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相编码论文_卢鑫,程伟宁,范哲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位相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图像,相位,光学,分数,调制器,宿主,灰度。

位相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卢鑫,程伟宁,范哲源[1](2017)在《基于改善红外光学系统离焦变量的叁次位相板波前编码技术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红外光学系统中,为增大光学系统焦深,通常需要减小系统光圈,该方法会降低系统角分辨率和信噪比等参数,使光学系统最终难以获取高频信息图像。波前编码技术结合了光学成像和图像处理算法,实现了大焦深的设计,使系统在一定范围内的离焦均具有较高的MTF,最终实现了光学系统焦深的拓展,提高了光学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7年13期)

石剑[2](2014)在《基于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单随机位相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技术应用到信息安全领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American Banknote Holographic公司将全息防伪技术用于信用卡的制作中,由于这种全息图片可以大批量快速复制,成本较低,且人们可以直接通过眼睛观察,辨别真伪,因此基于彩虹全息的防伪技术在安全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光电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全息图片变得极易被仿造,彩虹全息防伪技术面临着严峻挑战。1995年,Bahram Javidi、Philippe与Refregier把双随机位相的概念引入光学图像加密,提出了双随机位相编码加密技术,从此用随机位相掩模来实现图像加密的序幕被拉开了。随着人们对加密技术的深入研究,先后提出了基于分数傅里叶变换、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双随机位相编码理论、基于菲涅耳域的光学图像加密理论,然而对单随机位相编码理论还没有系统的介绍。本文首先介绍了空间滤波的基本理论,并将随机位相掩模应用于滤波系统,详细阐述了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双随机位相编码系统、单随机位相编码系统的加密和解密过程,诠释了其物理机制,并将两种加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针对傅里叶变换要求准确给出透镜的焦距且在实际应用中难准确实现的缺点,提出了以分数傅里叶变换为结构基础的单随机位相编码;根据球面波位相分布与位相掩模位相分布相似的特点,提出了球面波照明条件下的单随机位相编码,该加密方法不仅可获得与双随机位相编码同样的加密效果,且减少了系统光学元件,简化了系统的光路设置,减少了实际操作中部分光能的损失,降低了相干噪声的影响。文中详细阐述了平面波照明条件下的单随机位相编码、球面波照明条件下的单随机位相编码的加密和解密过程,分别给出了通过两种加密方法得到的加密图像的复振幅分布,且对解密后的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从密钥、入射光类型、加密系统的安全性等方面对两种加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在上述理论推证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验证了两种加密理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对各个密钥在解密过程所起的作用及其重要性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4-11)

宋伟,陶世荃[3](2011)在《正交位相编码参考光位移复用全息存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相对较薄的记录材料中(例如:卡片式或盘式光致聚合物材料)实现高质量高密度全息存储,人们对多种复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散斑参考光位移复用因为其较高的存储密度备受关注,但是我们先前的工作[1]表明这种随机位相调制的参考光束带来大量噪声,引起存储质量下降。而在抑制噪声方面,正交位相编码(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期刊2011-09-05)

杨皓明,张新,方志良,雷广智,许英朝[4](2008)在《叁次位相板编码系统的频率信噪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个基于新型光学/数字成像系统(叁次位相板编码系统-CPP系统)的信噪比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了读出噪音及散粒噪音两种探测器噪音,同时加入光学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的影响,考虑不同空间频率下噪音对信号的影响,推导出频率信噪比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一个光学/数字成像系统进行信噪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进行分析后此光学系统可达到的理论焦深扩展范围为5个波长.(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8年07期)

黄飞[5](2007)在《基于位相编码的光学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信息处理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并行性等优点,并且信息可以被隐藏到诸如位相、波长、空间频率等多个参数当中,因此利用光学信息处理对光学图像进行安全加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两种将信息隐藏到两块位相板中去的方法,其中一种是基于联合变换相关器结构的光学信息安全验证系统。该系统采用位相恢复算法对钥匙图像和预定义图像进行编码,将编码结果放置在系统输入面上,在系统的输出面上得到解码后的预定义图像,根据该图像便可以进行相关的验证和识别,最后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进行了验证;另一种是利用等厚干涉原理来设计用于信息安全的光学验证系统,系统的输出是这两块相位板干涉的结果,只有准确知道相位板的相位分布,才能在输出面上得到解密后的图像,最后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进行了验证。另外本文对用光学方法来制作数字水印也做了相关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基于位相恢复算法的图像数字盲水印技术,对待隐藏的图像做位相恢复算法得到其纯位相频谱分布,把该纯位相频谱的位相分量作为水印信息,直接迭加到宿主图像上,文章分别对两种迭加方式作了详细的介绍。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和对模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这种数字水印技术的有效性。本文最后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7-06-30)

曹锋,苏显渝[6](2007)在《基于距离像位相编码的叁维物体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距离像的相位傅立叶变换的原理和特征,研究了生成叁维物体定向图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分析了距离像的相位傅立叶变换用于叁维物体识别和定向的性能.生成一种大间隔角度旋转得到的叁维物体定向图,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证实能准确的定位物体小角度的旋转方向,表明这种方法具有相当高的物体定向精度。(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07年01期)

甘厚吉,华文深,李刚[7](2006)在《灰阶纯位相匹配滤波器编码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空间光调制器的相位调制作用,提出了一种灰阶纯位相匹配滤波器编码方法。计算机仿真和光学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在相关峰值、信噪比和峰相关能量比等方面比二元纯位相编码方法均有较大提高。另外还给出了相关峰的位置变化规律,有利于对目标的定位。(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06年11期)

周昕[8](2006)在《双随机位相编码技术—仿射密码的光学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回顾双随机位相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已有双随机位相编码方案的基础上,本文对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光学信息保密的密码学原理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对其安全性等问题做了较详细的分析讨论,同时就某些具体的应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提出双随机位相编码技术对光学图像的加密应属于密码学上的仿射密码,它实际上是仿射密码在光学上的一种实现;其信息保密功能源于充分利用了扩散和混淆技术,将明文与密文、密钥与密文之间的对应关系复杂化,从而达到置乱明文的目的:系统地分析了基于双随机位相编码技术的密码体制具备的五个要素以及该密码体制的理论安全性和实际安全性;根据光学成像公式,说明了基于光学4f系统和菲涅耳衍射域的双随机位相编码技术中,原始图像与加密图像之间的仿射映射关系;应用仿射密码模型和随机过程相关理论讨论了加密图像的统计特性,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加密图像可看作是高斯型白噪声随机过程;对基于双随机位相编码技术的密码体制在密码学上具有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概述了二维离散多重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光学图像加密技术,指出其对图像的加密原理依然是属于仿射密码范畴,并推导了基于标准加权类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双随机位相编码过程的仿射映射表达式;对基于光波传播的二次位相系统(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6-03-28)

周昕,陈建国[9](2004)在《双随机位相编码信息隐蔽传递过程中的融合和重构图像质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具有高度保密性的双随机位相编码技术,通过灰度迭加方法将编码信息的实部和虚部同时隐藏在一幅足够大的宿主图像中。在提取隐藏图像过程中直接对携带隐藏信息的融合图像进行处理,不需要利用原始宿主图像,且重构图像的质量较好,不受宿主图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融合和重构图像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对于确定的宿主图像和隐藏图像可通过调整迭加权重得到最佳效果。(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04年05期)

周昕,陈建国[10](2004)在《通过宿主图像隐蔽传递双随机位相编码信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图像隐藏和双随机位相编码技术提出了一种隐蔽传递信息的方法 ,可以把一幅或多幅需隐蔽传递的图像经双随机位相编码后隐藏在另一幅任意选取且足够大的宿主图像中。而在恢复隐蔽图像时 ,可直接对携带隐藏信息的融合图像进行处理 ,不需要利用原始宿主图像 ,且重构图像的质量较好 ,不受宿主图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04年04期)

位相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学技术应用到信息安全领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American Banknote Holographic公司将全息防伪技术用于信用卡的制作中,由于这种全息图片可以大批量快速复制,成本较低,且人们可以直接通过眼睛观察,辨别真伪,因此基于彩虹全息的防伪技术在安全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光电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全息图片变得极易被仿造,彩虹全息防伪技术面临着严峻挑战。1995年,Bahram Javidi、Philippe与Refregier把双随机位相的概念引入光学图像加密,提出了双随机位相编码加密技术,从此用随机位相掩模来实现图像加密的序幕被拉开了。随着人们对加密技术的深入研究,先后提出了基于分数傅里叶变换、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双随机位相编码理论、基于菲涅耳域的光学图像加密理论,然而对单随机位相编码理论还没有系统的介绍。本文首先介绍了空间滤波的基本理论,并将随机位相掩模应用于滤波系统,详细阐述了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双随机位相编码系统、单随机位相编码系统的加密和解密过程,诠释了其物理机制,并将两种加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针对傅里叶变换要求准确给出透镜的焦距且在实际应用中难准确实现的缺点,提出了以分数傅里叶变换为结构基础的单随机位相编码;根据球面波位相分布与位相掩模位相分布相似的特点,提出了球面波照明条件下的单随机位相编码,该加密方法不仅可获得与双随机位相编码同样的加密效果,且减少了系统光学元件,简化了系统的光路设置,减少了实际操作中部分光能的损失,降低了相干噪声的影响。文中详细阐述了平面波照明条件下的单随机位相编码、球面波照明条件下的单随机位相编码的加密和解密过程,分别给出了通过两种加密方法得到的加密图像的复振幅分布,且对解密后的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从密钥、入射光类型、加密系统的安全性等方面对两种加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在上述理论推证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验证了两种加密理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对各个密钥在解密过程所起的作用及其重要性进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位相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卢鑫,程伟宁,范哲源.基于改善红外光学系统离焦变量的叁次位相板波前编码技术浅析[J].科技风.2017

[2].石剑.基于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单随机位相编码[D].山西师范大学.2014

[3].宋伟,陶世荃.正交位相编码参考光位移复用全息存储基础研究[C].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2011

[4].杨皓明,张新,方志良,雷广智,许英朝.叁次位相板编码系统的频率信噪比分析[J].光子学报.2008

[5].黄飞.基于位相编码的光学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6].曹锋,苏显渝.基于距离像位相编码的叁维物体识别[J].激光杂志.2007

[7].甘厚吉,华文深,李刚.灰阶纯位相匹配滤波器编码方法研究[J].红外技术.2006

[8].周昕.双随机位相编码技术—仿射密码的光学实现[D].四川大学.2006

[9].周昕,陈建国.双随机位相编码信息隐蔽传递过程中的融合和重构图像质量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4

[10].周昕,陈建国.通过宿主图像隐蔽传递双随机位相编码信息[J].激光杂志.2004

论文知识图

一4双随机位相编码全息图记录示意...位相编码振幅调制联合变换相关器...亚孔径形式的位相编码方法(a)正叁棱锥的叁维图 (b)位相编码当位相分布量化为不同台阶时的解密图...罗曼迂回位相编码全息图及其数...

标签:;  ;  ;  ;  ;  ;  ;  

位相编码论文_卢鑫,程伟宁,范哲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