念之影响。虽然增长极、极化发展等名词...(本文来源于《开发研究》期刊1997年01期)

陆德明[6](1993)在《沿海开放开发对沿江开放开发的比较、借鉴与启示——叁论“发展极”与“增长轴”》一文中研究指出去年,本人等在研究浦东开发与长江叁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浦东开发与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时,从实证角度提出了“发展极”——“增长轴”设想。今年,笔者正在进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80年代沿海地区的开放开发就是“发展极”——“增长轴”模式的成功范例。因此,本文想从沿海发展与沿江发展相比较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一下“发展极”——“增长轴”构(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1993年01期)

李湛[7](1992)在《上海浦东开发与长江叁角洲经济增长极和增长轴》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浦东开发,将再造上海的经济中心功能,形成长江叁角洲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以及沿江、沿海和沿路叁条经济增长轴,从而促进长江叁角洲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结合浦东开发、开放,应当合理配置长江叁角洲交通运输网,发展区域统一市场,加强区内分工协作。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第叁产业,努力组建区域性银行和建立区域技术市场与人才市场。(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1992年03期)

增长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从产生区域经济增长极的理论入手,提出建立蒙东地区"赤—通"经济增长轴的设想.依据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原理,分析影响赤峰、通辽经济发展整体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扬长避短,提出合理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增长轴论文参考文献

[1].冯新勤.增长轴理论视角下谋划打造沪湖绿色智造大廊道的思考[N].湖州日报.2018

[2].李大勇.关于建立蒙东地区“赤—通”经济增长轴的设想[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单菁菁.以经济圈建设打造中部崛起增长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

[4].朱峰.中国第叁经济增长轴发展态势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

[5].M·珀努尔,李仁贵译.增长点·增长极·增长轴[J].开发研究.1997

[6].陆德明.沿海开放开发对沿江开放开发的比较、借鉴与启示——叁论“发展极”与“增长轴”[J].理论月刊.1993

[7].李湛.上海浦东开发与长江叁角洲经济增长极和增长轴[J].生产力研究.1992

论文知识图

当量轴载年度变化曲线当量轴次预测值比较表旅游“点-轴”发展模式腹足类螺壳各部分构造及壳饰说明(据《...“叁横两纵”、“一轴多极”的空间格...术后远期较术前眼轴增长量分布图

标签:;  ;  ;  ;  ;  ;  ;  

增长轴论文_冯新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