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源试验论文_祁生秀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源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木麻黄,白皮松,效果,厚朴,家系,种质,云杉。

种源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祁生秀[1](2019)在《蓝云杉不同种源引种试验研究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蓝云杉不同种源试验研究由温室播种育苗和大田移栽后苗期试验两部分组成。通过5个不同种源在温室、大田苗期的生长表现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种源3号生长优势比较明显,但优良表现型是否继续保持,有待后续观察研究。(本文来源于《青海农林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尚福强[2](2019)在《林木种源试验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木种源试验是为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种源,对林木种源的区划及良种选育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文章论述了林木种源试验的定义、分类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我国林木种源试验存在问题及对策,提出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未来的努力方向。(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林贤山[3](2019)在《不同立地条件秃杉种源试验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收集云南、湖北5个产地17个家系种子进行育苗、造林试验,经过23年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所有秃杉种源树高和胸径在不同立地质量间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其中吉山工区2~3小班(Ⅱ类地)秃杉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大于其他3个小班(Ⅲ、Ⅳ类地)。因此,立地质量等级高的林地更适合秃杉种植。针对不同立地秃杉生长情况,初步确定L2、L4、云龙、C2、C8等5个种源为秃杉优良种源,可以作为今后引种秃杉种源选择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宇[4](2019)在《闽楠地理种源试验与早期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15年生的21个地理种源闽楠试验林的林分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闽楠不同地理种源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存在极显着差异,这些差异受到极强遗传力控制。以15年生单株材积为指标,选出福建永安、明溪沙溪、福建尤溪、江西泰和、江西宜丰等5个优良地理种源,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值分别为8. 68 m、8. 16 cm和0. 026 5 m~3,遗传增益分别为49. 20%、58. 11%和170. 45%。这些优良种源可选择用于闽楠珍贵用材林造林。(本文来源于《林业勘察设计》期刊2019年01期)

魏永成,李振,张勇,孟景祥,仲崇禄[5](2019)在《广东徐闻短枝木麻黄种源试验与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短枝木麻黄是中国华南沿海地区营建沿海防护林的先锋树种,由于林分衰退,急需补充种质材料以扩大遗传资源筛选范围。本研究以21个短枝木麻黄国际种源为遗传材料,对广东徐闻的4 a生种源试验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1个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主干分叉习性和主干通直度6个性状均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种源重复力在0.234~0.890之间,表明各性状的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所致,具有较强的选择潜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叁者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主干通直度与其它指标呈显着正相关。利用6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4个优良种源,分别为18267 (中国)、18128 (越南)、18268 (中国)和18298 (泰国)种源,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平均增益分别为14.23%、22.07%和45.82%,可以为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供材料。(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6期)

俞方洪,游晓庆,李晓辉,朱恒,王建[6](2019)在《不同种源白皮松在赣东北的育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白皮松在赣东北地区繁育及推广的可能性,本文着重研究了不同种源白皮松种子在赣东北地区的育种情况,通过对不同种源地的白皮松种子的大小(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重和发芽特性进行分析以及容器育苗和大田育苗两种育苗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白皮松种子发芽率差异显着,且种子发芽率与种子大小、千粒重均显着相关。且容器育苗与大田育苗在种子发芽率、苗高和地径均无明显差异,说明种子质量是影响种子发芽率的主要因素。2号种源地(山西运城)白皮松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重及发芽率均高于其他种源,相较于其他种源白皮松更适宜在赣东北地区栽植。(本文来源于《南方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周成敏,谭美,刘均跃,程小燕[7](2019)在《厚朴种源嫁接保存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浙江磐安以湖南道县的中间型2年生厚朴实生苗为嫁接砧木,以收集的湖南、湖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贵州等种源地厚朴优树的枝条为接穗,用嫁接的方法开展了厚朴种质资源保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嫁接苗中,来自湖南桑植、广西融水、湖南安化等3个种源的嫁接成活率较高,嫁接后新稍生长较旺盛;湖南桑植种源嫁接苗苗高、地径生长量突出,广西融水、湖北利川种源嫁接苗叶片生长较好,江西庐山种源嫁接苗根系生长较好,贵州习水、江西庐山、广西融水种源嫁接苗生物量较大;中间型厚朴与中间型及凹叶型厚朴嫁接亲和性较高,且嫁接苗生长良好,适合用嫁接方法对其种源进行保存。(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林贤山[8](2018)在《不同立地条件秃杉种源试验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收集云南、湖北5个产地及其17个家系种子进行育苗、造林试验,经过23年的试验观测看出,所有秃杉种源树高和胸径两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质量间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其中吉山工区2-3小班(Ⅱ类地)秃杉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大于其它3个小班(Ⅲ、Ⅳ类地),初步认定立地质量等级高的林地更适合种植秃杉树种。针对不同立地秃杉各种源的生长情况,初步筛选出L2、L4、云龙、C2、C8等5个种源为秃杉优良种源,可以作为今后引种秃杉种源选择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林业勘察设计》期刊2018年04期)

陈莹莹[9](2018)在《火力楠种源区域试验与优良种源早期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火力楠(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lurei Dandy)是我区优良的乡土阔叶树种,其干形通直,木材结构细,抗病、抗风和防火能力强,生长速度较快,是营造复层林、改善人工林树种结构的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本研究调查采集来自于火力楠自然分布区广西、广东省的10个种源,育苗后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特点,在火力楠适生区内选取了玉林市林科所(L1)、大义林场(L2)、荔浦林场(L3)叁个代表性较强的试验点进行造林,通过种源区域试验,调查火力楠不同种源在不同区域的生长性状及生长差异并进行遗传测定,进而开展优良种源早期选择。通过树干解析法分析所选出的优良种源火力楠与普通种源火力楠在速生期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规律,并建立优良种源火力楠生长数学模型,为今后在种源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火力楠林分选择、单株选择及种源杂交育种等工作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火力楠种源在叁个试验点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测定,一年生火力楠种源平均成活率L1>L2>L3,成活率最高为种源BL(99.69%)和PB(99.00%、93.11%),最低为种源 BB(84.00%)和 PN(80.25%、80.13%);叁年生火力楠种源平均保存率分别为L1>L2>L3,保存率最高种源分别为DY(83.88%)、XY(81.44%)、BB(74.12%),最低为种源DRS(54.19%)、PN(58.00%)、DC(57.37%)。各试验点的保存率较存活率均有所下降,降低幅度大小为L3>L2>L1。总体来说,各种源火力楠在L1试验点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较适宜生长;在L3试验点最低,适应性较差。(2)各试验点火力楠不同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存在显着差异。通过对各试验点种源间的生长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L1试验点DY种源生长表现最好,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 2.95m、5.55cm、1.81m 和 0.0037 m3,PB、ZY、FZ 种源生长表现较好,与表现最差的种源PN存在极显着差异;L2试验点DY种源生长表现最好,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3.48m、5.40cm、1.59m和0.0043 m3,ZY、BB种源生长表现较好,与表现最差种源PN有极显着差异;L3试验点BB种源在该试验点生长表现最好,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3.49m、4.12cm、1.92m和0.0027 m3,LC、ZY种源生长表现较好,与表现最差种源PN有极显着差异。(3)通过各试验点间火力楠生长情况分析,各试验点间的树高、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着差异,其中L3试验点树高和冠幅均为最大,分别为3.33m、1.85m;L2试验点胸径、单株材积都最大,分别为5.06cm、0.0035m3。火力楠的树高生长在试验点与种源间交互作用存在显着差异,胸径、冠幅、材积在试验点与种源交互作用均不存在显着差异,差异程度为试验点>种源>试验点与种源间交互作用。总的来说,火力楠在L2试验点生长情况最好。(4)在叁个试验点开展火力楠优良种源早期选择。以种源的树高、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这4个生长性状平均值和生长指标育种值的大小为选择评价标准,选出ZY、BB、DY、LC、PB这5个为优良种源,入选率为41.67%。在入选的种源中,ZY的树高遗传增益最高,为6.27%;DY的胸径遗传增益和单株材积遗传增益最大,分别为5.98%和0.16%;BB的冠幅遗传增益最大,为3.53%。(5)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六年生优良种源火力楠(速生期)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规律。总体来说,优良种源火力楠的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量均大于普通种源火力楠。优良种源火力楠的胸径、树高、材积均随着林龄增大而增加,尤其第5年开始增长迅速,连年生长量达到1.80cm、1.20m和0.000398m3。优良种源火力楠幼龄阶段生长迅速,且不易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应注重施肥管理,能有效促进生长量增加。(6)将优良种源火力楠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代入5种常见的经验林木生长模型,得到的最优生长预测模型为:胸径生长模型逻辑斯蒂(Logistic)D=6.047-ln(1 + 179.322*exp(-0.916*T))、树高生长模型苏马克(Schumacher)H=23.857*exp(-12.330/(T + 2.930))和材积生长模型逻辑斯蒂(Logistic)V=1.695-In(1+4.446*exp(-1.227*T))。(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12-01)

李茂瑾[10](2018)在《短枝木麻黄国际种源试验和早期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选择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的优良家系,对来自10个国家23个种源109个家系的短枝木麻黄生长性状进行综合选择。结果表明,造林42个月后短枝木麻黄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抗虫性、健康状况和保存率在种源和家系间均存在极显着或显着差异。印度种源(18118)、中国种源(18267、18268和18586)、泰国种源(21199、18299和18297)在生长速度上表现较好;肯尼亚种源(18144、18142、18135)、澳大利亚种源(17862)、瓦努阿图种源(18312和18565)的抗虫性较好;瓦努阿图种源(18312)和肯尼亚种源(18142)的健康状况表现较好;中国种源(18586)、越南种源(18128)和肯尼亚种源(18144)的保存率较高。单株材积的遗传力最高,保存率和抗虫性的较低,健康状况的最低。利用单株材积、抗虫性、健康状况和保存率进行指数选择,按25%的入选率,28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家系可作为下一步杂交育种的遗传材料。(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种源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林木种源试验是为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种源,对林木种源的区划及良种选育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文章论述了林木种源试验的定义、分类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我国林木种源试验存在问题及对策,提出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未来的努力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源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祁生秀.蓝云杉不同种源引种试验研究初报[J].青海农林科技.2019

[2].尚福强.林木种源试验研究现状与展望[J].辽宁林业科技.2019

[3].林贤山.不同立地条件秃杉种源试验效果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9

[4].陈宇.闽楠地理种源试验与早期选择[J].林业勘察设计.2019

[5].魏永成,李振,张勇,孟景祥,仲崇禄.广东徐闻短枝木麻黄种源试验与选择[J].分子植物育种.2019

[6].俞方洪,游晓庆,李晓辉,朱恒,王建.不同种源白皮松在赣东北的育种试验[J].南方林业科学.2019

[7].周成敏,谭美,刘均跃,程小燕.厚朴种源嫁接保存试验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19

[8].林贤山.不同立地条件秃杉种源试验效果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18

[9].陈莹莹.火力楠种源区域试验与优良种源早期选择[D].广西大学.2018

[10].李茂瑾.短枝木麻黄国际种源试验和早期选择[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1 第 2 次种源试验林聚类分析马尾松所有种源试验点HD与TD回归...广西柳州武宣种源试验点年值及...种不同污泥种源的试验对比青钱柳种源试验采种点分布示意图青钱柳种源试验采种点分布示意图

标签:;  ;  ;  ;  ;  ;  ;  

种源试验论文_祁生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