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特性试验论文-陈晓东

动力特性试验论文-陈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特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限元,动载试验,频率,振型

动力特性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东[1](2019)在《公路桥梁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既有公路桥梁的动力特性,按照解析计算、有限元分析与试验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湖南省内某既有公路桥梁为背景,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公路桥梁理论模型,分析并考察了桥跨结构的自振特性和与动载作用下的联合振动特性,以此来评价全桥的整体受力情况,了解桥跨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为桥梁的日常养护和维修提供参考,并建立和积累桥梁的技术资料,完善桥梁数据库信息。结果表明:解析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较吻合,说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精确度较高;现场实测结果比有限元分析结果大,说明全桥的整体刚度较理论计算值大,满足正常使用刚度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孙魁,程绍革,朱毅秀[2](2019)在《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动力特性及加速度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抗震设防水平不高、抗震构造措施设置不足且已经服役多年的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为研究对象,为捕捉在低强度振动中砌体填充墙与主体框架开裂行为以及框架自身发生开裂导致动力特性变化,采用强度小、持时短的白噪声进行扫频。采用自然激励技术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对试验加速度信号进行分析,识别出试验模型完备模态;采用小波变换提取各阶模态的楼层加速响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特征系统实现算法适用于低强度振动中的动力特性识别;高阶模态对既有框架结构加速度响应贡献显着。(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汪志昊,寇琛,刘召朋,李晓克[3](2019)在《人体姿态对人-结构耦合系统竖向动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静态人体与轻柔结构之间的竖向相互作用规律,以自主设计制作的简支人行桥模型(基频3.67 Hz、净跨11.80 m)为试验平台,测试了单人人体静立、下蹲与静坐叁种姿态及等重质量块对人-结构耦合系统竖向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典型文献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归纳总结。试验结果表明:人体静立、静坐姿态均会降低结构一阶竖向振动频率,而人体下蹲姿态将提高结构一阶竖向振动频率,其中人体静坐姿态对结构一阶竖向振动频率影响程度最大;叁种人体姿态均能提高结构一阶竖向模态阻尼比,其中人体静坐姿态提升效应最为显着;采用等重质量块模拟人体,与人体不同姿态对结构振动频率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当,但无法有效地模拟结构模态阻尼比的变化。综合比较两种结果可知:导致不同文献中人体姿态对结构竖向振动频率与模态阻尼比的影响结果存在离散性的最主要因素为人-结构质量比,其次为人-结构频率比。(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9期)

邓然然,马文勇,柴晓兵,郑熙[4](2019)在《斜置方柱气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木工程结构中有很多方形断面的细长结构,常常受到斜向风作用,其风荷载可以简化为斜置方柱的气动力,与垂直风向作用不同,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气动力估算方法。针对此问题,采用刚性节段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分析了风偏角对方柱的静态气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传统风速分解法仅可以有效地估计在分离点之前的风压,并不适用于斜置方柱完整气动力的估算;由于背风面风压的减弱,斜置方柱的平均和脉动气动力系数小于垂直方柱的对应值;斜置方柱的旋涡脱落频率小,强度弱,频带宽。因此,采用垂直方柱的平均气动力作为方柱抗风设计的平均风荷载是偏于安全的,但是由于旋涡脱落频率及带宽的变化,斜置方柱的风致振动与垂直方柱会有明显的差别。(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9年05期)

左太辉,何旭辉,邹云峰,周佳[5](2019)在《紊流影响下车-桥系统气动力特性风洞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横风作用下紊流参数对车-桥系统气动力特性的影响,以典型32 m简支梁桥和CRH2列车头车为背景,首先根据阻塞比要求设计几何缩尺比为1∶25的桥梁和列车测压试验模型;然后通过在风洞试验段入口处采用"格栅条"被动紊流发生装置,模拟一系列紊流风场;最后开展不同工况下车-桥组合风洞动态测压试验,测试列车和桥梁表面风压,并积分获得列车和桥梁气动力。基于此,分析了双线轨道不同位置下,顺风向紊流度、紊流积分尺度对列车表面风压和车-桥气动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并讨论了风攻角对车-桥气动力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表面平均风压系数随紊流度的增加而减小,紊流风场中列车和桥梁气动侧力(阻力)系数均小于均匀流场;紊流度对迎风侧轨道列车的影响更为显着,而对车头气动力特性影响较小,车身侧力(阻力)系数随紊流度增加而显着降低,升力系数和力矩系数随紊流度的变化规律并不显着;桥梁气动力系数对紊流度变化的敏感程度小于列车,其侧力(阻力)系数并非随紊流度的增大而单调减小,升力系数随紊流度增加而增大,力矩系数随紊流度的变化规律并不明显;车-桥气动力系数受紊流积分尺度的影响小于紊流度,桥梁侧力(阻力)系数受影响程度大于升力系数和力矩系数;列车位于背风侧轨道时,车-桥气动力系数随紊流积分尺度变化的敏感程度小于列车位于迎风侧轨道;风攻角和紊流参数对车-桥气动力特性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且受列车路线布置方式影响不大。研究结果为紊流风场下的行车安全性提供了数据和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金瑞佳,陈松贵,耿宝磊[6](2019)在《围油栏动力特性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围油栏动力特性,进行了模型比尺为1∶1的规则波、水流与围油栏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试验。利用拉力传感器和电磁式位移测试系统,对围油栏的受力和不同浮子的运动响应进行了测量,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周期、波高、流速)对围油栏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只考虑波浪的情况下,波高是影响围油栏受力的主要因素,波浪周期影响不敏感。在波流组合的情况下,水流流速是影响围油栏受力最主要的因素,波高其次,波浪周期最小。围油栏不同位置的浮子水平运动特征不同,但各个浮子的运动响应幅值均对波高较为敏感,基本同波高呈线性关系。同时,水流抑制了各个浮子的水平运动,但使其升沉运动更为剧烈。(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期刊2019-10-11)

常留红,杨思宇,徐斌,张鹏,高伟[7](2019)在《四棱台透水框架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鱼礁概念,提出一种新型四棱台透水框架结构,并开展系列水槽试验,利用剖面流速仪ADCP(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测量四棱台透水框架防护区周围流场结构,分析架空率对透水框架周围水流结构的影响,研究四棱台透水框架对防护区周围的水动力特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四棱台透水框架防护后水流上下速度分布差异更为明显,框架层流速显着减小,且流速减小幅度随架空率的减小而增大;紊动强度分布出现拐点,拐点位置与架空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紊动强度随架空率的减小而增大;防护区内部近底处存在紊动收敛区域,其紊动强度随架空率减小而减小。(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玉冰,蒋田勇,郭棋武[8](2019)在《岳阳洞庭湖大桥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载试验是评定桥梁结构动力稳定性能和运营状况的重要方式。文中介绍了国内首座不等高叁塔双斜面索全漂浮体系斜拉桥——岳阳洞庭湖大桥动载试验方法和过程,通过对该桥固有模态参数和冲击系数的测试与分析,得出该桥在运营20年后,其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能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桥梁结构整体动力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9年05期)

黄传朋,王晨阳,金瑞佳,陈松贵,王收军[9](2019)在《围油栏水动力特性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围油栏水动力特性的问题,进行了模型比尺为1:1的规则波、水流与围油栏相互作用的大比尺水槽物理模型试验。利用拉力传感器和Polhemus电磁式位置跟踪系统,对围油栏的受力和不同浮子的运动响应进行了测量,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周期、波高、流速)对围油栏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波流组合的情况下,围油栏的受力情况对水流流速最为敏感,波高其次,波浪周期对其影响最小。围油栏不同位置的浮子水平运动特征不同,但各个浮子的运动响应幅值均对波高较为敏感,基本同波高成线性关系。同时,水流抑制了各个浮子的水平运动,但使其升沉运动更为剧烈。(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9年04期)

唐艳[10](2019)在《大跨斜拉桥动力特性试验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常德市沅水四桥主桥采用无线传感器进行动测点布设,进行了现场动力特性试验(包含脉动试验、跑车试验、刹车试验),其中脉动试验依据荷载试验相关规范要求,采集了主桥共九阶模态频率及其相应的振型,通过跑车和刹车试验获取了本桥不同工况下的冲击系数,结合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模型分析结果,对沅水四桥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包括横向及竖向振型的九阶模态结果基本吻合,试验冲击系数均小于理论值,表明了准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结合现场动力试验,可有效评价桥梁的动力特性。(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动力特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抗震设防水平不高、抗震构造措施设置不足且已经服役多年的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为研究对象,为捕捉在低强度振动中砌体填充墙与主体框架开裂行为以及框架自身发生开裂导致动力特性变化,采用强度小、持时短的白噪声进行扫频。采用自然激励技术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对试验加速度信号进行分析,识别出试验模型完备模态;采用小波变换提取各阶模态的楼层加速响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特征系统实现算法适用于低强度振动中的动力特性识别;高阶模态对既有框架结构加速度响应贡献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特性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东.公路桥梁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9

[2].孙魁,程绍革,朱毅秀.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动力特性及加速度响应[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3].汪志昊,寇琛,刘召朋,李晓克.人体姿态对人-结构耦合系统竖向动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4].邓然然,马文勇,柴晓兵,郑熙.斜置方柱气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9

[5].左太辉,何旭辉,邹云峰,周佳.紊流影响下车-桥系统气动力特性风洞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9

[6].金瑞佳,陈松贵,耿宝磊.围油栏动力特性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2019

[7].常留红,杨思宇,徐斌,张鹏,高伟.四棱台透水框架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陈玉冰,蒋田勇,郭棋武.岳阳洞庭湖大桥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9

[9].黄传朋,王晨阳,金瑞佳,陈松贵,王收军.围油栏水动力特性大比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J].水道港口.2019

[10].唐艳.大跨斜拉桥动力特性试验与分析[J].公路工程.2019

标签:;  ;  ;  ;  

动力特性试验论文-陈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