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护理体会

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护理体会

秦春娟杨燕萍酉红英(四会市妇幼保健院广东肇庆526200)

【摘要】随着手术技术和方法的改进,许多困难的分娩常被相对较为安全的剖宫产所替代,仰卧位综合症作为剖宫产术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不及时诊断预防和处理,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危及母婴安全。

【关键词】产妇低血压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285-02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是体位对循环影响的曲型症状,足月妊娠孕妇行剖宫产术取仰卧位时,因巨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而使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排量降低,尤其在麻醉状态下(腰-硬膜内麻醉),患者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脉搏细弱、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可危及母子安全,更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现将手术中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9-2011年在我院行下段剖宫产术产妇10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0例。产妇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1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9周,体重62-80kg,平均71kg。新生儿体重2900g-4100g,平均3500g。两组产妇在年龄、职业、一般情况、孕周胎位、术前血压、心率、胎心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前常规先用套管针穿刺建立上肢静脉通道,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麻醉成功后快速静滴,平衡液500-1000L,常规组取仰卧位,按常规配合手术和护理,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安置麻醉体位时;护士站在患者左侧,协助左侧卧位进行硬膜外穿刺,留置硬膜外导管,并了解产妇孕中期以后睡眠时喜欢采取的姿态及后期在门诊做胎监时结果,麻醉成功后,采取在产妇右臀下放三角形软垫将右臀仰卧位后抬高15o,并用双手将产妇腹部推向左侧。麻醉后严密观察产妇,有无出现头晕、恶心、打呵欠、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先兆现象,胎儿取出后,立即取出垫于臀部的软垫。

1.3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诊断标准:产妇仰卧3-7min,出现血压迅速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侧卧位时以上症状立即消失或减轻,即诊断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1]

2、结果

常规组中有50例产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观察组中5例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经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中出现仰卧位低血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包括生理因素,也包括药物、环境、精神等因素,是多种因素共同累积结果,但是手术护士除了要掌握剖宫产术中的基本特征以外,还要从产科护理学基础为准则,掌握妊娠后期常见症状及其处理,特别是仰卧位低血压的处理,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由于体位改变所出现的低血压。

为了预防剖宫产术中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我们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及护理:

(1)做好围产期检查

孕晚期建立健全三级围生期保健网,加强产前检查,定期测量宫高、腹围、体重,用妊娠图进行孕期监护,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如心脏病,慢性高血压,肾炎,贫血等,及早发现妊高征、胎儿窘迫,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2)术前注意监测胎心率

胎心率是了解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标志。产妇处于低血压时,胎心率明显改变,容易引起急性胎儿窘迫,持续吸氧,通过提高母体血氧含量以改善胎儿血氧供应。

(3)熟悉麻醉并发症

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并发症是低血压,因腰麻病人的部分交感神经被抑制,迷走神经相对亢进,故可出现血压下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恶心常是血压下降引起脑缺氧的症状。防止低血压发生不宜只依赖血管收缩药,同时应重视血容量的调整。[3]

(4)孕晚期循环系统的改变

妊娠后期因膈肌升高,心脏向左、向上、向前移位,更贴近胸壁,心尖搏动左移约1cm心浊音界稍扩大,心脏移位使大血管改变扭曲,加之血流量增加及血流消失,心脏容量从妊娠早期至妊娠末期约增加10%。心率于妊娠晚期每分钟约增加10-15次。心排出量增加对维持胎儿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左侧卧位测量心排出量较未孕时约增加30%。静脉压,妊娠对上肢静脉压无影响。股静脉压于妊娠20周开始,处仰卧位、坐位或站立时均明显升高,从妊娠前0.098kpa(10mmH2O)增至0.196-0.294kpa(20-30mmH2O),系因妊娠后盆腔血流回流至下腔静脉的血流增加,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侧卧位时能解除子宫的压迫,改善静回流。由于下肢、外阴及直肠静脉压增高,加之妊娠期静脉壁扩张,孕妇容易发生下肢、外阴静脉曲张和痔。孕妇若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姿势,能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随之减少,使血压下降,称仰卧位血压综合征。[4]改变体位可以解除下腔静脉受压,症状消失。剖腹产时,麻醉后也可出现这种情况,可用手将子宫推向左侧,减少对下腔静脉的压迫,症状即好转。

(5)心理护理

亲切、耐心接待孕妇,做好环境及医护人员介绍,减少陌生感。及时充分了解孕妇的担忧和需要,并尽可能满足。用浅显易懂的言语,让孕妇了解手术的目的、术中的注意事项、采用的麻醉方式[5],并全力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

(6)观察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与孕妇的病情密切相关,麻醉完毕,5-15min密切注意心电监护仪数据变化,特别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观察术中血压与术前血压的变化,了解呼吸的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有无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

(7)体位与抗容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后,平卧时,采取在产妇右臀下放三角形软垫将右臀抬高15°,并用双手将产妇腹部推向左侧,并按医嘱迅速输入林格氏液600-1000ml,可有效预防卧位低血压;也有利于母婴生化代谢。

(8)预防性氧疗

常规氧气吸入,增加胎儿血氧,补充胎儿血氧不足,减轻胎儿在宫内因缺氧和酸中毒引起的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

总之,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预防是基础,关键是能否做出及时的诊断和处理,更要加强监测,积极预防、治疗和护理,可大大降低产妇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确保母子平安。

参考文献

[1].刘凤芹剖宫产并发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176例临床分析[J]护理研究,2001,15(1):34.

[2].顾秀芳,预防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护理与技巧[J]河北医学2005.11(9):833.

[3].郭桂芳,姚兰,[M],外科护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52.

[4].乐杰,[M],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2-43.

[5].夏海鸥、顾炜[M],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1.

标签:;  ;  ;  

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