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丙基-N-全氟辛基磺酰基甘氨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改进

N-丙基-N-全氟辛基磺酰基甘氨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改进

一、N-丙基-N-全氟辛基磺酰基甘氨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改进及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陈莉莉[1](2009)在《以丝素蛋白为原料的氮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安全性能。丝素蛋白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经水解、提纯、浓缩等步骤可得到含量稳定的多肽和氨基酸,以其为原料合成生态表面活性剂,对于提高丝素的利用率及开发新型环保的生态表面活性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脂肪酰氯和氨基酸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制得N-脂肪酰基氨基酸钠。在脂肪酰基氨基酸制备中,通过对月桂酰基丙氨酸合成条件的优化,确定了脂肪酰氯与氨基酸酰化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以水和丙酮为溶剂,V水︰V丙酮= 4︰6,n(氨基酸)︰n(脂肪酰氯) = 2︰1,体系pH=9,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4h。在此条件下月桂酰基丙氨酸的产率可达87.5%。采用红外、核磁、氨基酸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N-脂肪酰基氨基酸钠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又以脂肪酰氯和丝精、丝肽为原料,以水和丙酮为溶剂,经两步反应制得了N-脂肪酰基缩合丝精、丝肽钠盐,获得最优工艺条件。采用红外、氨基酸分析等方法对合成的N-脂肪酰基丝精、丝肽钠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吊片法测试了所合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求出了cmc、γcmc、Γm、Am和Δps0等表面物理化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系列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表面活性剂同系物中,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Δps0值越小,形成胶束的趋势越强烈;对于脂肪酰基甘氨酸钠和丙氨酸钠同系物而言,cmc随碳氢链长的变化,符合经验公式lgcmc = A - Bm。通过Ross-Miles泡沫法测定了各种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数据表明,此类表面活性剂有着优良的起泡和稳泡性能。采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高分子化合物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离子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高分子化合物的加入使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观cmc有所增大,并随着高分子化合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高分子电解质CMC对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不明显。

马清润,韩菊,魏福祥[2](2009)在《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文中提出氟碳表面活性剂属于特种表面活性剂,具有"三高"、"两憎"的独特性能。介绍了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合成技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它在工业、消防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田秋平[3](2008)在《N-烷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氟碳表面活性剂是迄今为止表面活性最高的一类特种表面活性剂,它的独特性能常被概括为“三高”“两憎”,即高表面活性,高耐热稳定性,高化学稳定性,含氟烃基既憎水又憎油。本文比较全面地综述了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与现状、性质特点及应用情况。以全氟辛基磺酰氟为基本原料,合成了十种N-烷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大量实验,和改变反应物配比、溶剂、反应温度以及时间等,探索出较好的合成条件:以异丙醚、乙醚、氯苯、丙酮等作为溶剂,主要反应物配比为1:1~2,反应温度40~80℃,反应时间为3~8h。测定表面张力及产率,发现N-[3-(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及全氟辛基磺酸四乙基铵最优。以N-[3-(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为中间体,与2-氯乙醇季铵盐化,最后与过量的环氧丙烷反应,合成了表面活性较好的新型聚醚类氟碳表面活性剂N-[3-聚醚-3-(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另外,该中间体与H2O2反应合成了一种氧化型表面活性剂N-[3-(氧化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实验表明其作为酚醛树脂的流平剂和轻水泡沫灭火剂的效果理想。运用IR及1HNMR对它们进行了表征,二者可把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分别降低至18.8mN/m与16.7mN/m,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5.4×10-4mol/L与3.0×10-6mol/L。测定了所合成化合物的表面活性以及乳化、洗涤、分散、发泡、润湿等性能,实验发现全氟辛基磺酸四乙基铵的发泡力强,N-[3-聚醚-3-(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乳化能力较好,N-[3-(氧化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去污性能力不很强,但当它与其它表面活性剂如SDS复配时,则表现出较强的去污力。

王辉辉[4](2008)在《高活性氟碳表面活性剂研究》文中提出氟碳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特种表面活性剂,它的独特性能常被概括为:“三高”、“两憎”、用量少以及复配性能好等优良特点。本文合成了氟碳表面活性剂中间体N-[3-(二甲基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NFA),考查了温度、溶剂、配比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的最佳条件;用合成的中间体NFA制备出了磺基甜菜碱、羧基甜菜碱、双子阳离子以及氧化胺四种氟碳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表面活性剂的离子类型进行了鉴定;对四种氟碳表面活性剂进行了表面活性的研究,确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考查了磺基甜菜碱和羧基甜菜碱的化学稳定性以及耐温抗盐性能;对磺基甜菜碱和羧基甜菜碱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进行了室内研究,考查了无机盐和温度对泡沫性能的影响以及抗油性;将磺基甜菜碱氟碳表面活性剂分别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复配,研究了复合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配体系的应用性能,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种类、体系组成、浓度、温度、无机盐等因素对体系性能的影响。室内研究表明,制备出的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表面活性高、临界胶束浓度低、耐温抗盐及稳定性好等特点,在含油量较高的情况下仍有很好的泡沫性能,且与碳氢表面活性剂配伍性好,在油田上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姚钱君,陈洪龄[5](2006)在《全氟辛基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文中提出以全氟辛基磺酰氟、N,N-二甲基-1,3-丙二胺、环氧氯丙烷、磷酸二氢钠等为原料,合成出了磷酸酯为亲水基团的氟碳两性表面活性剂。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的中间体和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了该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为24.0 mN/m、临界胶束浓度为1.99×10-3mol/L、等电点为pH3.57.5、c20为1.58×10-6mol/L。并将合成的氟碳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能与常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进行比较,证实了该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越的表面活性。

姚钱君[6](2006)在《氟碳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文中研究指明氟碳表面活性剂是特种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品种,它的独特性能常被概括为“三高”、“两憎”,即高表面活性、高耐热稳定性及高化学稳定性;它的含氟烃基既憎水又憎油。这些独特的性能,使氟碳表面活性剂有着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有着其他表面活性剂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氟碳表面活性剂家族的一员,氟碳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是一种更新型、更高效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和更广的用途。目前,在国内文献中未见有关研究的报道。因此,研制这种特殊的氟碳表面活性剂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合成了两种氟碳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并对产品性能进行测试。具体工作如下:制备了单氟碳链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略为MFAP。首先,磷酸二氢钠与环氧氯丙烷开环加成合成2-羟基-3-氯丙基磷酸酯钠,分离提纯后,分析其红外。其次,全氟辛基磺酰氟和N,N-二甲基-1,3-丙二胺反应生成N-[3-(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分离提纯后通过红外光谱对淡黄色固体产物进行分析。最后,将2-羟基-3-氯丙基磷酸酯钠与N-[3-(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进行季铵化反应,合成出单氟碳链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利用红外谱确定产物的结构。制备了氟碳Gemini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略为FGAP。首先,环氧氯丙烷与浓盐酸开环加成生成1,3-二氯-2丙醇,分离提纯后,分析其红外、沸点、折光率。然后以合成的1,3-二氯-2丙醇和氧氯化磷在微弱真空下进行酯化反应合成联接剂磷酸单酯,分析其红外谱图确定结构。最后,将磷酸单酯与N-[3-(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进行季铵化反应,合成出氟碳Gemini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利用红外谱和核磁共振确定产物结构。对合成的MFAP进行了相关物化性能测试。实验表明,MFAP熔程为220.6227.3℃;MFAP的Krafft点为45℃,在极性溶剂中溶解性较好;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值为24.0 mN/m,表面张力效率C20为1.58×10-6mol/L;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99×10-3 mol/L;等电点pH范围为3.57.5。对合成的FGAP进行了相关物化性能测试。实验表明,FGAP熔程为115.9124.1℃, Krafft点为73℃,在极性溶剂中溶解性较好;该表面活性剂水

潘阳[7](2004)在《N-乙基 N-聚氧乙烯醇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合成与性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已涉及到很多技术经济领域,它的制品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品,因此表面活性剂工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飞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和应用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 氟表面活性剂的独特性能常被概括为高表面活性,高耐热性,高化学稳定性;含氟烃基既憎水又憎油。它在用量很少时就能使水或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降至很低的数值。它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大都可在 1500C 以上的温度下使用。它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不会与各种强氧化剂、强酸和强碱发生反应 而分解 。 本文研究了氟表面活性剂 C8F17SO2N(C2H5)C2H4(OC2H4)nOH 的合成和其性能,考察了温度、溶剂、配比、时间等条件对中间体 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和N-乙基 N-乙醇全氟辛基磺酰胺得率的影响,发现全氟辛基磺酰氟与乙胺的反应温度以在 30℃为宜,乙胺水溶液中乙胺与全氟辛基磺酰氟的摩尔比应为 6:1 左右,溶剂宜选用异丙醚。反应结束后,经盐酸水溶液洗涤,减压蒸馏除去异丙醚之后,还应用无水乙醇洗涤一次,可回收未反应完的全氟辛基磺酰氟。全氟辛基磺酰氟的水解反应是很微弱的,可是如果有乙胺存在,水解反应将持续不断地进行,直至全氟辛基磺酰氟消耗完。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在某些溶剂中可能通过氢键形成了缠绕在一起的大分子。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和氢氧化钾,2-氯乙醇的反应温度应该在 7075℃,2-氯乙醇与 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摩尔比以在1.5 较好。 通过测定其性能发现,C8F17SO2N(C2H5)C2H4(OC2H4)nOH 是一种相当高效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在 0.1%(wt)时,就将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到 20 mN/m 以下,这是一般的碳氢表面活性剂做不到的。C8F17SO2N(C2H5)C2H4(OC2H4)nOH 是一种对强酸和强碱都非常稳定的表面活性剂,与它们混合后对其性能并无明显的影响。C8F17SO2N(C2H5)C2H4(OC2H4)nOH 是一种对热相当稳定的表面活性剂,即使加热到 200℃,失去的重量也不足 10%。

李焰,田娟,陈志启,陈祖兴[8](2003)在《N-丙基-N-全氟辛基磺酰基甘氨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改进及性能》文中提出以国产全氟辛基磺酰氟为原料 ,与正丙胺在异丙醚中 5 0℃下反应制得到N 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 ,再与氯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回流缩合得N 丙基 N 全氟辛基磺酰基甘氨酸乙酯 ,水解后得到N 丙基 N 全氟辛基磺酰基甘氨酸 ,总产率 79%。其锂、钠、钾盐的CMC值分别是 6 72mg/L、2 1 66mg/L及 3 0 79mg/L ,在质量浓度为 80mg/L时表面张力均降至 2 0mN/m以下 ,说明该类产品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二、N-丙基-N-全氟辛基磺酰基甘氨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改进及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丙基-N-全氟辛基磺酰基甘氨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改进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以丝素蛋白为原料的氮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表面活性剂概述
    1.2 丝素蛋白的水解产物及其应用
    1.3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
        1.3.1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类
        1.3.2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1.3.3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
    1.4 表面活性剂与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脂肪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征
    引言
    2.1 脂肪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原理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2.3 合成方法
        2.2.4 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2.3.2 产物的结构表征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以丝素蛋白为原料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征
    引言
    3.1 试验部分
        3.1.1 试剂与仪器
        3.1.2 合成方法
        3.1.3 测试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脂肪酰基丝精(丝肽)钠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3.2.2 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2.3 产物的氨基酸分析结果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脂肪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
    引言
    4.1 试验部分
        4.1.1 试剂
        4.1.2 仪器设备
        4.1.3 测试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N-脂肪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
        4.2.2 N-脂肪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引言
    5.1 试验部分
        5.1.1 试剂
        5.1.2 仪器设备
    5.2 测试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月桂酰基甘氨酸钠与高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5.3.2 月桂酰基丝精钠与高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1.1 电解氟化法 (electro-chemical fluorination)
    1.2 齐聚法 (oligomerization)
        1)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齐聚
        2) 六氟丙烯环氧化物齐聚
    1.3 调聚法 (telomerization)
        1.3.1 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1.3.2 阳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1.3.3 两性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1.3.4 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2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3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3.1 氟碳表面活性剂在工业中的应用
        3.1.1 乳化剂
        3.1.2 电镀添加剂
        3.1.3 纸张防水防油整理剂[30]
        3.1.4 原油破乳剂[31]
    3.2 氟碳表面活性剂在消防中的应用
        3.2.1 轻水泡沫灭火剂
        3.2.2 氟蛋白泡沫灭火剂
        3.2.3 凝胶型抗溶剂泡沫灭火剂
    3.3 氟碳表面活性剂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4 结 语

(3)N-烷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与现状
    1.3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3.1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3.2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高表面活性
        1.3.3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行为
        1.3.4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及胶束
        1.3.5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加溶作用
        1.3.6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不溶性单分子膜及混合膜
    1.4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
    1.5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6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与生物降解性
    1.7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1.8 本课题的立题思想与总体目标
第二章 N-烷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2 主要反应方程式
        2.2.3 N-烷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2.3.2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3.3 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2.3.4 反应时间的影响
    2.4 表面张力的测定
    2.5 产物表征
        2.5.1 N-DAPOSF的IR及~1HNMR谱图
        2.5.2 TEAPOSF的IR及~1HNMR谱图
    2.6 小结
第三章 N-[3-聚醚-3-(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3.2.2 反应方程式
        3.2.3 N-[3-聚醚-3-(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合成方法
    3.3 结果讨论
        3.3.1 N-[3-羟乙基-3-(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合成条件讨论
        3.3.2 N-[3-聚醚-3-(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合成条件讨论
    3.4 N-[3-聚醚-3-(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3.5 中间体与产物的表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13-(氧化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4.2.2 反应方程式
        4.2.3 N-[3-(氧化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4 N-[3-(氧化二甲氨基)-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表面张力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综合性能测试
    5.1 引言
    5.2 主要试剂与仪器
    5.3 主要性能测试
        5.3.1 乳化性能测试
        5.3.2 洗涤性能测试
        5.3.3 分散性能测试
        5.3.4 发泡性能测试
        5.3.5 润湿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4)高活性氟碳表面活性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氟碳表面活性剂
        1.1.1 氟碳表面活性剂简介
        1.1.2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
        1.1.3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2 氟碳表面活性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氟碳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
        1.2.2 国内氟碳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
    1.3 氟碳表面活性剂在石油领域中的应用
        1.3.1 驱油活性剂
        1.3.2 原油破乳剂
        1.3.3 原油捕集剂
        1.3.4 酸化压裂液助排剂
        1.3.5 灭火剂
        1.3.6 防腐涂料
        1.3.7 燃油增效剂
        1.3.8 其它用途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2.1 中间体N-[3-(二甲基氨基)-丙基]-全氟烷基磺酰胺的合成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化学方程反应式
        2.1.3 合成步骤
        2.1.4 影响因素考查及最佳合成条件的优选
        2.1.5 结构表征
    2.2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化学方程反应式
        2.2.3 合成步骤
        2.2.4 影响因素考查及最佳合成条件的优选
        2.2.5 结果与讨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氟碳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
    3.2 测试原理及方法
        3.2.1 测试原理
        3.2.2 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临界胶束浓度CMC 的确定
        3.3.2 化学稳定性研究
        3.3.3 耐温性能研究
        3.3.4 抗盐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氟碳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研究
    4.1 仪器与试剂
    4.2 测试原理及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起泡剂浓度的确定
        4.3.2 温度对泡沫性能的影响
        4.3.3 盐对泡沫性能的影响
        4.3.4 有机溶剂对泡沫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氟碳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氟碳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研究
        5.2.2 氟碳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研究
        5.2.3 氟碳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研究
        5.2.4 氟碳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耐温性
        5.2.5 氟碳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抗盐性
        5.2.6 氟碳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热稳定性
        5.2.7 氟碳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氟碳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探讨
    6.1 高表面活性机理
    6.2 耐温机理
    6.3 化学稳定性机理
    6.4 高复配性机理
    6.5 抗盐机理
    6.6 抗油机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全氟辛基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试剂和仪器
    1.2 合成步骤
        1.2.1 2-羟基-3-氯丙基磷酸酯钠的制备[8-10]
        1.2.2 N-[3- (二甲氨基) -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制备[11]
        1.2.3 氟碳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8, 11, 12]
2 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光谱 (IR) 分析
    2.2 氟碳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
        2.2.1 表面张力及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2.2.2 等电点
3 结论

(6)氟碳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氟碳表面活性剂定义和特性
    1.2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分类
    1.3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1.4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5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2章 氟碳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2.1 单氟碳链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2.2 氟碳Gemini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氟碳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2 结果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氟碳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研究
    4.1 复配实验的意义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7)N-乙基 N-聚氧乙烯醇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合成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氟表面活性剂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3 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
        1.3.1 氟表面活性剂的高表面活性
        1.3.2 氟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行为
    1.4 氟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性质
        1.4.1 氟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和相特性
        1.4.2 氟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1.4.3 氟表面活性剂的(混合)单分子层
    1.5 氟表面活性剂和其它物质的复合作用
    1.6 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1.6.1 电解氟化法制备氟表面活性剂
        1.6.1.1 以全氟辛酰氟为反应起点
        1.6.1.2 以全氟辛基磺酰氟为反应起点
        1.6.2 氟烯烃调聚法制备氟表面活性剂
        1.6.3 氟烯烃齐聚法制备氟表面活性剂
    1.7 氟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8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和特点
第二章 C8F17SO2NH(C2H5)的合成与表征
    2.1 前言
    2.2 主要实验药品与试剂
    2.3 主要实验设备与仪器
    2.4 反应方程式
    2.5 实验操作
    2.6 得率的测定
    2.7 结果与讨论
        2.7.1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7.2 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2.7.3 溶剂的影响
    2.8 表征
        2.8.1 红外光谱
        2.8.1.1 全氟辛基磺酰氟的红外谱图
        2.8.1.2 未经乙醇洗涤的 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红外谱图
        2.8.1.3 乙醇洗涤的 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红外谱图
        2.8.2 核磁共振
        2.8.2.1 乙胺的1H NMR 谱图
        2.8.2.2 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1H NMR 和13C NMR 谱图
        2.8.3 热分析
        2.8.3.1 DSC
        2.8.3.2 TG
    2.9 滴加过程中生成的黄色沉淀
    2.10 副反应
        2.10.1 全氟辛基磺酰氟与水的反应
        2.10.2 全氟辛基磺酰氟与 70%乙胺水溶液的反应
    2.11 小结
        2.11.1 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合成
        2.11.2 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表征
第三章 C8F17SO2N(C2H5)CH2CH2OH 的合成与表征
    3.1 反应方程式
    3.2 主要实验药品与试剂
    3.3 主要实验设备与仪器
    3.4 实验操作
    3.5 结果与讨论
        3.5.1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5.2 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3.6 表征
        3.6.1 红外光谱
        3.6.1.1 2-氯乙醇的红外谱图
        3.6.1.2 N-乙基 N-乙醇全氟辛基磺酰胺的红外谱图
        3.6.1.3 后处理
        3.6.1.3.1 高温干燥除水
        3.6.1.3.2 真空干燥除水
        3.6.2 核磁共振
        3.6.2.1 N-乙基 N-乙醇全氟辛基磺酰胺的1H NMR 谱图
        3.6.2.2 N-乙基 N-乙醇全氟辛基磺酰胺的13C NMR 谱图
        3.6.3 热分析
        3.6.3.1 DSC
        3.6.3.2 TG
    3.7 小结
        3.7.1 N-乙基 N-乙醇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合成
        3.7.2 N-乙基 N-乙醇全氟辛基磺酰胺的表征
第四章 C8F17SO2N(C2H5)C2H4(OC2H4)nOH 的表征和性能
    4.1 反应方程式
    4.2 主要实验药品与试剂
    4.3 主要实验设备与仪器
    4.4 实验操作
    4.5 表征
        4.5.1 红外光谱
        4.5.1.1 C8F17SO2N(C2H5)C2H4(OC2H4)nOH 的红外谱图
        4.5.2 核磁共振
        4.5.2.1 C8F17SO2N(C2H5)C2H4(OC2H4)nOH 的1H NMR 谱图
        4.5.2.2 C8F17SO2N(C2H5)C2H4(OC2H4)nOH 的13C NMR 谱图
        4.5.3 DSC
    4.6 性能测试
        4.6.1 前言
        4.6.2 测量原理
        4.6.3 高表面活性
        4.6.4 高化学稳定性
        4.6.5 高耐热稳定性
    4.7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N-丙基-N-全氟辛基磺酰基甘氨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改进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原料及试剂
    1.2 仪器
    1.3 N-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合成
    1.4 N-丙基-N-全氟辛基磺酰基甘氨酸乙酯的合成
    1.5 N-丙基-N-全氟辛基磺酰基甘氨酸的合成
    1.6 N-丙基-N-全氟辛基磺酰基甘氨酸盐溶液的配制及表面张力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磺酰胺化的反应条件
    2.2 缩合反应条件
    2.3 水解反应条件

四、N-丙基-N-全氟辛基磺酰基甘氨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改进及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以丝素蛋白为原料的氮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陈莉莉. 苏州大学, 2009(09)
  • [2]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J]. 马清润,韩菊,魏福祥. 河北工业科技, 2009(01)
  • [3]N-烷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田秋平. 华中师范大学, 2008(10)
  • [4]高活性氟碳表面活性剂研究[D]. 王辉辉.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6)
  • [5]全氟辛基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J]. 姚钱君,陈洪龄. 日用化学工业, 2006(04)
  • [6]氟碳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D]. 姚钱君. 南京工业大学, 2006(05)
  • [7]N-乙基 N-聚氧乙烯醇全氟辛基磺酰胺的合成与性能[D]. 潘阳. 南京工业大学, 2004(01)
  • [8]N-丙基-N-全氟辛基磺酰基甘氨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改进及性能[J]. 李焰,田娟,陈志启,陈祖兴. 精细化工, 2003(01)

标签:;  ;  ;  ;  ;  

N-丙基-N-全氟辛基磺酰基甘氨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