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文人论文_支利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平民文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人,平民,嘉庆,骚体,视角,鸳鸯蝴蝶派,情怀。

平民文人论文文献综述

支利峰[1](2019)在《《儒林外史》中平民文人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以其讽刺的真实和深刻称着于世,作品描绘了一批身处下位的封建文人,生动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八股科举制下文人的悲剧命运。这些诗人大多地位低下,经济拮据,生活困顿。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中下层文人的研究,了解最为真实全面的封建文人的世界,了解封建文化制度对封建士子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深刻影响,探讨封建制度下底层文人的悲剧命运。(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9年06期)

钟婷婷[2](2016)在《《七谏》:平民文人东方朔的“自荐书”》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方朔的拟楚辞《七谏》,历来被认为是普通的模拟之作。事实上,它并非朱熹所谓"强为呻吟者",亦非全然的"代屈立言"。七节之中,有五节为代屈立言,《怨思》《谬谏》两节则为自言,自荐之旨显然。一介平民东方朔的努力自荐,与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具备了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当时统治者对楚辞的推崇,二是平民知识分子在彼时的求仕空间。《七谏》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阶层所历经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学映照。(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陈刚[3](2013)在《“文人关注”和“平民关注”——探析木兰抉择的出发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木兰诗》中,木兰经历了两次重大的人生抉择:替父从军,回归故乡。透过木兰的抉择,我们可以窥见木兰的关注和她行事的出发点。木兰的故事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其发生在一个最基本的生存群体单位——"家庭"当中,本身就具有最广泛的影响力。作为女儿,木兰选择替父从军,让我们现实地认识到她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的家,为了自己的亲人,而非国家、民族;作为功臣,木兰选择回归故乡,也使我们客观地认识到诗的(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期刊2013年35期)

李婷,岳凯华[4](2013)在《“文白之争”与五四文人的平民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时期激进派与保守派的"文白之争",绝非简单的语言形式转换问题,而是关乎到新文学的思维取向和精神归宿。深入考察文言、白话各自所具的贵族、平民属性,可以看出五四时期一大批文人颠覆文言、张扬白话的价值诉求乃是基于平民精神立场。通过数次交锋,当时的文化精英们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中越来越明朗地显示出走向民间、亲近民间的精神和价值趋向,并且也得到越来越多平民大众的青睐和拥戴。白话取代文言是一场深刻革新,使得现代中国文学向"平民文学"迈进,对于中国平民地位的改变更是一次来之不易的机遇,中国历史终于因此翻开了新的篇章。(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3年09期)

薛峰[5](2012)在《“日常文化批评”:现代中国城市平民生活的指南与想象——以20世纪二叁十年代“鸳鸯蝴蝶派”文人的影评书写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世纪二叁十年代"鸳鸯蝴蝶派"文人的影评书写为中心,择取有代表性的文本来集中讨论:"鸳蝴"文人如何通过影评书写去深入城市平民日常生活之中,来进行观念批评、知识转介、讯息传播,甚至文化的创造与想象。本文从现代城市平民日常生活文化的角度,尝试以"日常文化批评"(Daily Life Cultural Review)来概括和解析"鸳蝴"文人之影评书写的另一种价值特色。(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2年10期)

刘富伟,郭豫适[6](2006)在《文人小说和平民小说的分野与兼容——论清代嘉道时期章回小说的创作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人小说和平民小说共同打造了清代嘉道时期章回小说两翼齐飞的创作格局。两者所表现出的审美品位、价值取向和艺术成就均有着一定的差异,同时又彼此沟通、渗透,形成了对峙中有交汇、竞胜中见兼容的互补式关系。文人小说和平民小说还以各自的努力为近代小说的崛起作出了程度不同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06年02期)

谷海慧[7](2004)在《文人的平民文本——汪曾祺、贾平凹散文摹写"俗趣"之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期散文创作领域,汪曾祺和贾平凹的散文呈现出相近的皈依传统的古典倾向,恢复了散文表现个人趣味的关学品格。在对趣味的讲求中,除尚雅倾向外,两人的散文还难能可贵地表现出一种"还俗"的姿态,在对民间"俗趣"的摹写中,实现了平民与文人之间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是明清小品及"五四"散文的影响、雅化的社会生活与文学传统的"断裂"、新的世俗化要求的出现等原因合力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6期)

金俊荣[8](2004)在《平民视角与文人情怀——评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贾平凹一直以平民作家自居。平民视角是他自觉的选择,而文人情怀也在小说中一贯流露。他不仅书写着平民、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路程,也书写着自己走向现代化的脚步。他的道路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傅汝新[9](2004)在《平民视角与文人情怀——评巴音博罗的短篇小说兼及散文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不想从诗歌的边缘化角度来理解当下的一些诗人由诗歌创作转换为小说、散文创作的态势,我更愿意依据文体本身的特质把它想像为一种社会生活或者人的存在方式对文学的形而上诉求的历史性演变。当社会生活与人的存在从本质上已经丧失了精神的向度,当人的情感与内心冲突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诗歌,诗意,还有诗性,便让我们越来越感觉陌生,以至于隔膜与隔绝。我并不是(本文来源于《鸭绿江》期刊2004年12期)

张进德[10](1999)在《市井平民的真情与失意文人的悲怆——关汉卿、马致远叹世、情爱散曲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关汉卿和马致远同为元曲大家,都写有大量的叹世隐逸、表现情爱的散曲,但由于他们出身、经历与生活道路的不同,使作品的基调、主旨、思想蕴含诸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可以说,关汉卿散曲中所表现的主要是市井平民的潇洒,马致远作品中流泻的则是失意文人的悲怆;关曲是市井平民胸臆的外现,马作则是困顿儒生的心理写真。他们分别代表了元曲作家中两个判然有别的创作群体,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元代社会意识的多元性,其作品共同织成了元代社会生活的鸟瞰图(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9年01期)

平民文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方朔的拟楚辞《七谏》,历来被认为是普通的模拟之作。事实上,它并非朱熹所谓"强为呻吟者",亦非全然的"代屈立言"。七节之中,有五节为代屈立言,《怨思》《谬谏》两节则为自言,自荐之旨显然。一介平民东方朔的努力自荐,与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具备了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当时统治者对楚辞的推崇,二是平民知识分子在彼时的求仕空间。《七谏》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阶层所历经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学映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民文人论文参考文献

[1].支利峰.《儒林外史》中平民文人特点[J].中国民族博览.2019

[2].钟婷婷.《七谏》:平民文人东方朔的“自荐书”[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

[3].陈刚.“文人关注”和“平民关注”——探析木兰抉择的出发点[J].语文教学通讯.2013

[4].李婷,岳凯华.“文白之争”与五四文人的平民精神[J].学习与实践.2013

[5].薛峰.“日常文化批评”:现代中国城市平民生活的指南与想象——以20世纪二叁十年代“鸳鸯蝴蝶派”文人的影评书写为中心[J].当代电影.2012

[6].刘富伟,郭豫适.文人小说和平民小说的分野与兼容——论清代嘉道时期章回小说的创作格局[J].学术月刊.2006

[7].谷海慧.文人的平民文本——汪曾祺、贾平凹散文摹写"俗趣"之原因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8].金俊荣.平民视角与文人情怀——评贾平凹的小说创作[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9].傅汝新.平民视角与文人情怀——评巴音博罗的短篇小说兼及散文创作[J].鸭绿江.2004

[10].张进德.市井平民的真情与失意文人的悲怆——关汉卿、马致远叹世、情爱散曲比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论文知识图

(二)褶子是京剧中的一种便服,通用...长城外侧高内侧低彩绘菊牡丹纹角提壶政权贸易,货小莫编辑.朱萍苏州大学本部的情节之树姚鸣京中国画应该是诸子百家——姚鸣京访谈...

标签:;  ;  ;  ;  ;  ;  ;  

平民文人论文_支利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