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论文和设计-王梦飞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包括直流变频压缩机、油分离器、四通换向阀、毛细管和空调内机,直流变频压缩机的出口端与油分离器的第一端连通,油分离器的第二端串联毛细回油管后与直流变频压缩机的进口端连通,油分离器的第三端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连通,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串联气液分离器后与直流变频压缩机的进口端连通,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依次串联室外换热器和室外电子膨胀阀后与毛细管电子膨胀阀的一端和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的一端连通,毛细管电子膨胀阀的另一端串联毛细管后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连通,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的另一端串联空调内机后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漏水现象的出现。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变频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换向阀(3)、毛细管(8)和空调内机(10),所述直流变频压缩机(1)的出口端与油分离器(2)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油分离器(2)的第二端串联毛细回油管(16)后与直流变频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通,所述油分离器(2)的第三端与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3)的第三端串联气液分离器(12)后与直流变频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3)的第四端依次串联室外换热器(4)和室外电子膨胀阀(5)后与毛细管电子膨胀阀(7)的一端和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9)的一端连通,所述毛细管电子膨胀阀(7)的另一端串联毛细管(8)后与四通换向阀(3)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9)的另一端串联空调内机(10)后与四通换向阀(3)的第二端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变频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换向阀(3)、毛细管(8)和空调内机(10),所述直流变频压缩机(1)的出口端与油分离器(2)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油分离器(2)的第二端串联毛细回油管(16)后与直流变频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通,所述油分离器(2)的第三端与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3)的第三端串联气液分离器(12)后与直流变频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3)的第四端依次串联室外换热器(4)和室外电子膨胀阀(5)后与毛细管电子膨胀阀(7)的一端和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9)的一端连通,所述毛细管电子膨胀阀(7)的另一端串联毛细管(8)后与四通换向阀(3)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9)的另一端串联空调内机(10)后与四通换向阀(3)的第二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5)与毛细管电子膨胀阀(7)和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9)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液管截止阀(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换向阀(3)与毛细管(8)和空调内机(10)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气管截止阀(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换向阀(3)与气液分离器(12)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低压压力开关(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频压缩机(1)与四通换向阀(3)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高压压力开关(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频压缩机(1)与四通换向阀(3)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高压压力传感器(15)。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机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户对空调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用户对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热泵技术日趋成熟,取代传统空调和燃煤锅炉已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以水为导热介质的热泵采暖系统,在传热过程中存在二次换热:热泵系统换热器先产生热水,然后再与供热水侧的水进行二次换热,最后进入到用户侧暖气片或者毛细管中,能效较低,用户体验较差,且工程安装不良时容易漏水,另外冬天使用过程存在冻坏管路的风险,这样一来,会损坏房间及物品,尤其对于地暖,需拆开地板检修,维修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其内部的毛细管和空调内机分别可实现辐射供热和对流供热,且其与传统采用水为导热介质的热泵采暖系统相比,能够有效避免漏水现象的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包括直流变频压缩机、油分离器、四通换向阀、毛细管和空调内机,直流变频压缩机的出口端与油分离器的第一端连通,油分离器的第二端串联毛细回油管后与直流变频压缩机的进口端连通,油分离器的第三端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连通,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串联气液分离器后与直流变频压缩机的进口端连通,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依次串联室外换热器和室外电子膨胀阀后与毛细管电子膨胀阀的一端和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的一端连通,毛细管电子膨胀阀的另一端串联毛细管后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连通,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的另一端串联空调内机后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其中,室外电子膨胀阀与毛细管电子膨胀阀和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液管截止阀。

本实用新型的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其中,四通换向阀与毛细管和空调内机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气管截止阀。

本实用新型的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其中,四通换向阀与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低压压力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其中,直流变频压缩机与四通换向阀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高压压力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其中,直流变频压缩机与四通换向阀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高压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内部的毛细管和空调内机分别可实现辐射供热和对流供热,且其与传统采用水为导热介质的热泵采暖系统相比,能够有效避免漏水现象的出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行在地暖模式下的系统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行在空调内机制热和地暖模式下的系统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运行在空调内机制热模式下的系统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运行在空调内机制冷模式下的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包括直流变频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换向阀3、毛细管8和空调内机10,直流变频压缩机1的出口端与油分离器2的第一端连通,油分离器2的第二端串联毛细回油管16后与直流变频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通,油分离器2的第三端与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端连通,四通换向阀3的第三端串联气液分离器12后与直流变频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通,四通换向阀3的第四端依次串联室外换热器4和室外电子膨胀阀5后与毛细管电子膨胀阀7的一端和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9的一端连通,毛细管电子膨胀阀7的另一端串联毛细管8后与四通换向阀3的第二端连通,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9的另一端串联空调内机10后与四通换向阀3的第二端连通。

室外电子膨胀阀5与毛细管电子膨胀阀7和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9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液管截止阀6。

四通换向阀3与毛细管8和空调内机10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气管截止阀11。

四通换向阀3与气液分离器12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低压压力开关13。

直流变频压缩机1与四通换向阀3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高压压力开关14。

直流变频压缩机1与四通换向阀3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高压压力传感器15。

如图2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处于地暖模式下时,制冷剂经直流变频压缩机1压缩后,制冷剂经过油分离器2、四通换向阀3和气管截止阀11进入毛细管8中与空气进行辐射换热,制冷剂冷凝放热后经过毛细管电子膨胀阀7,经液管截止阀6和室外电子膨胀阀5,进入室外换热器4中与空气进行对流换热,蒸发吸热后经四通换向阀3进入气液分离器12,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回到直流变频压缩机1进行压缩,完成地暖循环。

如图3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处于空调内机制热和地暖模式下时,制冷剂经直流变频压缩机1压缩后,制冷剂经过油分离器2、四通换向阀3和气管截止阀11,制冷剂分别进入毛细管8和空调内机10中与空气进行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制冷剂冷凝放热后经过毛细管电子膨胀阀7和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9,经液管截止阀6和室外电子膨胀阀5,进入室外换热器4中与空气进行对流换热,蒸发吸热后经四通换向阀3进入气液分离器12,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回到直流变频压缩机1进行压缩,完成空调内机制热和地暖循环。

如图4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处于空调内机制热模式下时,制冷剂经直流变频压缩机1压缩后,制冷剂经过油分离器2、四通换向阀3和气管截止阀11进入空调内机10中与空气进行对流换热,制冷剂冷凝放热后经过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9,经液管截止阀6和室外电子膨胀阀5,进入室外换热器4中与空气进行对流换热,蒸发吸热后经四通换向阀3进入气液分离器12,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回到直流变频压缩机1进行压缩,完成空调内机制热循环。

如图5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处于空调内机制冷模式下时,制冷剂经直流变频压缩机1压缩后,制冷剂经过油分离器2、四通换向阀3进入室外换热器4中,制冷剂与空气对流换热,冷凝放热后的制冷剂经过室外电子膨胀阀5、液管截止阀6和空调内机电子膨胀阀9进入空调内机10并与空气进行对流换热,蒸发吸热后经过气管截止阀11、四通换向阀3进入气液分离器12,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回到直流变频压缩机1进行压缩,完成空调内机制冷循环。

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制冷剂为氟利昂。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7262.2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541220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F25B 13/00

专利分类号:F25B13/00;F25B41/06;F25B41/04;F25B49/02

范畴分类:35D;

申请人: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市海智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宁波工程学院

申请人地址:315016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翠柏路89号

发明人:王梦飞;涂虬;邓晨冕;张杰;周馨瑜;程路易;张驰

第一发明人:王梦飞

当前权利人: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市海智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迎春

代理机构:33228

代理机构编号: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多联干式毛细管辐射热泵机组论文和设计-王梦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