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谱拟合论文_赵培培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谱拟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震级,数学分析,场地,相位差,地震波,类别,时域。

反应谱拟合论文文献综述

赵培培[1](2018)在《设计反应谱拟合方法研究及特征参数统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反应谱是通过仪器记录并经过处理的强地面运动信息,利用强震记录研究不同场地的反应谱,对结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近20年来,我国在南北地震带所覆盖的川滇甘陕地区建立了大量的有详细场地资料的强震观测台站,获得了丰富的有研究价值的强震记录。本文在总结已有反应谱标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应谱标定方法。利用川滇甘陕地区大量的强震记录,统计分析了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参数。本文主要研究(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8年11期)

赵培培[2](2017)在《设计反应谱拟合方法研究及特征参数统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反应谱是通过仪器记录并经过处理的强地面运动信息,利用强震记录研究不同场地的反应谱,对结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近20年来,我国在南北地震带所覆盖的川滇甘陕地区建立了大量的有详细场地资料的强震观测台站,获得了丰富的有研究价值的强震记录。本文在总结已有反应谱标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应谱标定方法。利用川滇甘陕地区大量的强震记录,统计分析了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参数。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将差分进化算法应用于反应谱的标定,提出了一种新的标定反应谱的方法。详细介绍了Newmark叁参数、双参数、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标定反应谱的原理,这些标定方法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主要问题表现在拟合的精度上。本文将差分进化算法引入到反应谱的标定中,并利用其处理了川滇甘陕地区的强震记录,对比分析了不同的反应谱标定方法对同一强震记录的标定结果。结果表明,差分进化算法标定的反应谱更加忠实于地震反应谱,拟合精度高,计算效率快,适用于对强震数据的批量处理。本文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川滇甘陕地区强震记录的地震反应谱进行标定并获得了每条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参数。2、统计分析了川滇甘陕地区设计反应谱平台值随场地类别、震级和震中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场地、震中距和震级下水平向放大系数谱平台值的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在相同场地类别下,无论是近场还是远场,放大系数谱的平台值均值都随着震级增大而增大,而大震Ⅱ类场地平台值却随着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且放大系数谱平台值均值绝大数在2.5以上。本文也统计了不同场地、震级和震中距下的加速度谱平台值,结果表明,加速度反应谱平台值随场地类别的提高而增大,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最后计算了该地区的加速度反应谱平台值的场地影响系数。3、研究了川滇甘陕地区特征周期随场地类别、震级和震中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均值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随场地类别的增加而增大。Ⅱ类场地的特征周期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远场的特征周期比近场的大。从本文的统计结果来看,大震远场特征周期的统计结果比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大震远场特征周期值偏大。4、统计了川滇甘陕地区竖向反应谱特征参数随场地类别、震级和震中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竖向放大系数谱平台值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竖向反应谱平台值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震中距对竖向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不明显。本文研究显示,在相同场地类别、相同震中距和相同震级条件下,竖向反应谱平台值均小于水平向反应谱平台值。无论是小震还是大震,远场还是近场,随着场地类别的提高,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的特征周期有增大的趋势。大震下的Ⅱ类场地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的特征明显,同一类场地上竖向反应谱特征周期均值随震级增大而增大。5、研究了不同场地类别、震级和震中距的竖向地震动与水平向地震动的关系。随着场地类别的提高,小震的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增大,而大震的峰值比减小。在相同场地类别下,峰值比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震中距的增加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周期范围内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存在差异,在周期小于0.1s和周期大于1.0s的部分,Ⅰ类场地和Ⅱ类场地的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均值绝大多数大于0.65,而在周期0.1s到1.0s内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均值低于0.65,且这一变化特征十分明显。因此从本文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竖向地震作用直接取水平向作用的0.65倍是值得探讨的,建议分段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17-05-01)

王雷,陈政清[3](2015)在《基于时域迭加的反应谱拟合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反应谱拟合的时域迭加法,发现时域迭加法保留了实际加速度记录的全部相位特性和时变频谱特性,对原始地震动修改最小,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保留输入记录的非平稳特性和保持原始地震动的自然积分关系,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时域迭加的反应谱拟合的窄带时程反演构造法。该方法通过单自由度体系的稳态反应推导出窄带时程与反演输入时程之间的关系式,无需进行复杂的傅里叶逆变换,计算量小且精确简便,可非常方便地求出反演输入时程。通过本文方法可对任意时程波进行调整改造,改造后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既能与设计目标反应谱相符,又能保持原地震动加速度在时域上的特性,改造前后的时程波具有高度相似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合理可行,且拟合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5年06期)

白泉,韩晶晶,盛国华,张正帅[4](2015)在《地震动反应谱拟合过程中小波基函数的选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目标功率谱,本文从定量角度提出一种地震动反应谱拟合过程中小波基函数的选取方法.首先通过修正不同小波基函数所对应的小波系数来拟合地震动反应谱;然后设定总体误差绝对值和误差均方差这两个定量指标来描述各拟合波功率谱与目标功率谱的差异,借助数理统计的独立权数原理,求得不同小波基函数所对应的定量指标的综合评价值;最后对比综合评价值,得到拟合精度最高、误差离散最小的最优小波基.应用该方法,选取8种常见的小波基函数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最优拟合波与原信号差异不大,拟合波反应谱、功率谱与目标反应谱、功率谱均吻合得较好,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张郁山,赵凤新[5](2014)在《基于小波函数的地震动反应谱拟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小波函数的地震动反应谱拟合方法,该方法通过调整给定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使其反应谱以一定精度拟合目标谱。首先,构造一种用于校正的增量加速度小波函数,该函数具有两个特点:①在反应谱的某个固定控制周期点处,对该函数进行时移和线性调幅处理后,将其迭加在初始地震动时程上,所得地震动时程在该控制周期点处的反应谱值与目标值精确相等;②由该函数积分得到的增量速度和增量位移曲线不出现基线漂移,从而保证将其迭加在初始地震动上不会产生附加的基线漂移。其次,基于该小波函数,提出迭代调整方法,以消除反应谱不同控制周期点之间的耦合效应,实现对整个目标谱的拟合。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合成的地震动时程不仅能够以较高的精度拟合目标谱,而且能够保留初始天然地震动的基本特征,从而能够确保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此外,该方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能够通过有限几步迭代调整实现较高的拟合精度。(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王雪妮,周晶[6](2013)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人工地震波反应谱拟合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出现复杂的人工地震波反应谱修正过程,且使合成的人工地震波反应谱较好地收敛于目标谱,提出在传统人工地震波反应谱拟合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二次修正因子,并以二次修正因子作为优化因子,以合成的人工地震波反应谱与目标谱的标准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谱拟合优化模型。并基于Matlab软件编程,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算法)对模型进行分析。算例分析表明,基于PSO算法的人工地震波反应谱拟合方法与传统的在频域内调整傅里叶幅值谱的方法相比,所生成的人工地震波反应谱与目标谱曲线整体吻合较好,收敛精度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3年12期)

侯春林,李小军,戴志军[7](2012)在《人造地震动多阻尼反应谱拟合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核电厂抗震设计过程中,结构的设计地震荷载首先是特定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给出的频域范围内的厂址包络设计谱,随后基于厂址多阻尼包络设计谱给出设计地震动时程,进而进行核电厂各抗震I类厂(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2年06期)

侯春林,李小军,戴志军[8](2012)在《人造地震动多阻尼反应谱拟合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核电厂抗震设计过程中,结构的设计地震荷载首先是特定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给出的频域范围内的厂址包络设计谱,随后基于厂址多阻尼包络设计谱给出设计地震动时程,进而进行核电厂各抗震Ⅰ类厂房的结构响应分析。作为结构抗震分析,尤其是动力时程分析的输入数据,设计地震动时程对分析结果会(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期刊2012-06-25)

刘芳,李勇哲,庞群英,李大华[9](2011)在《非平稳人造地震动反应谱拟合的地震记录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天然地震记录数据提取其非平稳相位数据的方法、论证人造地震动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以呼和浩特市基岩场地非平稳人造地震动预测拟合应用为例,进行人造地震动反应谱拟合。本研究方法明显加强地震监测数字化记录与结构地震动输入预测模拟的密切联系,使地震动预测因充分利用近场地震观测资料而得到质的飞跃。(本文来源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2011年06期)

刘静,廖孝江[10](2011)在《基于相位差谱与幅值谱的人造地震动的反应谱拟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利用相位差分谱与非平稳强度包络线的相似关系确定地震动的相位角,根据速度谱与傅里叶幅值谱的形状相似来近似地震动的幅值谱,然后,通过在频域内调整傅里叶振幅谱的方法合成加速度时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所得到的人工地震动时程对目标谱具有较好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1年06期)

反应谱拟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震反应谱是通过仪器记录并经过处理的强地面运动信息,利用强震记录研究不同场地的反应谱,对结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近20年来,我国在南北地震带所覆盖的川滇甘陕地区建立了大量的有详细场地资料的强震观测台站,获得了丰富的有研究价值的强震记录。本文在总结已有反应谱标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应谱标定方法。利用川滇甘陕地区大量的强震记录,统计分析了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参数。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将差分进化算法应用于反应谱的标定,提出了一种新的标定反应谱的方法。详细介绍了Newmark叁参数、双参数、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标定反应谱的原理,这些标定方法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主要问题表现在拟合的精度上。本文将差分进化算法引入到反应谱的标定中,并利用其处理了川滇甘陕地区的强震记录,对比分析了不同的反应谱标定方法对同一强震记录的标定结果。结果表明,差分进化算法标定的反应谱更加忠实于地震反应谱,拟合精度高,计算效率快,适用于对强震数据的批量处理。本文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川滇甘陕地区强震记录的地震反应谱进行标定并获得了每条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参数。2、统计分析了川滇甘陕地区设计反应谱平台值随场地类别、震级和震中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场地、震中距和震级下水平向放大系数谱平台值的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在相同场地类别下,无论是近场还是远场,放大系数谱的平台值均值都随着震级增大而增大,而大震Ⅱ类场地平台值却随着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且放大系数谱平台值均值绝大数在2.5以上。本文也统计了不同场地、震级和震中距下的加速度谱平台值,结果表明,加速度反应谱平台值随场地类别的提高而增大,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最后计算了该地区的加速度反应谱平台值的场地影响系数。3、研究了川滇甘陕地区特征周期随场地类别、震级和震中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均值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随场地类别的增加而增大。Ⅱ类场地的特征周期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远场的特征周期比近场的大。从本文的统计结果来看,大震远场特征周期的统计结果比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大震远场特征周期值偏大。4、统计了川滇甘陕地区竖向反应谱特征参数随场地类别、震级和震中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竖向放大系数谱平台值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竖向反应谱平台值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震中距对竖向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不明显。本文研究显示,在相同场地类别、相同震中距和相同震级条件下,竖向反应谱平台值均小于水平向反应谱平台值。无论是小震还是大震,远场还是近场,随着场地类别的提高,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的特征周期有增大的趋势。大震下的Ⅱ类场地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的特征明显,同一类场地上竖向反应谱特征周期均值随震级增大而增大。5、研究了不同场地类别、震级和震中距的竖向地震动与水平向地震动的关系。随着场地类别的提高,小震的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增大,而大震的峰值比减小。在相同场地类别下,峰值比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震中距的增加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周期范围内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存在差异,在周期小于0.1s和周期大于1.0s的部分,Ⅰ类场地和Ⅱ类场地的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均值绝大多数大于0.65,而在周期0.1s到1.0s内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均值低于0.65,且这一变化特征十分明显。因此从本文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竖向地震作用直接取水平向作用的0.65倍是值得探讨的,建议分段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谱拟合论文参考文献

[1].赵培培.设计反应谱拟合方法研究及特征参数统计[J].国际地震动态.2018

[2].赵培培.设计反应谱拟合方法研究及特征参数统计[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

[3].王雷,陈政清.基于时域迭加的反应谱拟合的新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

[4].白泉,韩晶晶,盛国华,张正帅.地震动反应谱拟合过程中小波基函数的选取[J].地震学报.2015

[5].张郁山,赵凤新.基于小波函数的地震动反应谱拟合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14

[6].王雪妮,周晶.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人工地震波反应谱拟合技术[J].水电能源科学.2013

[7].侯春林,李小军,戴志军.人造地震动多阻尼反应谱拟合优化算法[J].国际地震动态.2012

[8].侯春林,李小军,戴志军.人造地震动多阻尼反应谱拟合优化算法[C].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2012

[9].刘芳,李勇哲,庞群英,李大华.非平稳人造地震动反应谱拟合的地震记录应用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1

[10].刘静,廖孝江.基于相位差谱与幅值谱的人造地震动的反应谱拟合[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

论文知识图

(c) 基于相位余弦分区的人造地震动反场地安评与规范设计反应谱拟合...旁路开关试验现场图片Fig.5Pictureoft...玛纳斯县城区水平SN方向非平稳相位的人...各时程的反应谱拟合情况多遇地震地震波加速度反应谱拟合

标签:;  ;  ;  ;  ;  ;  ;  

反应谱拟合论文_赵培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